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仙侠小说 - 修真者在都市在线阅读 - 俺家的祖师先生王重阳

俺家的祖师先生王重阳

    王重阳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开宗者,后被尊为道教的重阳开化辅极帝君与北五祖之一。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

    中国金代著名道士。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xue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

    他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揉合儒家和道、释的思想,主张三教合一。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认为“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著作有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明代的大型道教典籍《正统道藏》。

    1历史记载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出生于陕西咸阳大魏村,出身门阀。1125年金灭北宋,其后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1137年金废齐,1138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改名德威,字世中武举状元后改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字子明,道号重阳子,以号行。金正隆四年(1159年)隐修终南山,在鄠县刘蒋村(今陕西户县境内)附近掘地为xue,居于其中修道,榜其所居为“活死人墓”。数年后,得吕洞宾真传,在关中广收门徒,组织建立了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后又云游四方,在山东、河南等地传道,其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被称为“全真七子”,遵从师命,各立门户,分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蝓山、华山、清静七大流派,徒众遍布全国。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飞升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弟子将其灵柩运回鄠县,葬于刘蒋村侧,该地后来被天下道教徒尊称为“祖庵”,即今户县祖庵镇重阳宫。其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等。全真教在元代大盛,世祖、武宗分别追尊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和“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2个人履历

    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王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故称王重阳。金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大魏村人。

    中国宋金之际著名道士。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47,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于甘河镇遇异人(考证为纯阳真人——吕洞宾)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xue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三年,功成丹圆,迁居刘蒋村。七年,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于随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7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4人返归关中,途中飞升于大梁(开封)。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3师承谱系

    太上老君传——瑶池金母,

    瑶池金母传——白云上真,

    白云上真传——东华帝君王玄甫,

    东华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权,

    钟离权授——纯阳帝君吕洞宾和明悟帝君刘海蟾,

    吕洞宾授——辅极帝君王重阳,

    王重阳授——北七真。

    全真道统自老子始,东华帝君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

    北五祖即是王玄甫已降的五位祖师,即东华帝君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尊,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等遂被全真道北宗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阳等属北宗,故名北五祖。

    4开劫度人

    历史小说、电影电视剧都有广泛的介绍。而真实的王重阳虽然没有电影电视中的神话,但是在历史上。王重阳为民众伸张正义,治病救人。王重阳写的《易演册》为他中年对周易、相术、自然,一种深入的阐述。其中有些内容到现代也极其有价值。王重阳在相术学其实也有突出的研究,古代人认为掌握精深的相术学代表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程度的高低。

    5人物生平

    自呼王三(排行第三)或王害风(意为疯子)。陕西咸阳人。累世为地方大族。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金天眷初年应武选,中甲科。任气好侠,不治家业。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遇仙,得修炼真诀,悟道出家,曾在终南山筑墓xue居,自称居处为“活死人墓”。金大定七年(1167)抵山东,先后在文登、宁海、福山、登州(今蓬莱)、莱州(今掖县)建立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传道说法。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大定九年十月,与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西归,次年一月殁于大梁(今河南开封)。葬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

    在王重阳时期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元朝的统治下,独立建教已经不可能,没有提倡三教来的容易,故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他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即“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余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6功绩成就

    王重阳与僧人多有交往,也常有互相之问难,因而也要作各种阐释,如《问阐道者何》云:

    禅中见道总无能,道理通禅绝爱憎。禅道两全为上士,道禅一得自真僧。道情浓处澄还净,禅味何时净复澄。咄了禅禅并道道,自然到彼便超升。(《全真集》卷一)

    佛禅之理他也反复琢磨,《达磨经》、《金刚经》他也不时引用。力求把释道之理结合起来,进而归结为道,有一首词《蓦山溪》写道:

    玉堂三老,唯识王三cao。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沉三道。须通三宝,方见三清好。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全真集》卷五)把佛、道二教相通的东西相提并论,但是最后还是“三清好”(仙境)、“归三岛”(蓬莱等仙岛)。做道教“神仙”强于“诸佛”。

    王重阳要全三教之真,全道教之真,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道教符箓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社会影响不好,受到一些批评,最典型的是南宋大儒朱熹“论道教”的一句话:道教有《老》《庄》书,却不知看,尽为释氏窃而用之,却去仿效释氏经教之属。譬如巨室子弟,所有珍宝悉为人盗去,却去收拾人家破釜!(《朱子语类》卷125)。

    故王重阳尽力保全道家、道教之真,具有自己“家风”(道家)的全真道教,是道教史上重大的历史意义!

