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大舅公的点拨
“大舅公,此番我们前来,一来是为了看看您和大伯母,二来也是哀章想请我们当说客,劝您去京城太学。现下哀章已经进了家门了,您看您是去,还是不去?”胡一飞直截了当的问杨宝。 杨宝也不以为忤,反过来问他:“你这说客当的倒是有趣,也不先劝劝我,就直接让我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你觉得我要不要去?” “一家人嘛,我想着,既然是一家人,那就直来直去,反正这里没外人。您定下来个章程,大家心里就有数了。小子就按照您说的意思办就行。”胡一飞很光棍的说。 “大舅不能去……”胡一烈在一边插话。但是没等说完,杨宝就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说,又问胡一飞:“你父亲是什么意思?” “我父亲啊?他是想您去的。但是我觉得您没必要去。”胡一飞说。 “哦?这是为何?你们父子二人意见不一样?”杨宝问。 “家父和小子的初衷都是好的。家父觉得,毕竟王莽是摄皇帝,下诏请您,也是荣耀之至,您到太学广大学问,有百利而无一害。”胡一飞说。 “那你呢?”杨宝微笑着问。 “小子觉得嘛,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胡一飞砸吧砸吧嘴,说道。 “嗯?呵呵呵。”杨宝没料到胡一飞会这么说,但是稍微一考虑,就知道了他的意思,笑了出来,说:“广应有个好儿子。一烈,你这个弟弟,虽然学问不如你,但是见识不错,有些优点,你要多学学。” “是,一烈受教。看来,二弟也觉得您不该委曲求全。”胡一烈说。 “一飞的意思可不是这个,无关风骨的问题。一烈,我知道你对你二伯的想法不赞同,觉得你二伯答应哀章,派一飞来做说客,是向王莽的妥协,没有风骨。但你可想过,你二伯的想法,也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朝廷的征召是殊荣,我去了京城,对杨家、胡家都是好事。一飞的想法并不是考虑风骨、气节,所以才不让我去,而是觉得这王莽的日子长不了,我如果贸然去了,那就是上了贼船。一旦王莽倒了,杨家、胡家未必能幸免。”杨宝说完,顿了顿,看着胡一烈,等待他把自己说的内容给消化完。 胡一烈道:“可……君子喻于义,道义、风骨,不正是大舅您这样的当代大儒最应该重视的东西吗?” 杨宝听闻,笑了笑说:“且不说我够不够所谓当代大儒的资格,我杨宝首先是杨家的当家人,其次才是一名儒生。如果我没有杨家家主的身份,自然可以洒脱一些,行止由心,来去从容。但作为家主,我的一举一动,无论朝廷还是他人,都会认为是杨家的决定。我去太学,不是当个尚书祭酒那么简单,天下会认为我杨家追随王莽。我明明白白的说不去,也不是推辞一个职位那么简单,天下会认为我杨家反对王莽。一烈你对于这件事情的决断,衡量利弊的标准在于我的名节。但你二伯和二弟对于这件事情的决断,衡量利弊的标准在于王莽是否可以真的执掌天下,杨家、胡家两个家族是否能够选择正确的方向。” 胡一烈闻言,越听越是心头震动,良久,才道:“大舅,之前您为何不对我言明这些道理?我今天仔细想想,才觉得自己读死了书。” 杨宝一听,眼中笑意盈然,说:“一来,过去你虽用功,但一心都在母亲的身体上,专注学业只是为了让母亲安心,学到的东西不能真正致用。可你的动机是一个‘孝’字,无可厚非。我想你只要能有足够的动力,学到足够多的东西,有些道理早晚会明白,不用强求。二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年张良也是学问精深的俊才,但年轻时对于灭掉暴秦,也是太过理想,以为只要在博浪沙砸死嬴政,就可以让六国天下恢复。