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赵孝成王英烈传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许历

第二十二章 许历

    燕国趁着秦国攻赵,趁火打劫,出兵南下犯赵。代郡郡守许历一边派兵抵抗,另一边修书一封,快马加鞭,送回邯郸。然,赵国邯郸给他的命令是坚守勿击,不要扩大战事。

    话说代郡郡守许历,其父许钧是跟随赵武灵王攻伐中山时,独领一军。沙丘宫变,许氏一族也遭受到打压。及至赵惠文王除去权臣,善待父辈的功臣。然,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之后,想要成为一军之将,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以及战功。这时的许历,也不过是赵国一名百夫长。公元前270年,秦国攻伐赵国阏与。赵惠文王召集廉颇、乐乘等能征善战之人询问,是否救阏与。

    廉颇、乐乘等人皆主张,不宜救阏与,应该将兵力重点防守邯郸。赵奢见赵惠文王不甘心,又忌惮秦国的实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规劝赵惠文王,不能将阏与之地弃之不管。赵奢的主张与赵惠文王不谋而合。于是,赵惠文王就破格提拔赵奢,以他为将,救援阏与。

    阏与之战,赵奢出奇计、长途奔袭作战,赵国大胜,秦国惨败。赵国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赵奢因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许历也因为献计有功,被封为国尉。许历用战功,重新找回了许氏先祖的尊严和荣耀。随着北疆局势不稳,赵惠文王调许历去代郡,负责北疆战事。

    赵惠文王甍,赵国新旧政权换助,邯郸正处于多事之秋。加之,秦国犯赵。燕国来犯,赵国坚守勿击,不扩大战事,许历尚且能够理解。可,赵国击退了秦国,却不见赵王下达新的政令。

    好在,许历是有谋略,稳重之人。他虽不见赵王下令还击燕国,收复疆土。但他还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代郡的文臣武将在他的率领下,各司其职,武将也戒骄戒躁。

    这日,许历指挥将士,击退了燕国一次又一次进攻。随着,夜色的降临。战事,总算暂时结束。此时,一骑快马的到来,打破了夜色的平静。

    许历展开斥候送来的国书,看着国书上的内容,大喜道:“诸位,王上,调派大军北上。不日,我们就可以出击燕国,收复疆土。”

    “太好了,忍了这么久,总算可以主动出击。”诸将听闻大军将至,可以主动出击,收复疆土,憋了很久的怨气,纷纷请战。

    副将赵均问道:“郡守,是马服君领兵前来吗?”

    许历摇头道:“不是。”

    又一人道:“郡守,是廉颇老将军来了?”

    许历道:“也不是。”

    一人道:“乐乘将军?”

    “不是。”许历摇头道:“是安平君田单。”

    “什么。”诸将闻言,一片聒噪。诸将想不明白,怎么会是安平君田单领兵。

    许历本以为自己可以见到老朋友马服君赵奢,却也不曾想到领兵的人会是安平君。赵均误以为自己听错了,忙问道:“安平君是齐国人,怎能率领我大赵男儿北击燕国。这岂不是说,我大赵无人乎?”

    诸将闻言,也是忿忿不平,迎合道:“王上以安平君为将,岂不是说我赵国无人可用。”

    “好了。”许历虽想不通王上此举是为了什么,但也极力约束部将,语调温和道:“王上以安平君为将,自有打算。安平君的名声,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北伐燕国,有安平君助我,燕国岂能不破。”

    诸将想想也是,安平君可是燕国的噩梦。有他相助,赵国定能击败燕国,收复疆土。再者,许历在军中素有威望,诸将也不在有不满的情绪。

    许历安抚住了诸将,厉声道:“诸位,安平君尚未抵达战场之前,我们要守住疆土,不能让燕人前进一步。”

    诸将齐声领命道:“喏。”

    诸将走后,一人压低声音道:“父亲,你怎么了。”

    许历单手支撑着额头,语调疲惫道:“可能是因为阻击燕国,太累了。”

    “父亲。”许谡问道:“莫非是王上以安平君为将,另有隐情。”

    许历虽什么也没说,却被自己儿子察觉,也不瞒他,轻声道:“安平君是齐国国相,也是齐国的柱石。按理说,安平君是齐人,却替赵出征。你就没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

    “父亲所说,也是孩儿想不明白的。”许谡见父亲看国书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

    “我们身在代郡,远离邯郸。邯郸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也不能第一时间知晓。”许历吸了一口气,又道:“先王甍,新王继位,太后主政,平原君为相。这些时日,邯郸发生了很多事。”

    许稷道:“孩儿还听说,魏相魏齐亡赵,投奔平原君。秦国趁机,出兵伐我。我国也丢了三座城邑。”

    许历道:“你说的不错。为了应对秦国,左师触龙规劝太后,送长安君去齐国为质。赵、齐结盟,方击退了秦国。”

    “父亲说什么?”许谡楞道:“太后将长安君送去齐国?孩儿记得,长安君是太后最喜爱的小儿子。”

    “太后虽是女儿身,但她的气魄、胸襟,比得过很多男儿。面对国家有难,太后懂得取舍。”

    “父亲。”许稷问道:“邯郸有太后、平原君、老相蔺相如等人,安平君怎会替我国,北伐燕国。莫非安平君是为了大义,维持天下和平。”

    “你真以为安平君北伐燕国是出于大义,是为了天下和平。”许历语调沉重道:“为了请安平君伐燕,我国以济东之地作为条件。”

