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在线阅读 - 第五百五十章 皇陵选址

第五百五十章 皇陵选址

    第550章皇陵选址

    建武十年,年末。

    年关将至,漠北战事总算消停了稍许。

    在大明细作来回挑拨,还有漠南都司、北直隶中军都督府,长期往漠北车臣、土谢图两大汗部输送军备物资,致使漠北战争连绵。

    而且由于大明刻意控制,车臣汗与土谢图汗愣是打了半年多,依旧还是势均力敌。

    今日你吞我一部,明日我又杀回来。

    草原烽火,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就是苦了漠北草原的各部牧民,原本去年寒冬,就因为两位大汗要打仗,导致各部粮食和御寒衣物短缺,牲畜也被饿死冻死不少。

    如今,两位大汗将战事打了半年多,强行从各部征兵,甚至还用上了中原的火铳。

    实则是北直隶的杨恭觉得漠北草原,只是骑兵刀剑,打的不够惨烈,于是便将手头上弃之不用的俘虏清军火铳,也给废物利用,卖给了这些喀尔喀蒙古人。

    有了火铳的助力,车臣汗与土谢图汗都认为自己草原无敌了,也成功让传统的骑兵战争得到升级。

    这些漠北的蒙古人,在满清覆灭的同时,居然也拥有了火铳骑兵。

    两大汗部依靠火铳骑兵的威力,愣是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便打出了当年明太宗北征漠北的惨烈伤亡。

    无数漠北喀尔喀蒙古的弱小部落不堪战乱,开始举族南逃,投奔漠南都司和云中都司。

    泰宁府。

    负责登记的吏员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漠北牧民支吾道:“我……我不知道,他们都叫我胡扎。”

    吏员惊讶道:“会说汉话?你是汉人?”

    牧民摇头:“我不知道,不过我娘说的是汉话。”

    吏员顿时和蔼道:“那就是汉民无疑了,直接去那一边排队,领取稠粥和冬衣。吃饱了,就集中去我们汉人的村镇,到时给你就地落户,你就是大明新朝的汉民了。”

    牧民不知道这代表什么,他只知道总算有东西可以吃了:“谢……谢谢老爷。”

    吏员没再多言,摆摆手,继续为下一人登记。

    泰宁府只是一处,还有另一处的云中府也是如此,两府都暂时成了漠北“移民”的中转站。

    就地登记造册后,汉民就留下,直接扩充治所府城,蒙古人则打散编入各部草场,并且重新规划辖地。

    当然,不论汉民、蒙古百姓,都能获得衣食救助。只是汉民免费提供,而蒙古百姓则以借贷的形式,后续是要以赋税偿还的。

    不要怪大明区别对待,为的就是让这些蒙古百姓,能主动归化,体会到汉民的好处。

    就单按目前这个南逃和归化速度,没有外力影响,估摸着至多两三代,这些喀尔喀蒙古南逃牧民,就会彻底忘记自己曾经是漠北的蒙古人。

    漠北方面对此自然不可能视而不见,甚至车臣汗与土谢图汗也都做出了对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派出游骑兵,前往阻击截杀。

    但这没有用,那些小部落和牧民之所以南逃,就在于漠北战事打的太久。

    草原死伤惨重不说,还耽误了他们放牧的时间,严重破坏了草原生产。

    若不是冬季来临,漠北率先开始下雪,怕是战争还得继续打下去。

    就算他们不想打,大明的细作也有的是办法逼着他们开战。

    ……

    漠北战事因寒冬稍息。

    倒是黑龙江都司辖地,从南方招募的黑龙江水师终于全部就位了。

    别西科夫现在是黑龙江都司的哥萨克参谋兼翻译官,正在为黑龙江都司绘制西伯利亚的军事地图。

    不用绘制的太详细,只要给个大概,再标注河流水系,哪里有城池,哪里只是堡垒,哪里又有什么部落,可归顺了那些哥萨克。

    待到明年开春,黑龙江都司应该就得往北进兵了,而且不吃出兵则以,一出兵就要直接一路打穿到雅库茨克。

    因为别西科夫说了,这里是勒拿河的枢纽城市,雅库茨克一丢,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如同断了一只手臂。

    南京,紫禁城。

    朱怡炅照常裹起了皮裘,点起暖炉,就这么批阅案上的奏章。

    没批几封,就见到一封礼部呈上的奏章,内阁的票拟没有给出任何建议,就一句:“呈递陛下钦定。”

    朱怡炅拿到手里,随便扫了一眼,便提笔朱批:“留中。”

    这是礼部祠祭司郎中呈递的一封奏章,奏章内容也很平常,甚至不属于礼部管辖范围。直接上疏请求皇帝,应该勘定皇陵选址了,工部那边也该早日兴建皇陵,为国正祀了。

    这事早几年前就来过一次,被朱怡炅搪塞敷衍了过去。

    如今已是建武十年,朱怡炅虽然还正值壮年,但在文武百官眼里,却是已经到了该修造陵墓的时候了。

    要知道,老朱也是在洪武十四年,就开始动工兴修陵墓,太宗更早,永乐七年就开始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皇陵修造必须趁早,因为前明有过突发状况,宣德修陵墓修的晚,结果一共就在位十年,仁宗更夸张,就在位一年不到。

