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民间春秋在线阅读 - 《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二)

《爱孩子容易,做称职的父母很难》(二)

    话题15: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答应

    小孩子有的时候总是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的,这一点儿也不值得大惊小怪。他们所以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有的时候是因为他(她)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个要求是否合理,而还有的时候则是本来就知道这个要求并不合理,却愣是要提出来要挟父母必须答应他(她)。对于第一种情况,父母可以晓之有理,动之有情,耐心地给孩子解释这个要求不合理的理由;而且要告诉孩子,因为这个要求不合理,所以爸爸mama不能答应你。而对于第二种情况,父母亲就应该明确地告诉他(她),这是不合理的要求,爸爸mama不能答应!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第二种情况,都是做父母的教育不当造成的。只要平日里始终坚持一条:凡是不合理的要求,孩子再怎么耍赖胡闹也绝对不答应他(她),也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了。这就是所谓的“门槛”效应,你妥协一次,孩子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他(她)就是要胡闹,直到你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好妥协。纠正孩子的胡搅蛮缠是很难的,甚至会影响到他(她)成人之后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处世态度。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认识到“门槛”效应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出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孩子。

    总之,绝对不能让孩子认为只要他(她)一闹腾,爸爸mama就能答应自己的任何要求。但也要切记不可以利用粗暴打骂的办法来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或者一边唠叨一边满足其要求。对付那些实在说不通道理的孩子,不妨可以试着采用冷处理的办法:不去理会他(她)的无理取闹,看他(她)闹腾到什么程度。通常情况下,他(她)闹腾一阵子之后看到没有人理会,自己也就偃旗息鼓了。

    话题16: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就一定要办到

    对孩子失信是非常有害的。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品德,父母亲必须首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哪怕是你答应了孩子要为他(她)做的事情实现起来有困难,也一定要想办法办到。

    记得我在很早之前曾经读过一个有关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的典故——曾子杀猪,说的是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出门没走多远,儿子哭闹着追出来要跟着去。孩子还小,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于是曾子的妻子就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mama一个人远去。儿子返回家将mama说的话告诉了曾子。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马上就到院子里捉住了家里养着的那头还没有长大的小猪,要杀了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曾子的妻子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家里只养了这头猪,还没有长大。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mama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rou。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建议,每一对准备做父母的年轻夫妻,都应该认真地读一读曾子杀猪的故事。每一对已经做了父母的夫妻,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话题17:用一些子虚乌有的话欺骗孩子要不得

    经常看到有的父母会用一些子虚乌有的话来恐吓哭闹不止的小孩子,或者将这一类话作为拒绝孩子的一些不正当理由的工具。比如,他们会恐吓哇哇大哭的小孩子:“还哭,再哭大灰狼来了叼走你!”。这种办法也许有的时候还真能够将孩子吓住,使他(她)停止了哭泣,但我认为却很不可取,因为这不是事实,一个在大马路上扯开嗓子号哭的小孩子怎么可能招来大灰狼呢!而且,搞不好还会吓着孩子,让他(她)晚上作恶梦的。

    还有一些父母,因为小孩子要吃某种食品,而他又不愿意给孩子买,就会告诉孩子:“那东西有毒!”;孩子要吃巧克力,就告诉他(她):“那是药!”。这样说怎么可以呢?如果你不想给孩子买那种食品,可以告诉他(她):“那种东西吃了有可能会拉肚子的,咱不吃。”;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多吃巧克力,就告诉他(她):“巧克力吃多了会上火生病的,如果生病了就得上医院打针。你不愿意打针吧,那咱就应该少吃巧克力!”

    此外,如果将巧克力说成是“药”,还有一个潜在的害处,那就是: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有可能会将真的药当好吃的东西给吃掉了的!即使你已经告诉他(她)“那是药”也没有用,因为你曾经欺骗过他(她),他(她)已经不相信你说的话了!

