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春秋之晋国风云在线阅读 - 第6节 麻隧之战

第6节 麻隧之战

    这便是这篇鼎鼎大名的《绝秦书》,当然,原话要简练得多,那是古人用字精练,不象我们翻译成白话文后如此长篇大论。

    但对于当时来讲,也确实是一长篇大论之作,作者为魏犨之孙魏相。

    概括之,这一篇为讨伐秦国而作的讨秦檄文,是一篇彻头彻尾的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东拼西凑、无中生有、大言不惭、极尽诋毁、混淆是非、指鹿为马、恬不知耻、极不要脸的一篇文章!

    所以,当魏相把这篇文章呈现给中军元帅栾书看时,栾书差点连刚喝到嘴里的茶水都笑喷了出来。

    晋厉公看到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然后命令:“发出去吧,就气死你秦国佬。”

    秦桓公收到这篇长文后,看了第一段,便扔进了火炉里。

    对晋国,他从来不抱以任何幻想,不想跟晋国讲什么道义。

    也许,老秦人自秦穆公时代开始,便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对晋国的深仇大恨。

    这种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在秦康公时代被淡忘过,结果又听信了晋国人的哄,说什么拥立公子雍回国即晋国国君之位。

    梦想着融入中原的秦康公,可以想象当时是多么兴奋。但就在令狐,多少秦国青壮将士被晋军突袭而死于非命?

    天将降大任于秦国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也许秦国是令人同情的,秦国好不容易平定了西戎,做梦都想着东进中原,那里才是富庶之地,才是国家发展的方向。

    但一个超级大国晋国横亘在黄河东,秦国努力了数代、花了近百年,就是无法跨过去。

    但也许秦国是幸运的!因为同样有一个原本与秦国相差无几的大国,他们本来有着自己特色的血性,国力迅速强大起来。

    但他们不断融入中原,将中原那一套礼仪之类的东西照搬照用,结果,国力强大了,但军力却弱化了。

    那便是楚国。楚国在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时代,那是指哪打哪,天下诸侯哪个不服?

    但后来呢?楚国后来难以恢复曾经的光荣,甚至在后来差点被吴国所灭,可能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太讲周礼了。

    周礼是好东西,但在春秋江湖,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周礼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了。

    楚国与吴国的柏举之战,楚国大败后认为,败就是败了,那就将残军撤回国。

    然后大不了与吴国签订盟约,顺从吴国,听从吴国,淮水流域便让给你吴国就是。

    但楚国哪里知道,吴国正是完全不顾周礼,所以战胜了楚军后,长驱直入郢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哪里是讲周礼的文明行为?

    到了春秋后期,如果谁还死守着礼义,那谁就先走向灭亡!

    春秋后期的吴、越之所以迅速称霸,那就是他们不再把战争的目的看成是打得你服服帖帖为止就行,而是消灭你有生力量、亡灭你的国家!

    从春秋历史发展的情况来看,象晋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实现迅速强大,就是基本不遵周礼!

    所以才会有什么以埋伏突袭为战术的崤之战、以各种诡计相结合为战术的城濮之战、以突然袭击为战术的令狐之战等等。

    如果用礼来约束战争,那便得如宋襄公那样,完全的贵族战争!

    但事实证明,凡是一直坚持着贵族战争的,都将被历史所抛弃。

    所以,被晋国牢牢阻隔在黄河以西、崤函以西的秦国,最终没有融入中原,是历代秦国国君的遗憾。

    但也许这正是秦国之幸!

    只是这个幸运所作出的牺牲与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历史,终于会让秦国笑到最后的!

    但这一次,秦国又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

    公元前578年5月初,晋厉公亲自出马,晋四军八卿悉数出动,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了,还联合了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邾国和滕国,组成八国联军讨伐秦国。

    晋国出战的除了八卿全部参加外,另外晋厉公战车上两人需要介绍一下:车御郤毅,正是新军佐郤至之弟。车右栾鍼,正是中军元帅栾书之子。

    能够成为国君车御和车右的,那都是重点培养干部,相信不久后他们也应该位列晋国卿级班子行列。

    秦桓公明知硬来要战败,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性的人,不管如何,你八国联军也好,你晋国佬也好,既然侵犯到了我秦国,那便来战吧。