    文武百官自然得着急,皇陵选址,不仅是给皇帝修皇陵,还有整个大明新朝,后世所有帝王该埋在哪里。

    实际上,要是没有太宗横空出世,建文也是个正常人的话,理论上大明历代帝王,都是要葬在南京紫金山的。

    只不过,太宗迁都北京,太宗也葬在了北京,后世皇陵自然而然,就成了北京十三陵,老朱就这么成了“空巢老人”。

    某种意义上,嘉靖做的似乎没错?因为朱棣的确自成一脉了。

    过了数日,内阁例行会议。

    王礼作为首辅,斟酌片刻,终是开口提及:“陛下春秋鼎盛,皇陵自然不着急这么快修造。但皇陵选址,关乎国朝祭祀,不可草率轻慢。还是需要提前勘定,而且新朝皇陵,理应葬于南京,但南京风水之局最佳在于紫金山。紫金山又为太祖高皇帝入葬,若要再葬,唯恐冒犯太祖英灵。是否要着人另择新地?新陵又该以何地合适?”

    朱怡炅被主动问及,也知道避不过去,所幸说道:“不用另择新地了,就紫金山吧!这里离得最近,也不用劳民伤财,届时避开孝陵,选一处不扰民的地方修造勘定。至于冒犯太祖英灵什么的,这也不必担忧,太祖孝陵葬于紫金山,如今新朝也入葬这里。这也是在陪伴太祖,并向太祖宣示我大明新朝复国。再者,昔年太祖都能与东吴共葬一处,我们又是自家人,何恐冒犯?”

    老朱当年选址紫金山的时候,结果发现孙十万的墓也在这里。

    然后,本着英雄惜英雄……好吧!实际上是老朱觉得孙十万也算一方英雄天子,便打算让孙十万为自己守墓。

    皇帝总算是同意皇陵选址了,这不容易啊!

    朱承训趁热打铁,问道:“那陛下的陵寝选址,是否要一同勘定?”

    朱怡炅摇头:“不必,朕不打算埋在那里。”

    皇帝不埋在紫金山,那埋在哪里?

    一瞬间,脑子比较活络的几人还以为皇帝要搞波大的。毕竟这位陛下复朝天下,又于海外拓地千里,未来甚至还要收复西域,来一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如此诸多功绩加身,便是昔年太宗皇帝,都有些比不过。这莫不是陛下自觉志得意满,想要大兴土木,效仿始皇帝不成?

    这很正常,历代帝王但凡功绩颇多,都喜欢整点花活,来彰显威仪。

    邬思道急忙上前一步,劝谏道:“陛下勤政爱民,昔年始皇帝亦是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立万事不易之功。然大兴土木,修造阿房宫、秦皇陵,耗空民力,终是大业成空……”

    “呵呵。”朱怡炅笑着打断道:“邬卿不必担忧,朕不是要效仿始皇帝,修一个陵墓地宫。”

    王远插嘴道:“那陛下是要……”

    朱怡炅却不打算明说,直接说道:“既然诸卿都如此着急,那朕便提前写一封圣旨遗诏,悬于奉天殿匾额后面。待朕百年殡天,便取出遗诏,遵循遗诏办事,任何人还有新帝不得违背,否则便是抗旨不遵。抗旨皇帝直接退位,臣子、勋贵抗旨则夷灭三族。还有,枢密院从今日起,着手跟进绘制我大明堪舆全图,不仅要有陆地,还要有海域图,再为皇室预备一些海船份额。”

    内阁众臣越听越懵,完全不知道皇帝要干什么。

    但只要皇帝不是大兴土木,修造超级大皇陵,那就没什么大事。

    所谓留遗诏,他们更觉得皇帝是有什么死后必行之事,只是那句抗旨不遵者,就要诛灭三族,新帝也要原地退位,让他们颇为心痒好奇,皇帝到底打算在遗诏中写什么。

    为何那么肯定新帝,还有群臣会抗旨?

    其实朱怡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单纯打算死后,直接把自己给火化了,然后骨灰就地撒入帝国的山川大海,领土边疆。

    而且,还要将撒入的几块边疆、海域进行标注记录,并让后世帝王隔些年头,就要组织祭祀参拜。

    朱怡炅为了保住自己活着的时候打下来的领土,也算是拼了,只要后世不遵守祭祀参拜,那就是不肖子孙。

    要是丢了领土,让他这位祖宗在异国他乡,更是愧对皇祖。

    有这两层加持,无论如何,后世皇帝都得想尽办法,保住这些土地,就算领土宣称也不可能放弃。

    其实,北京那位一开始也是准备火化,就地撒入大海,但是没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