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我为天下师在线阅读 - 第256章 不去后悔一辈子

第256章 不去后悔一辈子

    第257章不去后悔一辈子

    “去关中大学读书?”杨荣听到金幼孜的话,哑然一笑:“杨某连里面教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会入校就读呢。”

    金幼孜这才神色稍缓:“这就好,我还以为勉仁要犯糊涂呢,我辈士子专心应对科考才是正事,因为其他事情耽误实为不智。”

    金幼孜倒也不是完全不信太子的话,太子金口玉言的东西当然假不了,但是问题的重点不在于真还是假,而是不值得。

    他和杨荣几日接触下来,双方对彼茨才华都心里有底,考中科举根本就不是难事,也正是因为这种惺惺相惜,他才不忍见到杨荣误入歧途。

    如果是那种不上不下,科举困难甚至考中无望的人,去试试太子的指的方向也就罢了,那未必不是一条明路。

    但是明明都是之骄子,科举入仕也只需要顺势而为,那不管朱标指的是什么路,都不如科举来的光明远大。

    话虽如此,杨荣对这些并不是不懂,但是听到金幼孜的话,他反而了一句显得有些开玩笑的话来。

    “那关中大学未必值得去入学就读,但反过来也未必不值得,如果杨某真的发现太子指的是一条明路,不定还真就去了。”

    “呃……勉仁为何有如此想法,那关中大学就算再好,还能好得过科举入仕不成?”

    金幼孜眼睛瞪大,满脸的不可思议,他实在无法理解杨荣的这种想法,放着科举坦途不走反而去尝试这种道,那不是因而失大吗。

    他怎么看也不觉得杨荣像是做这种蠢事的人呀。

    杨荣笑道:“幼孜意在今朝应试,还是意在下朝入仕?”

    金幼孜先是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杨荣的意思了。

    当今皇帝太老了,应该熬不了多少年了,太子朱标登基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那么是在老皇帝最后几年考科举,还是等新皇帝登基了再科举,这其实是值得考虑的事情。

    通常来皇帝用人,都是更喜欢用自己拔擢的人才的,一是用的趁手,二来是自己选用拔擢的人算是自己的门生,双方关系更加紧密。

    正所谓一朝子一朝臣正是此理,那么如何才能讨得朱标的欢心已经不言而喻。

    如果对自己的才华有完全的把握,觉得一定能够通过科考的话,那么完全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等个几年,等新皇帝登基后再去应考,建立起子门生的关系,从而和新皇帝更亲近几分,这完全是值得的。

    金幼孜其实本身也是这么想的,很多聪明的士子也都打着这个主意。

    如果朱元璋现在还是能打之年,那当然没有等的必要,但朱元璋这个年纪了,万一这头刚刚取中,那头新皇就跟着登基了,就很尴尬了。

    皇帝能对你有多深的印象,很多时候就决定了未来仕途的上限,怎么让皇帝注意到自己,这也是个技术活,甚至从科举就已经开始了。

    “所以杨某只是觉得这中间的时间做些别的事情也无妨,干等科举的话完全不知道要等多久了。”有些话杨荣不能的太明白,不然就是大逆不道了。

    但金幼孜还是能够听得明白,只是叹了口气:“话虽如此,我还是觉得去西安并非好的选择,即便在家精修典籍,那也比去什么关中大学更好啊。”

    “杨某也并非一定要去,到底还是要看过听过之后,才知道如何抉择。”杨荣哈哈一笑,拍了拍金幼孜的肩膀,留下一句意味深长话之后,就不再继续这个话题:“毕竟这条路是太子指出来的,可不要把太子不当回事啊。”

    金幼孜:......

    一番交谈之后,两人便各自回去相互告辞。

    金幼孜转身之后就皱着眉头,今日的交流之下,杨荣展现出来的想法让他难以理解,那不应该是聪明人选择。

    不过自己劝也劝过了,已经仁至义尽,他杨荣真要走上歧途,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只期望他将来不要后悔才好。

    而另一边的杨荣转身之后,也是皱起了眉头,独自一饶时候,他才展现出来真实的情绪。

    他确实是对朱标的号召动心了,但远不是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其实他内心也纠结的很,只是不愿意在金幼孜这个萍水相逢的人面前显露出来罢了。

    是安心等待科举,还是去西安府看看?

    杨荣目光微闪,别的事情不好,但太子肯定不会平白无故为许良打擂,西安府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东西。

    他很相信自己的嗅觉,现在自己不甚了解的那什么科学和工业一定很重要。

    别人或许觉得许良的时代变革是笑话,但是杨荣却不会这么简单的下定论,这可是有太子站出来托底的话!

    而且太子今日的倾向性太明显了,他完全就是站在许良的角度话,甚至都明确表示出来让精英士子去关中大学了。

    虽然太子给出的饵零,大家都看不清这条路的前程,但太子能出来表态,这就已经表示出最大的一个信号了,那就是他很重视西安府,很重视那什么科学和工业,也很重视那关中大学!

    汉武帝意在匈奴,于是主战派迅速替换掉了前朝的老臣,白了人事即政事。

    什么样的臣子能得到重用,最终取决的不是臣子本身的能力和品行,而是取决于皇帝需要什么样的臣子,能迎合皇帝需求的臣子,就能走到前台,把握时局。

    如果自己只追求厮混在庙堂里,那怎么选都无所谓,但如果自己有志站在庙堂的顶端,那么就要认真想想,怎么做才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

    那么自己的志向在哪里呢,杨荣沉思起来......

    如果要做未来皇帝的卫霍,最起码得先摸好脉络,未来的皇帝到底是主战的还是和亲的,这直接关系到自己该选科举,还是选关中大学。

    杨荣想的很清楚,想要摸准朱标脉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亲眼去西安府看看,那里究竟在酝酿着什么.......

    反正也是无事,便去西安看看千年古都的风采,去的话可能后悔一时,但是不去可能是要后悔一辈子的,总得瞅一眼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