    如果带孩子在公园玩,时间很长了,但孩子还玩儿不够不想回家,有的父母不耐烦了就会说:“再不回家我们就不要你啦!”,我认为这样说也很不科学。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硬是赖着不回家怎么办,难道说你们会真得就自顾回家不管他(她)了吗?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说的。比如,你可以这样说:“mama累啦,你不是很喜欢mama吗?咱们回家吧!”。如果你是这样说的话,效果会更好的,孩子肯定就乖乖地跟你回家了。

    当然,对于大孩子来说,上述子虚乌有的话已经不奏效了,父母亲也不再会将其作为杀手锏来对付他们。但是,他们会彻底忘掉曾经遭受过的蒙骗吗?也许,即使回想起来也只会是一笑而已,但却很有可能使父母的形象在他们的心里打那么一点儿折扣。另一种情况则是,在他们将来做了父母之后,也许还会沿用这种不科学,不负责任的话来欺骗他们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后者,那可真是后患无穷了。

    话题18:让孩子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守时既是一种习惯,但同时又代表了人的一种素质,因此,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人必须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然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于时间的概念和守时的观念是不同的。幼小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的概念,他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往往只是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考虑,比如:起床刷牙的时间是早晨,看动画片的时间是晚上。即使上了小学以后,他们的时间观念也相当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很差。这就需要父母根据孩子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和培养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增强守时意识,使他们能够逐渐养成一种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工作繁忙的父母亲也许会因为自己着急上班,但小孩子却不能很好地配合而与小孩子发生冲突。偶尔发生一些冲突是难避免的,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但如果经常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被动性人格,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这个方面,我就有做得很不好的时候。在我家女儿很小的时候,爱人正负责一个国家重点项目,老是没完没了地出长差,害得我经常一个人带孩子异常辛苦,难免有情绪很糟糕的时候。记得在一个晴朗夏日的清晨,我照例早早起床,简单地做好早饭,照顾孩子起床收拾,给她冲好奶粉,试试温度正好,嘱咐她快喝,我自己胡乱扒拉几口饭,又忙着准备中午的面团,泡上需要洗的衣服……

    听到女儿喊我,急忙跑去看,以为她喝完奶了。哪里想到,她正站在床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窗外的景色呢!见我忙不迭地跑来,就用小手指着着窗外斜对面的楼房说:“mama,你快看,亮亮的太阳,照在一排一排的楼房上,多美呀!”

    可我一看到她手里拿的奶瓶,气就不打一处来:已经该是送她上幼儿园的时间了,可她还没有喝几口奶呢!在这样的一种坏心情下,我不但没有和她一起看那亮亮的太阳,而且立刻就冲她凶巴巴地吼道:“赶快喝奶!”

    可能是女儿没有想到我会那样吼吧,她立刻就哭了起来,我也没有时间去关心她的感受,还忙自己的去了。她只好含着眼泪喝了奶,情绪不太好地被我送到幼儿园了。过后我很后悔,整个上午心情都很糟糕。要知道,女儿还不满两岁呢,能够那样专注地观赏窗外美丽的景色,而且描述得那样好,我应该高兴才对啊!如果我能换一种方式说:“是呀,真美!你赶快喝奶,喝完了咱们去幼儿园,一边走一边看好不好?去外面看会更美的!”

    我要是那样做了的话,女儿肯定会笑着喝完奶,高高兴兴地去幼儿园!

    所以说,为了能够做到不像我这样对小孩子发了脾气以后又后悔不迭,父母亲除了要因势利导地引导孩子高兴地配合自己之外,不妨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来帮助改善这种情况。

    第一种做法是澄清守时与不守时的厉害关系,让孩子自己选择。小孩子的注意力是极不稳定的,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关注点总是随着自己的兴趣而转移。一旦发现了好玩儿的事物,就会完全沉浸其中而忘却其他。了解了小孩子的这个特点,父母就不必为他(她)不守时的举动感到不可理解了。每当遇到小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守时的情况时,父母亲可以客观地向孩子说明不守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告诉孩子守时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美德,而感兴趣的事情以后还可以接着做,然后由孩子自己能做出选择:是守时做应该做的事,还是承受不守时的后果继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于有关时间的观念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第二种做法是利用作息制度来约束孩子守时。对于小孩子来说,由于他们没有什么时间方面的概念,时间观念很薄弱,加之自我控制能力又差一些,想要让其掌控时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这就需要为孩子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程序。所以,父母亲可以与孩子商量制定一套既合理又完整的生活作息制度,并辅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孩子认可后,就应该自觉地执行。

