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花样百出的小气泡(两章合一)
虽然江画很豪爽的承诺,等林曾下次去京城市时,她就熟门熟路带他吃遍都地道美食,可是默默一个人待在清河市的林曾,觉得内心中掩盖不住的…… 咳咳,算了,再哀怨一点,他就成望妇石了。 他将江画农场的工作,转交给阿姨之后,就开始收拾行囊,离开预定机票,离开阴雨延绵的清河市,踏上回乡之路。 林曾并非清河市本地人。他的家乡,来自秦川省皆阳市兴源县丁民镇。 皆阳市位于八百秦川腹地,是华国秦汉文化的祥地。秦朝定都,渭水穿南,山水俱阳。兴源县位于皆阳市西部,而林曾父母长眠之地,林氏祖坟所在的丁民镇,位于兴源县山原地区,经济并不达。 林曾从清河市搭乘飞机,前往皆阳市,然后搭乘客运车回乡扫墓。 清明时节,也是他一年之中,唯一一次归乡之旅。 除了此刻,此地无他留恋之处。 —— —— 一项特别的实验,正在京城大学中进行。 这项实验,并没有多么高深的科技仪器配合,从事实验的人员,是许多特殊行业的底层工人,而进行实验的研究者,是京城大学地质研究学院的一些研究者。 这个组合,在正儿八经地研究者来说,看起来非常怪异。 但是,实验的负责人岳明臣却非常认真。其中原因,不仅仅是他老师的托付,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本身具有的跨时代意义。 陈铭是一名电焊工人,手持电焊器,他的周围火光飞溅,他脸上防护工具,仅仅是一个普通遮挡面具,在他的五米范围之内,充斥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他从事这个工作,是来自朋友介绍,薪酬不错,但他也知道,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对身体有挺大影响,近期他身体明显消瘦,晚上时常咳嗽。 他自己还查过资料,焊条药皮含锰、莹石,焊丝含铬、镍、铅等成分,工作环境产生的烟尘含有氟化物、镍、锰等有毒物质,很容易出现职业性慢性锰中毒。 但是家中需要他这份收入来源。 这一天,厂子里的领导,突然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找到他,让他配合一项实验。 内容很简单,往脑袋上拍个透明罩子,他今天能多拿两百块。 两百块相当于他每天收入快一半了,干嘛不应。 陈铭爽快一口答应,粗糙的大手,接过那位斯文年轻人手中一个透明的小圆颗粒,往自己脑门一拍。 他的耳朵旁,响起一声“噗”。 “啊!”身边的工友老赵正放下电焊器,看到他的模样,一声惊呼,指着他的脑袋,眼睛瞪得老大。 “咋滴咧?”陈铭挠了挠头,往玻璃窗探了探脑袋,惊讶地现自己的脑门上,多了一个古怪的圆泡泡,“啊哟咧,这是啥滴?哈哈,好好笑。” “老陈,你赶紧开工吧!”厂子里的领导刘主任,看到陈铭头上的透明罩子,也是愣住,不过想到这位从京城大学来此调研实验的研究员,正在等待实验反馈,赶紧催促陈铭。 “行嘞!”陈铭也不废话,戴上防护面罩,拿起电焊器,开始开工工作。 戴上防护面罩的时候,他还想头顶上这么一个大气球,能不能把头塞进面罩里。 不过,他的担心并不必要。 防护面罩轻而易举戴上。唯一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之前面罩一戴,呼吸沉闷,憋气的很,可是今天竟然一点憋气感也没有,呼吸自如,好像以前小时候帮家里赶牛时,累了躺在野地里,野草挠着鼻尖时那股味道。 二话不说,陈铭开始工作。 电光四射,焊接金属时,特殊的刺鼻味道,很快散出来。工厂刘主任想拉着那名实验员,往远处站。那名实验员摆了摆手,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记录本,拿出黑色签字笔,开始填写一份表格。 大约三分钟之后,陈铭停下手中的焊接工作,他解下头盔,露出一张特别亢奋的面孔。 “哇咧呀,刘主任,这玩意儿太好用了!