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一品富贵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章 暖冬(中)

第二百五十章 暖冬(中)

    好东西捧上。

    潘怜儿送酒,赵匡胤发觉到一条变通的道路,反正宋家分红分了很多,不在乎那点钱帛,因此嘱咐自己的小妻子,你将潘怜儿请到宫中谈话,替朕向她要酒。

    宋皇后岁数小,还有点童心未泯。看到赵匡胤如此,她也觉得好玩儿,因此将潘怜儿又请到皇宫。潘怜儿啼笑皆非,回到家准备瓶子与箱子以及绸布。十几天后又送来两牛车美酒。

    大臣们也听说了。

    对赵匡胤这个小动作,一个个皆摇头,刘温叟不咸不淡地上书四个大字,掩耳盗铃。将赵匡胤呛着,不过这些酒送过来,也足够他喝上好一段时间了。

    今天高兴,于是拿出一些美酒。

    内侍抬上来一个个大盒子,这是官家最喜欢的物事,虽是给大臣喝的,也不敢将它打碎了。盒子就是工艺品,上面不但刻着精美的图案,上面还有一些镂雕。

    上面有字。不过离得远,大臣还是看得不大清楚,不明白抬上来何物。太监将盒子打开,里面绸布露出,再到瓶子,一个大琉璃瓶,上面居然还有彩画。

    不用看酒,仅是这个包装,就觉得贵气逼人。太监打开酒瓶子,这个酒瓶子图包装的,不易倾倒,还得倒入酒壶中再斟酒。但从这个包装出来,给人感觉就会不一样。

    事实它也非是才出来的蒸馏酒,只有一个度数高,不但蒸酿多次。还经过多次配方试验,口感远非昔日可以相比。有一些大臣偶尔也去顺店喝过。不过还有许多人望而却步,从未喝过。李昉叹口气道:“今天沾了陛下的荣光。喝此佳酿,何日复喝?”

    许多官员深以为然。

    吕端呵呵一乐,道:“有一处不愁用度。”

    “何处?”

    “宋九他大姐在河洲开了一家酒肆,里面也销售这种佳酿,我去过数回,只是酒有些贵,我也舍不得吃。”

    诸臣又深以为然,不过这也是一个解馋的好办法,至少酒肆的菜不会卖天价。第二天宋九大姐酒肆突然暴满。来的还多是官员,有的人喝着还带着。但还是喊贵,太贵了,又没有皇宫那种精美的包装。因此多有怨怼,是好东西,但宋九也太心黑了,难怪舍得交曲钱。

    南方佳报让大家觉得心暖。宋朝强大大臣们才会长远,不会做亡国之臣。酒也让这个冬天更暖和。但还不是最暖和的,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喜讯。

    三千破六万。非是南汉六万,而是契丹六万!

    ……

    好消息好到,坏消息也来了。

    北方传来急报,说契丹六万兵马袭向定州。

    赵匡胤看着情报。有人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赵匡胤能勉强做到这一点,之所以如此。那就是分析对方的战略用意。选择在冬天,冬天作战对契丹有利。就象前年他们袭击河东一样。甚至有的粗糙的弓箭在这个寒冬里都无法拉开。

    天气对契丹人有利。

    但契丹人要做什么?

    他不相信契丹人敢入侵中原,没那实力!就象前年一样。滑行到龙门前,他们迅速撤回去,孤军深入,下场只有一条,死!就是掳掠,河北前线一片荒凉,契丹那边也是。他们打草谷,宋朝也过去打草谷。想要收获,只有向南再向南……

    宋朝讨伐南汉,并没有动用主力军队,都在,南到一定地步,六万人下场还是死!虽冬天作战对契丹有利,当真不影响他们的行军速度?

    想来想去,赵匡胤终于会意契丹人的心态,契丹支援北汉,两场大败,最要命的是马仁瑀乘虚北上,一直滑行到上谷渔阳一带。真正惊讶的是宋九,他喜欢对照,听到后将地图拿来翻看,也就是从后世北京昌平西边开始,一直到怀来,涿鹿,张家口,直达古长城下,这里离易州多远?然后掳来无数马牛羊与百姓,牛听从大臣建议,分放给了因为支援河东一战的百姓,马留下来,羊宰割了,百姓安于河北南部地区。

    马仁瑀一路所过,契丹留守的兵力不足,又忌惮其威名,无一城兵士敢出城应战,眼睁睁地看着他从容地将大队兵马与大批牛羊百姓带到南方。这次草谷将契丹人打惨了,据斥候的情报说契丹一个官员察看,向辽主禀报幽州西北地区千里凋零,一片荒芜,余下的百姓因为宋军大掠,牲畜荡尽,财产洗劫一空,民不聊生。

