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枭将在线阅读 - 第三百二十三章:暗流(四十九)

第三百二十三章:暗流(四十九)

    求收藏!求推荐!五千字大章奉上!

    第三百二十三章:暗流四十九

    “先生啊,先生。哈哈哈,你就是本王的陈彦凯啊。”攻下雁门关之后压抑了好几天的完颜英心情大好,口不择言。

    韩仲大惊失色道:“亲王殿下,慎言!”

    完颜英拿,他韩仲和完颜圣聪手下的大辽帝国宰辅陈彦凯相比较吓的韩仲大惊失色。他完颜英不要命可以,但是他韩仲还想有几年活头,他妻儿都在辽国,大逆不道的事情韩仲想都不敢想。

    刚刚在贺族吃了亏,韩仲多多少少因此长了点记性的教训,不会再那么不知好歹。在卷入道高层的内部纷争中去,韩仲算是看明白了,卷入到高层的内部纷争之中,很可能牺牲的都是他们这些所谓的幕僚。

    而内部争斗的主角和主导者就算是失败了也没有性命之忧,毕竟有着血缘这一层的关系在,只要对方不是特别的残忍都不会要你的性命,至多将你终生监禁,限制你的自由罢了。

    因此韩仲现在对卷入内部的争斗同别敏感稍微一点点的触碰到权力上层的内部争斗韩仲都变现的很敏感。

    韩仲已经在这方面死磕一次了,韩仲可不想在这上面再死一次,要是再再者上面再死一次,恐怕韩仲这辈子都没有翻身之地。他已经将贺族得罪死了,等同于断了自己再辽东的后路。

    辽国现在是韩仲唯一可以栖身庇命的地方,要是辽国这个安居点再葬送了。韩仲就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了。

    毫无悬念地辽军最终还是拿下了雁门关城。

    雁门关这座古老的关城最终以失陷告终。

    雁门关最初的设置起始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大败林胡、楼烦的入侵,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大大增强了赵国的国力,赵国因此在战国后期崛起,成为战国末期东方六国之中唯一一个有实力和西面的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后来,李牧奉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后人称李牧为“奇才”,并在雁门关建“靖边寺”,为了纪念其戍边保民的战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即今天的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到了西汉,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围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兵南逾勾注,直驱晋阳太原。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人的不断猖獗的南犯,西汉朝廷着手反击。元光五年,汉武帝下诏卒整修雁门关。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猿臂将军”李广在做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先后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关于雁门关的称谓,始自唐初。因为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唐书地理志描述这里“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

    自古以来雁门关从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对于维系中原地区的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雁门关参将骆腾达头散乱,看着雁门关下关于雁门关的碑文。回想起这座关隘在过往的历史长河之中所生的一切。所有和这座雄关有关的一切,骆腾达不仅潸然泪下。他是多么想守住雁门关这座关隘,可惜雁门关最终还是失陷了。

    骆腾达坐镇雁门关这么久,骆腾达早已经将雁门关当成了他的家看待。如今丢失了雁门关,骆腾达和失去了自己的家,家破人亡的感觉没什么两样。

    雁门关对于骆腾达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失去了雁门关,骆腾达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剩下了。雁门关没了,我骆腾达还剩下什么?

    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骆腾达平日里像铁一般淬炼出来的北方汉子再者这个时候再也忍受不住,望着浓烟滚滚的雁门关大声苦寒了起来。在火光之中骆腾达还能够依稀看见辽军挥舞着屠刀屠戮雁门关关内的守军的百姓的情景。

    骆腾达紧紧握着拳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辽军将一个又一个的雁门关军民屠杀。作为雁门关参将他,骆腾达,在此时此刻竟然不能够保护他们,不能够救下他们。

    骆腾达直觉得自己太过窝囊,实在是我窝囊废。

    骆腾达狠狠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没有守住雁门关是他的疏忽,他的大意,他的无能!

    “雁门关失守,我骆腾达身为雁门参将愧对雁门关百姓!”骆腾达仰天长啸道,散乱的长在凄凉的北风之中飘扬。

    “参将大人!”骆腾达的弟弟骆腾拉住了骆腾达,说道,“雁门关之失守,罪责不全在参将大人”

    骆腾达空洞洞的眼神看着骆腾,苦苦一笑,道:“我是雁门关的守将,雁门关失守,罪责不再我,那罪责会在于谁?我知道你们都是一片好心,但别在宽慰我了,错就是错,雁门关终究是在我骆腾达的手上丢掉的。”