我这半天功夫,焊接时的味道,是一个也没闻到,比咱们乡下森林里空气还要好闻。”陈铭非常高兴地现,这是他从事焊接工作以来,最舒坦的一次工作时间。 那名实验记录员走到陈铭身边,开始询问他使用体验。 陈铭一边回答,一边插话问道:“兄弟,这玩意贵吗?一个多少钱?在哪里买呢?” 在他隔壁工作的老赵也走上来,问道:“老陈,你不是忽悠人吧?这个真那么管用?” “谁忽悠谁是大傻!”陈铭瞪起眼睛,指着自己的脑袋,“我打小农村里出来的,鼻子是我们村贼精,我觉得戴着这个玩意,鼻子都活了回来。” 老赵从事焊接工作更久的时间,比年轻的陈铭,更知道封闭空间内的焊接工作,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 一年,两年,三年…… 十几年以此糊口,到老之后,身子骨就是拖累了。 “现在还没有量产,如果以后有量产,我可以给你个消息。你先继续完成工作。然后中午我带你去做个身体检查。”记录完陈铭的话,实验员笑着说道。 “行咧,谢谢你咧,大兄弟!” 这一幕,生在许多工作环境恶劣的工种中。 在暗无天日的矿洞中,空气闷得慌,两个头戴气泡的钻孔工人,喜形于色,完成工作之后,走到休息区,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一名实验记录员。 “太好用了!俺在矿洞工作七八年了,就没呼吸过这么好的空气。” 这个脾气沉稳的记录员,在探照灯的照耀下,认真地观察气泡表面的情况,然后认真在记录本上写下: 经过两个小时的钻孔作业,工人身上粉尘厚,但呼吸泡泡表面光滑无尘,极为适合在粉尘飞扬的环境下工作。 两粒呼吸泡泡,被空运到高原地区。 高原空气稀薄,京城大学位于高原地区的地质科考队一名女队员,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 吴清月头痛欲裂,脑部昏昏沉沉,心慌气短,毫无食欲,心动过,血压升高,不断呕吐。 通常,普通人在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下,会出现高原反应症状。但经过一定时间,就能适应。但吴清月即便间断吸氧,情况却越来越糟糕。 她觉得自己快要失去意识的时候,额头处,被重重的拍了一下。 “噗” 耳侧一声模糊的声音。 她觉自己的意识,竟然逐渐清晰,不断想要呕吐的感觉,也慢慢消失,好像自己身处京城大学办公室一样,大脑也清醒起来。 “吴老师!你醒了!”身边一个激动地声音响起,吴清月听出是她所带的研究生。 “有效有效!岳院长托人带给我们做实验的呼吸泡泡效果非常好,吴老师脸色好看多了。”这是一名随队的京城大学女生,她看到吴清月越来越轻松的表情,高兴地眼眶都红了。 “这是怎么回事?”吴清月莫名其妙的表情,在圆不隆冬的气泡里面,显得有些滑稽。 身边的队员,将呼吸气泡的来龙去脉告诉吴清月。 “对了,吴老师,岳院长说,要我们将呼吸泡泡使用记录完整记录下来。” “好,没问题,我会给她一份最为详尽的记录。”吴清月一口应下。 不过,她没有继续留在科考队停留的高原。呼吸泡泡只能给她提供二十四小时的良好环境,依照她的身体状况,一旦离开呼吸泡泡的保护,高原反应会更为剧烈。所以,吴清月看着壮丽的高原景观,虽有遗憾,但神清气爽的离开科考队驻地,回到低海拔地区。 她决定回到京城大学,立刻寻找岳明臣岳院长,咨询这种名为呼吸泡泡的神奇物质。 如果拥有足够数量的呼吸泡泡,她下次就能行动如常的参加高原科考工作。 岳明臣将王老送给他的呼吸泡泡,尽可能细致地分布到不同类型环境中。 实验记录员给他回的报道,让他心中无比澎湃! 各种数据和使用者的体验告诉他,这种模样卡通的气泡,不应该叫做呼吸泡泡,直接称为“生命气泡”还差不多。 他急切地找王老了解这种呼吸泡泡的出售者。 等他了解到,这个气泡,竟然被作为防雾霾的工具,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京城市的普通市民时,觉得自己鼻子都要气歪了。
