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在线阅读 - 第165章 大明第一良将出场

第165章 大明第一良将出场

    建文三年二月十六日,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言下,决定再次出兵,这次他终于又带上了朱高煦,而张辅被留守北平,辅助世子。

    因为对手换了盛庸,和上次一样,燕王在北平城留下大量的防守力量。

    盛庸这人不讲武德,燕王怕他会派兵偷袭北平。

    这样由于上次大败,加上要驻守北平附近各县府,燕王此次动员的兵力只有十万,比起上次,足足少了一半。

    这会南军的情况是,在沧州被燕军攻破后,盛庸集合诸军二十万在德州,吴杰平安十万在真定、定州,约三十万主力,两地距离才两百多里。

    燕王这次不想去攻城,一来他兵比上次少了一半,不占优势了,二来屯兵城下,会被两地的兵马首尾夹攻。

    所以决定诱敌出战,各个击破。

    开会的时候,朱高煦以为燕王一定要先打兵少的吴杰和平安了。

    没想到燕王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决定打盛庸。

    朱高煦当时就在想,我是这么认为的,那么盛庸和吴杰那边,多半也以为燕王发兵,要先打好打的。

    所以打仗,真的不能按正常套路出牌。

    二月底,燕王带着十万大军再次来到滹沱河。

    当初真定城下大战,南军惨败,于滹沱河中伏尸数万,当日南军疯狂跳入河中的画面,时常还能在朱高煦脑海中盘旋。

    不过这次燕军驻扎在滹沱河的南支河边。

    滹沱河有主道和支流,上次两军大战在滹沱河主河道上,位于晋州以北。

    这次燕军因为要打德州的盛庸,选择距离德州更近的支流,位于衡水县以北。

    燕军和以前一样,沿着河岸屯兵驻扎。

    朱高煦骑马在滹沱河河边,想着上次里面尸积如山,满河浮尸,不由想到现在这水能喝吗?

    这古代人打仗,还真不讲究。

    他刚刚来到滹沱河边,正准备让部下扎营,突然前面有传令兵过来,说燕王叫他议事。

    朱高煦赶紧抓马过去,到了燕王大营,发现大营里只有四五个人。

    除了燕王和朱能、丘福,还有去年蔚州投降过来的李远,王忠。

    “拜见父王”

    “丘将军,朱将军,李将军,王将军。”

    “高煦来啦。”

    “高阳郡王”大伙相互先打了个招呼。

    燕王简单的说明情况。

    他要打盛庸,但不希望吴杰和平安过来夹攻自己,所以让朱高煦带李远和王忠的兵马,两部合计一万左右,去sao扰真定和定州,用来牵制他们。

    这是个合情合理的战术,毕竟现在他们驻扎的位置在德州和真定的中间,现在谁也不知道燕王要打谁。

    但燕王无论打谁,总要有兵马去牵制另一部南军。

    “高煦领命。”朱高煦听完没有犹豫,心里还觉的这是好事,不用参与大战正好,可以保存实力。

    但边上的大嘴巴丘福听了不高兴了,而且还真是大嘴巴,立马叫了起来:“高阳王不和咱们打盛庸”

    他瞪着眼睛,似乎一脸不可思议:“上次高阳王不在,可是被盛庸大败,岂能不用高阳王?”

    营帐里诸人都脸色微变,朱高煦脸色也不好看。

    丘福这大嘴巴,想到什么说什么,这可是当着燕王的面。

    但朱高煦看去,燕王不动声色,淡淡的道:“本王从来不信邪,这次非要狠揍盛庸不可。”

    这意思是说,我偏要不用高煦,打败盛庸。

    众人不置可否。

    燕王又道:“高煦那边也是重任。”

    “吴杰,平安拥兵十万,其平安现在手中最少有两万以上的精骑,高煦他们以一万牵制十万,难度比咱们还大,高煦你的责任,重如泰山呐。”

    燕王一副沉重的模样,似乎朱高煦的任务,比他们还艰巨。

    朱高煦果然大喜起来,这才能证明他的价值:“父王放心,儿臣定不让吴杰,平安,有一兵一卒能过滹沱河南岸。”

    “好,好高煦。”燕王重重拍着朱高煦的肩膀,欣喜道。

    燕王和几人说了说大概的战术,很快他们离开燕王大帐。

    刚出营帐没一会,李远和王忠就抱拳:“以后就听从高阳郡王差遣。”

    “李将军客气了,是高煦要向你们学习请教才是。”朱高煦很认真的道:“我听李彬将军和徐忠将军说过,论大明诸将用兵的本事,李将军说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李远和王忠本来表情很平常,没想到刚见面的朱高煦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两人顿时脸色大变,一脸不可思议。

