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科幻小说 - 触手怪的宇宙之旅在线阅读 - 第171章 戴森云

第171章 戴森云

    除了这四点之外,盖亚还给出了大量更细节处的总结报告。

    比如大气控制体系和洋流控制体系的运转情况,利用地壳下方岩浆活动建造的地热发电厂运行状况等等。

    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总结报告,大致描述了这十年里地球上的发展状况。

    在盖亚做出总结的时候,大量更详细的数据报告通过李恒传送到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和小行星带上。

    在将地球上的发展状况总结完毕之后,盖亚进入了下一个重要项目的进展与未来规划,戴森云。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如何使用能量的历史。

    最初,我们只有自己与生俱来的血rou之躯,利用肌rou完成捕猎进食活动。

    然后,人类学会了控制火,这为人类的rou体节省下来了大量进食消化过程所需的能量,大脑在这一基础上得以变得越来越聪明。

    在这之后,通过煤和石油,世界进入了工业化时代,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现代社会出现了雏形。

    到了现代,人类掌握了裂变与聚变的力量,文明步入了原子时代,每前进一步,人类能够使用的能量都呈现指数级增长。

    2063年,人均每日消耗能源超过了6万千瓦时,一名普通公民一天使用的能源是40年前的2000倍。

    这种能源消耗的爆发性增长远未停止,一项持续五十年的能源工程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建设。

    水星,东方古称辰星,欧洲古代称它为墨丘利,意为古罗马神话中飞速奔跑的信使神。

    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小的行星,比起木卫三盖尼米得还要小一些,直径只有4880千米。

    这颗最小的行星被太阳巨大的引力潮汐锁定,它的公转周期只有87.9个地球日,但自转周期却长达58.6个地球日。

    这就使得在水星上需要经过176个地球日才能经历一次完整的昼夜循环。

    再加上稀薄到近乎为零的大气层,水星面向太阳的昼半球温度高达432c,另一面则是零下172°c的寒冷世界,这是一颗没有生命存在的死亡星球。

    但现在,人类的脚步踏上了这颗死寂的星球。

    水星的北极地带,这里存在着巨大的永久阴暗坑洞,从未被阳光直射过,温度常年维持在零下170c以下。

    它的内部存在着大量的冰,总质量达到万亿吨,大约是地球南极冰层的千分之一,从太空中就能清晰地看到黄色的暗影。

    然而,现在从太空中遥望着这些永冻的阴暗坑洞,其中的冰层反光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人造建筑。

    万亿吨质量的永冻冰已经被开荒团队开采殆尽,用于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全部填充进了水循环系统之内。

