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血海孤狼在线阅读 - 第七十八章 战略1

第七十八章 战略1

    李孔荣忽然间就把沉重无比、艰苦卓绝的抗战变成一桩回报无数的买卖,顿时让在座的总编和记者哭笑不得。但这在逻辑上却又是无懈可击,6军和海军最最重大的一个差别就是6军只能把日本人赶下海,而海军可以打到日本去。前者不可能向日本索取赔款,肯定是亏本的,后者因为可以围困登6日本,日本投降后就会支付赔款。

    郁达夫错愕之后正想说话,一直没开口的两个总编开始提问。星洲日报的关楚璞问道:“李上校能细说一下国.军反攻的具体战略吗?我们为何一定要两千门大炮两千架飞机才能反攻?十一亿美元是怎么算的?两千架飞机要三亿美元吗?”关楚璞声音响亮,傅无闷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后他就让关楚璞先问了。

    “**的反攻战略?”李孔荣想着自己刚才吐出的那一串数字,忽然感觉自己忘了一个前提:日美开战。日本6军如果没有抽调到太平洋方向作战,国.军反攻仅凭两千门大炮是不够的,两千战斗机也不够。可话既然出了口他不好立即认错,略略想过才道:“国.军的反攻战略很简单,就是在各个战区开战牵制日军兵力的同时选择长江作为进攻主轴线。任何时候,战役决战先要考虑的都是后勤问题,长江运输能力过二十条铁路,所以国.军反攻必定是沿着长江轴线打,第一场会战就是武汉,打下武汉后山西方向也可以进攻,山西是反攻华北的跳板,但那边是沿着铁路。

    为什么需要两千门大炮两千架飞机?这个问题不能理解。没有两千架战斗机——我说的是两千架战斗机,不是两千架飞机,飞机还包括轰炸机、教练机、运输机、轰炸机。轰炸机很贵,战斗机便宜,这两千架战斗机要做的事情不是对地攻击,我们没有这个钱用飞机去打日本人,这样飞机的损耗很大,两千架战斗机是为了保证国.军部队和后勤不受日军飞机的袭扰和轰炸,让国.军部队还有后勤物资可以在白天不受损失的通畅运输,这仅仅是一支战术空军,目的是使日本飞机在战争中挥不了作用。

    两千架战斗机我想我都说少了,日本是可以造飞机的,以他现在的产能,最高时一年生产一万架飞机是可能的,只是他不可能只生产一万架战斗机,还必须生产教练机、轰炸机、运输机,不然抢夺了制空权也无法对地攻击,这没有意义。两千架战斗机如果性能先进、战术正确,是能抢到部分战场制空权的,但每年都必须保证有两千架飞机可用,以战损算,每年大概要补充一千架左右的飞机和飞行员,不然撑不下去。

    两千门大炮不是我们只有两千门大炮,而是说必须另外购买两千门大炮,加上原有的……大概也在两千门左右吧,一共是四千门火炮。以五十四门炮为一个炮团,这就是七十四个炮兵团。这还差了点,最好有一百个炮兵团五千四百门大炮,这样可以配属一百个6军师。

    中日两国6军真正的差别在炮兵身上,或者说我们最强的6军师、也就是德械88、87、36这三个师和日本师团的主要差距在炮兵,是炮兵决定了双方军队的战斗力。这实质是我们两国对上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同学习结果所导致的问题。

    日本虽然没有参加上一次大战,可他们事后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而我们没有。上一次大战最大的教训就是炮兵已从直瞄全面改成了间瞄,明了德军在战争后期广泛使用的突击群战术——先用15omm榴弹炮摧毁敌人的铁丝网和火力点并且压制敌炮阵地,而后由炮弹形成两层弹幕,一层落在敌人阵地后方,隔绝敌人预备队上前支援;另一层落在敌人阵地前方,己方突击步兵紧跟着这层弹幕徐徐前进,尖兵和弹幕的距离非常非常近,也就只有两三百米。靠着这层弹幕的掩护,突击步兵在敌人被炸的晕头转向时突然冲入阵地,消灭敌人。