    第三种做法是父母亲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家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而孩子则是父母的镜子,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守时的问题上,父母必须以身作则,特别注重时间观念,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比如和孩子约好什么时间接他(她)回家,什么时间去公园,都必须严格执行。如果做不到,就要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样地,如果孩子不能履行约定,父母也要毫不留情地让孩子体验不守时造成的后果。比如,因为孩子不守时错过了一场他(她)非常喜欢的电影;因为孩子不守时误了班车,结果他(她)就没有能够按照原定的计划到达姥姥家和舅舅玩儿,而舅舅本来说好了要带他(她)爬山的……如此等等,让孩子自己感到很惋惜,那么,他(她)以后就会自觉地做到守时了。

    此外,还可以借助于孩子非常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孩子树立榜样。由于小孩子很喜欢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形象,父母就不妨用那个人物形象非常守时的事例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守时观念。这一办法往往很容易奏效。

    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名人守时的儿童读物,让他自己看,或者亲自给他讲一讲,并直白地告诉他(她):凡是有本领,有能耐的人都是非常守时,按时做事的人!你也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将来才能成就事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总之,父母必须明白,孩子是不会像成人那样珍惜时间的。但作为父母,就必须结合孩子的特点,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人生之旅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对于逐渐长大了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她)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帮助孩子树立“惜时如金”的好习惯,并且要明确地给他(她)提出如下忠告:

    第一、必须具有时间观念,按时作息;

    第二、做每件事情都要提前15分钟,让生活保持有序化;

    第三、对于准备做的一切事情,都要提前做出计划;

    第四、通过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你是可以克服掉办事拖延的坏毛病的;

    第五、当你与别人约好时间在某地见面洽谈事宜或者一起做什么事情时,一定要至少提前5分钟到达;否则,如果你刚好在约定的时间到达,你其实已经迟到了。

    话题19:呵护孩子的求知心态,从小培养动手能力

    小孩子的求知欲望特强,经常会因为好奇地想知道某种物件的内在秘密,就擅自动手拆卸开来看个究竟,结果却将这个“神秘”的东西给彻底鼓捣坏了。相信,有不少父母碰到这种情况时会非常恼火,甚至责骂、责打孩子。殊不知孩子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她)的好奇心使然,除了损坏了一件也许比较值钱,也许并不怎么值钱东西之外,这件事情本身一点坏处也没有,反而正好说明,你们的孩子很有创新发明的天赋,应该高兴才对。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这种非常可贵的求知心态,并积极地鼓励他(她)的这种渴望在未知世界中努力探寻新发现的精神。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以后想要研究哪个物件时,可以告诉爸爸mama,我们一起拆卸,一起分析研究。这样就不至于让孩子将一些比较值钱的东西给鼓捣得不可收拾,或者孩子一人在鼓捣过程中出现意外伤害。

    我家小千金就曾经在暑假里的一个下午(当时她已经是一名即将升入二年纪的小学生了),将朋友送给我们的一部古色古香非常漂亮的电话机给拆卸了。当时,我和她爸爸都上班去了。等我俩先后回到家里时,这部崭新的电话机已经变成一堆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零部件了。虽然这些零部件仍然非常光鲜亮丽,但任凭我们全家人想尽什么样的办法,也不再能将它们组装成电话机了。看着孩子异常惋惜的可爱模样,我拍拍她的小脑袋说:“没有关系!但你要记住,以后再拆卸什么时,一定要将各个零部件按照拆卸的顺序排列放置好!这样,重新组装起来就会容易一些了。”

