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之军火大明在线阅读 - 第233章 极北之地

第233章 极北之地

    豪格带着海州军民,日夜不停地“赶路”,于子夜时分,在盖州城北百里的耀州驿和周围的几个空堡子停下休息。

    南逃士卒还好,普通的包衣均是惶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这种弃城而逃的情况,太罕见了!

    海州的房产不要了?农田也不要了?

    豪格暂时没有察觉人心的浮动,找来几个人,下令道:

    “派人先行前往盖州,就说我明日正午入城,让尚可喜准备接驾!”

    ……

    就在豪格一路南逃的时候,开原和铁岭两城被明军围了起来。

    城内守军虽然惶恐,但是坚决不相信盛京城破的消息,依旧负隅顽抗。

    明军有了炸城之术,自然不强求城内建虏投降,草草劝降后,就开始准备攻城。

    郭云龙和胡国柱各领一军,各打一城,虽然分在两地,但是操了相同的心思。

    二人都是吴三桂麾下参将,此次由皇上亲自下旨出兵,其中的机遇不言而喻,只要自己表现的好,不说能和吴三桂平起平坐,至少也能成为一城总兵。

    要知道,京师城破之前,吴三桂也不过是宁远总兵。此次收复故土,一旦功成,必定有相应的封赏。

    故此郭、胡二人斗志昂扬,甚至生怕城中建虏投降,自己少了歼灭敌军的大功。

    另外,二人也有相互竞争的意味,都想着能更早攻克城池,得到皇上垂青,先一步提拔。

    郭云龙带兵赶到开原后,采用四面围城、四面同时进攻的策略。

    因为,他知道城中兵力稀缺,四面同时进攻能更好的分散敌人兵力。让敌人无暇进攻在城下埋头挖洞的炸城小队。

    胡国柱主攻铁岭,他虽然也采用了四面合围的策略,但是选择了在一侧猛攻的方法。

    他架好迫击炮猛轰城头,将守城建虏压的不敢冒头。小队人马顶着厚木板突进到城下,挖掘地洞,准备炸城。

    由于开原城墙不算高,过了正午,炸城小队就挖好地洞、埋好炸药包,拉着引线准备点火。

    当四个城墙都准备完毕,郭云龙下令点火。

    四点火光飞一般蹿到城下,只听四声巨响,开原出现了四个缺口。

    明军冲锋号响起,战鼓擂动,四面同时冲锋,很快便冲进城中与建虏展开巷战。

    铁岭这边,在胡国柱下令敲响铜锣后,四五个闷雷一般的声音传遍城内外。

    铁岭南城墙就此倒塌。

    明军潮水般涌入城中。

    城中建虏或是负隅顽抗,与明军巷战,或是从其他几个城门冲出去,准备和明军野战。

    但是在明军强大的火器下,虏兵根本没有泛不起浪花。

    不论是开原还是铁岭,都没撑到夜幕降临,轻松被明军拿下。

    明军屠尽城中反抗的士卒后,打开建虏府库,取出粮食,在城中烧火做饭,饱餐了一顿。

    那些投降的真虏,都被分批斩杀,投降的汉人包衣则被收拢到一处,带上脚镣,在明军喝骂声和皮鞭声中,前往破损的城墙处,修补城墙。

    第二日,充分休息的明军从城中开拔,分成多个小队开赴周围的堡子和驿站,大范围的清除残余的建虏,收拢包衣奴隶,用来修城、垦田。

    同时,开原城中,一部分装备精良的雪橇兵,向更北方挺进。铁岭城中也派出了精锐士兵向着西北方向杀去。

    驻守抚顺的宋献策也收到了崇祯的军令,点了人马,向东扫荡。

    自此,辽北三城全部被明军收复,周围的堡子、驿站和村落,也被逐步掌控。

    大明一雪“萨尔浒之战”的耻辱,重新控制辽东。

    沈阳。

    崇祯派人在建虏的伪皇宫前,准备建造“平辽之战纪念碑。”

    纪念碑西侧面,将会详细刻录从万历十一年大明敕封努尔哈赤为建州都指挥使开始,到他逐步征服女真诸部,占领整个辽东、入关劫掠的罪行。

    纪念碑东侧面,则准备阐述记录平辽之战的经过。

    纪念碑背侧,则要将平辽之战中阵亡将士姓名,雕刻上去,供世人瞻仰。

    此外,在纪念碑底座,还将雕刻孙承宗的关锦宁防线示意图、辽南之战、沈阳围城战等浮雕。

    这项工程很是浩大,估计半年以内都难以完工,但是崇祯觉得很是值当,甚至亲自题字:“平辽英雄纪念碑”。

    北征将士本以为这座纪念碑是为了歌颂崇祯皇帝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而建造。

    在各种细节传出来后,将士们才知道,这座纪念碑竟然是为了纪念阵亡将士、表彰有功之臣而建造。

    对崇祯的敬仰,可谓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紧接着,崇祯下旨加工“平辽英雄勋章”、“大明中兴勋章”的消息传了出来,近万条的封赏名册也在加紧编纂,引起了又一波轰动。

    崇祯虽然重视这些事情,但都安排给了军中文职去讨论和草拟,他的思维,已经扩散到了更广阔的地方。

    战争只是初级手段,战后的移民、开荒、治理、发展等工作将无比繁杂,这些事情虽然可以全部派给内阁操持,但崇祯必须拿出大的方向,以便下边的大臣制定具体计划。

    崇祯更在意的,还有兴安岭和黑龙江以北的广阔土地。

    这个时代,以大明的国力,几乎没有能力前去开发。

    沙俄用了几十年开拓西伯利亚,甚至到达了阿拉斯加,也只是修建据点,难以真正实现大范围定居和控制。

    大明身受儒教影响,本就没多少北去拓土的动力,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天气和朝廷无利可图,更不会考虑北去了。

    但是崇祯深知那里在后世时的重要性,虽然苦于国力不足,难以北拓,但依然不愿意袖手旁观,让沙俄轻易窃取广博的领土。

    崇祯思量了很久,召来田守信,自己口述,给太子下旨。

    “开原城往北,还有6000里土地,那里有肥沃的耕地和广阔的森林,更有数不尽的矿藏,大明缺煤炭、缺铜铁,更缺原木、金银,很有必要北去开疆拓土,但苦于国库财力有限,朝廷无法派人北去。

    因此,朕认为应倡导大明百姓组队前去。

    朕听闻,极北之地,有白熊、白狐、白鸥等祥瑞之物,可令百姓前往捕捉,一旦集齐三种祥瑞,可封他爵位,同时在极北之地划出万亩土地,赏赐其人,供其世代居住。”

    /89/89420/2092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