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万岁约阿希姆在线阅读 - 第113章 暴徒

第113章 暴徒

    天刚蒙蒙亮,在特拉维夫航空爱好者俱乐部的飞行跑道上,老牌飞行员海莫夫和他的搭档萨哈登上了全白涂装的Fi-6o。这架德国制造的民用飞机为上单翼构造,单、双座,后三点起落架,模样有些简陋,无论动力还是度都乏善可陈,其制造商——德国的菲勒尔公司,给自己这款产品的定位是民用********。

    为了在巴勒斯坦重新建立犹太人国家,犹太复国主义者努力把分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聚集到故国之地,但由于这片土地名义上还归属于阿拉伯王国,犹太人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建立军队,展军备。在组织民兵武装的同时,他们以航空公司和航空运动协会的名义购置并保有四十多架飞机,这里面当然没有正儿八经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但许多飞行员都有过从军经历,现年33岁的海莫夫便在德国空军服役了14年之久,飞了6年侦察机、8年轰炸机,可惜多次报名都没能选入战斗机部队。

    伴随着一阵响亮悦耳的动机轰鸣声,海莫夫驾驶座机开始向前滑行。Fi-6o出厂时就加装了一台多频率无线电台,正常状态下能够与一百公里以内的地面电台保持联络。受益于爱尔兰军方的支持,犹太复活主义者得以对他们的装备进行军用化的技术改装。海莫夫面前的仪表盘已不再是当初那般简单布局,军用型号的高频无线电台不但有效通讯距离成倍提高,还具备加密通讯功能,通讯内容不易被他人截获;时下最先进的无线电导航仪能够进行全天候的飞行导航,百公里的技术偏差不过一百米。

    起飞之后,海莫夫先是从港口上空飞过,他看到一艘上白下黑的邮船正在拖轮的引导下缓缓驶向码头,想来船上载运的是又一批怀揣梦想回到故地的犹太移民。特拉维夫的城区规模日益扩大,居民人数持续增加,非战状态下,依靠贸易进口可以养活很多人,可一旦爆战事或是遭到封锁,这片土地上的有限出产根本无法保证自给。因此,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以特拉维夫为中心,辐射式扩散于周边村镇,他们不止是在金融、商贸、冶金、化工领域营生,也广泛从事农垦、医疗、科研、教育、交通等基础行业。

    海莫夫和搭档此次飞行的目标地,便是位于特拉维夫东南方4o多公里的犹太人村镇卡夫卡。昨天晚上,那里遭到了一大股阿拉伯暴徒的袭击,据说已经造成了上百名犹太人丧生,那里的犹太家庭不分贫穷富贵都遭到了无情的洗劫,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此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村镇不同于后世的“犹太人定居点”,它们仅仅是犹太移民自聚居形成的自然村镇,游离于阿拉伯王国地方行政架构之外,通常没有政府官员、警察人员或是军队派驻。这类村镇一方面没少受阿拉伯征税官、征粮官的管束,另一方面又很难得到治安部门的保护。这几年,犹太人村镇普遍建立了民兵武装,但一个像卡夫卡这样两三百户居民的村镇,民兵一般不过百人,枪械配备和军事训练都很差,遇到小股阿拉伯人的sao扰还能抵挡,一旦碰到上了规模的武装暴徒就歇了菜。

    经过近一刻钟的飞行,海莫夫准确找到了卡夫卡。从空中往下看,这个熟悉的犹太人村镇一片狼藉,房屋旁、街道上,随处可见倒毙者、受伤者以及各种散落物件,幸存居民如行尸走rou般缓慢移动,整一幅遭到暴徒洗劫后的惨况。

    低飞两圈,确认这附近已无暴徒逗留后,海莫夫向指挥部请示降落,并且得到了批准。凭着熟练的飞行技巧,海莫夫让这架Fi-6o稳稳降落在了村镇南面的土路上,他的搭档萨哈立即拎着一支左轮手枪跳出座舱,飞奔前去向村民们了解情况。

    几分钟后,萨哈一脸悲愤地跑了回来,口中嚷道:“那些下地狱的阿拉伯人抢光了这里所有的东西,打死二十多人,打伤了四十多个,他们几个小时前就撤走了,往东边去了!通知特拉维夫派医疗人员前来支援,伤员需要得到救治!”