    至于自来水笔和圆珠笔,以及她小时候玩过的各种玩具,小家伙到底拆卸,整坏了多少,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们从来不曾因此而责骂过孩子。即便是她的双手和衣服上,书桌上,统统让油墨给弄得一塌糊涂,也会帮助她收拾干净,并告诉她以后应该怎样做才不至于给搞成这样。

    一次,女儿竟然把我铺在床边的一块小床单给剪下去大约有多半个馒头大小的一块,然后又自己动手缝了上去。她当时也就4~5岁的样子吧,我记不太清楚了,居然还能再给缝上去!我下班回家后,她告诉我,她是把报纸铺在床单上剪时,不小心剪了床单的,还说:“对不起了mama,我已经又把它缝上了!”

    我看了看,尽管缝得有一些皱巴,但还真是给缝上去了。就说:“没有关系,不影响继续使用。你很了不起嘛,缝得还挺不错呢!”

    见我并没有责怪她,她就放心了。后来,见我一直还铺着带有她皱巴“杰作”的小床单,就问我:“你为什么不拆掉重新缝呢?我缝的太难看了!”

    我告诉她:“这多好啊,我每天都能看到你缝的半圆形,mama喜欢看!”

    女儿大受感动,怯怯地说:“mama,实在对不起,我那天是专门剪掉的,怕你生气,没有敢说实话。”

    我问她:“好好的床单,为什么要剪掉一块呢?”

    她说:“我想看看我能不能再缝上去。太难了,我费了好大劲,但怎么也缝不成原来的样子了。如果是你,肯定能缝得很好!”

    是的,我的针线活儿确实不错,但女儿哪里知道,在mama的眼里,她的针线活儿才是世界上最好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所以能够这样泰然处之地对待女儿的如此这般折腾,应该是得益于我在大学时曾经上过的一堂英语课,讲的是年幼的爱迪生为了想看看着火了是什么样子,而亲自点着了自家的稻谷仓;看到母鸡孵小鸡,就亲自动手在僻静的角落做了一个窝,里边铺上柔软的稻草,再放几枚鸡蛋,自己蹲坐在上面孵小鸡……在大人们看起来纯属于爱搞一些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的爱迪生,长大之后却成了一位举世罕见的发明家!

    受此启发,我们非常纵容自己的宝贝女儿自己动手进行各种各样的“研究”。在我们的小心呵护下,她凡事都喜欢动手鼓捣的热情一直保持了下来。目前,她在德国的一所名牌大学读博士,做的课题相当超前,而她则特别喜欢待在实验室里利用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做自己想得出来的各种非常尖端的科学试验,颇受导师赏识。然而这种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她有时候忙起来连星期天也不想休息。在别人看来相当枯燥的研究工作,对于她来说,却永远都是那样的吸引人!她认真做起这些科学研究来,又是那样的不知疲倦其乐无穷。

    话题20:大声对孩子说:试一试,你能行!

    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以及教育理念方面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国家不但在整个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家庭教育理念方面也大相径庭。尽管不同的教育方式客观地讲应该是各有利弊才对,但西方国家一些进步的家庭教育理念还是很值得我们中国的父母们好好学习的。

    早期教育什么更重要,各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西方国家,早期教育主要侧重于想象力、社会交往才能、探求才能、生活才能、良好的个性。在幼儿教育方面,西方国家更尊重儿童在智力和性格方面的自然发展规律,主张顺应孩子的天性,因此多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不会束缚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

    而我国,则历来以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自居,早期教育一直将尊老爱幼、恭谦礼让、勤奋苦学作为传统美德,孔融让梨、囊萤映雪和头悬梁锥刺骨等故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但在顺应孩子的天性、呵护孩子的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才能、生活才能,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方面却相差甚远,而现代父母们则是热衷于忙着监视孩子学钢琴、学画画……