    “什么?”许谡见自己声音太高,忙压低声音道:“王上怎会如此糊涂。济东之地是花费了几代人的心血,牺牲了多少将士才得到的。为了对付燕国,怎能将济东之地割给齐国。”

    “先王刚去,国政不稳。秦、燕皆犯我疆土,这也是没办法啊!”许历叮嘱道:“这件事,你知道就行了。切记,不可传扬出去,乱了军心。”

    许谡见这么大的事情,父亲还能稳若泰山,拱手道:“孩儿,绝不会泄露半个字。”

    许历信得过这个儿子,又道:“至于太后、平原君、王上为何不用马服君、廉颇等本国将领击燕,反而以济东之地换取安平君。真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但,我相信太后和平原君不是糊涂之人,此举,定有深意。我们做好守卫疆土的责任,其他的,不该问的,不该说的,别问,更别说。”

    许谡道:“孩儿记住了。”

    许历挥手道:“下去吧!”

    许谡行礼,躬身告退。

    “莫非赵国真的无将可用。”许历想起赵国目前的现状,新王年幼,太后主政,内外不稳。赵国既要防备秦国,还要提防北胡南下以及燕国犯边。许历平稳心神,走出营帐,望着月明星稀,独自惆怅。

    话说,安平君田单率领大军北上,经过鄗城,途径中山国国都灵寿。赵武灵王灭了中山国之后,修了一条直道,抵达代郡。因此,安平君用了十日就抵达了代郡。

    安平君率领的兵马与代郡的兵马,合兵一处。代郡郡守许历召集部将,前来面见安平君,必要的礼节是不能缺少。安平君见许历好相处,也知这位跟随马服君破秦的老将是值得依靠,值得信任,也不敢怠慢了他。

    然,代郡部将见赵王以齐人安平君为将,乐乘为副将,且所有兵马任由齐人调度,不悦之情,表露在言行之上。好在,许历压阵,这些人虽是内心抵触,言行不满,也不敢过度放肆。

    安平君也知自己的处境艰难,他是齐人,虽被赵王筑高台拜将,但想要得到赵卒的认可,光凭一道王命是不行的。安平君乃一代名将,也是好兵道之人,在齐国位居高位,处理这些事也是游刃有余。

    安平君若以排除异己,培养亲信,或者杀将威慑不服之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显然是愚蠢的。这些手段,不仅不能帮他在军中树立威信,相反,还会引发更大的恶果。要想赢得赵卒的拥护,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伐燕取得胜利。

    安平君见诸将皆不满他,也不生气,直言道:“我知道诸位对我为将颇有不满。但我要告诉诸位只有一件事,我是赵王筑高台以拜将,君臣皆知。你们不服我,就是不服赵王。我希望诸位能够放下偏见,与我一起北击燕国,建立功勋。不负君王,不负社稷。”

    许历是识大体,懂大局之人。他不管赵王是以谁为将,或者是由谁来统筹指挥收复疆土、北伐燕国之事。他要的很简单,那就是收复疆土,击退燕国,确保北疆无战事。

    当下,许历率先出列道:“末将,愿听安平君调令。”

    乐乘见郡守、国尉兼任老将军的许历都上前听命,也拱手道:“末将,愿听安平君调令。”

    许历和乐乘两位有资历、有名望的老将皆表明态度,听安平君调令。其他诸将也纷纷拱手,齐声高呼道:“我等,愿听安平君调令。”

    “好。我们就一起北伐燕国,收复疆土,还我北疆太平。”安平君就知道,只要有许历、乐乘两位将军听他调令,他就能立足军中,且调动大军北伐燕国,建立功勋。

    诸将皆齐声道:“喏。”

    安平君语调客气道:“许老将军,你负责燕、赵两国边境之事。这场仗,应该如何打。”

    许历早就想好了破敌之策,当下将自己拟好的战略,拿了出来,递给安平君。安平君接过战略图,看了一遍,大喜道:“好。许老将军的战略,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份战略图,收复疆土,击破燕国,我又多了几成把握。”

    安平君一边说着,另一边将战略图递给乐乘观看。乐乘看后,如获至宝,也是赞不绝口。安平君率领众人,走近用泥土堆积的堪舆图,上面标志着敌我双方的兵力分布,以及燕、赵边境的河谷和山脉走形。

    许历指着堪舆图,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燕国军力部署情况。许历将自己知道的事情,一字不落的说了出来。安平君和乐乘一边认真倾听,另一边完善战略部署。

    安平君了解了燕军的部署及战力高低,问道:“许老将军,燕将高阳君如何。”

    许历道:“此人,作战勇谋,能征善战,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安平君又道:“许老将军与之交手,胜算有几成。”

    许历道:“胜算不足五成。”

    乐乘见许老将军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高阳君的确是不容易对付之人。此战,若要取得胜利,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安平君听过高阳君的勇武,再加上许老将军的这句话,感叹道:“许老将军对战高阳君不足五成,此战,不好打啊!”

    “不好打,也要打。燕国占我国土,岂能不收复。”许历高声道:“请安平君下令,出征燕国。”

    诸将也道:“请安平君下令。”

    “好。”安平君见部将,上下齐心,请战之音高涨,也被情绪感染,朗声道:“传令下去,埋锅造饭,吃饱喝足。明日大军出征,北击燕国,收复失地,还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