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暴明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八章 骆养性

第五十八章 骆养性

    崇祯皇帝长着一副弱不胜衣的身子骨,一定会有人想到酒和色上去。这可是天大的冤枉,自从当了第一把手之后,崇祯皇帝一直自诩为尧舜之君。

    崇祯皇帝初登大宝,便励精图治,拨乱反正,雷厉风行,几乎让他的臣子们耳目一新,以为中兴有望,欣喜不已。

    但好景不长,也不知道,是不是命不好,水灾,旱灾,地震,接踵而来。尤其要命的是,流民变成了流寇,北方的部落武装竟变成了敌国,1642年的春季动荡是越演越烈。

    虽然崇祯皇帝的爷爷万历皇帝,曾躲在深宫,创下一个皇帝可以几十年不与朝臣见面的历史记录,虽然他的父亲即位才一个月便死了,身后且留下“三案”的是是非非。

    虽然崇祯皇帝的哥哥天启皇帝在坐七年江山,只怕当了六年零十一个月的木匠,把紫禁城中他看不顺眼的门啊、窗啊都改造了一番。

    但是崇祯皇帝却没有不良嗜好,他正质疑他的辅臣们没有尽到心,崇祯皇帝他又到后面越中意使用太监,他觉得还是家奴好用。

    那些辅臣们曾严厉的抨击崇祯皇帝大用太监和锦衣卫,但是崇祯即位十五年,十五年中内阁辅臣换了四十多个,就是被他杀了的辅臣也有好几个,难道就没有一个中用的?

    朱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典守者不得辞其咎也。看来,只能这么解释了。

    大明朝的紫金宫里大臣们的暗斗此起彼伏,也越来越有升级的表现,今天这个臣子奏一本,明天那个臣子上一疏,尽说些屁话,实际治理国家是屁用都没有,大明朝就这样一步一步掉入深渊。

    开春了,崇祯振作精神看着这些奏折,有些奏议不合崇祯之意,但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便先搁在那里冷处理,这便是“留中”。

    留中的奏疏,往往是崇祯皇帝印象最深的,因为大多踩了崇祯的痛脚,犯了万岁爷的大忌。

    二月五号是立春的日子,王承恩明白前几日兵部侍郎金之俊请崇祯发内帑,输军饷,崇祯揣着明白装糊涂是装佯。

    兵部侍郎金之俊给买茶钱给自己,既然我收了还是由我提起最合适。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刚好送茶给崇祯,便小心提醒崇祯皇帝道:

    “兵部侍郎金之俊今日又递折子,好像是请皇上发,发内帑,输军饷。”

    大明朝的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由皇帝自己亲自管着,有别于归户部管的国库,所以名曰“内帑”。其实,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当了皇帝,天下都是你的,还分什么内外,存什么私房?

    可有得明朝皇帝都很吝啬,他们不愧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子孙,朱元璋是穷叫化出身,应着了民间那句俗话,叫化子作官穷怕了,所以,就是当了皇帝也不忘存私房。

    眼下大明朝的国库空虚,崇祯皇帝的内库却不是那么丰盈,崇祯皇帝确实在大明朝的事物上劳心劳肺着银子也花了,事情一件也没办成。崇祯皇帝的内库眼瞅着就要进入警戒。

    别说崇祯的爷爷,连他的哥哥的内库都要比他强,崇祯皇帝的爷爷可是所谓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是指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的三次军事行动:平定哱拜叛乱;援朝战争;平定杨应龙叛变,银子没少花。

    崇祯皇帝就纳闷了,着银子呢!

    兵部侍郎金之俊上奏折频催,说大明的军士们饥寒交迫,要求迅速指拨的饷。而崇祯皇帝却仍一再推诿时。

    崇祯皇帝喝着茶对王承恩说:

    “这个兵部侍郎,他眼睛只瞅着朕的内库里银子,内库里都要跑老鼠了,我你还有银子给他。兵部侍郎不管兵,却管到户部的事了,一个心思在钱字上作文章,见人拉屎喉咙痒,一旦内帑也空了,看他还有什么说的?再说,这流寇,瑶匪作乱是剿也剿不完哎!“

    崇祯皇帝沉默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想了一下,”皇爷,广东的市舶太监喜乐有喜讯,他去年收的税有一百二十多万两银子,现在喜乐奏请皇爷,他是把税银经海陆运到京城,还是陆路运到京城,请皇爷定夺。“

    崇祯皇帝喜出望外,”海路,需要多少天。“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想了一下”皇爷,十五日,就是漂沫滥收,海运风险高。“

