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我乃郑氏四代目在线阅读 - 第二百零四章 南巡之初

第二百零四章 南巡之初

    ,我乃郑氏四代目

    郑克臧这边做出了决定后,在浙江潜伏的王乾等人很快与卢东林搭上了线。

    天地会也加入其中,在卢东林的谋划下,三方势力纷纷调派人手物资齐聚杭州城,等待着给伪清以雷霆之击。

    俗话说三十而立,今年刚刚三十岁的康熙回望自己的执政生涯,擒杀鳌拜、诛灭三藩、整顿吏治、废止圈地等等。

    大清朝在他的手中蒸蒸日上,他自觉没有辜负历代先皇的殷切期望。

    唯一缺憾的就是东南郑逆仍然猖獗,澎湖海战的失败让他的三十岁显得并不完美。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康熙帝初次南巡启銮在即。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康熙皇帝召集群臣正式颁布喻令为南巡预热。

    “此次出巡正欲体察民情,周知吏治。一应沿途供用,皆令在京所司储备,毫不取之民间。”

    又云:“朕此番巡历,原以抚恤民众,问俗观风,于闾阎休戚,务期洞晓。凡经过地方,百姓须各安生业,照常宁处,毋得迁移远避,反滋扰累。”

    九月二十八日銮驾启行,驻跸永清县,之后一路经河间、献县、阜城、德州、平原、禹城。

    十月初十,康熙皇帝的銮驾抵达泰安州,到了泰山脚下。

    十一日大队人马随着圣驾一起攀登泰山,缓步登陟四十里。

    庞大的金黄御帐紧挨着山崖,上方瀑水悬流,五大夫古松犹在岩畔,康熙皇帝带着群臣在山间树林中缓步而行。

    康熙此时的心情明显不错,他冲着随侍御驾的山东巡抚张鹏招了招手。

    张鹏弓着腰小步快行到御前,打千行礼道:“臣山东巡抚张鹏见过圣上。”

    康熙挥手示意张鹏起来说话,他指着这周围的美景道:“自古历代君王便有泰山封禅之惯例,今日亲来此中,更能体会泰岳的巍峨壮观。”

    张鹏闻言连忙拍马屁道:“依微臣愚见,圣上比之历代封禅帝王也不遑多让。”

    康熙笑着挥手打断了他的奉承,“爱卿少拍马屁,朕心中自然有数,听闻山东黄河历来泛滥成灾,如今情况如何啊?”

    康熙此次南巡除了安抚民心、恢复生产之外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巡视黄河、淮河、运河的河道治理。

    自从銮驾出了京城后,除了明珠和索额图二人,陪在皇帝身边最久的便是河道总督靳辅。

    听见皇上的问询,张鹏立马躬身向皇上汇报近年来黄河泛滥的情况。

    “自从靳大人上任河道总督以来,山东境内黄河泛滥情况较之以往大有好转,去年臣亲自组织民壮对山东境内黄河一线的堤坝进行了修复加固,今年以来暂无大河泛滥之事。”

    康熙微微颔首道:

    “靳紫桓主张的审其全局,将河道运道视为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确实有其道理,这治河一事万不可以尺寸治之,临近几省在此事上要多多合作,绝不可以邻为壑,只顾本省死活。”

    对康熙的教诲,张鹏连连称是。

    等皇帝休息的差不多后,众人继续向上攀登,过南天门抵达山巅玉皇顶。

    一路上康熙的兴致颇高,亲扪秦时无字碑,随后御驾到达孔子小天下处,康熙皇帝凭栏远眺,山下美景一览无余,众山皆小。

    他笑对左右感慨道:“此景真可收罗宇宙,畅豁襟怀。”

    明珠见机连忙打千跪伏在地大声道:“圣上威加海内寰宇,德照万民士庶,奴才斗胆请圣上留下墨宝,镌刻石崖供后人瞻仰。”

    其余众臣也反应过来,连忙跪地请求康熙题字。

    皇帝欣然允诺,面对着壮丽的山河景色,他略一沉吟,大笔一挥写下了“普照乾坤”四个大字。

    群臣纷纷上前恭维,气氛热烈。

    当晚銮驾留宿在泰山之巅,搭建起连绵的营帐。

    秋日夜间,泰山顶上微微有些凉意,但这不影响康熙皇帝的好兴致,他披着披风召集群臣在山巅举办宴会。

    以天为顶,趁着月色清朗,群臣一边赏着月色美景,一边赋诗遣兴,一夜热烈欢腾。

    等到第二天早上,康熙带领群臣一起登日观峰,看扶桑日出。

    山峰云雾缭绕间,一轮朝日从天边升起,瞬间霞光万千,惹人赞叹流连。

    等銮驾下山后,在山脚山岳庙举行了盛大的祭祀。

    岳为五方之长,康熙皇帝躬亲祀之,为天下苍生祈福。

    銮驾离开泰山后很快就离开了山东境内,几日后抵达治河重镇徐州府宿迁县,在此暂作盘桓。

    十月十九日,康熙銮驾自宿迁启程,当日晚间抵达桃源县,驻扎在此。

    第二日康熙带领着群臣视察了黄河北岸的各项险要工程。

    视察河防后,康熙皇帝与河道总督靳辅就治河之事产生了分歧。

    康熙皇帝虽然认同靳辅对河患总体治理的思路,但对具体做法却持不同意见。

    他对黄河水情并不了解,对如何治理更有利于黄河早日安澜也并不清楚。

    他关心的是通过治河来安定民生,争取减少动乱。

    而靳辅治河时,更重效率和效果,为使堤岸免于冲决,他沿河修筑了很多减水坝。

    康熙认为这些减水坝疏泻河水,降低水位,减少河水对堤岸的冲击,确实可以暂济目前之急。

    然而一且河水泛滋,减水坝就有可能成为堤岸新的决口。

    况且泻水过多,下游民田被淹,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引起下游地区的动乱,这和康熙皇帝安定民生的政治要求不相符合。

    有鉴于此,为彻底解决下河水患,康熙提出开挖海口、疏泻下河地区积水的策略。

    随侍的诸位大臣对水利之事不甚明了,并未轻易发表看法。

    反而是来接待的安徽按察使于成龙鼎力支持康熙的策略。

    他结合此地的实际情况,力主疏浚海口,堵塞减水坝。

    靳辅则与这二人执相反意见,他认为下河地势本来就低于海平五尺,若再深挖海口,必将引起海水倒灌。

    他主张在洪泽湖旁的高家堰再筑重堤,使黄河水不能倒灌入运河,即可减少淮、扬等下河地区积水的压力,解决那里土地被淹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