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老谋深算
虽然密特朗一直都在推行法国的社会主义,而且,在他的政府之中,也有法国gc党人当议员,但是,要说仅仅凭这点,密特朗就认苏联为后台,那简直就是太天真了。 法国人,一向都是很傲慢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国际社会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个世界,离开了法国是不行的! 虽然密特朗在政治上,是极其反对戴高乐的,但是,在外交上,密特朗继续奉行从戴高乐到德斯坦时期所坚持的独立外交和防务、争取大国地位的总方针。 历史上的密特朗,沿用了以前的思路:保持东西方力量的均势,特别是欧洲均势,以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和加强大西洋联盟,积极推动西欧联合,既要加强法美关系,又要保持法国的独立;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和扩张主义,主张在加强实力抗衡的同时保持与苏对话和发展双边经济关系;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推进南北对话,扩大法国在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影响。 但是,密特朗的这些想法,都被现实击得粉碎,别的不说,单单就保持世界均势,然后发挥法国的独立作用这点,就是无法实现的,现在的欧洲,看看吧,德国已经统一了!苏联人的坦克,就在边界上虎视眈眈,随时都能够开动过来! 如果法国要是惹得苏联不痛快,可以说,就和二战时期一样,用不了一个星期,苏联人的坦克,就会推进到法国的西海岸! 看到英国了吧?仅仅是制造一些假币,就让苏联给逼迫得走投无路,铁娘子下台,女王陛下差点连内裤都当给苏联人了! 法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小心翼翼地在夹缝间做人,为自己留下一丝生存的空间! 法国武装力量,根本就挡不住苏联人,甚至连德国人都挡不住!现在的法国陆军,还是以二战后的AMX-30坦克为核心的,薄皮大馅,105毫米的坦克炮,只能发射破甲弹,也是一朵奇葩了。 而最新的勒克莱尔坦克,也才刚刚定下了项目而已,离真正的入役,还有很长的时间。 法国,已经没有独善其身的可能了,再看看现在,就连美国,都在被吊打,随时都有分裂成各州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该做出什么选择? 密特朗,同时也是一个相当会变通的人。 由于密特朗的经济改革不成功,结果,他的支持率大幅度地降低。历史上的86年3月的国民议会选举,密特朗为首的左翼执政党失去了议会多数。眼看要失败,密特朗做出了法兰西共和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举动,他任命在议会中战了上风的右翼反对派领导人雅克希拉克为政府总理! 两个相互对立,彼此相互攻击的政党,居然携手组建政府,开创了左翼总统与右翼总理“共处”的先例。这个开创,结果让他恢复了声望。 而且,在新的竞选中,老谋深算的密特朗学乖了,不像第一次竞选那样大谈经济政治改革,因为他已经失败了,他提出了“温和的纲领”,呼吁团结合作。结果,他再次成功了。 不管后世是如何评价密特朗的,总之,作为一个政治家,密特朗是合格的。 现在,密特朗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克里姆林宫,见到了苏维埃的强硬的领导人,安德烈。 两人的会面,还是在热闹的气氛中的,安德烈亲切地和密特朗握手,留给记者们一个个的清晰的图片。 这,当然是有纪念意义的! “密特朗先生,欢迎来到苏维埃。”安德烈的脸上带着笑容。 两双手,亲切地握到了一起。其实,以前的时候,密特朗也是到过苏联的,但是,前几次和这次都不同,因为这次,安德烈的身份,已经是真正的苏维埃的总书记了! “非常荣幸,安德烈总书记。”密特朗说道:“我们法国和苏联,都是世界大国,我们这次,是带着相互合作的诚意而来的。”
虽然已经衰落了,虽然苏联崛起到成为了可怕的存在,密特朗依旧在保持着法兰西的总统具有的一贯的心态。 他们,不会妥协,更不会在强权下低头!当年,在二战中,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法兰西人民依旧在抵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他们终于打败了纳粹! 法国,不是英国,更不是加拿大和墨西哥这样的货色!法国,是不会在强权面前低头屈服的!高卢人的头颅,永远都是高傲的。 如果这场是鸿门宴,那密特朗也要昂首挺胸地走进来,然后再昂首挺胸地走出去,否则,他就不是合格的法兰西的领导人! 法国,是世界大国?安德烈在心里不由得好笑,老子下一个命令,就把整个法国给推平了,现在的德国军队,士气正高昂着呢!你还大国! 不过,没必要对所有的国家都动用武力,能和平解决的,当然就没必要诉诸战争了,尤其是,眼前的密特朗,是相当识趣的。 “密特朗总统,我们苏维埃,和法国一向都是保持友好的关系的,毕竟,法国和其他的西方国家不同,法国是独立自主的。”安德烈说道:“我们也期待着,能够和法国进行更多的友好交流和合作,通过合作,达到双赢。” 现在,双方坐定,安德烈的话,是带着友好的气氛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场白而已,国家和国家之间,只有赤果果的利益。 这话,密特朗还是很爱听的,他的脸上有些红润,接过安德烈的话茬,用那种和戴高乐很类似的铿锵的法语,向安德烈说道:“是的,我们也相当期待,安德烈总书记,我们是应该加深我们彼此之间的合作了,尤其是在太空领域上,我们这次来,就有一个新的请求,让我们法国航天,和苏联一起,征服太空如何?我们一起建立月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