    因此可以说,当前我们中国的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大多被淹没在了无可奈何的强迫性技能训练之中。而父母们,则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不惜花大价钱让孩子进行他们本不愿意的所谓技能学习和训练。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孩子持续进行他们为其制定的训练计划,也为了弥补他们对于劫夺孩子童年时间的心灵愧疚和遗憾,父母们反过来又在孩子的物质需求方面给以极大的满足。而如此的家庭教育怪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不但完全扼杀了孩子天真无邪的天性,而且对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非常不利,很容易使他们成为既缺乏社会交往才能和生活能力,而且又很自私的人,实在是不可取的做法。

    换句话说,我国特有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从幼儿期开始的,这既是孩子们的不幸,也是我国家庭教育理念的一个很大的失败。希望我国的新闻媒体在这个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争取能够尽快改变这种情况,还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可以自由宣泄自然天性的生长环境和无忧无虑活泼快乐的童年,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新世纪迅速崛起中的中国迫切需要这样的人才!

    有关这方面的论题太大,在此不作展开详述,只谈一点:当孩子为自己是否要做某件事情犹豫不决时,比如一项体育运动、一次竞技比赛、登上一座大山、参加一次集体活动……父母应该充满相信地大声对孩子说:“试一试,你能行!”

    Haveatry,youcandoit!是西方国家的父母经常对他们的孩子说的一句话,所以,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全都充满了一股子敢想敢干的闯劲。而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还有不少的欠缺,所以必须补上这一课。做父母的必须明白,胆怯害怕、瞻前顾后不应该是孩子的秉性!如果培养不出朝气蓬勃的孩子,那就是你们的失职!

    即使有的时候你鼓励孩子去做了某一件他曾经犹豫不决不知是否该做的事,但效果却很一般,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最起码孩子去尝试了!告诉孩子:凡事只有敢于尝试,才有机会取得成功!

    话题21:正确对待孩子的失手或过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失手和过错是在所难免的。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做父母的如果处理得好,坏事会变成好事;反之,如果处理得不妥当,孩子就有可能朝着很不理想的方向发展。

    这里所说的失手是指孩子不小心做了不好的事情,或者孩子本来是想着去做好事,结果却将事情给做糟糕了。比如不小心打碎一个mama非常喜爱的花瓶、碰翻了饭碗、推倒了水壶……;或者帮mama倒垃圾,结果将新买的一个非常漂亮的玻璃果皮钵盂给摔碎了(我女儿就干过这样的事情)、帮爸爸扫地,却将一篮子鸡蛋踢翻了……。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父母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孩子是否受伤,而不可以大动肝火地跟孩子发脾气,责骂,甚至责打孩子。如果孩子一旦不小心做了一些小小的“过失”就遭到父母斥责,很容易造成孩子凡事谨小慎微,缩手缩脚,失去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些都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至于过错则是指孩子在有意或者无意间做错了事。小孩子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错误的,也未必明白自己做错了事。因此,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该帮助孩子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她)增长见识不断进步;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态、能力、爱好和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循循善诱,使他们能辨别是非,少走弯路。此外,父母还要培养孩子学会反省自己的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但切忌不可以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惟恐犯错误而不敢去尝试新事物。

    话题22:培养充满爱心的孩子

    仁爱是人类最崇高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家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是爱心的大敌,但它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可见,其实并不是孩子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不注意教育方式造成的。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感恩,知道自己也应该付出爱。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爱心。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小孩子的情感极易受感染,而且模仿性很强。言传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换句话说,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情别人的言行会深深打动孩子的心灵,感染和唤起孩子对别人的关心。比如,夫妻和睦、尊老爱幼、氛围和谐的家庭就容易培养出充满爱心的孩子;又比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帮助行动不便的人过马路……,对孩子来说也都是最适用的教材。让孩子感知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同情心和怜悯心是小孩子爱心的具体体现。记得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母女俩在家里看一部有关红军长征时候的电视剧。当她看到一名红军战士倒地后问我:“mama,叔叔怎么啦?”我告诉她:“叔叔太饿,晕倒了!”没有想到她一听这话,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赶快拿来她的饼干袋子对我说:“mama,快把我的小饼干给叔叔吃点儿吧!”我从来没有见她哭得如此伤心,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我在感动之余,费了很多口舌,告诉她那位叔叔是在表演节目,不是真得饿晕了,好不容易才安抚住她。

