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战争之父在线阅读 - 美国为什么好战引自网络

美国为什么好战引自网络

    孤立主义,美国“穷兵黩武”的另一面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从孤立中醒来孤立主义传统可上溯至华盛顿

    20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海外干涉或进行战争最多的国家,仅在二战以后美国的海外干涉就达到14次,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确非常“好战”。然而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孤立主义传统最根深蒂固的大国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像美国一样渴望远离世界。

    美国立国之初,国父华盛顿便确立了孤立主义原则。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世界之外。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提出下述基本原则: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详细]

    孤立主义从未消失

    美国立国之后的上百年间,除了对法国大革命表示支持之外,几乎没有对任何国外大事有过明确表态和站队。有学者认为,孤立主义宣告打破的标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而另一种观念认为,直到二战中美国珍珠港被偷袭之前,美国都一直没有改变过孤立主义立场。毫无疑问的是,直到今天,美国的“孤立主义”情愫依然浓烈,例如国会拒绝为越战拨款,迫使美军放弃越南战争,以及在“黑鹰坠落”被媒体大事渲染后撤军索马里,都被认为和新孤立主义的适时抬头有关。…[详细]

    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

    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自称是“新孤立主义者”,他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不要以为这只是极端人士的呓语,以上两位都曾经被共和党作为总统提名候选人,荣保罗还以自由党候选人身份参加过总统选举。

    “利益”并非对外关系的唯一考虑

    自由女神:“道义”象征动武的理由也包括“道义”

    与孤立主义相对应的是“国际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不能在一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独善其身,美国必须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以道义的力量来领导世界,即实现“仁慈的霸权”或“王道”,这种思维便是我们常说的“以国际警察自居”。

    虽然美国海外干涉或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不容置疑的是,美国所进行的许多干涉和战争都是打着道义的旗帜进行的,例如:威尔逊总统将美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声称“这将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罗斯福带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参战的直接动因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但最根本的是要反对法西斯轴心国对世界的统治;杜鲁门总统当政时,美国出兵朝鲜,试图防止在冷战中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半岛落入共产主义的势力范围;在约翰逊政府之下,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战争的目的是要“阻止共产主义的扩张”,防止东南亚地区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在北约的框架下参与了科索沃战争,战争的理由是阻止前南斯拉夫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的种族清洗政策。…[详细]

    霸权主义的“主动安全”

    而共和党外交的道义色彩则似乎没有那么强烈,他们的动武理由也有更强的霸权主义色彩。美国最近进行的战争中有三次是共和党政府发动的: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理由是制止伊拉克入侵沙特阿拉伯,维护中东的秩序与和平;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理由是打击和消灭恐怖主义者;2003年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出兵的借口是消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正目的是把萨达姆赶下台,在中东地区建立同美国关系密切的民主基地。在共和党政府所发动的战争中,安全的考虑是第一位的,往往用先发制人手段,消灭对安全的潜在威胁,也即实现所谓“主动安全”。

    爱霸权,也爱和平

    B-2隐形轰炸机“威尔逊主义”,对外关系的理想主义

    美国不仅是外交关系上的霸权主义大国,也是理想主义大国。美国外交上的理想主义可以追溯到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后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可以说,不懂威尔逊主义,则不懂美国外交。

    理想主义/威尔逊主义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不能单靠自己来寻求安全,而应当通过多边组织或国际组织来寻求共同安全,这才是世界和平的保障,“要让世界为民主提供安全保障”。自由、民主和人权不是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手段,它们本身就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而且应当视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威尔逊主义的“四项基本原则”

    威尔逊主义的公式可以简化为:(1)道德律令——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2)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当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3)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下实现世界的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4)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形式。不过最终令国际社会失望的是,国会拒绝美国加入威尔逊一手创办的国际联盟,没有美国的国际联盟在二战开战前威信丧尽,迅速解散,直到二战之后,各国改进国际联盟的理念,成立了联合国。

    什么才是新时期的“和平”

    洛克比空难现场最安全的国家:很难互相开战

    如果问中国人世界各国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回答多半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而如果问美国人同样的问题,基本上会回答分为自由世界与专制统治,或者自然主义与宗教世界。

    随着哲学家波普尔的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名噪一时,西方人越来越倾向于将国家划分为(宪政民主的)开放社会,和(专制主义的)敌人。正是基于这种划分,1986年,美国学者迈克尔·多伊尔提出了“民主和平论”的主题,他认为民主国家之间很少或不轻易打仗,原因在于制度的约束和文化规范的自律。就理论而言,“民主和平论”承继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并与威尔逊主义的“为民主创造一个安全的世界”相关联;就经验来说,二战以来民主国家之间没有开战的事实似乎使“民主和平论”不证自明,成为国际政治中的“公理”。不过,其实“民主和平论”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结论,它只有在作为“两国民主化程度越高,则相互动武可能性越低”这样一个趋势性描述时是可靠的。

    “扩大和平区”,冷战后的主要对外思维

    民主和平论的主要信徒包括尼克松和克林顿,小布什也可以名列其中。尼克松对这一观点进行了热烈的回应,他认为独裁国家对和平的威胁远远大于民主国家,因为战争的主要受害者是普通国民,因此他们会反对发动战争,然而独裁者却不会在乎民意,而且他也往往不会像普通人民一样成为战争的受害者,有时仅仅是因为一时性情或者为了获取“历史功绩”,他就会将自己的人民陷入战争之中,因此美国真正的安全保障在于,给其他国家的人民用选票避免战争的权利。

    以民主和平论为基础,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总统,民主党的克林顿宣称要“扩大民主的和平区”,而小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前曾说:我们把自由带给遥远的他们,这样我们在国内才有安全。“民主和平论”已成为后冷战时代美国进行海外军事干涉和在干涉之后进行“国家重建”的出发点。

    “国际关系中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常常被人误用,因为人们将石油,矿石,天然气当成“利益”,却忘记安全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利益”,如果把国际关系理解为“弱rou强食”或者“丛林社会”,那么就只能剩下无意义的歪曲和阴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