    二、全老庄之真

    王重阳似乎是有意无意的针对上述朱熹对道教的批判,振兴道教,创立了全真道,保全老、庄之真,从《老》、《庄》书中寻求真理、真义,王重阳以老氏之学立教,前人已经指出:

    重阳为老氏之学,而兼诵《孝经》、《心经》,实有得于为学日益之训。且道家采儒、墨之要,史迁固言之矣,重阳以此为学,即以此为教,此重阳之大也。彼袭其绪余,为三教合一之说,岂知重阳者哉?!(陈教友:《王重阳事迹汇记》引酥醪洞主之言)

    其一,以老氏之学为教;其二,“三教合一”仅为其“绪余”,不是主要的。这第二方面已于上述,这里不必多说了。且阐明一下其以老氏之学为教。

    王重阳在一首《望蓬莱》的词中说:为甚得通三一法,都缘悟彻五千言。立起本根源。(《全真集》卷四)

    “三一”原为神名,作为道教名词之后,又有多种解释,如《玄门大论三一诀》引孟法师云:“今三一者,神、气、精;希、微、夷;虚、无、空”。并且说:“用则分三,本则常一”。然后,三神、三光、三色以及身中三宫、三田等等修炼方术的依据,都当属于三一法。所以《三一九宫法》说:“夫三一者,乃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参见《云笈七签》卷49、50)据此,王重阳之“得通三一法”,可以理解为他之所以通晓道教之理和法(包括修炼)。其原因就在于领悟和透彻的理解了“五千言”——《老子》。这个话是确确实实的,他一生致力于此。他教人诵读《老子》,这是恢复到道教创始阶段“都习”“老子五千言”的状况(因为是“三教合一”的社会背-景,所以他同时还叫人读《孝经》和《心经》)。

    王重阳对《老子》书的推崇是有一些表现的,时时把“五千言”挂在嘴边:五千言,二百字(按:《心经》260余字,简称“二百字”)。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灵中省、悟彻玄机,结金丹有自。(《全真集》卷八《红窗迥》)

    理透《阴符》三百字(按:实为380多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害风一任害风虔。(《全真集》卷十三《浣溪沙》)

    夺得真容不问年,满炉香火五千言(同上卷十《和道友韵》)

    王重阳(害风)对《老子》确实是恭敬、虔诚之至。所以当“迟法师注《道德经》”时,他写道:遵隆太上五千言,大道无名妙不传,一气包含天地髓,四时斡运岁辰玄。五行方阐阴阳位,三耀初分造化奴。窈默昏冥非有说,自然秘密隐神仙。(《全真集》卷一)

    在另一首《和迟法师韵》中又说:直躬弯射有为,中水涌两相宜。通道德遵公注,意无为只自知。(同上书卷二)

    由此不难看出,尊崇《老子》,也依靠前人和他人之注释读《老子》,但是对《老子》书他有自己的“意”、“悟”、“搜通”和理解、而非世人所说的与佛教相同、非道教。也正因为如此,王重阳就是王重阳,能够独守自己的家风(道家),这是难能可贵的。

    7个人作品

    其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内收传道诗词约千馀首﹐另有《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

    8思想教义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必修经典,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传统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现不景气趋势。以符籙派为主流的道教,支派争流,一些道流徇末遗本,出现一些流弊,引起社会一些不好的舆论。作为有识之道教知识分子,不能不思其改革。

    姬志真在《重阳祖师开道碑》中说:“原夫至道出自先天,太上卓尔立其宗,累圣袭而张其后,灵源妙本,既发而不蒙,出楗玄关,大开而弗闭。从兹设教,代不乏人。然而顺世污隆,乘时步骤,去圣愈远,灵光不属。波澜既荡,异派争流,枝叶方联而纷华竟生。散无名之大朴,遗罔象之玄珠,忘本迷源,随声逐色。正涂壅底,道间荒凉。由是圣人复起,究天元一气之初,洪造更新,应历数万灵之会,天挺神授而力拯颓网,祖建宗承而载维新纽、弃华摭实,授溺录迷。革弊鼎新而玄关复启焉。重阳祖师乃其人也……。”

    王重阳是接受这一派的思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旧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王重阳以《道德经》则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9其他信息

    2009年11月18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户县重阳宫承办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灵柩安奉大典在户县重阳宫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省政协副主席张伟等出席典礼并讲话。

    王重阳离家别舍结庵静修,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体,奉《孝经》、《心经》、《道德经》为经典,创立了全真派。之后,他在陕西、山东等地传教,收纳马丹阳、邱处机、刘处玄等七人为徒弟,为全真派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基础。王重阳去世后,全真七子在广为传道的同时,还说服成吉思汗罢兵止杀,挽救苍生于危难,使得全真派更加风行天下。王重阳逝世于河南,后归藏户县祖庵镇。“文-革”时,重阳墓被掘,灵骨被抛,好心的祖庵村村民赵茂忠偷偷将灵骨捡回虔诚掩埋,并于2005年交回重阳宫。

    10立教十五论

    第一:论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气神和畅,人真道矣!凡有动作,不可过努,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论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行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览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玄妙,登□□之高山,访明师之不倦。渡喧轰之远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第三:论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舍理采趣,采得趣,则可以收之入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夸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泄,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盲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是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第五:论盖造

    茅庵草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荣众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与不欲,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真坐者,须十二时辰,住行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住行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无病患矣!

    第九:论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则必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炀多则卷,钢炀得中,则剑可铸矣,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第十:论匹配五气

    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百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漏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人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聚,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不着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玉清之境矣!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相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往自然矣!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永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之。

    11历史评价

    王重阳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3年1月11日)。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金熙宗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xue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