    在这些环形山的周围,已经建立起了绵延上百公里的巨大永久居住基地,来自古戈尔科技的数万名开荒者在水星上建立起了一座座生产工厂。

    大量的球形建筑通过巨大的管道彼此连接,难以计数的无人工程车在这座星球表面行驶,不断开采土壤与矿物收集所需的原料。

    周围的地表都以rou眼可见的速度在降低,以基地所在的环形山区域为中心,在水星表面上形成了一片上千公里的巨大盆地。

    在这片建筑群之中还有数以万计长达数十公里,冲天而起的电磁加速管道。

    它们的下方支撑着一根根立柱,像是长龙一样遍布在这片基地周围,尾部与卫星生产工厂直接相连。

    水星的重力大约是地球的三分之一,逃逸速度每秒4250米。

    这些电磁加速管道就和在月球上一样,将卫星、货物与飞船部件加速后射往太空,近乎于无的大气层和轻微的重力让离开这些小星球远比离开地球容易得多。

    它们昼夜不息地将一个个像是乌贼一样尖头尖脑,长约十米的卫星射向高空。

    在它们到达水星轨道之后,立刻快速向外部展开,形成了一块面积足有整整一平方公里的镜面反射板。

    只有最中心的部位有着一个不到一米高、像是乌贼脑袋一样的小凸起,保持着与水星基地的联络,同时对整块反射镜进行细微的方向调整。

    这些巨大的反射镜数量已经超过了千万,覆盖了水星面向太阳那半边的小半个天空,让这颗灼热的星球表面的温度都降低了不少。

    每一面镜面反射板的总质量只有10吨左右,它们的厚度只有几微米。

    从太空中就能清晰地看到它们漂浮在轨道上,这些人造物覆盖了近半个星球。

    它们就像是密密麻麻的蚁群,又或者是会跑动的向日葵,随着水星的自转追逐着这颗星球表面的阳光。

    太阳照射向水星的光芒被它们照射向水星表面连绵上百公里的巨大黑色太阳能板和几十座聚光太阳能发电站上。

    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为建立在水星北极点的人类基地提供能量。

    “水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5000万公里,这片面积达到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镜面反射阵列每秒收集的能量为7.6亿亿焦耳,相当于太阳全部能量的百亿分之五。”

    “以目前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80%计算,水星上的能源基地发电功率为6亿亿瓦,每年生产1.9亿亿亿焦耳能量。”

    “这一数据相当于太阳每年提供给地球能量的三分之一,与去年全人类消耗能量相当。”

    太阳是天然存在的巨大核聚变炉,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全部氢弹同时爆炸释放的能量也不及这颗大火球一秒钟释放的能量,而这颗大火球还能继续燃烧五十亿年。

    在盖亚的身前,漂浮着水星上的图景,这片面积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镜面卫星阵列就像是漂浮在天空中的一片大陆。

    紧接着,这片影像飞速缩小,与此同时数以亿计的镜面卫星从那颗缩小到难以察觉的水星上向外飞速发射,很快就组成了一大片比地球还要大得多的反射阵列环绕着太阳运行。

    来自太阳的光芒被这些镜面反射卫星集中照射向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在这些星球的外围轨道上漂浮着一座座球形的黑色卫星城市,将收集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这些镜面反射阵列分布在距离太阳约5000万公里的轨道上,预计将会收集太阳百分之一的能量,这些能量通过聚光之城转换为电能,供给人类使用。”

    黑色的球形卫星城市直径约为一百公里,表面长着上百片面积一万平方公里的巨大翅膀,总质量约为6万亿吨。

    它们看上去有些像是海胆,那些巨大的翅膀可以在表面移动,用于接受镜面阵列的阳光与向外辐射多余的热量。

    球体内部表面积超过三万平方公里,内部有着三十道球形隔层,可居住面积约三十万平方千米,足以容纳数百万人长时间生存。

    在这些球形卫星城市的底部,存在着一条粗大的黑色线缆,线缆上有着运送结构,这是一座太空电梯。

    这条太空电梯将这些卫星城市与各大行星连接在一起,就像是被放上天的风筝一样在轨道上围绕着各大星球同步运转。

    “用碳纳米管与金属氢铸造而成的全新材料,具有超导性与极强的导热性,这种全新材料可以承受200万个大气压的压力和3300摄氏度的高温,足以无损耗地将聚光之城的能源传导向各大星球表面。”

    这只是未来的效果图,现实中连一座聚光之城的成品都还没有出现,不过利用碳纳米管和金属氢铸造的全新超导材料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大规模量产的问题了。

    随着盖亚轻轻挥动双手,大厅中央的影像发生变换,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此时已经消失不见,太阳系只剩下了七大行星。

    小行星带上,谷神星、智神星、灶神星、婚神星,无论这里漂浮着的是数百公里大的小行星还是直径不到一公里的小石块,此时都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数以千万计的黑色聚光之城,在距离太阳0.5个天文单位到3个天文单位之间的轨道上环绕着太阳进行公转,来自戴森云镜面阵列的亿万道光芒为这些聚光之城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

    “每一座聚光之城生产的能量将会与目前的水星能源基地相当,达到1.9*10^24焦耳。”

    “整个戴森云反射体系的制造将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收集太阳百万分之一的能量,为各大行星和它们轨道上的聚光之城提供能量。让人类每年消耗的能量增长一万倍,达到1e28焦耳,这一阶段预计需要50年。”

    “第二阶段收集太阳百分之一的能量,将水星和小行星带总计4万亿亿吨的物质全部拆解掉,用这些物质组成戴森云镜面反射卫星和聚光之城。”

    “第二阶段完成后聚光之城的数量将会增长到5000~5500万座,让人类每年消耗的能量再次增长一万倍,达到10^32焦耳这一数量级,第二阶段预计需要150~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