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医品娘子:夫人,求圆房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十七章 腊八施粥

第一千一十七章 腊八施粥

    当天晚上,兴致高涨的徐襄连番索取,让江夏大呼吃不消,到最后更是求饶连连,割地求饶,方才作罢。

    第二天一早,徐襄早早起身上朝,江夏却腰酸腿疼的受不住,快到两个儿子过来问安的时间,才强撑着起身,要了药汤泡了一回,酸疼才略略缓了些。

    刚刚吃过早饭,顾青兰就打发了人过来向江夏招呼,顾二到京,他这个当弟弟的,要去接风,中午就不回来用饭了。

    江夏眼睛一亮,随即笑着应了。

    她很想知道,顾青兰这么主动凑上去,会不会被他二哥嫌弃的一脚踢出来呢!

    心情大好的江夏收拾了两个孩子,一起出门往庄子上去了。再过两日就是腊八了,每年腊月初一开始,她都要在庄子外搭十天粥棚施粥,这一年也不例外。

    之所以带着孩子们过去,也是让孩子们亲眼看一看,有那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并让孩子亲身体会帮助人的满足和幸福。

    江夏过去还有一件事,每年施粥,她都会叮嘱庄子上,若有失了庇护的孩子和合适的劳力都可以留下。昨日得了信儿,庄子上今年来领粥的人多了不少,她要过去看看,了解一下流民的来处、流落的原因……当然,顺便看看能留下的人。

    粥棚子并不在庄子里,而是建在往来官道的路边,分做两处搭了棚子,前面临着官路的是粥棚,后边相对空旷处搭的棚子里,铺了许多干草,零落散乱地堆着些破棉絮,却是无家可归者的临时安身之处。

    负责施粥的管事丁明匆匆迎上来,引着江夏往粥棚那边去,一边低声回禀着粥棚的情况:“……因着腊八各寺院都有布施,城门外也有不少人家搭棚子施粥,所以今儿人少了些。一共留了七个孩子,五个大人,都在那边呢。夫人小心着,这边来!”

    江夏一手牵着一个儿子,默默听着,注意到两个孩子,特别是朗哥儿看到那许多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的人,真是满心满眼的震撼。

    他跟着木齐你出京,自以为见过了困苦、艰难,却没想到,这么多无家可归之人聚在一起,是这样的冲击人心的情景:病残、哀苦、申吟,还有那一双双麻木绝望毫无生气的眼睛——就仿佛,身在地狱一般!

    江夏察觉到儿子握着她的小手抓紧了,知道儿子不舒服,却也佯作不知。

    世间之事,阳关白雪有之,苦难病弱贫穷更是比比皆是,她能教给儿子的只有让他们了解更多,更加坚强,而不是捂着盖着,将他们培养成温室里的小花朵,经不得半点儿风雨。

    那边收容下的人已经洗浴过了,换了干净厚实的棉袄棉裤。

    丁明继续向江夏介绍:“七个孩子,有两个八岁以下的,已经送到庄子上安置了。这五个都是大一些的,负责烧火、拾草……五个大人,三女两男,两个男的负责挑水,三个女的负责熬粥……”

    江夏一边听着,一边看过去,目光从蹲在灶前的几个孩子,看到站在灶台旁的几个妇人……有几个妇人是庄子上的,一见江夏连忙停下活计叉手行礼。江夏也含笑点点头,道一声辛苦。

    走到倒数第二个灶台前,这里熬粥的是一个刚刚收容的妇女,穿着一身黑色粗布棉袄棉裤,头发也算梳得整齐,在脑后挽成一个圆髻,可能是年龄大些,发量不多,小小的发髻看着有些寒怆的味道,加上她干瘦黧黑的面孔,微微佝偻的腰背,江夏在心里做了个初步判断,这个女人怎么也得四十出头了……这个年龄的妇人,在这个时代,大多已经做了祖母外婆,差不多被划到老年人行列了。这个人却独身一人,流落至此……唉,好歹庄子上能收留她,只要她勤快肯干,好好干上几年,怎么也能攒些银钱粮食,晚年温饱大抵不必担心了。

    刚收容的妇人都有些拘谨,三个人都学着人见礼,却声音、干巴。这算人之常情,江夏也不会多想。

    江夏看着这个年纪最大,感叹着开口问道:“你是哪里人士啊?”

    那老妇人手里杵着熬粥的大勺子,半垂着头,似乎满身拘谨地往后退了一小步,这才低声道:“俺是河南的……”

    江夏应了一声:“河南的……家里遭了灾吗?家里还有旁的人吗?”

    那妇人摇摇头,道:“没人嘞……发大水,都淹死了……”

    江夏眯了眯眼睛,点点头,转身离开。

    若是她没有记错,水患连年的河南,偏偏今年没有发生大水灾,一年都风调雨顺的。这位却说发水灾……而且,口音也不太对,乍听是鲁豫地界的口音,但每句话的末尾总有些南方的味道,嗯,大概沾一点川桂、云南那边的口音。

    丁明察言观色,紧跟上来,低声问道:“夫人,可是觉得那老妇有什么不妥当?要不要打发了?”

    江夏摇摇头道:“暂且不用动作……只是觉得口音不太对,不过,好像她的门牙掉了,保不住是漏风所致呢!”

    丁明连忙道:“是,夫人放心,小的会打发人盯着她的,保证不会出什么岔子!”

    江夏点点头,神色淡然,指着另一边棚子里的一些人道:“年龄大的多不多?有没有因灾无家可归的?”

    她救助人,向来不赞同无条件地救助。那些年轻力壮的,却因为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流落街头的,她只会嗤之以鼻,更别说救助了。是以,能看到那边获得救助的人,或者搬运米面,或者拾草添柴,或者刷碗洗筷子……总的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才能领到粥饭。当然了,年纪大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不在此列。

    丁明点头道:“有五个。两个是山西那边过来的,地里招了蝗灾,颗粒无收。两个是大雪压塌了老旧的屋舍,还有一个是儿子突然死了,儿媳裹挟家私改嫁他人,她又病又穷,被迫流落至此……”

    江夏点点头,吩咐道:“这些人每人发一件棉袄吧……另外那些人,你也传下话去,拾草添柴到一定数量,也能领一件棉袄。棉袄去作坊那边领,那边备的工服还有些结余。”

    丁明点头应着,无意地回头看过去,却恰好对上那河南老妇人一道怨毒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