    骆腾达转过身看着跟随着他一起突围出来的雁门关守军。

    辽军从偏路进攻雁门关的时候,骆腾达就已经知道完了,他很后悔自己太过自信,忽略了这条偏路导致了惨剧的生。

    不过骆腾达没有再这条偏路上设置兵力把守也是有原因的。一是因为雁门关这么近,而且走雁门关很便利,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做杀头的或者是见不得光的买卖的人会选择走这条路之外,没有人会选择走这条路,这条险路实在是太危险了。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的导致了骆腾达没有在这条偏路上设置兵力驻防:骆腾雁门关的守军兵力严重不足,在正面应对辽军的进攻都显得很吃力,才勉强守住雁门关。要是在分兵偏路,雁门关正面很可能就顶不住辽军的进攻了。

    现辽军找到这条已经被荒草淹没的偏路之后,骆腾达就已经明白大势已去,集合雁门关关内的守军突围出雁门关,一面被辽军围剿。事已至此,能逃出去一个是一个,雁门关已经失守。再继续在雁门关之内流血,付出牺牲是不值得的。

    骆腾不希望也不忍心手底下跟随他剿匪出生入死的弟兄无谓地牺牲在雁门关内。选择了突出重围。

    有了要突围自然有人要负责断后,拖延住辽军围突围的人争取宝贵的时间。

    留在雁门关内的雁门关守军自然是处于前者,负责断后,负责牺牲,为他们的同袍争取宝贵的突围时间。就算是如此最后成功跟随骆腾突围出来雁门关守军人数也不过,只有两百多人。

    偌大的一个雁门关,最终能够活着走出来的人竟然只有这寥寥两百多人。

    “参将大人在辽军入寇大同之时就已经做好了战前的准备,预想到了辽军在占据大同之后很有可能会从雁门关下手,而且参将大人也意识到了雁门关的守军不断地被山西官府抽调到山西内地剿匪,剿流寇。”骆腾是骆腾达哥哥,平日里自然和骆腾达走的很近,对骆腾达在战前采取的举措,骆腾可谓是一清二楚!“参将大人写信告知山西内部的府县,我雁门关守军单薄恐怕不能够阻挡的住辽军数量庞大的铁骑的进攻!并在信中直言,如若再不增兵雁门关!雁门关危矣,山西危矣!”

    照理论上来说,雁门关是山西的门户,一座这么重要的关隘没有理由兵力会这么空虚,朝廷也不会在这么重要的关隘上只部署这么少的兵力。实际上也是如此,朝廷很重视山西雁门关的防卫,在山西雁门关部署的兵力是很充裕。

    骆腾达和辽军交战的时候,雁门关的守军只有原来的三成不到!这也无怪乎骆腾会说雁门关兵力空虚。

    既然在战前雁门关只剩下了不到原来三成的兵力,那么雁门关还有七成左右的兵力有到了哪里去呢?这么多活生生的人总不至于长了翅膀飞走吧?

    骆腾达经营雁门关得当,骆腾达的雁门关关兵事山西最强的一股军事力量。因此在雁门关无事的时候骆腾达最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率领雁门关的关兵入关剿灭匪寇。

    原本驻守雁门关防止外敌入侵才是骆腾达的主业,而剿匪只是骆腾达的副业。骆腾达是属于边军的编制范畴,边军边军顾名思义,就是驻守边疆边境的军队。守住边疆才是边境应有的职责。

    当时骆腾达却被山西的地方官员本末倒置了,山西地方只要哪里一出现匪患。山西地方的这些官老爷们先想到了人就是骆腾达,以及骆腾达的雁门关关兵。并要求骆腾达的雁门关关兵立刻到内地剿灭匪寇。

    山西内地的镇军崩坏到了连匪寇都没有办法自理的地步,因此在山西一旦出事,山西所有官员的眼睛都瞄准了骆腾达的雁门关关兵。

    骆腾达是武人,在大赵武人在文人面前总是要低头,更何况骆腾达还是平民出身,没有任何背景的武人。面对这些文官的无理要求,骆腾达纵然是反抗也只不过是徒劳的。

    骆腾达一个卑微的武人,在强大的文官集团势力面前,他能够选择的只有低头,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项供给骆腾选择。没有自己的选择,这便是这个时代武人最大的悲哀,武人永远低于文官一等。

    就算骆腾达努力的认字,提升自己文化素养,成了武人之中少有的粗通文墨之辈。山西的文官还是看不起他,因为骆腾达出身卑贱。

    到了后来山西的地方官员甚至展到了直接将骆腾达的雁门关关兵直接留住的地方的荒唐地步。山西地方官员给出的借口也很荒唐,将雁门关的关兵直接留驻地方,也省了每次一旦匪寇起事,又不得不从雁门关仓促调遣雁门关关兵的麻烦。

    “每一次,但凡有功劳,都算在他们头上,而我们呢?什么都没有!立功的是我雁门关的关兵,最后咱们雁门关的关兵什么都没有得到!”骆腾达的哥哥骆腾早就对山西的地方官员憋了一肚子的怨气!

