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天命水浒在线阅读 - 第二百九十五章:治理黄河

第二百九十五章:治理黄河

    天启四年二月初十。

    各军携带新式武器装备返回驻地。尤其是神机军和射声军,他们装备的火器比例最高。

    各政府部门也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封建时代,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节奏都没那么快。但晁盖依然有种紧迫感,因为一晃,他已经四十二岁了。

    虽然因为系统的缘故,他的身体素质和容貌一直停留在三十五岁的巅峰期,可看着周围一群群的人快速成长,仍然让他有点时不我待的感觉。

    羽林军是政和七年底成立的天子亲军,当时的成员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少年,充满了青春气息。

    一晃四年过去,连岳飞都长成了十八岁的青年,羽林军也初步具备了“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姿。

    羽林军每年都会招收七八千孤儿、平民、功勋家眷来培养,如今已经十八岁成年的羽林军有一卫五营7500人。

    这一卫的将军为岳飞,五营的军侯为王贵、张显、汤怀、杨再兴、高宠五人。

    岳飞、王贵、张显、汤怀自小跟从周侗学武,加入羽林军之后又经过四年磨砺,已经颇具火候。

    杨再兴是晁盖攻破汴梁城时在城外收留的小乞丐,自称有天波府杨家血脉,杨志听闻后,观察了一阵,虽然没认出是杨家哪个支脉,但见其天资不错,便认做了侄儿。加入羽林军之后衣食无忧,身体快速成长,还被杨志传授了杨家枪法,在羽林军一群少年中算是个小高手。

    高宠既不是岳飞这样的平民子弟,也不是杨再兴这样的孤儿乞丐,而是神武军副将高禛的儿子,算是个官二代。一些家中有儿子的武将,也喜欢将孩子提前送到羽林军接受教育,既能接近陛下,还能学习军事知识,更重要的是,相当于质子,也能让陛下放心嘛。

    晁盖不相信质子的约束力,哪家诸侯和大将不是好几个儿子,你看纣王,麾下那么多质子,最终吓唬住哪方诸侯了?

    质子不是这么用的。

    他们的作用,应该体现在拉拢,而非威胁上。

    武将和文臣们的子弟质量相对比较优秀,也更容易培养成才。培养之后,再一拉拢,平时可以为自己工作贡献力量,发生叛乱也可以成为分裂对方势力的楔子。

    后世丑鹰最喜欢用这一招,平时以留学、工作的名义,吸纳中东王爷的后代去北美定居。一旦王爷们不听话,就把这些后代派回来分家产,王爷们立马就怂了。

    这就是拉拢的力量。

    所以晁盖对于武将文臣们将儿子往羽林军里送的情况,也是欣然接受。甚至想着等太子六岁之后,也一并送到羽林军中培养。

    毕竟,羁绊要从娃娃抓起嘛。

    晁盖一边看着两个儿子打闹,一边在等待路桥基建部的部长宋万前来。

    路桥基建部主要负责道路、桥梁、河道、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开春之后,路桥基建部除了每年的基建任务,还有两大重点工作,一是贡院的推倒重建;二是黄河治理工作。

    宋万作为中枢十二部的部长,主要办公地点在汴梁城。得到晁盖传诏之后,便立刻启程,昨天傍晚提前赶到梁山泊,晁盖见他风尘仆仆的赶来,便让他休息一晚再来。

    所以今天一早,宋万便沐浴更衣,在宫外等着召见。

    云里金刚宋万也是梁山元老,在晁盖刀劈王伦占了梁山之后,给他安排了一个修路的工作。宋万倒也不嫌弃,兢兢业业,如今梁山泊的建筑,有一多半都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

    宋万还无师自通的学会了管理俘虏的技能,无论多少俘虏,到了他的手下,都能分化、拉拢、调配自如,干活效率非常高。

    建国之后,宋万成为丞相府十二部中的一位部长,位列二品,也算是一方高官。但他的工作性质,让他经常到基层工地走访,如今才不到四十岁,却满脸沧桑的像是个五十岁老头。原本高大挺拔的云里金刚,现在腰背都有点佝偻了。

