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石破天惊(一)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米分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张氏残党的反扑如昨夜的暴风骤雨一般突发而至,来得如此猛烈,计划得又如此周详,着实大大出乎皇帝的意料之外。 他几乎整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匆匆移驾延英殿,命人将一干亲近重臣召集来商议应对之策。 谢良辰和吴弼二人一左一右站在皇帝身侧,望着歪在龙座中闭目养神的皇帝,心怀忐忑,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多出一口: 昨晚刚过掌灯时分,几十名刺客兵分两路,突袭了瑶华宫和含冰殿,不但惊扰了圣驾,而且将才入宫,还未及面君的拟封昭仪夏氏杀死在含冰殿内。宫内发生了如此惊天大事,若认真查究起来,他二人首当其冲,皆免不了有失职渎职之罪,皇帝此刻说不定正在考虑两人的替代人选呢。 但是,吴、谢两人这回都猜错了。 坐等李进忠、景云丛、柳毅、曾庆则等人前来延英殿会议的皇帝此时脑子里想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两年前在东宫凝香轩中,夏嬷嬷向他转述的母妃遗命终究是无法实现了。 两年前,夏嬷嬷为何去而复返,以花匠的身份潜匿东宫多年?真正了解其中原委的除了她本人外,恐怕只有原先的太子,当今的皇帝一人了。 柳毅和曾庆则只道她是受吴贤妃所托,暗中护持太子,却不知她重返东宫,身上还背负着杨氏一门东山再起的重任。 皇帝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凝香轩正堂后那间不起眼儿的耳房里,夏嬷嬷涕泪横流地告诉他原太子妃杨氏有一位堂妹杨棠儿,为躲避张氏的戕害,现冒以夏家女儿的身份隐身于云州她儿子夏存信的刺史府中。依照吴贤妃失踪之前的嘱托,日后太子若登极做了皇帝。务须立杨氏女为后。现杨氏一门唯留下此女,希望太子登极后设法将此女召入宫中,立为皇后。 说实话,皇帝当时尚不十分情愿这么做。他心中暗自以为。吴氏与杨氏是至亲,自己身上流淌的自然也有杨氏的血脉,杨氏一门要卷土重来,只需寄希望于自已即可,何苦定要争夺后位不可? 故而。他并没有十分把夏嬷嬷的话放在心上。尤其是如今后宫之中有了景暄和婉容两位贵妃在,倘若贸然将那杨棠儿召入宫中立为皇后,且不说会招致朝堂上众臣的非议,单单是一个婉容,恐怕就难以心中服贴,眼下宫内尚不安宁,他不想节外生枝,再掀波澜了。所以,尽管他事先叮嘱景暄,要她在议封新选嫔妃品秩时将杨棠儿列于众人之上。却还没有立即立她为后的打算。 直至亲眼见到此次张氏残党突如其来的疯狂反扑,目标看似是皇帝本人,现在想来他们真正必欲置之死地的却是那个可怜的杨棠儿,皇帝才开始意识到,在效忠于张氏的宫中残余势力看来,杨氏后人进入后宫,竟比他本人做皇帝更加可怕,也更加无法容忍。 皇帝微闭着双眼,任由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划过:打他祖父当朝晚期算起,名义上是李家坐朝柄政。然而大至军事、财政、用人等朝政要务,小至宫室营造、舞乐编排等后宫琐务,无一不令出于张、杨两门。 先是爷爷秉国时,杨氏起于寒介。凭借杨氏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强有力内援,整个家族势力迅速崛起、膨胀,将原本世族高门的张氏打压排挤得在朝中宫内几无立椎之地,甚至把当时的张氏太后强行逼死。 然而过了不到三年,杨氏一门却因轻信边将危不全,向皇帝建言放松了对北方边境的戒备。从而招来灭顶之灾。 危不全自幽燕起兵反叛,只过了短短数月,叛军就攻破了长安。长安陷落后不久,在护驾播迁禁军以哗变相要胁下,祖父不得不下旨处死了杨氏兄妹,杨氏一门唯有旁枝母亲吴氏作为位居东宫的父亲当时的侧妃留在了皇室之中。 数年间,随着父皇借独留北方平叛之机登极作了皇帝,张良娣及张氏的门生故旧也因有拥戴之功占据了朝中重要的位置,逐渐把持了朝纲,并肆无忌惮地报复、构陷包括他和弟弟建宁王在内的所谓杨氏势力。父亲远远不如爷爷英明神武,兼之对张氏既感激且畏惧,只能暗中护得自己的储君之位不失,直至弥留之际,才借李进忠之手发动宫变,涉险把皇位传到自己手中。
而今,自己虽做了皇帝,却外不能平定叛乱,内无法宁息宫禁,眼瞅着张氏的残渣余孽在眼皮底下兴风作浪而束手无策。想到这儿,皇帝心头登时袭来一阵从未有过的沮丧。 “怎么,他们还没到吗?”皇帝心烦意乱地睁开双眼,低声向谢良臣问道。 谢良臣面现尴尬,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爷的话,现下刚到卯初时分,往常这个时候丹凤门还没开呢。您再歇会儿,老奴这就差人去催。” 皇帝撩起眼皮,又看了看另一侧侍立着的吴弼,抬起手指了指阶下的座位说道:“舅舅这一夜也辛苦了,下去坐着吧,不必站着立规矩啦。”说罢,不待吴弼作出应答,在座中换个姿势,又阖上了双眼。 还是回到眼下来吧。皇帝在心里对自己念叨着。 他惊奇而不无悲观地发现,这些年来,在张氏及其一党的持续高压紧逼之下,自己的头脑经常处于紧绷的状态,每每会反应过度,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 从两年前元旦汪氏投毒案发后,自己一回东宫,便急着指使尚敬雇人顶罪,到昨晚闻听杨棠儿的死讯后,不由分说,命人立即将派去含冰殿服侍杨棠儿的一干宫人宦者全部杖毙于阶前。 张氏本人虽然已死去多日,但她却成功地将恐惧和暴戾之气深深地种入了自己心底,倘不采取断然措施,及早消灭残存于宫中的张氏余孽,任由他们肆无忌惮地兴风作浪,只怕自己迟早要被他们逼得做出更加狂悖的举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