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世界演义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 哈拉帕文明灭亡

第三十二章 哈拉帕文明灭亡

    摩亨佐达罗作为都城,城市规划整齐,西部为统治者居住的卫城,东部为下城居民区。卫城有城墙和濠沟环绕,北半部中央建大浴池,并有良好的供水排水系统。浴池面积12米×7米、深约2米,可能是祭祀前沐浴的宗教礼仪建筑。池西有规模宏大的谷仓,谷仓的庞大显示了这个城市当时的富足,也说明农业的发达。池东池北为最高统治者的宅第。卫城南部有会堂和寺庙建筑群。下城内街道整齐,房屋用烧砖砌成。这是一个十分注重市民生活公共设施的城市,除了完善的公共设施之外,还有不少通向印度河乃至阿拉伯海的港埠,这是国内外广泛而积极的经济活动的表现。

    整个摩亨佐-达罗没有防御系统和攻击武器,也没有精美夺目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已知古代文明中的唯一先例。

    哈拉帕城址也由西部的卫城和东部的下城组成,最重要的发现是卫城北面的6座谷仓遗迹和若干冶金炉,还有两排劳动者的宿舍,估计可容数百雇工和奴隶。

    罗塔尔是一港口,无卫城、下城之分。城墙内有住房、作坊和谷仓遗址。在城区东面,有一个砖砌大水池,面积约219米×37米,深约4.5米,应为船坞。居民区街道纵横交错。住宅通常为多间建筑,间或还有二层楼。有些房屋很大,包括几套院落,有些则是简陋的单间茅舍,阶级分化十分明显。除住宅外,下城还有专门的工商业区,建有店铺和制陶、染布、制珠、金属和贝壳加工等作坊。街道下设有完善的排水道,与富人住宅的排水沟相通。

    所有遗址中没有发现有祭司王统治的痕迹。

    综上,说明印度河文明属于市民社会,贫富悬殊不大,文明等级极高,符合亚特兰蒂斯文明一贯的冥想和宗教传统。

    摩亨佐-达罗经济与社会状况因为史前大洪水不止一次淹没大部地区,被迫迁都哈拉帕,水利设施缺乏修缮,房屋建筑越来越粗劣,而且有过分拥挤的现象。

    亚特兰蒂斯大陆沉没之后,白人的主体虽然消失,但是因为他们是海洋民族,所以有很多的人在海洋上漂泊,即使主体消失了,不代表着他们的人种的消失,后来他们流落在北欧主要从事捕鱼、海盗,后来又深入内陆,沿着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草原进行游牧生活。

    BC4120年,欧亚大陆北方的白种游牧部族,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开始摆脱亚特兰蒂斯大陆沉没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欧亚大陆北部的草原地带发展起来,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科技含量。只是以游牧民族的身份顺着大草原向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扩展。于是与同为亚特兰蒂斯后裔的具有高度天文水利技术含量的哈拉帕文明发生冲突。

    之前的战争都是部落之间最多千人规模的级数,而这场白人之间的战争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战争,达到十万人以上的级数。由于印度河流域很少经历大规模战争,农业发达,主要以天文水利技术和精神修炼为主要生活内容。之前介绍过,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只有起到防盗之类的岗哨,而没有战争防御设施,所以经受不住外来的侵略打击。

    国土大片沦陷,直到只剩下最后一座城市摩亨佐-达罗。在这里双方发生决战。无可奈何之下,哈拉帕文明的高层决定使用禁忌武器与敌同归于尽。

    核爆炸发生了,双方交战的数万人全军覆没。

    入侵者付出惨重代价得到了一座死城,成为了印度河流域新的统治者,他们就是古代雅利安人。

    古书《梨俱吠陀》(Rigveda):新来的人攻击原住民的「有围墙的城市」或「堡垒」,雅利安战神因陀罗(Indra)破城「就像时间消蚀一件袍子般」。叙事诗《罗摩衍那》描述了几十万大军瞬间完全被毁灭的景象。诗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大决战的场地是被称为“兰卡”的城市,而“兰卡”正是当地人对摩亨佐-达罗称呼。摩亨佐-达罗,有不少似广岛核爆炸后遗留下来的“玻璃建筑”──托立尼提物质。即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托立尼提沙漠中试爆时,沙因高温凝固成的玻璃状物质。

    《世界演义》系列第一部《世界演义之创世纪》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