    这可不是朱高煦胡说八道,只是略有夸张而已。

    他之前和徐忠,李彬聊过天,两人谈到北方诸将中,都异口称赞李远的用兵能力,称之为在北方无出其右,神鬼莫测。

    李彬和徐忠对李远的评语极高,但也仅限于北方,因为他们都对南方诸将不熟。

    而朱高煦直接把他提升了一个档次,说成大明全国第一。

    这么大帽子扣下来,李远和王忠大惊失色的同时,也是极为兴奋。

    高阳郡王是什么人?燕军最强猛将,战无不胜,能得到他这么夸一句,实在是与有荣焉。

    刷,李远满脸通红,激动道:“高阳王过誉,末将还得向高阳王学习才是--”

    他话有点结结巴巴了,明显不善言辞,但言语间,还是极为自信,甚至骄傲。

    朱高煦想了想,用很认真的态度道:“我朱高煦一是打架很猛,单挑无敌,二是从来不胡说八道,说话有信用。”

    “李将军要是再谦虚,就是说本王胡说八道喽?”

    “不敢不敢,和高阳郡王百战百胜相比,还是差远了。”李远苦笑,不过心里很是受用。

    明明朱高煦在帮自己吹,特别还提到自己有信用,但听在李远耳朵里,还是挺舒服的。

    高阳郡王打仗勇猛无敌,百战百胜,能得到他一声称赞,也算不容易。

    两人一路聊一路往回赶,俱是相见恨晚的感觉。

    李远这人是非常有才华的,绝对和李彬、徐忠一样是靖难时期燕军这边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且论用兵手段,更是无人能及。

    但他在靖难时投降的晚,是北方最后一批投降的,更不是燕王亲信,故以靖难成功之后,史书上记载他的事迹并不多,也不算出名。

    而且当时在蔚州时,燕军围攻蔚州,蔚州指挥使本想投降,李远和王忠先绑了指挥使,准备死抗燕王,但后来发现不行,燕军太多,蔚州守不住,还是得投降才有活路,这才投降。

    有了这个过程,他在燕王那边,印象就不怎么好了。

    所以投降过来后,至今不被重用。

    这次更把他派过来跟朱高煦,明显燕王没把他放在心上。

    原历史上整个靖难之役,李远领兵就没超过万人,都是几千几千,却是百战百胜,多次大败南军。

    燕王要是足够信任他,让李远指挥足够的兵马,估计能打的更顺利。

    燕王朱棣不够信任李远,也不是很重用他,同级别的李彬,徐忠都各领一军,张玉死后,按说李远可以领张玉这军,以他的能力,燕王的战斗力,其码可以升几倍。

    但燕王还是用张辅这个小将,虽然张辅实际年龄也不小,能力也不低,但和李远比起来,无论资历能力,确实有点差距。

    而这次李远在朱高煦这里,得到了足够的尊重。

    朱高煦今天不吝赞美之词的夸李远,一是从李彬和徐忠那里听到,知道李远确实能力很强,二是有心拉拢。

    做为北方最后一批,最晚投降的朝廷大将,无法得到燕王的重用,李远无疑是可以拉笼的对象。

    而且李远不但擅用兵事,治兵能力也很强。

    这次朱高煦本部四千余骑,加上李贤部下,五千左右,李远和王忠约六千不到,双方加起来一万出点头。

    朱高煦的兵马经过一年多训练,集合有素,速度很快,当时便问李远,咱两整军出发,你部多久能到?

    李远到,一刻钟就行。

    果然一刻钟不到,李远的五千多骑就来到朱高煦这边。

    这个集合速度在当今的明军之中,算是非常速度有效。

    两军见面时,双方看着对方军阵,都是阵容严整,士气高昂。

    “高阳王俱是精兵啊,难怪百战百胜。”李远也趁势夸了夸朱高煦。

    “是不是精兵,还得战场上见分晓,哈哈哈,我得李将军,如虎添翼也,走。”朱高煦一声朗笑,带着万余骑往西而去。

    高阳郡王带兵到了真定、定州一带,果然引起平安和吴杰的注意。

    这会朱高煦也明白了燕王的意思。

    朱高煦是燕王这边第一猛将,号称百战百胜,燕王让朱高煦到这边,明军肯定认为,燕王重点先打真定和定州的机率较多。

    吴杰和平安得到哨骑消息,立马加强了警惕。

    这平安很狡猾,现在没有李景隆的约束,盛庸让他独领一军,随机而动,所以他从来不守城。

    听到朱高煦过来了,立马带着两万多骑倾城而出,根本不守定州,直接就在四周游动,随时准备袭击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