    国.军最强的德械师只有一个营的75mm山野炮,说是一个营,其实是四门一连而非六门一连,也就十二门炮。37mm战防炮有24门,但37mm战防炮对两军炮战根本无所助益,所以这些火炮还是不能改变部队的性质,这还是一支轻步兵师而不是以炮兵为核心的重步兵师。这十二门75mm山野炮,不要说日本飞机,仅仅日军一个师团就可以很快在大炮对轰中将他们消灭或者压制使其不敢开炮。这可是日俄战争日本炮兵拿命换来的经验,当时他们只有性能落后的三一式山炮,还是架退炮,但这种性能落后每分钟只能打两的架退炮打赢了沙俄6军更先进的19o2式76mm管退炮,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决战时火炮集中使用。

    这是日俄战争的教训,而经历过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6军认为: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身管火炮的口径最小应该在1o5mm,最好全是15omm;且一个步兵师的身管火炮和步兵的编制比例最少必须达到1:3;加上37mm战防炮或者迫击炮,火炮和步兵的编制比例应该在1:2。这就是说三个团步兵必须搭配一个五十四门炮组成的炮兵团,战防炮迫击炮这类火炮编在步兵团里,全师炮兵编制必须占到一半,这样才能算是一个重步兵师。

    这是欧洲的情况,假如国.军的对手只是其他人,每师十二门身管火炮是够用的,但抗战面对的是日本,虽然我们不需要15omm榴弹炮,75mm山野炮就够用,但火炮的数量不能少。火炮的数量不能少,拖曳火炮运载炮弹的卡车或者马匹也不能少。马匹我们是没希望的,日本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改良马政,我们什么马都没有,只能用卡车。

    一个师最少要配备五十四门75mm身管火炮,而会战因为战场的限制以及日军后勤的限制,双方最多也就是一百个师,所以我说最好要有五千四百门大炮共计一百个炮兵团,另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15omm加农炮,决战时要靠长射程的加农炮压制敌炮;还必须有一定数量的24omm、28o重榴弹炮,决战时要靠这些重榴弹炮轰开日军的要塞工事,为步兵打开缺口。这两种火炮的数量虽少,但不可或缺。

    上面所说的大炮虽多,可大炮很便宜,75mm野炮也就是一万美元左右,炮弹是很贵的。一百个基数就是一万,每二十五美元,一门炮就是二十五万美元。为什么一定要一万炮弹?这是参考日军来算的,他们的军事后勤一般是按会战份,一个会战份每门大炮的炮弹准备是三千,一万就是三个会战份。也就是说,只要武汉会战、山西会战、南京会战这三场会战打赢了,中日肯定会进行谈判——对日本人来说,再打还是输,早撤为妙;对国民政府来说,打的都是钱,日本只要退出中国就行了,再打你也拿不到赔款。

    没有制空权后勤就不会通畅,炮兵也会被日军飞机压制,所以两千架战斗机是必须的,并且每年还要补充一千架;而大炮,最好是五千四百门,没有四千门也可以将就,但炮弹是不能少的,最少这三场会战的炮弹不能少。”

    李孔荣一口气解释完为什么反攻要两千架战斗机、两千门大炮、一百个基数的炮弹之后停顿了一下开始喝茶,他觉得和什么都不懂的文青记者解释军事问题实在累人,可为了宣传海军抗战必胜论,他又不得不科普这些难懂的后世军事常识。

    李孔荣刚才是滔滔不绝,报馆的文书疾笔如飞也还是有些赶不上,现在他停下来喝茶,几个文书赶快加紧记录。关楚璞郁达夫等人却听的津津有味,从来没有人从军事战术层面分析抗战,他们鼓吹最多的是‘正义’、‘民心’、‘地大物博’、‘四万万民众不屈服’等等之类,李孔荣别开生面的以战论战,让他们大开眼界。

