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九章 暗涌流动
应龙与楚轩赶至箕谷口大营,不料扑了个半空,只见到蒙奕,领三千精锐守营,李文挂忧郿城,引着二千劲卒增援王平去了。 众人略进午食,应龙急不可耐,嚷道:“两位,镇南将军或需骑军支持也未可知,我去一趟,你等且安守寨子。”那两人闻听,如何肯罢休,也争要去,应龙口笨但人不笨,乘他俩辩说空隙,一溜烟跑了出去,上马吆喝着众骑军就走,两人拉之不及,摇头不已,对此无赖行径鄙视许久方回大帐。 其实谁去都一样,应龙到郿城之时,大汉旗帜已经高高飘扬在郿城城头,兵败如山倒,郭淮所部眼见蜀军势大,难以守住郿城,遂仓惶逃往咸阳。 王平与李文进占郿城,缴获辎重粮草无数,降卒千余,王平终究担忧身上所系职责,与李文商议,由其率本部万人扼守箕谷口,一则为郿城犄角,二则防止魏军亦仿李文故事,偷入汉中。 李文等人再次重聚于郿城,哭笑难抑,唏嘘不已。 两军快马几乎同时报向陇山大营,司马懿接报双手微抖,脸色煞白,身旁众人不敢细问,半晌,司马懿长吁一声,“罢了,郿城已失,蜀无需再忧虑汉中,我军则腹背受敌,粮道难保,传令下去,当晚便撤军,据汉兴、咸阳、武功一线,以抗蜀军。” 诸葛亮接报,亦是双手微抖,.须发皆震,眼噙热泪,喊了声:“先帝,托陛下之洪福,赖鹏飞等将士用命,郿城已得,长安在望,振兴汉室有望矣。” 帐内一片沸腾,魏延的眼睛都是.绿的,咂巴着嘴巴,定是在想“鹏飞这小子,福气好,本该是我干的事情,被他干成了。” 诸葛亮稍定心神,随即下命:“众.将,速速整备军马,明日与司马懿决战,张苞、姜维二将各引一军伏于敌归路。”众将领命而去。 次日蜀军大出,却不见魏军大营有何动静,声息全.无,斥候未几来报,魏军已连夜撤往长安方向,诸葛亮心里暗赞司马懿,当断则断,真乃劲敌也。随之整顿大军浩浩荡荡直抵汉兴、五丈原一线,陈仓深惧兵威,不战自降。 李文与王平赶到中军大帐,诸葛亮率众人远出辕.门外隆重迎接,李文忙不迭地礼见众人,诸葛亮执李文之手,有些激动地说道:“鹏飞甘冒奇险,为国家计不惜身不顾名,堪为我辈楷模,亮谢过鹏飞及麾下将士,定向陛下奏报,厚待你等。” 李文连连谦逊,说道:“丞相言重,丞相cao劳国事,废.寝忘食,鞠躬尽瘁,我等难望项背,此番进兵,未曾及早禀告丞相,还望丞相勿怪。实在是因我国不比魏国,难以长期相持,故而行此险计,亦是不得已。” 诸葛亮朗声笑.道:“鹏飞用谋之险之奇,堪与昔日凤雏相比,为我解烦忧,何怪之有,只是鹏飞已是国家重臣,栋梁之才,不可时时冒险,稍有疏失,大损国家。” “丞相爱护末将,末将敢不从命。”李文微笑回道。众人大笑,诸葛亮执李文之手齐入大帐。 众人按座次坐定,摆上酒席,把盏言欢,酒至三巡,诸葛亮环视众人,缓缓言道:“眼下粮草不必再经难行蜀道,可经汉中从箕谷而来,大为便利,且新得百里秦川,加以时日,必为伐魏之根基,形势极为有利。然行百里半九十,长安近在咫尺,诸公有何良言,不妨畅言。” 众人或言强攻魏国主力,或言分进合击,孤立诸城,或言稳固既得郡县,徐图缓进,莫衷一是。诸葛亮微笑不语,目视李文,李文心里哀叹,诸葛亮就会这招,早晚得被他逼得江郎才尽。 想了想,献言道:“丞相,而今我军虽胜,然司马懿主力尚在,抱于一团,背靠长安坚城,欲一口啃下,颇为不易。不若乘此魏军丧师丢地之时,暗遣细作,散布流言,离间魏主与司马懿之情,或可逼迫司马懿主动出击以表其心,我军于中取事,当可觅得胜机。” 诸葛亮平生用兵谨慎,自是偏好稳固既得郡县,徐图缓进,蚕食魏国,然若迁延日久,中原增益远胜己方,终究不妥,是以诸葛亮亦是有些难决,今闻李文之言,心情大好,连连称善,如此攻守兼备之举,最合心意。 遂遣细作,多携金银珠宝,潜往洛阳,结好宦官贪吏,纠集市井流氓,不足半月,流言蜚语传于大街小巷。
皆言陇西大败,以司马懿百战经验,魏军二十万之众不敌十余万之蜀兵,丧师丢地,非战之罪,实乃司马懿欲拥兵自重,故意战败,再向朝廷告急,意欲集结朝廷重兵图谋不轨。又有言昔日太祖曾梦“三马同槽”,原以为乃马腾父子,其实乃司马父子也。 一时间非但坊间流传,官吏中亦是沸沸扬扬,曹睿闻言大惊,曹真病重奄奄一息不可问,不得已唤老臣陈群,陈群沉凝许久方才言道:“我观司马懿乃魏之忠臣,然坊间朝中俱有流言,亦不可小觑,而今尚有二十万主力在彼,可不必再派援军,就令司马懿速速击退蜀军,以慰陛下之心,观其言行便可知分晓。” 曹睿抚须称善,遂拟旨催迫司马懿。 司马懿接旨已毕,愁容满面,父子三人密密商议,二子皆怒道:“陛下何其昏庸,我等父子三人为国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奈何听信谗言。” 司马懿吓得脸色煞白,赶紧出门瞅瞅,回来道:“逆子,欲害九族耶,此言不可再说,我父子三人手握重兵,天子如何不虑。为今之计,只得以战表明心迹矣。” 司马懿遂召集众将,商议退敌之计,或有人道:而今蜀兵气势正盛,不可争锋,不若再禀明圣上,相持数月,偏辟之地终难与中原泱泱大国相抗,何须冒险动刀枪。司马懿闻言无奈,出示圣旨,言道:“陛下之意甚是明了,为人臣子,当替陛下分忧,所以请诸将畅言。” 郭淮出列道:“西羌之人,自太祖时连年入贡,文皇帝亦有恩惠加之,我等今可据住险阻,遣人从小路直入羌中求救,许以和亲,羌人必起兵袭蜀兵之后。我却以大兵击之,首尾夹攻,岂不大胜?” 司马懿闻言大喜,皱纹舒展,“伯济大才,深合我意。”,即遣人星夜奉珠宝财帛,驰书赴羌。 这正是“蜀魏相搏兴未艾,又起铁军西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