    骆腾达依旧不解气,继续说道,历数山西地方官员的种种罪行。

    “立了功劳之后呢?俺们雁门关的关兵伤残了,阵亡了连抚恤金都拿不到,上头剥下来的赏钱全他娘的被这些畜生给私吞!”骆腾越说越激动几乎整个人要跳了起来,“将军!弟!那些伤残弟兄,阵亡弟兄的家属有多惨,被人不清楚难道你还不清楚嘛?!作为雁门关参将,你难道就不该站出来为弟兄们说几乎话吗?”

    骆腾达无奈地笑道,他的这个弟弟虽然了解他,但并不是完全了解他。骆腾达说道:“有用吗?这些事情我全部都和他们说了,山西的地方官员下至县令,上至山西巡抚总督,没有一个人搭理我,最后我一纸奏疏将山西的地方官员种种劣迹全部白纸黑字写在了奏疏上,传达中枢,结果还不是石沉大海。换来的只是山西官员更加厉害的排挤。如果不是看在我骆腾达对他们还有一点用处的份上,恐怕我骆腾达这个雁门关守将都做不成咯。”

    按照大赵的制度,大赵品轶在五品以上的文官包括五品,品轶在三品以上的武官包括三品。有直接向中枢些奏疏的权力。骆腾的官职是三品站在,正好处于临界点之上。

    骆腾有向中暑写奏疏的权力,只是骆腾写每一封奏疏,结果都是一样,最后都是石沉大海,鸟无音讯。

    这样的奏疏写再多又有什么用,这个朝廷是被文官把持的朝廷,这个朝廷的话语权在于文官,而不是武人!骆腾纵然是再努力,他所做的一切不过都是徒劳的。

    他的所有挣扎也是徒劳的,骆腾现在甚至已经是心灰意懒,对这个朝廷失去了信心。

    “你们不是想听吗?我都说给你们听好了。”骆腾达凄惨地笑道,“你们知道我向山西的地方官要求调回我们雁门关分散到地方的兵力,增强雁门关的防御力量,以防雁门关生不测,他们是怎么回复我的吗?地方无兵可调!辽军不会进犯雁门关!辽军孤军深入,如遇关隘入雁门关者,辽军必知难而自行退去!”

    骆腾达背着那天晚上在油灯之下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翻阅地令他心如刀绞的一封封回信。当时的骆腾达是越看越越是心灰意冷。山西所有的地方官员,没有一个答应加强雁门关的防卫力量!没有一个给予雁门关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说雁门关失守最大的责任在于山西的地方官,一点也不过分!雁门关的兵力本来就是被山西的地方官员挖墙脚,最终挖空。最终雁门关被挖到了只剩下了不到原本兵力的三成!

    山西的地方官员,挖的不仅仅是雁门,雁门关的墙角,更是他们自己坟墓,挖雁门关的墙角无异于是在自掘坟墓!

    骆腾达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安置自己和随同他突围出来两百多名雁门关的关兵。

    “你们都走吧,雁门关丢了,这么大事情追究起来,我是难逃一死。你们跟了我这么久,现在没有必要再跟着我一起送死。我骆腾达愧对诸位,愧对雁门关的所有父老乡亲。”骆腾达向他的士卒们深深一躬,抱拳,算是最后的作别。

    “将军,我不走我跟着将军,就算死,我也跟着将军!”一个雁门关关兵说道。

    骆腾达不喝兵血,对待士卒能够体恤,因此雁门关关兵的凝聚力很强,而且都愿意为骆腾达用命。骆腾达出身于普通的军户之家,。对待下面的士卒从来不摆什么架子。因此在雁门关关兵中骆腾达很得军心。

    有一个雁门关关兵站出来便是愿意跟随骆腾哪怕是死,也无怨言,很快,两百多名雁门关关兵全部都站了出来表示愿意都愿意追随骆腾达。

    骆腾达长叹了一口气,无奈道:“你们这又是何必,有活路又何必跟着我骆腾去送死,我骆腾是有罪之人死不足惜,你们跟着我,不值当。”

    “将军!小心有人!”一个雁门关的关兵警觉道,他听到了周围的马蹄声,在这个时候听到马蹄声是很可怕的,辽军给他们留下一个标志映象就是辽军铮铮的铁蹄之声。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名飞骑出现在了骆腾面前,骆腾有些尴尬,这样的狼狈模样被人家看到了。

    “敢问哪一位是骆腾达,骆将军?”这名飞骑骑着一匹喷着响鼻的口外骏马,这匹骏马看上去丝毫不必辽军的骏马逊色。对方能够骑的起这样的骏马,必然不是寻常之人。

    “在下便是。”骆腾达抱拳问道,“敢问足下是何人?不知足下找骆腾达所为何事?”

    那名飞骑急忙下马,走到骆腾达面前道:“骆将军小人失礼了,我家少爷有请骆将军到前方一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