    “飞机为什么要那么多、身管火炮为什么要那么多、炮弹为什么要那么多,我上面都说过了。”李孔荣放下茶杯接着说。“按照上面的分析,十一亿美元是严重低估的。现在性能最好的飞机一般要五万美元一架,加上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的训练,每架作战飞机算十五万美元,两千架就是三亿,这是绝不会错的。

    并且,这些飞机必须使用正确的战术、必须有廉洁善战的指挥官、必须有负责的地勤以及有效的预警体系,不然三亿美元肯定不够。举个最简单例子:霍克三型战斗机的起落架是可收的,但正是因为可收,飞行员降落的时候常常会忘记放下起落架,他们以为起落架是放下了,因为其他战斗机起落架不可收,降落的时候不需放下起落架。

    结果如何?飞行员常常有人因为忘记放下起落架而摔飞机。这不是一次两次,这样的事情很多。这是谁的问题?飞行员没有这个习惯可以理解,但是地勤可以改善,他们完全可以派一个人专门站在跑道上观察飞行员是否放下了起落架,没有就挥旗或者射信号弹提醒飞行员,这样就不会摔飞机了,但地勤就是没有这么做,于是摔了一架又一架。

    抗战之初中国空军大约有三百多架作战飞机可实际能上天作战你们知道有多少?不到一百架!我听说的数字是九十多架,当时常先生差一点毙了毛邦初。有三分之二的飞机不能升空作战!如果按照这个比例,那么两千架作战飞机是不够的,最少需要六千架。所以海军航空兵从航校开始就非常重视地勤人员,他们的工资是飞行员的一半,击落一架敌机的荣誉和功劳飞行员一半、地勤人员也一半。而海军飞机出勤率务必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海军五艘航母三百架飞机要是像空军那样只有九十多架作战飞机,那还打什么?回家种地好了。

    飞机三亿,炮弹五千四百门火炮则需五千四百万炮弹,这就和刚才不同了,刚才炮弹算的是两千万五亿美元,现在算下来是十三亿五千万;卡车也要增加,我不清楚现在国内有多少辆卡车,这个就暂时不变吧。和炮弹费用相比火炮是很便宜的,也就是三四千万美元,这钱不多。

    至于油料……,我知道是抗战前全国有二十万辆汽车、一千架各式飞机,每年需要进口汽油一亿加仑,这二十万辆汽车不少是轿车,我不多算,就算一亿加仑汽油吧,每加仑二十美分,一年两千万,三年就算七千万美元。其他就不记了:一百个炮兵团训练用的炮弹钱不计;15omm加农炮、24omm、28omm重榴弹炮以及炮弹的钱不计。现在你们加起来算算,靠6军把日本人赶出去要花多钱。

    还有两点大家要注意,一是这仅仅是空军和炮兵的钱、是外购我们不能生产武器弹药的钱,步兵用的重机枪、战防炮、迫击炮、步枪、手榴弹、各种子弹的钱不在其中。还有士兵的军饷、衣被、抚恤的钱也不在其中;反攻中对城市的破坏、百姓的误伤也不在其中。

    二是将领的选择也很重要,假如统帅是……有‘猪’之称的刘峙,他虽然有福将之名,可万一运气不好输了会战那成本又要涨……”

    仔细一推算,刚才的十一亿美元涨到了二十亿美元,几个人都连连摇头。王君实道:“李上校,我们大炮造不了,难道炮弹也不能生产吗?”

    “可以生产啊。我记得1936年就造了九万多的75mm山野炮弹。”李孔荣回忆着兵工署的数字,说罢又笑:“问题是要反攻,这些产量够吗?炮弹生产涉及到原料、车床以及合格的技工,你想想产量从每年九万多提升到每年一千万需要多久?”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