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巅峰信息心理战在线阅读 - 6.以战促宣美利坚

6.以战促宣美利坚

    中苏布局之后,欧美其实是惊疑不定的,虽然对方看起来是退了,但由于掌握的信息有限,很难做出真实判断。

    俄罗斯传出的信息心理战理论是非官方性质的,算的上一家之言,它虽然提供了一种思考模式,但如果要拿这种扑风捉影的分析对整个大局做出解释,谁都无法接受。

    虽然如此,美方还是就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应当说,信息心理战并不是从理论开始的,它一直就若有若无的存在,只不过没有上升到达规模应用,影响系统决策的层面。

    像战前动员,发传单这类其实都算的上信息心理战的手段,各国军方都是运用成熟的。

    人们之所以一开始不敢太高看信息心理战,是因为它一直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是对正面战场的补充,作用既不主要,也不明显。

    而事实上,信息心理战理论的真正来源,并不是原有的舆论宣传战,它是从核战的理论推演中产生的,所以先天的具有最高的备战级别。

    而西方,从民间接触到这种理论,并没有立即意识到这一点,也不认为是它的存在导致了中苏的巨变。

    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是无法短时间内调整过来的。

    信息心理战被暂时划归情报部分,还远远谈不上影响最高层决策。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发展,美国人也终于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在当时的环境下,尤其是冷战状态,既不是打仗,又谈不上和平,想要影响对方,采用信息心理的方式,几乎是一种必然选择。而如果这个作战的级别太低,仅仅是发发传单,搞搞统战,根本谈不上起作用。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影响的对象越广泛或者越高级,取得的成就才越大,所以他们首要的目标,是先要进入己方的决策视线,才能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争取最大的战果。

    所以最初的研究报告,不是侧重于如何影响对方,而是强调对方影响己方的可能,由此对高层敲响警钟,引起重视。

    很显然的,比如一个高层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领导意愿,特别是战时具有特殊权限的时期,那么如果,这种决策中,潜伏着受到对方影响的可能,这种失误就将是战略层面的。

    而信息心理战很容易就会锁定具有最高决策权限的人,以达到擒贼先擒王的效果。而且它的影响方式不一定是攻击性的,有可能只是潜在的诱导你的倾向,很难被察觉。

    毕竟,人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判断,主观性很大,同样的一份文件,可能看的时间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有重大差异。

    比如谈生意的人就知道,傍晚的时候成功率更高一些。

    商人都能够有意识的利用这些细节,何况是间谍部门呢?他们对人的特点,性格研究的只会更透彻,有时候非常间接隐蔽的影响其中某一个因素,就造成结果的不同。

    从科学的角度理解,我们可以把决策人看做一个黑箱,它通过信息与外界交流,通过输入产生输出,如果想得到特定的输出,就需要特别的输入。

    所以信息心理战对领导人来说,是攻其必备,不得不重视,谁都害怕成为信息的傀儡而不知。

    所以从信息心理战的防守方来讲,就必须有和领导人相匹配的级别,权限。

    相应的,策划影响对方的级别也水涨船高起来。

    人们的目光很自然的瞄准了新闻事件。

    要知道,领导人虽然身边防护严密,但他要开展工作,就不能不看文件,不能不了解时事动态。

    而要在这些信息渠道上动手脚,cao作对方的核心文件显然是难度很大的,而影响时事动态则存在巨大的cao作空间。

    所以,一个极其巨大,长远的信息作战规划出台了。

    它的手法,就是cao纵时事动态。

    只要对方有报道,有关注的地方,就有参与和利用的价值。

    美国人有完善的新闻传播学理论,他们知道热点事件是如何传播并影响群体思维的。

    反过来,为了有效的影响群体思维,他们自然会有意识的参与和制造热点事件。

    而且他们不是小打小闹的。

    比如海湾战争,表面上他是在跟伊拉克打,但是实际上,它形成了连续的新闻效应,介入到其他各国的新闻传播中,造成了更广泛的影响。

    表面上这是一种主从关系,似乎后者只是一种副产品,是衍生出来的,但是其实后者才是它的主战场。

    所谓杀鸡儆猴,它的着眼点是猴而不是鸡,你可能会说了,是它杀鸡我主动跑去看的,又不是它把鸡拿到我面前才杀的。

    但是,你有没有不看的可能?

