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临高启明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九节 芳草地参观记(一)

第一百零九节 芳草地参观记(一)

    一进入校门,便见一座半人高的石头基座,上面树立着二尊一人多高的雕像。参观团的诸位大多堪称学富五车,但是谁也看不出这石头基座上供奉的是哪路神佛。只看得出是二个年轻人的石像,一男一女,男女的衣饰正是芳草地的学生穿得号衣――髡贼叫做“制服”。二人都是作挺胸迈步昂首向前,男像一手向前指出,女像手持书卷。

    王赐看了又看,和临高的一干读书人只见过本县本府的几座寺庙,他好歹也是从大陆上来得,见多识关。寺庙宫观起码也进过一二百所,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造像――且不说这造像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看不明白,就是造像和平日里他见过得差异很大,这两座石像不管是身上的衣物还是人物的面孔线条十分硬朗,但是模样和表情却十分生动。让王赐看了啧啧称奇。

    正看得入神,忽然有人悄悄拉了下他的袖子,王赐一惊,却发现是黄禀坤。

    “不知道这一男一女是髡贼的哪路?”黄禀坤小声道,“他们既自称大宋苗裔,如何祭祀这不僧不道邪魔外道?”

    王赐摇头道:“此断非正祀!”

    然而这雕像下面却又不见祭祀的祭器:没有供桌,也没有香炉之类。校内学生走过,也并无“凛凛然”之状,看不出此造像有何神圣之处,而且引他们参观的董元老也就这么走过去了――要知道元老们去县学里参观,王赐那是恨不得把孔门七十二弟子的生平都说一遍。

    心中有疑惑。却不便发问,免得露了怯。参观团的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狐疑着往里面走。倒是刘大霖向董亦直提及了这两尊造像到底是何样神仙?

    “这不是神佛――”董元老说。

    “那必然是澳洲的几位先贤?”

    “亦不是,”董亦直心想这两尊雕像啥也不是。只不过某位学美术的元老创作或者“抄袭”来得雕塑作品而已,蓝本大约是某少年宫前的男女少先队员的塑像,再加以“本时空化”而来得。

    “这不是先贤,代表的是我大宋澳洲行在青年学子的形象。”董亦直解说道,“亦可说是我芳草地学子的形象。”

    参观团一干人虽然不甚明白话中的具体意思,但是大约也知道这是澳洲人理想中的青年学子应该有的模样。王赐打量这两尊雕像,不论男女都是挺拔健壮的模样。特别是男子卷起袖子的胳膊上暴起的肌rou和女孩子裸露在裙摆下结实的小腿和一双巨大的天足,不由得暗骂:“髡贼真是一群粗坯!”

    这般模样的人,一点斯文儒雅之气也没有。简直就是做工种地的一般无二。而脸上的神情,举止的动作,更是透出一股髡贼飞扬跋扈一往直前的劲道――宛如赳赳武夫,居然还是髡贼心目中青年学子的楷模。这髡贼的见识倒真得可笑的很!难怪缙绅们暗中都议论髡贼是“贵贱不分”。“粗鄙少文”。

    一干人各怀想法。不过表面上都不显露出来,只是你谦我让的互相“请请请”的随着董、唐二位元老向校内走去。

    沿着煤渣道路向校内走去,道路两侧都是栽种的行道树木,几年下来,虽然还不算高大,却已经郁郁葱葱,期间又夹杂着各种花木,此春日的阳光下。竞相争芳吐艳,期间还点缀着几块石头。几条长椅,布置的简洁又雅致,颇具匠心。行走期间倒是颇为心旷神怡。刚才的“粗鄙”的不快感顿时消散了不少。这一干人不约而同的暗想:“这澳洲人/髡贼好会享受!”