    契丹是大国,赵匡胤内心很清醒,至少不比宋朝弱,因此他也同意赵普看法,先南后北,将中原一统,力量将会更强大,才能慢慢将契丹磨灭下去。自己被打了脸,知道要报复。契丹新主继位,为了树威,也要报复。派的兵力少,怕危险,那是过来送点心的。派的兵力多不值。所以才派来六万兵马。这是砸场子来的。

    这种心态,注定他们是想捡一点便宜就回去,能向国内交待。但这种心态,也注定了士气不旺盛。

    将他们心态摸好,赵匡胤将田钦祚喊来嘱咐,说道:“彼众我寡,你只要背城列阵以待,敌至即战,勿与追逐。”

    然后调三千骑兵给他。

    北方有兵,多是步兵,野战不力,必然让契丹伤害到百姓。有这三千骑兵牵制,契丹人也就不敢南下了。除非不是六万,而是十六万!

    田钦祚带着三千骑兵迅速北上。

    契丹才刚刚漫过边境,兵力多,行动就会慢一点,但也证明宋朝对情报的重视,斥候将消息送到京城,田钦祚将三千骑兵带到边境,契丹人才到。

    田钦祚于满城碰到契丹人,才开始听赵匡胤的话,背靠满城城寨,与契丹人交战。这是最强大的宋军,兵力虽少但十分精悍,契丹人也非是主力,而是其中一股,当然比宋军兵马肯定多得多。两军会战,契丹人打了一会儿看到这支宋军不好啃,于是撤向东边的遂城,与主力军队会合。

    这时田钦祚杀红了眼,将赵匡胤的话抛在脑后,带着手下就追。

    追到遂城,与契丹六万主力又开战,这次交战更惨烈,连田钦祚的战马都被射倒,他的手下王超喊道:“田将军,骑我的马。”

    正在打的时候,三千宋军陷入六万契丹铁骑海洋里,需要主将勇敢才能拉起士气,田钦祚也不客气,骑上王超的马,继续作战。从旦至晡,也就是从早上杀到傍晚。

    实际正面野战开打时,一般时间不会很长,甚至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往往两个时辰就会决定胜败,例如淝水之战。能持续作战三四个时辰,那就是一场鏖战了。况且这是整整一天。

    打到傍晚,双方都打得没力气,契丹人眼睁眼地看着他带着手下从容地进入遂城。这一天杀死无数契丹人,因为没有完全击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若此,那非是田钦祚,而是李靖。究竟杀死了多少契丹人,无法统计,只知道遂城城外倒下无数契丹人的尸体。契丹人恼羞成怒,将遂城里面围起来。

    他们是来打场子的,非是来攻城的,没有攻城器械,只能围困。

    田钦祚进了遂城,可里面城小粮少,这时没有三千部下了,但人要吃马要吃,吃完了粮草,意味着大家一起等死。于是决定撤离。最少要让守城的宋军有充足粮草支持到开春。所以只围了几天,田钦祚打开南门,向契丹人冲去。契丹人大喝连连,又出来了,又出来了。连忙调动军队围困,哪里来得及,南城契丹兵士气沮,田钦祚这一回没有恋战,迅速冲开缺口,又撤到东边的保塞城。据说军中不亡一矢。这个无所谓,都是野战,契丹只围城未攻城,用不着弓箭。

    胜负对两国都不重要,就算田钦祚杀死了几千契丹兵,契丹也不会亡国。但有一个重要的意味,那就是意味着宋朝骑兵在正面战场若指挥得当,并不比契丹人差,甚至更强!

    不知道契丹人是怎么想的,大约看这样下去,就是将田钦祚三千骑兵弄完,他们恐怕要付出两万三万的代价,不划来,或者兵力太多,又没有掳获多少,后勤不足,天气又寒冷,看到田钦祚平安撤到保塞城,于是撤军回去。

    这场战争没有任何阴谋诡计,是真正的碰撞。

    因此河北百姓在疯传,说三千打六万。

    赵匡胤听后大喜,对左右说道:“契丹数侵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头,其精兵也不过十万,止不过费我二百万匹绢,则契丹尽矣。”

    这是大喜之后随意说的一句话,他也没有想到,后世对这句话会反复曲解。就象他那道诏书,减员增薪,用以防贪,又演变成高薪养廉,或者到朱元璋手中又是一解。

    中国历史在郭威手中一变,柴荣手中又是一变,赵匡胤手中再变,赵匡义手中复变,于是好的坏的一起来了。在宋九心中将柴荣看得很高的,可人也在变化当中。就象李隆基若是在开元末就死了,史书如何评价?柴荣若未死,后来又如何?

    这是宋朝军事几乎最鼎盛的一年!

    这一年的冬天很温暖……

    赵匡胤大喜,南方军队有功,赏酒,于是又和买,买了三万斤美酒赐于田钦祚,做得不错,朕有赏。诸衙内又是叫声一片。

    接下来再来一喜,这一回非是六万,而是十万,非是抵御,而是真正的击败。(未完待续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