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极品枭宠:皇夫是蛇王在线阅读 - 第372章

第372章

    如果没有享用过被人细心呵护,捧在手心里面宠着的感觉,也就罢了,可是,唐玉既然已经经过了,墨英,细心的照顾向受够了他带给她的温暖和呵护……

    这么长时间离了他之后,终于开始渐渐的生出寂寞情怀,无法克制的情绪低落了,加上最近事务缠身,样样都不顺利,跟那个战场上意气风发的小女孩儿有了天差地别。

    想到手边无人可用,唐玉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随身书库中,有关历朝历代选拔人才的制度。

    可以说,她现在这困境和烦恼,从根源上就是没有可靠的手下所造成的,追根究底,还是得大力网罗人才。

    选官用人是朝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朝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

    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朝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主义中央集权封建朝家统治的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以后,朝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的科举制。这些选官用人制度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表现出各种弊端。

    察举也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注引应劭说: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下迄东汉未改。不过有时单举其中的一二科,或全举四科,均有诏令临时规定。察举的标准虽仅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以及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等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这些都是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上述察举诸科,实际上分为岁举和特举,岁举是常制,特举由诏令临时规定,二者都是由下向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汉代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但是,舆论评价一旦与仕途沉浮相联系,就容易被某些有权势、有影响的人物或社会集团所控制、所利用。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征聘之方,由来已久,如秦孝公公开下令求贤即属征聘性质。秦始皇时叔孙通以文学征,王次仲以变仓颉旧文为隶书征,亦皆属征召性质。到了汉代,汉高帝十一年求贤诏,也是继承了这一方式。以后自西汉武帝以至东汉,相沿成例。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且特予优待。如武帝即位之初,即“使使者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可谓开了汉代安车蒲轮以迎贤士的先例。皇帝征聘,为汉代最尊荣的仕途,被征者来去自由,朝廷虽可督促,如坚不应命,亦不能强制;且于既征之后,地位也不同于一般臣僚,大都待以宾礼。

    辟除是高级官员任用属吏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官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三公府辟除,试用之后,由公府高第或由公卿荐举与察举,可出补朝廷官或外长州郡,故公府掾属官位虽低,却易于显达。一种是州郡辟除,由州郡佐吏,因资历、功劳,或试用之后,以有才能被荐举或被察举,亦可升任朝廷官吏或任地方长吏。

    公府与州郡既有自行选官之权,而被辟除的属吏又不为朝廷命官,故去留亦可以自便。如不应辟,也不能加以强迫;否则,要受到舆论的非议。尤其是州郡辟召是当时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而且既辟除之后,主官即当加以重用;否则,气节志行之士就要辞去。另一方面,公卿牧守既可自行辟除,他们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皆争相以此笼络士人;而士人为了做官,也不得不依托权门。这样便发展成为一种私恩的结合。西汉时被辟除者犹为朝家官吏,到东汉则实际上成了主官的私属。于是朝廷集权力量遭到分割,地方割据势力得到发展,东汉末年四分五裂的局面,与用人之权转移到私人手中有很大关系。在汉末军阀混战的冲击之下,乡里组织遭到破坏,“乡举里选”的传统做法难以为继。在此情况下,三朝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cao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而门第高的士族**,因而加剧了当时的政治**和地方割据分裂的倾向,说明士族制度已经腐朽。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唐时期实现了朝家的统一,为革新政治、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在选官上实行了科举制。隋文帝废除维护门阀贵族地位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始置进士科,因为是分科取士,所以名为“科举”。王朝开始用公开考试的方法来甄别人才高下,从而量才录用,这是中朝古代选官制度上的重大改革,为以后历代所沿用。

    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常举每年举行,于进士科外,复置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学馆的生徒可以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后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考试的内容,进士着重于诗赋和时务策,明经则着重于儒家经典的记诵。武则天当政时,还亲自主持考试。考试及格者称为“及第”。录取数进士科约为应试者的1-2%,明经科为1-2\/10。因为考生投送履历表,叫做“投状”,所以进士第一名称“状头”或“状元”。武则天还增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制举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文辞清丽科、博学通艺科、武足安边科、军谋越众科、才高未达沉迹下僚科等百十余种。士人和官吏都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以后,原是官吏的立即升迁;原来不是官吏的,也立即由吏部给予官职。但制举出身当时并不被视为正途,而看成是“杂色”。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度有积极意义: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削弱了地方豪强士族的势力,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科举制度植根于朝的具体土壤,即有赖于朝多民族朝家中主体民族在人口、发展水平与文化认同上的巨大优势和封建生产力方式不断向周边地区拓展的历史现状。它的存在既依赖于****王朝,又促进朝家的统一与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历史。以科举为“正途”而又以儒家学说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做法,把政权的世俗性与********的灌输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是朝传统政治的一大创造。它客观上使中华文化统一到儒家文化的前提下来,这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朝家的发展。如果以科举制度奠定基础的隋唐为界划分朝历史的前后期,也可以看出,后期中央集权朝家的凝聚力与稳定程度要大于前期,这与官僚铨选制度由“察举征辟”到科举考试的演变也密切相关。

    可是,唐玉目前还没有办法获得科举人才,实在令人沮丧。

    这种恶劣的情绪,在经过了城防军等,这些,让人情绪更加低落的事情之后,日益加剧,因此,当唐玉独自骑着马,打算回去东宫的时候,坏事情就发生了。

    这个时候天色已近黄昏,从城防军的军营里出来,唐玉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错了,当初,他想要,接管一部分军权的时候摄政王曾经提议送给他一批精兵良将,但是,唐玉唯恐那里边有细作,不能接受自己,更不能表达出十分的忠心,所以就严词拒绝了,还折了摄政王好大的面子,可是看看现在,自己满心期望的精兵强将没有被训练出来,反而纪律松散,跟当初上战场时候那一批精兵强将完全不能比,细细一想也是自己忽略了,当时跟着去战场的其实都是摄政王的亲卫啊!

    就算自己能够发明出100种,最最厉害的武器可是没有使用这些武器的良好人选,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做了也是白做的。

    想到这里,唐玉又有些微微的后悔,想到自己是不是对摄政王做的有些过分了,那样明白无误的拒绝了人家的好意,人家以后还会照顾自己吗?但是,自己这样做,又是不得已的苦衷,因为将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她不希望自己身边埋下隐患,这也有错吗?不希望摄政王的人插手自己身边的事物,这也有错吗?

    种种错综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唐玉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走神之下,渐渐地走入了一个狭窄的小巷子里,而身边的侍从们,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也不知道他们是中间溜号了,还是被什么原因缠住了,等到唐玉猛醒过来的时候,整个人都觉得不太好,因为眼前笼罩了一层绿色的雾蒙蒙的东西,而且还在不断的变换形状,向她靠近。

    糟糕,自己负面情绪爆棚,这种情况之下,居然一点也没有警惕到危险。

    没错,看眼前这一大片雾茫茫的绿色东西,如果仔细分辨的话可以看出来那居然是无数个绿色的小虫子,拍打着透明的翅膀,而且长相狰狞恐怖,择人而噬。

    这明明就是苗疆的蛊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