    海莫夫立即通过无线电向指挥部报告了这些情况,然后请缨前去追踪阿拉伯暴徒的踪迹。这个时候,他的搭档萨哈从座椅后面的工具箱里摸出两枚手雷,咬牙切齿地嘀咕着“要让他们为此付出代价”。

    民兵指挥部很快批准了海莫夫的请缨,并叮嘱他们绝对不能在飞行中动用任何武力,以免引起阿拉伯王国官方警惕。看着萨哈将手雷塞进上衣口袋,海莫夫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很清楚真正的航空炸弹是何等威力,普通手雷除了给阿拉伯人制造一些惊吓之外,并不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在特拉维夫各处民兵集结点,听闻卡夫卡遭到阿拉伯武装分子袭击的犹太民兵们自聚拢而来。他们个个义愤填膺,许多人都觉得应该调派“飞行军”前去驰援卡夫卡。“飞行军”可不是空中部队的意思,而是利用现代化交通工具进行快机动的精锐战力。这支武装总共有四百人,就装备和训练状况而言,已经出了普通民兵的范畴,成为介于民兵和职业化军人之间的特殊存在。在特拉维夫,运输公司专门为“飞行军”改装了一批公交车和卡车,再加上财阀富商们捐资购买的轮式装甲车辆,基本实现了行军机械化,必要时能够迅抵达城区及周边的任何一个犹太人聚居区,但跟真正的机械化部队相比,还存在质的差距。

    当犹太民兵们以希伯来语进行讨论并宣泄情绪的时候,德米洛克和他的同伴们一语不地值守在各自的岗位上。平日里训练,德米洛克他们无论是说土耳其语还是德语,民兵们基本上能够领会——倒不是因为犹太人个个都是语言天才,而是两千年来,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为了生存而努力适应当地的语言、文化,同时出于他们坚定的意识信仰而延续着本民族的语言传承。在特拉维夫这样的犹太移民聚居城市,一大群犹太人当中通常会有懂土耳其语或德语的,在接受军事训练的时候,等他们领会了教官的意思,再以希伯来语转述给其他人,同时辅以动作演示,基本能够达到训练效果。

    日出之后,最新的消息从民兵指挥部传来,那伙阿拉伯暴徒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据遇袭的犹太居民描述,这群暴徒的人数约有四五百人,基本上是骑马而行,有刀有枪,还有几辆武装卡车。见他们声势浩大且攻击迅猛,卡夫卡的犹太民兵没有进行抵抗,孰料这些家伙残暴蛮横,几乎将整个村镇洗劫一空,甚至把居民家中的存粮都统统搬走了。

    稍晚些时候,另一个坏消息传来,袭击阿莫纳的那股阿拉伯暴徒正准备向另一个名为阿莫纳的犹太人村镇动攻击,更糟糕的是,据说他们会合了另一股暴徒,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

    黄昏之前,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和特拉维夫民兵指挥部共同做出决定,调派3oo名爱尔兰外籍兵团战士,偕同“飞行军”一同前往阿莫纳镇设伏,狠狠杀一杀这些阿拉伯暴徒的锐气。

    生意场上,犹太人之所以无往不利,跟他们的精明眼光和果断作风有很大的关系。“飞行军”迅集结完毕,乘车开拔。爱尔兰外籍兵团的士兵们则由自前来的货车司机、私家车主们驾车送往阿莫纳。及至夜幕降临,7oo多名精锐战力已悉数抵达了这座距离特拉维夫三十多公里的犹太人村镇。

    这时候,海莫夫和他的搭档再度起飞,并将飞行高度稳定在8oo至1ooo米。Fi-6o固然是一款纯粹的民用********,但提起它的姊妹机Fi-65,那可是战场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熟面孔——自1934年服役以来,Fi-65一直是德国6军制式的战场校射\/联络\/侦察机,无论是在干燥的西亚,寒冷的北方,还是在潮湿温润的大西洋岛屿,只要有德国6军驻扎的地方,基本上都能够见到Fi-65轻盈平稳的身姿。Fi-6o与Fi-65不仅仅是代号相近,构造和性能也相差无几。当它们飞行在千米空域时,地面上的人很难通过声音察觉到它们的存在,现役战斗机也很难拦截这种飞行度缓慢且对飞行场地要求极低的简易飞行器。

    刚抵达阿莫纳上空,海莫夫跟他的搭档并没有现任何异常。盘旋近一个小时,东北方突然出现了一条蜿蜒的“火蛇”,那想必是擎着火把赶路阿拉伯武装分子。犹太飞行员立即将情报通报给了在阿莫纳设伏的“飞行军”指挥官比滕上校,此君早年在英国6军服役,二战结束后加入美国籍,接着又在美国6军干了六年,直到被犹太复国运动主要领导者之一、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本-古里安说服,携家带口移居特拉维夫,并且一手组建了这支在犹太人世界声名鹊起的“飞行军”。

    “全体警戒!准备战斗!”比滕上校站在车顶上高声令。阿莫纳的城镇规模和居民人口跟卡夫卡相近,移居此地的犹太人大多来自北美,他们种植小麦、玉米以及西红柿、草莓等果蔬,还建立了一个大型奶牛场,农作物和牛奶主要供应特拉维夫居民,所以这座村镇要较卡夫卡富裕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