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岛国治理
书迷正在阅读:奇医龙婿、诸天:从让子弹飞的老六开始、全民创世:开局打造了混沌洪荒、收束时间线,诸天万界做祖宗!、都市之纵横傲天、就要赖上你:魔尊休逃、后穿越者时代、穿越之抗战特种兵、轨迹同人之血色猎兵、美洲大反贼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反过来说也成立,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扶桑国灭,只是战争胜利的结果,但后续想要安稳,仍需用政治手段来抚平人心。 按照晁盖在九州岛推行的灭国五步法计划,四国、本岛、北海道都要按照九州岛的模式来一遭。 首先,第一步,驻守关键节点。 神武军将作为驻守扶桑岛的主力军团,神武侯董平坐镇京都城,麾下部将分兵驻扎在各大关键城池,镇压四方。 渤海水军驻扎地从登州移防对马岛,东瀛侯阮小七坐镇九州太宰府。 第二步,搜山检海。 作为补充兵源的十九万新兵以六十人为一队,进驻四国、本岛、北海道各村庄,建设长期军营。并以此为根基,对周边山林继续进行搜山。 阮小七的黄海水军配合对周围离岛进行检海,务必不让海盗肆虐。搜捕到的人便一并送到矿山挖矿或到港口当苦力。 第三步,分封土地,建立华夏秩序。 同样依照九州岛的治理经验。 先是封赏众将。 雷鸣军史文恭、云风军云天彪因军功获封列侯,具体家族封地由他们自己决定。 史文恭还是更喜欢在北方大草原上纵横驰骋,所以选择了燕然山那边作为封地,被封为燕然侯。 云天彪则是对扶桑岛国众多温泉很感兴趣,觉得这是个疗养的好地方,所以选择了在出云国圈地,被封为出云侯。 青龙军庞万春、云梦军燕青、解烦军王寅、羽林军岳飞、陷阵营李逵因军功被封为关内侯。 浮屠营山狮驼、猛安营完颜娄室爵位提升,部队扩编为五营,至7500人。 其他立功将士也各有封赏,从扶桑搜刮出来的金银财宝半数用来分与众人,引起众军欢呼。 之后,还是那一套引诱之法,劝导将士们退役,留在扶桑落户。 这种事不能强求,否则容易损害士兵们战斗的积极性。 锦衣还乡是很多人的梦想,好不容易立功封田,结果回不去了,许多立功士兵和他们的家人会很郁闷的。 就像历史上秦始皇后期,以横扫六合的气势,征讨六国,一统天下。立功的士兵越来越多,但是关中土地大都被权贵高层们占据,底层的老秦人只能被封到偏远地区,结果就导致,胜仗越打越多,关中的老秦人却越来越少。 有的是战死在了外面,有的是活着被分封在了外面。总而言之,参军就是有来无回。 这极大地挫伤了老秦人的战斗意志。 秦皇的思路是没错的,想要控制六国,必须要有老秦人镇守在当地。错在他的方式过于强硬,不珍惜老秦人的民力。 随着大秦越打越远,老秦人被征发的越来越多,形成了空心化。最后被项羽打上门的时候,只能征发修建阿房宫和始皇陵的六国囚徒来迎敌。 不得不说,秦皇太不爱惜老秦人了。 同样的问题放在晁盖面前,晁盖可选择的余地就宽松了许多。 因为秦皇统一六国前,大秦总人口七百万,刨去川蜀、汉中、南阳等地,关中的老秦人不超过300万。而晁盖继承大宋遗产,汉民百姓将近一个亿! 人多力量大,在古代封建社会可不是一句空话。放眼周边诸国人口,没一个能打的! 至于为什么大宋坐拥近亿人口,却被区区百万的辽国和金国欺压差点灭国?那原因就不方便细究了。 这也是晁盖在国内实行土地国有,建设集体农庄的理由。 集体劳动虽然容易产生惰性,但可以从小培养人们的集体意识,并让老弱得到很好的照顾。