那些身处的比雾霾天糟糕几十倍的环境中的工作者,才更需要这种“生命气泡”好不好。普通人你在雾霾天,戴个防尘口罩不就好了,实在不行躲在室内也成,这种重要的物资,还是重要行业和工种优先使用比较合适。 岳明臣秉持着这种想法,开始向上级反映呼吸泡泡的情况。 —— —— 王一海从于静手中买到的十组呼吸泡泡,大半都没落到自己口袋。 但从于静处购买到呼吸泡泡的其他体验者,却没有他纠结的心情。 大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最初,大家的使用体验,都集中在单纯的防雾霾,防空气污染上。 但随着使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花样出现在互联网上。 在豆瓣网,甚至快成立一个讨论小组,专门介绍呼吸泡泡,能在什么场合,给大家带来便利。 “除了防雾霾之外,简直就是对付抽烟者的利器。办公室一群烟鬼,就算京城市在室内全面禁烟,但是依然肆无忌惮在办公室抽烟!每天都在二手烟熏陶下的我,觉得肺都快变成黑色了。但是那天戴着呼吸泡泡上班,哇擦,清爽空气一整天有没有,一点儿烟味都闻不到,觉得自己的人生都被拯救了!可是,现在又突然可悲的想到,等我这一组呼吸泡泡使用完之后,又要从原始森林的新鲜空气回到烟雾缭绕的二手烟世界,觉得天堂掉落地狱!求于记者老于同志,再次开团呼吸泡泡,我省吃俭用也要备齐。一个月上班二十天,也就三百块,少吃一顿,少买一件衣服,我能拜托二手烟的危害,值!” “我在一家北疆烤rou店工作,天天炭火烤羊rou串,戴上呼吸泡泡之后,完全不熏人了,我爱呼吸泡泡!” “哈哈哈哈,办公室有一个同事,吃坏肚子了!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一个上午臭屁熏得旁人醉,整个房间就我没受影响,因为我有呼吸泡泡!” “每天从事消毒工作,觉得鼻子已经不属于我了。戴上一天呼吸泡泡,觉得这份工作也不那么讨厌了。” “我老婆又买榴莲了,不过我可以头戴泡泡,淡定自若地从她面前走过!噢耶!” “臭豆腐同理!” 可想而知,戴泡泡上瘾的使用者,强烈呼吁于静再次开启呼吸泡泡的团购。 最好能让他们一次囤货,别搞限购。 只不过,目前来说,他们的愿望,只能是奢侈想象。 在呼吸泡泡没有普及种植之前,这个市场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于静回到京城市之后,虽然联系林曾,想要再次团购呼吸泡泡的成品,但从林曾口中得知,呼吸泡泡成品已无货,只有种子。 面对读者越激烈的呼吁,以及一些特殊的人和特殊的部门,与她谈话,于静决定全身心投入到呼吸泡泡的种植工作中。 她的邮箱中,一封来自林曾的邮件,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呼吸泡泡的种植方式。 于静没有从任何一部专业文献中查到这种形似多rou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品种。但是它的种植,显然比普通的娇贵花卉简单多了。 种植呼吸泡泡,最重要的步骤,是营造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地下至少三米下的地底空间。 对施工条件极为达的现代社会来说,这不是一个难题。 甚至一个地下车库,都能达到标准。 但于静没有将就。 她在京城市市郊,找了一片土地,专门在地下种植呼吸泡泡。 目前她手上有五十个呼吸泡泡的种子。按照林曾预知她的产量,如果完全成熟,至少会收获三万五千粒呼吸泡泡。如果仅仅从收入来看,会给她带来几十万的利润。 不过,于静更想将这个呼吸泡泡的种植基地,作为一个示范样本,普及推广呼吸泡泡的种植。 她相信,看到这其中足够庞大的利益,呼吸泡泡的种植,会成为许多农业种植者眼中的金疙瘩。只有拥有数量庞大的种植者,才能给如今饥渴的市场,提供足够的呼吸泡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