    “贤弟辛苦了。”

    晁盖不禁感叹道。

    “陛下才是真的辛苦。臣才能有限,只能在后方为陛下修桥铺路。陛下却要冒着刀枪战火,为我等开辟生存之地。和陛下比起来,我这些又算得了什么。”

    宋万惭愧的说道。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紧紧跟随陛下,让自己一个没读过书,没有出色武力的庸人,能够在朝堂位居高位。每次回到家乡,那些亲戚都赞叹自己的好运,连给亡故的父母上香时,那香烟都扶摇直上,一副满意姿态。

    “我华夏不比前朝,不喜空谈,只讲实干,实干才能兴邦。你所负责的路桥基建每年拨款最多,任务也最重。一是要守住本心,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二是把握住工程质量,不能用的材料,绝不要用;三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作速度。尤其是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的工程,决不能拖。”

    晁盖用心叮嘱道。督察院和廉政部具有监督作用,但这种事很难杜绝,必须经常挂在嘴边提醒。

    宋万闻言,老脸一红,连忙点头称是。

    “武将拥有功勋后,可以裂土封侯。文臣正二品平安致仕者,我也会按关内侯封爵。正一品平安致仕者,按列侯封爵。你距离致仕时间还很长,保持住本心,致仕后为自己留个好名声,为子女留下一个爵位也好。”

    晁盖再次提醒道。

    “是,陛下。臣必将此言牢记于心。”

    宋万再次跪谢。

    “好了,不说这些了。贡院改造有方案了吗?”

    晁盖没有再多言,适当提醒便可。

    “陛下请看!”

    一提起专业话题,宋万立刻来了精神,拿出随身携带的一个竹筒,从里面倒出一大张卷起来的图纸,一点点打开,向晁盖介绍起来。

    有正面门牌造型。

    还有整体布局,和教学楼样式,以及内部布置。

    “你们路桥基建部有高手啊。”

    晁盖看完这精美的图纸,不禁赞叹道。

    宋万被夸奖不禁眉开眼笑,介绍道:“设计图纸的是我们部内一位员外郎,名为张择端。此人祖籍山东诸城,早年游学汴梁,但科举不顺,后习绘画,政和年间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在城内卖画为生。前年被我部招揽。”

    “张择端?他现年多大?”

    晁盖一听,立刻想起了这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他还活着?

    “他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现年三十有六。”

    “还正值壮年啊。”

    晁盖不禁点头道:“此人画技不错,设计的建筑图纸也很新颖,可以好好培养。”

    “能被陛下称赞,乃是他的福份啊。”

    宋万点头应承,感觉属下给自己争了脸面。

    贡院改造的事就这么定了,晁盖叮嘱宋万尽快开始施工,如果劳动力不够,可以去监狱调拨犯人参与。

    之后又谈起了黄河治理的事儿。

    黄河自濮阳拐弯向北,流经河北,从天津注入渤海。按照规律,基本是两年一小嘣,五年一大嘣。决堤起来,形成大范围的黄泛区,华北平原一方面受黄河水滋润,一方面又面临决堤洪水威胁。

    当地百姓是又爱又恨。

    自政和七年秋,黄河大决堤之后,至今已经将三年多,中间偶有小段决堤,影响不大。但按照往年规律来算,再次大决堤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黄河决堤的原因,一是上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水太严重;二是河堤维护不及时;三是河道清淤难度太大。

    第一,黄土高原在大宋和西夏境内,暂时管不着,等拿下这两地之后,大力推广煤炭代替木柴烧火,再加大黄土高原植被绿化,将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量。

    第二,河堤维护方面,王安石在三易回河失败之后,便大力开展河堤建设,还种植草木固堤,有效的减少了决堤次数。但到了徽宗朝,贪官污吏越发横行,用来修筑河堤的银子都被贪污挪用,导致黄河泛滥次数又开始增加。华夏帝国建立后,路桥基建部开始负责黄河治理工作,对河堤维护还算不错。