    崇祯皇帝站了起来,着养心殿的御书房漫步走了几圈,突然吩咐道:”王承恩,叫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来,朕有话要对他讲。“

    明朝末期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字泰如。崇祯年间,大臣熊开元、姜采都因为议论朝政而获罪,关进了锦衣卫大狱。有一晚,二更刚过,一个小太监奉崇祯帝的御笔,来到骆养性处。宣谕说:“通知骆某,来取熊、姜二犯的绝命文书。”

    骆养性没有马上领旨,略一沉吟,随即附上一份奏折,大体上说:“言官如果真有罪的话,应该明正典刑,和天下之人一起唾弃他们。现在昏黑之夜,圣上您仅以一张纸片交给我,就要轻易地杀掉两位谏官,我实在不敢接受您的旨意。”

    奏折送上去后,崇祯帝的怒气也消了,熊开元、姜采因此都惊险地活了下来。

    骆养性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奉命行事本无可厚非,何况察言观色、落井下石,还可能因此立功受奖;然而,他并没有盲目执行崇祯皇帝的指示。相反却冒着风险去规劝盛怒之下的崇祯皇帝。

    深的崇祯皇帝的信任,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离开京城还是费了点力气,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悄悄办成商人,带着几个人从天津卫上船来到广州。

    崇祯十五年(1642年),御史杨学愿上疏,深表厂卫出京“执行公务”之害。他建议:“外臣获罪,但敕抚按槛车,送诣阙下,未为不可,若缇骑一遣,有资者家产破散,无资者地方敛馈,为害滋甚。”

    本来道理很简单,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当地的巡抚巡按完全可以解决,非得由锦衣卫出马,无非是要借此中饱私囊。

    崇祯皇帝接受上疏的建议,下旨:“东厂所缉,止于谋逆luanlun。其作jian犯科,自有有司在。锦衣卫校尉,毋得奉差需索!”可这道旨意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因为离大明亡国,崇祯自缢于煤山只有两年了。执法活动公然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大明不亡真是没有天理了。

    现在御史杨学愿上疏刚搞得火热之中,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那是过街得老鼠,人人喊打,崇祯皇帝看骆养性多到府里小心翼翼的不敢出来,崇祯皇帝看见骆养性真是一员忠臣,崇祯知道骆养性给自己背了很多的黑锅,得,放他大假给朕运银子去。

    喜乐广东市舶少监,作为崇祯皇帝特使监临广东,直接领导海外贸易,侵夺了市舶提举司原有的职权,改变了明初贸易管理的体制。

    有史以来,大明朝的皇帝在海外贸易上多用太监,也有少监、监丞等。太监为正四品,少监从四品,监丞从五品官位高于士人市舶司提举。

    广东市舶太监拥有独立的公署———市舶府,又称市舶公馆。初设于广州城南江边,后改于仙湖街奉真观旧址其规模比市舶司衙门还大。有正厅5间,后厅5间,左右厢房22间,仪门厅3间,东西耳房2间,大门3间。

    而市舶司衙门仅正厅3间,后厅3间,左右厢房各3间,吏目厅3间以及库房等建筑。而且,其下属吏役也比后者多。

    喜乐提督广东市舶,征佥殷实户47名,军殷实户37名,另有工脚夫、跟拔皂隶等若干名。

    市舶府实际上与市舶司形成上下级隶属关系,取代了市舶司作为贡舶贸易主管机构的地位与职能。市舶事务主要由市舶太监专管,“提举官吏只不过是拥有虚名而已”。

    市舶太监作为皇帝的代表驻守地方,虽说是与广东当局共同管理,但却是市舶事务的实际领导者。“广东番夷往来,既有内使专统其事,又有镇守、巡抚、三司等官”共同管理。

    四月六号,广东镇守太监吴普照陪同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来到广东市舶府。

    喜乐是广东市舶少监,他不怎么看得起广东镇守太监吴普照。大明的太监也是勾心斗角,喜乐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的人。

    而广东镇守太监吴普照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的人,大家是进水不犯河水,总体来讲他们俩太监尿不到一块去。

    茶过五味,终于要讲到银子怎么漂沫,怎么运送,两个太监争得是面红耳赤,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在太师椅上喝着茶,喝完茶慢条斯理的敲下茶几,两个太监回头望着他。

    ”银库在哪里,我们现在去银库,怎么分我看这样去看完银两再说!皂隶带路!“

    门口的皂隶一听,不由一怔,相互看了一眼,又一齐把目光投向市舶少监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