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大禹治水
老子:“何事?” 道宇:“本体让我问问圣人,圣人既为人教教主,为何从不关心人族死活,多次与人族为敌。” 道宇话音落下,老子已经一副不喜不悲的表情,道:“本座如何行事,与你何干?”话音之间,却已经表露出了老子的不悦。 道宇:“圣人以为,现在的人族如何?” 老子:“天地主角,颇具潜力。” 虽然老子立人教只是为了成圣,但现下人族已经出了三位圣人,不少准圣。并且人族自出一道,人族所具有的潜力,即便老子为盘古三清也不得不承认。 道宇:“洪荒自诞生以来,还没有哪个种族自成一道,唯人族自成一道。人族的潜力,圣人身为人教教主想必也是明白的,本体还有一句话要我转告圣人。” “这五帝最后一位,是五帝中功德最高的,虽比不上三皇但也不会差很多,圣人能分得的气运也不在少数,这是本体特意留给圣人的。” 老子已经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如此便多谢道生师侄了。” 道宇则是微微一笑:“本体有言,若圣人愿帮衬人族一把,这最后的五帝气运便算是送给圣人的礼物,以后也还会有。若圣人执意与人族为敌,那便是偿还圣人传道人族的因果,自此以后,人族不尊人教。” 听到这话,老子皱起了眉头,这已经是在逼老子做选择了,若老子站在人族一边,以后有好事也会想着人教,若是站在人族对立面,人族不尊人教,那人教就成了一个笑话。 若人族真不尊人教,人教便名不正言不顺,自己定当受到极大的反噬,轻则修为倒退,重则可能跌落圣位。 突然老子又想到了当初在人族弱小之际,道生求自己传道人族,自己传道成圣欠下了道生因果,如今人族已不再弱小,便又逼着自己做选择,以五帝气运偿还了传道人族的因果,但自己成圣的因果还未偿还。 老子突然一笑,不知是喜还是怒:“师侄好算计。” 突然老子转而一叹道:“世人皆知天道圣人不死不灭自在逍遥,可谁又知圣人也有圣人的无奈。” 成就天道圣人,寿元无尽,元神寄托天道不死不灭,但这又何尝不是受制于天道,成为天道的仆从。女娲便是一例,天道处处阻挠,自斩圣位才得了自由。 道宇:“言尽于此,在下告退。” 道宇转身便要离开,但走了两步又回头道:“对了,西方二位已经在人族中开始传道了。”说完道宇便真正离开了兜率宫。 “西方教下手可真快啊。” 不多时,玄都出现在了老子面前。 玄都拜道:“师尊。” 老子:“下一位五帝你去教导。” 玄都:“是,老师。” …… 虞舜证帝之后,传共主之位与大禹。然而大禹继位,证道之路却前几位一般一帆风顺,禹继位之后,人族遭遇了大洪水,这次的洪荒比舜帝在位时更大。 人族洪水泛滥,在玄都的指导之下,禹访镇元子,借来地书,以梳理地脉,疏通河道。为帮助禹治水,老子更是赐下定海神针用以测量江海深浅,赐下五丁开山斧,用来开辟山岳。 借助老子赐下的至宝,禹从西向东,走遍人族各地,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治水途中,禹路过涂山之时,有九尾天狐现世,促成大禹与涂山氏女娇的联姻,然而新婚不久,禹就离开妻子,继续踏上治水的道路,水患一日不除,禹便一日不还家。 第二年路过家门口时,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启咬着牙没有进家门。第二次路过家门口时,孩子已经蹒跚学步,禹依旧没有停驻片刻。 当第三次经过的时候,禹的儿子启正被涂山女娇抱怀里,启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这日禹治水行至淮水,但却是遇上了麻烦。 后稷:“启禀共主,淮水中有一水怪作祟,听附近的族人说,这水怪经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若不将这水怪解决,我等治水之事将无法进行。” 禹听闻之后,眉头一皱道:“带我去看看这水怪。” 后稷拱手道:“是,共主。” 随后禹随着后稷来到淮水岸边,只见一只,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头颈长达百尺的巨猿正在淮水之中翻腾。 禹见无支祁,喝道:“你这妖物,为何要在这淮水之中兴风作浪危害人族!” 无支祁不屑道:“昔年俺在东海自由自在,时不时还能抓只龟来玩,却被你人族之人一顿狂削,如今我也只不过是报复罢了。” 说罢,无支祁再次作怪,霎时间风雷齐作,木石俱鸣,淮水风浪大起,禹不得不暂避一时。到了安全之地,禹很恼怒,思来想去,禹想寻求玄都的帮助,希望玄都能出手降服无支祁,因为除了玄都以外,无人有这个能力对抗已经到了大罗金仙的无支祁。 然而玄都深刻贯彻落实老子无为思想,并不想出手。在天上一直盯着的道宇摇了摇头,唤来了应龙,让应龙去帮助大禹降服无支祁。 应龙入淮水与无支祁战成一团,在助黄帝对抗蚩尤得功德之后,应龙的修为已经快突破大罗晋升准圣,对付一个才入大罗不久的无支祁,还不是有手就行的事。 一番战斗之后,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借来玄都的玄都紫府剑,这才斩杀了无支祁。 无支祁死后,无支祁的元神被道宇出手拦下。道宇看着手中无支祁的元神,微微一笑便将无支祁的元神扔进了山河社稷图中。 禹斩杀无支祁之后,淮水恢复平静,洪水这才得以才平静地流入东海。随后禹将定海神针留于东海海眼,用以镇压水患。自此历经十三载后,禹终于治水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