    第三,河道清淤,这是个历史难题,黄河每年携带泥沙以亿吨计,至今都没有好的处理方法。

    但黄河不治理又不行,否则等黄河泥沙抬高了河床,或天降大雨,决堤将不可阻挡,又不知道多少百姓受难。

    宋万现在治理黄河的方法,还是沿袭宋朝的那一套,有些效果,但也不太大。

    晁盖则是拿出了一百年前李垂所写的《导河形胜书》。

    后世多有歪曲谬论,曲解这本书,甚至把此书作为北宋第一邪书,还说此书直接导致宋朝“三易回河”空耗国力,甚至还有人用《一道奏章覆灭祖国,金、元两朝也为之陪葬》来说明此书的危害。

    其实,他们也许根本没有读过此书,更不了解此书的成因便人云亦云。

    《导河形胜书》是李垂走遍河北实地考察之后,根据黄河在河北入海的实际情况写出的一封奏章,核心意见就是——现在黄河之所以决口主要是因为下游河道出海不畅,如果放任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不规则变道,往北则贯穿河北,往南则夺淮河入海,都是千年一遇的大灾,那么既然一条河道这么不痛快,不妨给他人工泄洪,一口气给他挖六条河道同时出海,这样一方面能减轻黄河的出海压力,另一方面通过规划六条河道的流域,可以建设广阔的农业水利设施,还可以在地理上强化河北东部的军事防御。

    但宋真宗给否决了。

    一是认为太耗费人力物力。

    二是出发点不同。李垂是站在民生角度,认为黄河流经河北,多开几条支流,可以泽被更多范围的农田,让河北百姓年年丰收;但是宋真宗考虑的则是军事角度,黄河水虽宽,但很浅,而且到了冬季还结冰,甚至断流。如果再多开几条支流分散河水,那更无法阻拦辽国南下了。

    所以到了宋神宗时期,就有大臣提出了一个“省钱省力”的方案,那就是通过引流,把河北的黄河拉回到山东来,让它从汉唐故道往东流,从山东入海。并且让分散的黄河水汇成一条大河,作为东京开封的屏障。

    这就很符合皇帝的口味了。

    然后就发生了持续几十年的“三易回河”事件,三次折腾,也没把北上的黄河拉回山东故道,反而是引发了多次水灾,更别提耗费的天量人力物力了。

    如果宋庭满朝诸公早点听从李垂的建议,多挖几条河道出海,减轻黄河的出海压力,也许就没“三易回河”这样的失败了。

    宋真宗害怕耗费人力物力挖掘河沟,晁盖却不怕。华夏帝国新建,河北地区土地改革又刚刚完成,正是斗志昂扬,讲究“集体力量大,人多好办事”的时候,只要物资跟的上,轻轻松松组织百万劳工参加挖沟行动。

    所需要挖掘的六条河道,李垂的《导河形胜书》都有标注,也免去了重新设计。

    “按照这六条线路,尽快安排人去规划设计,搬迁沿岸居民。我会让助民部征调百姓,商业部、工业部调拨物资协助。夏天汛期之前,尽量完成贯通入海。此事,我将亲自监督。并带领神策、武威、千牛、射声、羽林五军前往协助。”

    “遵命!”

    宋万心中一动,陛下如此重视此事,自己可得把差事办好了。贡院的事就交给副手和张择端盯着,自己说什么得抓住机会,跟在陛下身边,好好刷刷存在感。

    又商议了一些细节,宋万带着晁盖的一些手谕离开去寻找其他部门支援。

    晁盖则是走到屏风上的地图前,手指在黄土高原的位置点了点。想要减少黄河水患,最根本的还是要在这里多种树,增加植被啊。

    残宋和西夏,你们耽误我治理黄河,已有取死之道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