    第二,利用角色互换法和谈心的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通过多年的研究指出,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父母和孩子可以做互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体验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感受。让当“家长”的孩子做一些父母平时经常作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洗衣服、择菜等;让孩子模仿平时父母照顾他(她)的样子来照顾父母,了解父母的辛劳。平时,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生活感受及喜怒哀乐,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比如:下班回到家,孩子主动帮助爸爸mama取拖鞋,爸爸mama就会很开心,很感动;相反,如果明知爸爸mama下班了,孩子却不理不睬只顾自己玩儿,爸爸mama就会很伤心。又比如:mama病了,孩子给mama端水送药,mama要表达自己高兴和感动的心情……只要父母善于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随时向孩子渗透积极的情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涌满关心他人、体贴他人的良好情感。

    第三,借助于文艺作品培养孩子的爱心。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儿童读物及好的影视作品,引导孩子效仿作品中人物的良好行为。

    第四,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小孩子一般都喜欢小动物。有的时候,饲养小动物也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有效方式。在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过程中,他(她)纯洁的爱心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话题23:培养懂礼貌的孩子

    礼貌是反应人的素质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拉近自己和他人关系的一座桥梁。懂礼貌的人容易让别人接受,容易获得友谊和自信,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有所作为的人。所以,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应该首先从教育孩子学会同熟悉的人“打招呼”开始。一些基本的问候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来,有的时候并不太容易。如果孩子主动使用文明用语称呼别人时,父母亲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她)知道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也需要父母亲以身作则。如果父母亲不讲文明、不懂礼貌,他们就培养不出来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亲要平静地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或应该怎么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或不应该怎么做,并且自己在一言一行中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比如,教育孩子要文明用语,自己却满口脏话,孩子就不可能做到文明用语。同样的道理,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长辈,做父母的就必须得首先做到孝敬老人。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到,那么,你跟孩子说得再多也没有用,因为他(她)在悄悄地跟父母学呢!

    父母亲带孩子到别人家做客时,教育孩子要举止文雅,不可以大声嬉闹,不可以狠抓猛吃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的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一定不可以去拉主人家的抽屉或翻人家的柜子,也不可以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闹。

    讲文明、懂礼貌还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在公共场合,要教育孩子遵守秩序,文明说话,尤其要学会说“请”字和“谢”字,比如,乘公共汽车时,如果有人起身让座,一定要让孩子说“谢谢”;当你们下车时,如果让座者仍然站着,就“请”其回坐;在向别人问路时,一定要说:“请问……”;当别人回答了你的提问时,一定要说:“谢谢!”

    在公共场所,教育孩子不要乱跑乱撞和大声喧哗,举手投足一定要温文尔雅,并养成平静回答和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话题24:有意识地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情

    一个人的办事能力是他总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的人群中,办事能力强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加潇洒快乐,更能承担重任,更可能,也更容易实现人生目标。

    人的办事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和锻炼中逐步培养形成的。因此,父母亲应该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从最简单的小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这样,等他(她)长大之后,就会有能力处理好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大事。

    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需要父母根据具体的情况掌握好分寸,既不让孩子感到为难,还要让他(她)在办事的工程中学习到处理有关事情的基本技能。此外,这种锻炼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最好能使其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一旦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之后,孩子就会主动地向父母提出,由他(她)来办这些事情,而他(她)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至于如何来培养和锻炼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则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因时、因地灵活掌握。对于很小的孩子,可以放手让他(她)独立处理与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的矛盾,引导孩子想出大家都愿意接受的玩法;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小食品招待小朋友和组织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等。对于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父母可以安排他(她)为家里购买一些小商品、让他(她)替mama给邻居还一本书、让他(她)自己打电话约小朋友来家里玩儿等。孩子再大一点儿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她)决定自己到底应该买什么样的书包和文具、穿什么样的衣服、自己决定如何和朋友们一起共度周末,并且让孩子参与家政大事的决策、和孩子一起谈论时事要闻,共同关心国家大事……

