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 红虎回京
王汉新即将回到长安城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从刘回到长安城之前就传遍了整个WWw..lā. 由于要和接任的郝曼才以及韩健隆等人办理交接手续,因此王汉新实际回到京城的时间比刘要晚了一个多月。 对于王汉新归来的消息,长安城内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对他回归感到高兴除了他的老长官薛伯仁以外,还有太子刘捷,还有大量的中低级武官,甚至还包括了一大批普通平民王汉新在官场的人缘虽然很次,但是在地位较低的阶级中却很有人缘,这也更加刺激了那些在高位的人的抵触情绪;而对他这次回来大加抱怨的当然是文官一党了,其中又以中书仆射邱逸儒最为典型。 或许是和王汉新八字不合吧,邱逸儒不知为何对王汉新特别看不顺眼,处处和他对着干,而王汉新又是个不怕惹事的,面对在朝廷呼风唤雨的实力派人物邱逸儒他一点也不在意,针尖对麦芒的和他互怼,每每把邱逸儒噎得七窍生烟,两人的关系便愈来愈恶劣。 在旁人眼里,邱逸儒其实是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正义之士,而且其度量也可以称之为宰相之才,可就是在对武将专权这一点上有些偏激,尤其是对于王汉新这个人格外的不宽容。而且在别人眼里看来,王汉新当年连米国舅都打了,而且还公然杀到国舅爷家里裸的威胁,那么和邱逸儒顶着干实在算是相对比较稳妥的做法了。可惜邱逸儒不这么想,按照他的说法,他反对武将专权是为了防止出现军人威胁中央的可能,而反对王汉新则是因为他恃宠而骄,仗着刘对他无比的信任和爱护之心,置国家法度于不顾,一而再再而三的以违法手段办事,如果对这种人不严加惩处的话,必然会有人起而效仿。邱逸儒的执拗和坚持在大家的眼里看来是既觉得可笑,又有些敬佩毕竟在朝廷里需要有这样敢于直言犯谏的人。而刘看重邱逸儒的也正是这一点,虽然他本人对于邱逸儒经常给自己添堵的这件事非常不满,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并没有失去一个为政者应该有的清醒。 这一次王汉新要回来,邱逸儒毫不意外的站在了反对的第一线。尽管刘对他的这种叫嚣没有理会,可是邱逸儒却不依不饶。 从邱逸儒的角度来讲,他会强烈反对也是应该的。因为王汉新这次回来可不是一个人,除了从定州指挥使卸任的陈世杰,以及他的养子秦啸风、何奕以外,他还带着客将布尔以及一万大军。 当然,本来王汉新可没打算这么做,毕竟武将带兵进京这种事情是犯了大忌讳的。可惜作为客将的布尔拒绝服从除了王汉新以外的任何绢之国武将,因此已经不可能再把他留在山南道了,而布尔手下的那些吐蕃士兵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主将,更发誓要追随自己的主将,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如果王汉新不答应的话,恐怕会引发兵变,因此王汉新特别向刘请了旨意,把这一万吐蕃军队带回京城,然后再开拔前往西域都护府。 王汉新此举饱受邱逸儒非议,因为王汉新是绢之国历史上第一个带着外族的士兵来京城的武将。已故的燕王刘献之曾经带兵进京,这件事情当时对京师的震动不可谓不大,这也是刘献之故意敲打文官的意思,邱逸儒对此记忆犹新,因此他更加不能忍受王汉新步刘献之的后尘。在邱逸儒的不断坚持之下,最后刘只能做出妥协,吩咐让吐蕃士兵在城外的南大营附近驻扎。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这一次王汉新在得知了刘的安排完全是由于邱逸儒的坚持以后并没有表现出以往的针尖对麦芒的对抗态度,而是老老实实地按照圣旨行事。他的这一举动也出乎了邱逸儒的预料,原本他已经做好了在朝堂上与之据理力争的准备了。 回到京城了王汉新除了把客将布尔带进了自己的府中居住以外,并没有让任何一个吐蕃士兵入城。在随后的御前会议上,王汉新也没有对此提出任何异议,只是请求刘允许这些吐蕃士兵能够在非武装状态下进入长安城内的集市进行必要的物资交易。 对于这样的请求,刘本人觉得并没有值得争议的地方。不过邱逸儒还是以安全的理由提出了异议。他认为让吐蕃士兵进入长安城内就有可能将长安城的城防优劣泄露出去,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对此,王汉新不以为然,不过他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提出激烈的反驳,只是对刘道:“陛下,臣以为邱仆射所言失之偏颇。首先这些吐蕃士兵并不是格桑的士兵,他们是愿意追随格桑的反对者布尔的人,他们为了追随这位将军已经抛家弃子成了游荡天空的孤雁,就算他们留恋故土也已经无家可归,因此在他们心中,我国便是他们的国家,长安便是他们的都城。陛下对待他们也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子民一般看待,如果禁止我国的子民进入自己的都城的话,那就很难想象要这些子民对这个国家回报他们的忠诚了。其次,长安是我朝的都城,且不论它的坚固程度是举国无双的,单就我朝数十万边关将士日夜戍守,其目的不就是为了确保都城的安全,陛下的安全吗?因此长安城的城防优劣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不过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罢了。第三,自陛下继位以来,已经吞并了高丽,击败了强敌突契,又压服了领邦吐蕃,如今我朝的威名已经震慑四邻,那些番邦的小国无不希望能够到长安城来见识一下我朝的繁华和富足,那么让这些见识过长安城富足景象的吐蕃士兵去向他们转述,其效果将比我们自己描述要可信得多,臣以为这也可以作为让陛下威名传播更远的一向宣传措施。因此臣以为此举实在是利大于弊,不应该加以阻止才是。” 被王汉新这么一说,刘露出了愉悦的笑容,御前会议的气氛也因此改变,最后邱逸儒也不得不做出妥协答应了王汉新的这个请求。 但是细心的高官们还是发现了王汉新态度上的变化,这次回来以后王汉新改变了对邱逸儒不依不饶的对抗态度,虽然两人的政见依然相左,却并没有出现难以收场的局面。薛伯仁事后询问了王汉新这背后的原因,然后记录在了自己所著的一本杂记之中,也正因为如此,王汉新当时的这个小举动才得以成功的流传到了后世。 王汉新说:“邱逸儒其人确实是忠心为国,这一点他早就知道,只是此人的思想被教条所限制,因此他只能以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对事物进行衡量。但是也正是他的这种坚持,才使得皇帝在行为过于偏差时会及时得到谏阻。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谁也没有把握该做怎么样的准备,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该损害到绢之国治国的根本,而邱逸儒显然是能够拼死保护这个根本的男人。对外作战是我的强项,而到时候能够确保绢之国长期供应作战需求不至于断绝的人,就是这个邱逸儒了。” 混血女主播直播后忘关摄像头私_生活视频遭曝光!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