    甬道的尽头,正是拥有400米环形跑道的大cao场,此时正是芳草地每天例行的早cao结束收队的时间。各个班在完成了最后几个动作的队cao之后,各自收拢队形整队回班。

    穿着统一学生制服的学生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队形严整朝着教学楼走去,尽管同时行进的队伍有几十列之多,cao场上看似杂乱无章,队形穿梭,但是复杂的队列在班长们带领下井井有条的行进着,没过一会就已经全部撤离场地回到了各自的班级教室中去了。

    “澳洲人治学若治军,果然了得。”刘大霖半是恭维半是感叹道。其余的人哑然无声――这对他们的冲击太大:这还是学生么?一等一的强兵啊!光这队形收放自如,学生听号令行动如一人的表现,大明就没多少军队能做到。

    他们全见识过伏波军的检阅和cao练,深感澳洲人不但“器械精良”,治军更有一套。没想到在这学校里亦如治军一般,这些学生若是再年长几岁拉出去变为营伍,顷刻便是一支强兵!

    “髡贼居心叵测!”黄禀坤暗想,再看周边诸人的面色,表情各不相同,面色凝重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欣喜见于色的亦有之。他不由得暗暗叹息:这临高县里的人心,已然是被髡贼蛊惑去了一半!

    董亦直见茉莉轩这一行人有些看的呆了,咳嗽一声,“诸位先生,每日的会cao结束了,请大家先随我去休息室稍作休息,再来听听我们的课吧。”说着又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休息室里早就备下了茶水,一行人落座稍事休息,由董亦直先做了短暂的介绍,包括芳草地学院的大致设置、学制和在校生人数。

    芳草地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扩张为集初小部、高小部、中学部、师范部、学习院、专业培训部和扫盲部七大教育部门的综合性完全学校。按照芳草地的学制,初小二年,高小二年,中学分初高档次,为2 3。四个阶段灵活搭配就读,可以分别取得文凭。全部读完,要花九年时间。这大致就是未来元老院要推行的九年制学校的基本学制。

    除了目前中学部还没有正式运作之外,其他各个部都在有效的运转着。在校学生超过六千人。

    按照旧时空的标准,六千人的中学也就是一般的完全中学的档次,和某些巨大怪物一般的县中更是不能相比。但是在本时空,这个数字一报出来就让参观团全体一震。

    本时空的学校,不管是官办还是私立,除了国子监这样的最高学府之外,就读的人最多也不会超过二三百人。

    猛然听说这学校有六千人,对不适应于工业时代的数字的本时空土著来说未免太过震撼。要知道

    “居然有六千人之多?”刘大霖不大相信的问道。他早听说澳洲人是有教无类,原以为多少有夸大之处,没想到还真是这样。

    “的确有。”董亦直点头道,“不过这还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目前应入学而没有学位的孩童还有二三千人,所以我们准备在其他地方再办一所学校来满足需求。”

    “董元老,元老院收纳如此多得孩子入学,到底有何用处呢?”有个士绅问道,“学生听闻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都是元老院提供衣食,学费更是分文不取。可是在学生看来,这几年芳草地出来的学生大多还是做工的为多。既然做个匠人又何须供他们念书?元老院这么做不是多此一举嘛。”

    “普及教育是我们的基本政策。”董亦直说道,“有文化的劳动者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士绅们很难理解,所以也不再多说。正好这时候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便起身请他们去教室听课。

    按照参观团提出的要求和学校方面的指示,学校方面安排的节目堪称丰富多彩。不过来学校做深度参观,听课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因而也是今天的第一道菜。

    刘大霖王赐一行人,被引入了一个初小班,安排在坐在董亦直的课堂上的最后面,和几十个学童一起听他讲课。黄禀坤终于有机会坐在了澳洲人的大学堂里,听着真正的澳洲人讲课了。

    这教学楼倒没引起参观团太多的异样感觉――类似风格的建筑在临高已经很多见了,至于教室里大幅的玻璃窗也少了震撼感――玻璃窗同样在临高烂大街了。不过,排列密密麻麻的课桌椅的教室还是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前后的黑板,黑板上方的大红色标语,后面黑板上图文并茂的黑板报,两侧白墙上的色彩鲜艳的宣传画,都体现出一种和传统昏暗静谧的书斋式学堂完全不同的气氛。似乎有一种更为激烈,也更加蓬勃的气氛存在于教室中

    坐在教室里,可以听到其他教室传来的齐声朗读的声音――王赐听了听,不是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传统读物,不由得暗暗失望。有时候还会传来奇怪的“啊”、“喔”、“鹅”、“伊”之类的发音。王赐到底是饱读诗书的人,很快就联想到这多半是澳洲人在讲授某种澳洲的“音韵”之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