避免出现士兵前方打仗,后方家人饿死的情况。 但人对私田的欲望是无法遏制的,并随着人口增加越发强烈。新成年的一代人,如果不想一辈子留在农庄,总要为自己寻找出路,而想要得到私田,就得立功,立功之后,100亩以内的封田,可以在中原一带,让同乡们看到参军立功的好处。但是超过100亩,就必须到关外四大都护府去封田了。 将来还可以将100亩的上限改成50亩、20亩、10亩。直至将来中原地带不再封田。 如此一来,用利益做诱导,让不甘平凡的百姓主动走出去。 现在华夏有水陆主力军团24个,兵马将近九十万。按照每年退役十八万人,五年一次大换血的速度,看起来虽然有点慢,但是胜在平稳。 而且还可以在退役补偿、激励机制、税收优惠等方面用力,并鼓励一兵落户,全家可以跟随搬迁可获得田地补贴的政策,让移民速度加快。 诸多手段下来,又有两万多人选择在扶桑落户,被分在了各村庄内。 同时,在九州岛试验过的种族令、刀狩令、通婚令、税赋令、认养令配套执行,极大的缓解了扶桑农民的反抗情绪。 扶桑捕奴队和高丽复仇军也停止了执行任务,整个扶桑岛治安也开始好转。 这种变化被当地百姓看在眼里,对华族统治越发拥护起来。 天启五年十月二十日。 进入冬季,天气越发寒冷。四国、本岛那些错过春耕和夏播的扶桑百姓陷入了最难熬的冬天。 饥荒大范围传播。 原本六百万人口的扶桑人,如今总人口三百万不到,而且严重缺乏青壮。老弱妇孺面对饥荒更难应对。 幸好天朝军兵入驻每个城池和村庄,两万多退役的华族爵士成为村内地主,开始积极应对灾荒。 天朝大军不缺粮食,但也不会凭白的赈济这些百姓。而是用通过纳小妾、修堡垒等等方式以工代赈,加快领主庄园的建设。 而晁盖也准备趁渤海冰封前返回中原。 临走前,对扶桑十二忍村进行了安排,对立功忍者进行封田。并许诺可以迁移回中土。 十二忍村中有三个选择跟随回中原看看,另外九个则选择留在了扶桑,故土难离,他们先祖迁移到扶桑,已经数百年,以前不被扶桑人接纳,生活较苦,现在是同为华夏人统治,他们的身份也变成了华族,便也不愿意再离开。 晁盖也尊重他们的选择,只是把各村的重要忍术用重金购买了一遍,准备回到中原后,作为培养陷阵营、情报局、国安局精英的手段。 之后,留下锦囊,让阮小七和董平继承按照灭国五步法的策略继续实行,便在青龙、雷鸣、云风、云梦、解烦、羽林六军,并渤海水军、东海水军、陷阵营、浮屠营、猛安营的护卫下,登上了返回中原的战舰。 鸟羽和他的几个妻子、孩子也被装船,一并送回梁山泊扶桑侯府。 晁盖大军陆续开拔,一直到十一月上旬才完全离开扶桑土地。 而在此时,扶桑捕奴商队和高丽复仇军统领却找上了阮小七。 “大人,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以后该怎么办?” 这些扶桑商人食髓知味,苦于没了捕奴赚钱的财路。高丽复仇军没了敌人,又不见运送他们回高丽的船,也有些茫然起来。连忙一起来求见东瀛侯阮小七。 “天下之大,岂会没了你们赚钱的门路。下一步,我军还会继续重用你们,钱财我军有的是,你们可一定要出力啊!” 阮小七安慰道。因为他知道,按照陛下的安排,这些人都不能有好下场。拿过刀的扶桑人即便只是商人,也不再值得信任;经历过杀戮成长起来的高丽人,也不配再活着回到家乡。 总有一天要榨光他们身上最后一点价值后,一起处决掉。 但现在他们还有用。 因为退役封地活动结束后,席卷整个扶桑的“文化攻心”活动要开始了,这些扶桑捕奴商人和高丽复仇军将是最好的杀鸡刀。 十一月初十。 一道“歪史禁绝令”从九州发出,并向全岛传播。 具体内容为: 一、收缴扶桑国内除佛经外,所有文字书籍,隐藏不交者,抄没所有家产充公。 二、禁绝传播和祭拜一切关于扶桑神话和天皇一脉的文字、碑文、牌位。违令者等同谋逆,族诛。