    杀鸡的行为和猴看的行为如果是一种必然关联,它就很可能是以后者为目的的。

    又有人说了,难道就为了在中央台播几条新闻,才和伊拉克打仗,那美国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吧?

    要知道,从打口水仗到最后的军事打击,收拾残局,整个过程的持续时间长达两三年,是连续剧一样的,你不可能播一半就不播了,也不可能中间跳过关键的一段不播,而且由于信息量极大,新闻源不在掌握,新闻具有的时效性这些特点,很难对其进行扭曲和掩盖。这就形成了一种信息流动的正规军效应,无视中介手脚的同最终接收者建立了联系。等于是隔空对亿万人民进行对话,宣传己方的价值观,它完全不是几条新闻那么简单。

    从心理学上来说,它制造了一种围观暴力,对围观者的心理作用要比当事人更大。

    它的作用,也决不是儆猴这么简单,它固然有武力威胁的成分,更多的却是在证明自己的正义性,先进性,展示那种将会取得胜利的趋势,在信息接受者的心中造就一种固有的理解模式和心理倾向,不战而屈人兵。

    而海湾战争真的让美方付出了多大代价吗?完全没有。

    这一战打的非常轻松,就像以大打小那么简单,它似乎更像一个军事产品宣传会。

    所以战后,各国军方都受到震动,他们不关注是不可能的,而关注之后,又不得不改变。

    以中国为例,就迅速调整了战略和战术思想。

    那么,这种军事调整肯定是向着更强大,更先进的方向调整,这是美方想达到的效果吗?

    首先,军事变革是日久建功的,不会一蹴而就,而且变革期转型期也正是一种虚弱期,空窗期,不是一变就强了。

    其次,中美在核战理论的制衡之下,基本没有常规战的可能,也就是说你就算发展了,其实也是用不上的。

    而更重要的,你认可了我的先进,以及附带的理念,从民间到高层,就会形成一种以我为目标,进行学习和转变的倾向,这是一种十分长期和宏观的利益,不单单是军事方面的,而会辐射和影响到各个角落。

    而这种影响,不光是作用于中国的,各个国家,这些进行围观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影响。

    从长期来看,简直是一本万利。

    现在拍一部电影就要几亿,还不一定有观众买账,而打一次没有风险的仗,可以在各国电视台连续播出,各路报纸争相报道,收视率遍布全球,何乐而不为。

    而这,正是有了信息心理战的理论支持,才使得其有利性的一面充分呈现在决策者的面前,使得他们有魄力,有理由来进行这种宏观层面的筹划,设计。

    他们制定了连续的路线图计划,一环扣一环,不断的用实际发生的事情来说服,教育,促成其他地区主动的转变和变革。

    这正是领导们常说的抓典型促发展,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啊。

    而各国的新闻媒体,因为没有这种顶层的信息心理战理论的支持,自然是无力抵挡的,只能兴高采烈的帮助宣传了。

    年复一年,从**到伊拉克,卡扎菲到伊朗,可能都已经形成习惯了。如果哪天没有了这种新闻,恐怕新闻工作者也会疑惑,怎么今天有点不正常呢?

    所以,用这种新闻饲养的方式,美国其实已经制造了全球新闻界的依赖性和习惯性,完成了战略上的统战和收编。

    不发工资发新闻,爱看不看你自愿,呵呵。

    第一,我没跟你打,第二,你自己要看的。这就是信息心理战的犀利之处啊,让你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