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航线
船只离岸已经五天了。 四周望去,都是一片汪洋,辽阔无际。蓝色的海,蓝色的天,只有海天交接处的几片薄云,偶尔掠过的几只海鸟,点缀这一片单调的蓝色画面。 在船上的生活很枯燥,大家最常干的事就是聚在一起聊天。聊天的话题基本上也是船的航行线路和南洋的现状。有些年纪稍大的人曾经去过南洋,甚至祖辈都曾下南洋谋生,熟悉情况,讲起来头头是道。才两三天时间,天佑就对红头船及南洋的状况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红头船最早出现在清代。由于商业的繁荣,财富的诱惑,使当时一些不法之徒铤而走险。清政府没有足够的水师对付海盗,只好采用坚壁清野的做法,通过对民船编甲互保的控制,切断民船渔船与海盗的联系,以达到防范海盗并控制民众海上活动的目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下旨开海禁,但严格控制,“商民人等有愿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准其出入贸易。”雍正元年(1723年)七月,雍正皇帝下令“咨会福建、浙江、江南(指江苏)督、抚、提诸臣,各遵谕旨油饰标记”。因广东在南,南方属火,其色为赤,赤即红色。应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江苏在其它三省之北,北方属水,其色为黑,“青油漆饰,白色钩字”。浙江即为西方的白色,“白油漆饰,绿色钩字”。福建则为东方的绿色,“绿油漆饰,红色钩字”(俗称为”绿头船”)。四省的船以四色作为区别,并刊刻某省某州县、某字某号等字,以便于进行审批,登记,发牌,稽查等船政管理。因广东一带船只的船头油以红色,桅杆亦油红一半,而且用白粉油腹,头部两侧还画上两颗圆圆的黑圈,如同画上两颗圆圆的大眼睛,再在船舷刻上黑字,船浮在水面像一条大鱼。潮汕民间就将这类船称为“红头船”,也叫“大八桨”。 红头船采用“多帆少桅”的技术。中桅高挂巨帆,上再叠帆,船头船尾每桅各有一帆。从而大大加强了风对船的推动力,船舶乖风前进的速度也因此大大加快了。遇上好风,船只可以再加帆,即将帆增加在大帆或头帆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四帆齐张,船行如飞,因此远行于南洋诸岛在动力上是绝对无问题的。另外红头船的风帆本身也有它的特点,它是介于尖刀形和宽刀形之间的折衷形,如张开的折扇。红头船的船帆面积是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其帆面积比船只宽度更宽阔,表明其更适合于远航。 从樟林出发,穿过汕头湾,大概一天时间,红头船就到了外海。然后往西南方航行,经西沙群岛到越南东南部,补给沿越南海岸南下,一路向东南走,最终到达新马来半岛南端,即新加坡、马六甲一带,这就是富泰号的路线,也是这船人下南洋的终点。有些人想再以此为起点,前往爪哇岛、印尼各岛等谋生,就看自己的能耐了。 据说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这条线路上最大的危险是海盗,特别是越南的海岸线一带,海盗分布广泛,如果没有熟悉的领航人,要想安全穿过那片海域简直困难重重。那时候,船主为了保命,通常都会预先准备好一笔钱用做“买路钱”。一般海盗也只是求财,收钱后就会放人。 但到了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建立殖民地。英国经过几次战争,逐步侵占缅甸及整个马来半岛。法国在19世纪下半叶也分别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建立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荷兰占有印度尼西亚群岛,建立荷属东印度。美国则取代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同时,欧洲殖民者也控制了这条航线上的大片海域。虽然海盗少了,但危险状况却未见好转。海盗只是图钱,交了买路钱后也能相安无事,而一旦撞到欧洲人的坚船利炮,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他们说法很多,不过无一例外的是非常悲惨,甚至传闻船上人都会被杀死。
生死一线。这是天佑了解航线和处境之后的唯一想法。事到如今,前路漫漫,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了。 天色渐渐的暗了,晚霞将海天染成一片红色,犹如猛兽的血盆大口。 二等舱房乘客的晚餐,依旧是自备的两片甜粿,加上船上统一分配的每人一碗清粥——这是船老大的说法,整碗“粥”清得可以当镜子,漂着几粒米,也许叫一碗“清水”更合适。但是,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任何能果腹的东西,都显得弥足珍贵。 心中烦闷,便想到船上各处走走,聊以排遣。 不知不觉,信步走到货舱里。 货舱位于富泰号甲板底下一层。货舱里堆着的东西很多,三五成堆,只有一条不大的通道朝里。 正走着,船体猛然一抖,他被狠狠地晃到货堆上。接着,一阵奇怪的声音响了起来。 天佑一愣,疑心起来,这密不透风的货舱里,还藏有什么人吗? 船体又接连的摇晃,应该是遇到海面一排巨大的连续性的波浪。奇怪的声音又断断续续的传来,这回听得比较清楚了,声音的源头应该是在底舱,而且那是痛苦的呻吟声。 “到底是谁,被在在这货舱的下面?”天佑充满了疑惑。他想了几秒钟,最终还是好奇心占了上风,决定一探究竟。 货舱里的深处是一小片空地,这里已经没有了货物,只有一扇木门,已经挂上门栓。门栓上贴在一张纸,斗大的墨笔字写着“禁止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