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东林产生分歧
就在南军逐步集结兵马,抓紧采购物资和专门合练的同时,辽东传来了军情。 努尔哈赤听闻万历病逝,开展小规模试探性进攻。 这一次他计划专门劫掠沈阳城周边秋天收获成果,引诱明军追击,复制抚顺关伏击追兵的套路。 熊廷弼十分稳重,采取坚守不出的应对办法不让努尔哈赤得逞。但是沈阳总兵贺世贤私自出击,虽然取得击退小股敌军的效果,但差点出现被敌抄后路围歼的局面,幸亏熊廷弼、尤世功支援得力,最后明军只损失百余人。 蒲河之战消息传来时,泰昌皇帝朱常洛也已驾崩,朝中局势刚被东林党稳固下来。朝中众多文官正气盎然,大有指点江山、大施拳脚的气派。 听说熊廷弼战败,浙党姚宗文继续发难抨击,御史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等争先恐后发起弹劾。 熊廷弼这边还在批评贺世贤,紧急整顿前线,突然听闻此事怒不可遏,上书辩驳斥责言官无真凭实据。 这一事件立刻摆到东林党的面前。 已经夺得天启皇帝,成为拥立“大功臣”的东林党,长期以来对于辽东战事一直是十分关心的。 尤其是兵科给事中杨涟,虽然从没打过仗,却是自诩的军事专家。 他和东林智囊汪文言,cao盘搞事情执掌大权之后,辽东肯定要安排正义且亲近东林的文官,而不是属于楚党、脾气暴躁、不听招呼的熊廷弼。 他们原本看中了熟悉辽东、后勤专家袁应泰取而代之,现在已经被任命为云贵巡抚。不过他人才刚离开京城没多久,追回来也很合适。 汪文言眼中闪烁一丝得意神色,运筹帷幄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首先,同意朝廷罢免熊廷弼。这样不会触犯众怒,东林刚刚冒险越线,暂时不要与众对立。但是不对熊廷弼一事公开表态,这样得罪人的是浙党和那帮御史,东林还能做好人。 紧接着,选出与东林党关系友好,未来可以吸纳其加入的文臣接替辽东经略。最好能是袁应泰,此人熟悉辽东,搞后勤无人能及。 值得一提的是,袁应泰不是东林党,而是东林党拉拢的对象,之后由于此人名声好,所以被东林党算作自己人,日后许多被列入东林党的人员也是类似情况。反而一些东林党大佬的学生、同乡,如果出了名声不佳的事情,专门被有意忽视。 最后,熊廷弼被罢免后,派人调查事件真相,如果有贪腐等那就做实,如果一切都没有,那就事后为熊廷弼发声,把他拉拢过来,既能壮大东林党,又能给浙党等增加罪名。 杨涟深表赞同,这样东林再次借势,让自己成为获益者。 简而言之,东林根基不深,需要靠政治冒险、打造人设,以及拉拢有名声、才能的大佬逐步壮大。 东林党内部立刻展开讨论,一直在朝中的杨涟最有发言权,又有左光斗、汪文言全力配合,按说应立即执行。 但是在这关键时刻,王宏宇挖的坑,开始发挥作用了。 还在赶往京城路上的邹元标,听说这个计划以后,立刻派人叫停,并委托学生艾友芝传达了他的想法。 “众人要熊廷弼去职,当然不能犯众怒,但是袁应泰不能调回辽东,因为云贵的形势也很紧张。” 袁应泰已经被万历任命为云贵巡抚,现在已经离开辽东走到河北了。 邹元标是东林三巨头,威望极高。杨涟和汪文言都算是他后辈,不得不考虑他的意见。 与顾宪成合建东林书院的东林大佬高攀龙也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他提议由袁可立出任辽东巡抚,暂时代为经略辽东。 高攀龙和袁可立私交极深,深知其有军事才能,又公正严明,是他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这就是以借势,对付借势。 东林党借势成为功臣,又要借势先后拉拢袁应泰、熊廷弼,并插手地方大政和军权。 这个借势很厉害,在朝庭众人之上,处于第二层。 王宏宇早已把握住他们的心思,早就布局于邹元标、艾友芝,又借了万历皇帝的势,提前调走袁应泰,给袁可立制造了机会。 这就是在第三层,以借势对付借势。
东林内部陷入矛盾,虽然杨涟、汪文言很推荐袁应泰,但是邹元标反对,高攀龙推荐袁可立,这就让他们达不成统一,甚至隐隐有发生矛盾的趋势。 王宏宇吃着火锅唱着歌,以区区武举人的身份,让东林陷入了麻烦。 熊廷弼整个九月依旧在辽东经略的岗位上,抓紧时间整顿蒲河之战以后的问题,至少这次交战没有败,努尔哈赤可用的招数将越来越少。 然而,东林是传统士大夫走传统儒家的集大成者,当然云集了一批非常难搞的人。 东林三巨头有创始人、已故的顾宪成,有名声最大、骨头最硬的邹元标,还有最有人望的赵南星。 赵南星此时就在距离京城不远的真定府家中。 泰昌皇帝上台重新启用他为太常少卿,他表示年岁已高,推辞不接受。天启刚被簇拥登基,启用他为太常寺卿,依旧以年岁大为由推辞不接受。 历史上3年后,天启给他工部右侍郎才出山,然后3个月内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半年后升为天官--吏部尚书。 也许袁世凯日后类似cao作跟他学的吧…… “必须袁应泰!” 赵南星脾气火爆,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 邹元标支持熊廷弼、高攀龙举荐袁可立、赵南星坚持袁应泰。 眼看就要大吵开撕内讧。 然而,东林是士大夫走传统儒家的集大成者,也有很聪明的的人。 不怕坏人强大,就怕坏人太聪明。 东林三巨头名声大,但一直不是最聪明的。 最聪明的当属叶向高。 “此事没有必要继续争吵~” 叶向高表情无比镇定,微微一缕胡须,点破其中关键所在。 “军权......这次挽救陛下就有英国公相助的原因,以后我辈必须自己有军权。” 下了成本才跟袁应泰结好,此时不把他推到辽东经略的位子上,以后要等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