    经过如此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并且在日积月累养成了一种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和升华。每当遇到急需处理的事情,孩子就会主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孩子走上社会之后,就有希望成为一个办事果断、受人仰慕的有能力的人。

    说起来,我打小就特别注重培养女儿的办事能力。我们单位有个小卖部,从两岁开始,我就有意识地让她帮我购买家里日常用的一些小东西,比如手绢啦、线团啦、食盐啦,以及酱油、醋什么的。当然,也给她一点儿钱让她自己做主买一些喜欢的小吃、小玩具一类的东西。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女儿选购物品和计划用钱的能力。她会用几元钱买回来多种自己喜欢的东西,还将每一种东西的价格一一告诉我,并将剩余的钱,哪怕是几个分币,都再交给我。总之,“小账”算得一清二楚。这样,到她四岁时,已经是一个小小的购物能手了。

    一次我出差归来,小卖部的售货员奶奶告诉我这样的一件事:一天女儿去小卖部买果丹皮,发现售货员奶奶将一根果丹皮以3角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带孩子的阿姨。女儿眨巴着小眼睛没露声色。等那位阿姨带着孩子走了之后,女儿很认真地跟奶奶说:“奶奶,您刚才卖给那个阿姨的果丹皮只收了3角钱,可是为什么昨天却卖我5角钱呢?”

    奶奶忽然想起来了,昨天确实是搞错了。因为小卖部的果丹皮有两种,大一点儿的卖5角,小一点儿的卖3角。当时正在跟别人说话分了心,错将3角钱的当5角钱的卖给女儿了!于是奶奶说:“是奶奶搞错了,多收了你两角钱!”,并指着大一点儿的果丹皮说:“这一种的才是5角钱一根!怎么样,奶奶今天把钱退给你吧!”

    女儿想了想说:“不用退了,这样吧,我今天给您3角钱,您卖给我5角钱的一根吧!”

    那位奶奶跟我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对我家女儿称赞有加,直夸孩子聪明,尤其还特别提到:“她一直等到只有我和她的时候才跟我说!”

    听到这个“小故事”后,我也颇觉有趣。回家后,就向女儿问起这件事,她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没什么呀,都搞对了!”

    我问她:“为什么你发现了问题时不说,而要等到那个阿姨走了之后才问奶奶呢?”

    女儿很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想让阿姨知道奶奶多收了我钱。如果让阿姨知道了这件事,奶奶会感到不好意思的!”

    乖乖,真正让我刮目相看啊,我这个可爱的小家伙!

    话题25: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交几个好朋友

    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行为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在他2~6岁之间的这一生长阶段,则是其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最近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来源于娴熟的交往技巧和合作意识。”当前,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开放式和多元化的社会格局日显突出。因此,国家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家庭教育理念,不仅仅是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且还要培养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对于促进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应该十分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分析其在人际交往方面属于哪种类型,以便能采取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来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平时,父母和孩子做一些快乐的亲子游戏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交几个好朋友,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上了小学的孩子,如果能交几个品学兼优的好朋友,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一般来讲,爱打架、霸道、自私、不自信的孩子没有好朋友,而性格活泼、爱说话、懂礼貌、充满自信、会关心别人、愿意分享自己物品的孩子容易和大家玩儿在一起,也更能结交下很好的朋友。

    如果孩子为结交不下好朋友很苦恼时,父母亲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首先,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走走,接触大自然,让孩子认识其他小朋友并和他们共同玩耍,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多开口说话,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接触交往,以提高孩子与小朋友们的交往能力。

    其次,父母亲要培养孩子分享自己物品的理念,学会与小朋友们分享玩具和零食,邀请小朋友们来家里玩儿。再大一点儿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学会理解和谦让,要树立自信心,并且多关心别人,与比较谈得来的同学在学习和校园生活中互相帮助。通过如此忠诚的努力之后,相信孩子会结交下很好的朋友。