    公元前578年周历5月4日,双方于秦国的麻隧(约在今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北)大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秦军大败。

    史料没有记载这次战役的具体经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秦国败得很惨,秦国大夫成差和秦桓公的车右将军女父都被俘了。

    连国君的车右都被俘了,可见此战对秦桓公来讲是多么凶险。秦桓公甚至可能受重伤,因为到第二年秦桓公便去世了。

    联军取得大胜后,继续向秦军残部追击进发,跨过秦境内泾河,直追至侯丽(约今陕西咸阳市礼泉县境),彻底将秦国击溃。

    然后联军回师,至黄河边的新楚(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一带)与晋厉公所率预备军会合后,联军凯旋而归。

    这便是秦、晋麻隧之战,晋国率领的诸侯联军取得大捷。从此,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敢进犯晋国,晋国基本排除了来自西线的后顾之忧。

    就这样,到公元前578年,晋国收拾了传统三大敌人:

    南边的楚国至少目前与晋国实现了和平;

    北部的北狄各部落武装被歼灭的被歼灭,被融合入晋的被融合,联姻的联姻,和好的和好,已无大虞;

    西线的秦国麻燧之战后元气大伤,长期不敢再捋晋国虎须。

    中原诸侯在这次麻燧之战中,彻底见识了晋国这个超级大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从此放眼天下,有谁敢不服?

    麻燧之战唯一的遗憾是两个人在军中去世。

    一个是曹国国君曹宣公。在麻燧之战军中去世后,曹国国内发生了重大权力斗争,我们在讲曹国时已经讲得很详细了。

    另一个是王室的成肃公。这里我们简单提提这个成肃公。

    成肃公是王室这次派出参与麻燧之战的两位大夫之一,是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内诸侯国成国国君。

    成国,亦称郕国或盛国,位于今河南范县、山东宁阳县东北一带,国君为姬姓,爵位为伯爵。

    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封其弟叔武于郕国,原本位于陕西西周京畿内,后来随周王朝东迁于中原。

    郕国夹在中原卫国、齐国、鲁国等几个大国之间苦苦求存,先沦为鲁国附庸。

    到公元前686年,郕国投降齐国,成为齐国附庸,到公元前615年再度沦为鲁国附庸。

    春秋后期,郕国国君沦为鲁国一个大夫,最后再沦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孙氏的食邑。

    直到公元前408年,齐国入侵鲁国,侵占了郕邑,灭国。后人以国为氏,这便是成姓、盛姓渊源之一。

    这一次,成肃公随军出征,在社神庙接受祭rou时,表现得怠慢无礼。

    当时联军名义上的统帅、来自周王室的上卿刘康公就批评说:

    “我听人说,百姓承受天地间的中和之气而降生,即所谓天命。因此就有礼仪的举止和细节规则来维护生命。

    能够遵守规则的,就能护养生命而得福;不遵守规则的,就败坏生命而取祸。

    所以君子尽心于礼,小人竭尽出力。尽心于礼,没有比恭敬更重要的了;竭尽出力,没有比敦厚老实更重要的了。

    国家的大事就在于祭祀与征战。祭祀有向参祭者分rou之礼,出兵祭社有以牲rou颁赐众人之礼,这些都是祭神通神的大礼大节啊。

    现在成君对此表现得怠慢不敬,就是抛弃自己的生命不要了!”

    我们读春秋、左传这样的史书,经常会见有人只要做出不合礼义的事,便会被人诅咒快死了,而且史料也总是记载这个被诅咒的人确实很快便死了。

    如这个成肃公,以及接下来我们要讲的三郤故事。难道,一不守礼便真要会死人?

    这个当然是瞎扯蛋。

    人们总是记录一些大人物的言行,有时他们的言行是否守礼更会得到关注。

    当有人不守礼时,会有其他的大人物予以评价或者诅咒他去死。

    但真正因此而死的少之又少,但如果真的因此而死了的话,那便会被史料记载下来。

    这个如同占卜,被史料记录下来的往往是占卜成真的那类,而大量的最终证明是未成真的,史料便不会记录。

    这就是原因,所以也就不必为古人这个那个神乎其神的玄之又玄的事而纠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