但那一击未中之后,张良并没有一条路走到黑,而是改变了想法,投靠了高祖皇帝,期间在沂水得到《太公兵法》,更是如虎添翼,成就了一番大业。由此可见,如无眼光远见,纵有才华学问,和一力士莽夫无异。如果眼光放的长远广阔,能乘势而起、顺时而动,则未来可期。一烈,我能教给你的,都已经教给你了。你要出去走一走,找一找你的《太公兵法》。” 杨氏也在一边说:“一烈,听你大舅的话,出去走一走。不要担心我的身体。现如今我已经康愈,身体精力更胜从前。你大舅不去太学,是为了家族考虑。让你做太学博士,让你去京城走一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磨炼磨炼,也是为你、为家族考虑。你不要辜负了长辈们的一番苦心。” 胡一飞接口道:“大哥是胡家当家人,父亲大人专门交代,大哥如果准备好了,父亲和五叔他们就要把家业还给大哥,也算了却一番心愿。” 胡一烈沉默了,良久,说道:“是一烈过去眼界窄了,辜负了杨家、胡家。一烈明白了。虽然其中有些道理,一烈还有自己的想法,但这趟京城太学,我会去。” 杨宝很高兴,说:“好啊,能想通此节,你的学问就又有进步,可喜可贺!” 一切商议结束,胡一烈去接待哀章、刘根等人。胡家兄弟和章爷则留在杨氏院中,陪着叙旧。只等到快晚饭的时候,杨家怎么也要招待客人一起吃顿饭。 杨宝拉过胡一飞问:“我要出趟门,刚好顺路,你可能载我一程?” 胡一飞当即点头道:“自然愿意。但是大舅公要随车队走,说不定会被发现的。” 杨宝说:“咱们不跟车队走。一烈既然同意去太学,就会跟着哀章一起启程。哀章虽然没请到我,但是带着一烈回去,也算能交差。到时,可以让你大伯母提出来留你两天,料想哀章不会反对,也不会看出什么。等他们走了,咱们晚一天启程。”
“大舅公可是要去华阴山?”胡一飞问。 “不错。”杨宝答道。 “一飞遵命。”胡一飞心想,胡一刀之前说大舅公要过去应命数,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打听到到底是应了什么命数。如果再跟着去华阴山上玩一玩,有些奇遇也说不定。毕竟无论是杨宝,还是刘根,都是在那里遇到仙人,说明华阴山一定藏着洞天福地。自己去京城有大任务,能多给自己添点本钱、武装一下,那是最好。 杨宝说:“你应当多读一些书。” 胡一飞一听,挠了挠头道:“小子知道,自己学问不够,以前不好学习,耽误了很多时间,最近才有了努力的心思,学业上还差得很远,让大舅公见笑了。” “你是个好孩子。”杨宝笑着说:“你的学问底子虽然不如你大哥,但是见识不缺。见识也是学问。当年我师祖伏生精通《尚书》,皇帝派太常掌故晁错大人代替自己前来学书。你想,如果皇帝想学书,只要将师祖的论著拿去,自然可以学习。又或者,派一些太学博士和学生过来帮忙整理《尚书》,编程教材。但为什么要专门派晁掌故前来?” “大舅公是说,这是在千金市马骨?”胡一飞问。 “对的。师祖是先秦博士,《尚书》则是始皇帝焚书的书目之一。我大汉开国,与秦不同,尊崇的是道儒,行的是德孝,而不是秦时暴政厉法。师祖一生护书,汉家皇帝派太常掌故求书,这就是要天下人知道,大汉不光要带给百姓和平,也要恢复鼎盛文华。正因如此,皇帝对各类典籍孜孜以求,师祖他们也对皇帝的诏令极尽配合。”杨宝叹了口气道:“但现在与当时,同也不同。王莽也是在千金市马骨,可却不是为了昌盛文华,而是为了让自己上位名正言顺。对于我等来说,《尚书》早已进入官学,再去当个祭酒,对广大学问并无裨益,所带来的结果无非是让自己的名声显赫一时,同时为王莽做嫁衣裳,有违本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