    此外,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结交不同个性的朋友,让孩子学会跟不同个性的人交往的方式。对于爱打架、霸道的孩子,父母应该帮助他(她)改正缺点,变成受同伴和同学们欢迎的孩子。

    话题26: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

    人是大自然之子,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娴静而又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最能陶冶人的情cao。因此,亲近大自然是人的本性。作为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去感悟生命、激发求知欲、更加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明白,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可以构成美好的生态环境,由此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现代理念。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孩子,尽管生活条件优越,但他们放眼看到的,是林立的楼房和光怪陆离的色彩;不绝于耳的,是机鸣车驶的噪声;呼吸着的,是夹杂有各种污染物质的空气;行走的,是毫无泥土气息的柏油马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自然生态距离太远了。在城市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有不少的孩子成了高分低能儿,导致他们在自理能力和亲情感恩,以及对于真实世界的认知能力方面都比较差。很多都市里的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父母亲只是让孩子在电视、电子游戏、电脑所制造出来的“虚拟空间”中度过课外时间。因此,大多数的孩子认得歌星影星,也能唱出几首流行歌曲,但他们不认识花草树木,也分不清菜蔬五谷。

    还有一些家长特别热衷于让孩子去学习多种特长课程,让孩子小小的年龄就承受各种压力。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灵性,他们的童趣、童真、童心被完全磨灭了;而繁重的学习课程,又将孩子的时间空间填得满满的,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由此而丧失了渴望认识大自然的本性。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但这一份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灵感是创新之源,而其源头恰恰正是发源于幼儿时期的灵性!因此,我国的家教理念必须改变,千万不要让幼小孩子最可贵的灵性,让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给彻底磨灭了。我一直以为,如果孩子本身根本就没有某些方面的天赋,比如音乐、绘画等,父母亲就一定不可以浪费时间让孩子去专门学习弹琴和画画,而应该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目前有不少人认为,生长在乡下的孩子更幸福,他们的童年经验更有价值。因为他们知道各种生命的不同,知道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知道四季轮回悄然更替。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虽然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他们远离真实的大地,没有机会亲近大自然,因此体验不到生命的浩大与壮美。

    事实上,目前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和知识,而是一颗感恩的心和对大自然的认识;因此,父母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教育的同时,千万不可以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这些,恰恰正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为了精心保护孩子纯真的童趣、童真和童心,父母亲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走向原野,让他(她)美好的心灵在广阔的大自然里自由飞翔。

    引导孩子亲近大自然的具体做法很多,比如: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去山间水边走走,让他(她)亲眼观察田野里生长的五谷、蔬菜和各种水果;呼吸森林里最新鲜的空气,看那些参天大树;观看江河湖泊以及生长在那里的鱼虾河蚌;带孩子登山远翘祖国的大好河山,给孩子讲述大山里蕴藏着的无价矿藏……由此,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许多书本里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还会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一种对于大自然无限的感恩之情。

    第二,父母可以在家里养一缸鱼、养几盆花草,喂养几只小动物,等等,使孩子们在与这些动/植物的亲密接触过程中,产生对大自然越来越亲密的感情。

    第三,买一些方便孩子观察自然界的仪器,比如:买一部高倍率望远镜,让孩子兴致勃勃地探索浩瀚的太空;买一台高倍率显微镜,让孩子充满好奇地探索神秘的微观世界。与此同时,还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孩子阅读跟大自然有关的图书,教会孩子通过书籍来解答疑难和查询资料,由此增添对大自然的崇敬、向往和好奇。使孩子不但为自己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大自然中感到由衷的幸福,而且更加理解提倡低炭生活、保持人与大自然美好和谐的重大意义。

    与城市里的孩子所需要的则正好相反,生长在乡下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多见见市面,开阔眼界,因此,如果家长有条件的话,应该带孩子去大城市里走走,看看那里的大楼和马路,去大商场转转,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去公园游览观光,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是很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