三、公开议论表达不满者,一经举报核实,可当场斩杀。 三条内容,简单易懂,却又野蛮粗暴。 “此等行径,与暴秦焚书坑儒何异?” “慎言,慎言,此时说这种话,不怕被人举报吗?” “我藤吉郎只是一介商贾,公平交易,又不违法乱纪,何怕之有?” ....... 第二天,米商藤吉郎就被同行举报,当场斩杀于城下町内闹市口。众皆大惊,纷纷上交书籍。 那些扶桑捕奴队摇身一变,成了奉行所的带刀奉行,和那些高丽复仇军三五成群,走街串巷,随意进入城下町民的家中,翻箱倒柜,一旦发现禁书,就是杀人、抄家。 “奉行大人,我冤枉啊!” “胡说!这书分明是从你床头被褥中搜出,说明你时常翻阅,还敢狡辩。” “大人,我卧室里根本不会藏书啊!不信您问问周边邻居,大家都知道我是文盲,我不识字啊,我真的不识字啊......” “噗!” 谁管你认不认得字,你家的财产认得就行! 斩杀此人后,奉行众人搜刮一番,心满意足的赶往下一家。 “就让他们这样胡作非为?” 董平和阮小七站在京都城的天守阁上,看着下面乌烟瘴气的町市。 “只要大海上的船不开走,这些财宝都还在岛上。暂时在他们手中保留一会儿又不会怎样。” 阮小七轻笑道。 “只是苦了百姓。” 董平有些感叹。 “百姓?神武侯,你不会刚成为这扶桑侯爵,就忘了本吧。这些满嘴“口你急挖”的人,连汉语都不会说,算哪儿门子百姓?” 阮小七有些无语。 “好吧,好吧,算我失言。但市面太乱,总归不太好吧。” 董平连忙摆手。他以前也是狠辣之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心软了呢?也许是从自己的儿子出生那一刻,看着他那柔柔弱弱的一小只,强硬的内心便开始多了一些温柔吧。 “不会太久的。如今扶桑内的公卿与武士几乎被杀尽,尚有书籍和财宝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城下町,一个是寺庙和神社。其实这道命令,主要针对的就是伊势神宫和出云神社这种地方,反而对寺庙有所宽容。现在先给这些捕奴团和高丽人一些甜头,等他们贪欲足够大,再让他们去对神社动手。那些神社看似没有武士,却也有自己的一些武装力量,让他们狗咬狗,最后我们再出面一起宰杀!” 活阎罗阮小七两只拳头一碰,做出一个硬碰硬的动作。 “上次攻克萨摩国,陛下就说我太仁慈了。果然,这种事还是不习惯啊。只要不再起动乱就好。” 董平对借刀杀人这种事有点不适应。 “放心吧,扶桑国人数最多还是农民。如今我均已经控制了广大村镇基本盘。这些农民又不识字,这歪史禁绝令对他们影响不大。只是将来与神社还有寺庙发生冲突时,不被鼓动起来发动一揆就好。” 扶桑农民没什么文化,但是对神神鬼鬼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对寺庙和神社的供奉也很虔诚,这也是征服五步法,将“伐山破庙”放在最后面的原因。 不过,当公卿、官员、武士、士兵,商人等被消灭的差不多时,只剩下神教、寺庙人员去鼓动农民造反,效果必然不会太好。 神武军三万七千主力、渤海水军海军陆战队、十七万驻扎在村庄内的新兵、三万退役的封田爵士,就算再闹,又能闹到哪里去,都在掌握之中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