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国色芬芳在线阅读 - 童养夫 二十二

童养夫 二十二

    《萧状元》

    漳州府历史上只有一个状元,即明代的长泰人林震。然而漳州东门外接官亭(今新华东路教子桥附近)萧姓聚居地萧厝社却曾有一座“状元府”。当地萧姓,及由萧厝社传衍于东乡(今步文镇)、书都(树兜)村的萧姓据说都是萧状元的后裔。在萧厝附近且有一座萧状元墓。

    漳州一带有“萧状元”故事流传:接官亭这地方有一个萧凤自少读书,但一直考不上秀才,与妻子贫困度日。妻子替人“挨土砻”碾谷、舂米,赚点工钱维生。自从生了儿子,为哺育婴儿,工做少了,生活更加困难。萧凤一心想考出一个秀才,进而中举做官,还不甘心弃书不读,不能赚钱养妻育子。妻子埋怨他,他一气之下跑到池塘边想投水自杀,被一个好心人发现,劝说挽救,并拿一些钱供他做小本生意。他拿到钱,不与妻子说一声,便负气出外。他一路打杂工,十多天后,来到广东一处地方,天色已晚,见有一座朱门豪宅,便上前求宿。主人是一个员外,引他进一间空房休息。他十分疲倦,倒头便睡。半夜里突然被奇怪的声响惊醒,睁眼一看,有两个人跪在床前,叩首道:“主人啊,我们在这里等候好久了,你的财宝金银六缸,埋在床下,我们为你保管完整,今天你终于来了,现在就交给你掌管了!”萧凤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两人就消失了。

    萧凤半信半疑,把床下砖石挖起,果然有金银六缸。天亮后去拜谢员外留宿之恩,要求多住几天,员外豪爽地答应了,并且供给伙食。原来,那间房一直在闹鬼,家人没有一个敢住,员外见萧凤连宿几夜无恙,知道他是一个贵人,就留他在家做工,后来见他诚实可靠,便将小姐嫁他。他用那六缸金银开设粟行、布行,家财超过他的丈人。他与员外的小姐相亲相爱,生了一个儿子,俊秀聪明,读书过目成诵。

    萧凤富贵之后不忘家乡糟糠妻。一天,雇船载米粟回漳州。先泊船于浦头港,独个儿来到接官亭故居,进去见到一个小伙子,问明是“萧凤的儿子”,便说:“我是你家远房亲戚,十多年没有来了,难怪你不认识我,你父亲近来可好?”小伙子说:“家父在我小时便离家而去,我们母子自己苦撑到现在,不知他是死是活。”

    萧凤问:“难道你不想念父亲?你母亲不想念丈夫?”小伙子说:“他与我们无关,想他做什么?”萧凤听这么说,留下一张字条,扫兴而去。小伙子与母亲都不识字,拿去请邻居一位老先生看,才知道萧凤运来白米一百石,叫他们到浦头港搬运。母亲叫儿子去追,萧凤已走,只搬回白米一百石。

    几年之后,萧凤在广东的儿子中状元,回漳州竖旗拜祖,任官归休后回漳州,在接官亭父亲故居建状元府定居,死后葬在接官亭附近,称萧状元墓。

    这故事是由于接官亭附近有一座萧状元墓而编造出来的,流传至今。乾隆《龙溪县志》卷十一《古迹》记载:“萧状元国梁墓,在东厢新亭道左。国梁永福人,宋乾道二年进士第一。相传为衣冠之藏。”原来,萧状元是宋代乾道年间永福(今永泰)人,萧厝人是萧状元在漳州的后裔,萧状元墓是漳州城东门街萧厝人为纪念祖先而造的衣冠冢。所谓状元府是祀萧状元的祖祠,清同治年间太平军入漳之役,该祖祠被毁,只存萧状元牌位。民间传说萧凤之子在广东中状元回居漳州,是子虚乌有的故事。

    福建是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舍、回、蒙、满、高山等31个少数民族。主要的节庆有:春节、元宵灯节、端午节、中秋节。另外,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最富特色的有:端午龙舟赛。惠安女服饰、舍族婚礼、崇蛇习俗和人鱼同乐等。

    乌龙茶的故乡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是乌龙茶的伎伎者,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96年,安溪“铁观音茶王”在厦门、广州拍卖,每500克茶叶,达16万一18万元人民币。乌龙茶对日本、新加坡、马来两亚、印尼和菲律宾等游客颇有吸引力,特别是日本游客对安溪;“铁观音”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

    吃鸡蛋的风俗

    吃禽蛋的习俗据传说是图腾崇拜的遗存,或者说是图腾崇拜的传承。自古以来,城乡家家几乎都养母鸡,都有鸡蛋,鸡蛋又很富含营养成份,吃蛋又很方便,所以,婚丧寿床,怀孕产儿,贺喜送礼,亲友吃请,礼尚往来,都少不了用禽蛋作为礼品和食品。但煮蛋方法很多。煮给不同人吃有不同的煮法。

    还有一种常见的习俗,即孕妇和产妇要吃很多蛋。妇女怀孕三四个月时,其母要给她送蛋,俗叫瞧胎。瞧胎的蛋也有送一百多个的。产後其母还要送几次蛋去。产前产後,共计送蛋几百个。产妇吃的是油炒蛋或油煎蛋,并要放生姜末或生姜丝,取其暖性。旧时产妇坐月子期间,必须餐餐吃蛋,以加强营养,滋补身体。同时,小儿三朝时要给亲友邻居散红蛋,带壳煮蛋熟後染红色,谓之红蛋。散得多的要花几百个蛋。小孩过生日,还要请亲人吃生日蛋糕。

    福建省中秋习俗

    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甯中秋夜俗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

    泉州人喜在笋江荡舟。据说,中秋夜三更时分,笋江桥的每个桥孔都映出一轮皓月,清源、紫帽两山映影江中,“笋江月色“由此得名。此外,还有“烧塔仔“、“放孔明灯“等活动。

    泉州-民间风俗之七夕

    与全国其他地方差不多,故七夕又称“乞巧节”,讹音“七巧”。

    泉州妇女乞巧的风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个彩箩,准备瓜果7盤,点7支香,用7根针、7根丝线,在月光下比赛穿线,谁穿的线越多越快,就证明那个姑娘的手越巧。目前泉州地区的这种风俗已经少见,不过,如今很多华侨归乡,经常会把外地的丝线作为礼物带来送给家乡人,礼轻意重。

    漳州-布袋木偶戏

    福建保留著不少古代传统文化,其中戏居文化最为绚丽多彩。福建木偶戏颇负盛名,以漳州“布袋木偶戏”和泉州“提线木偶戏”为最。福建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被海外同胞称为“乡音”。闽剧芗剧、梨园戏、高甲戏、莆仙戏是福建传统戏剧。

    漳州民间艺术的一杂奇葩,曾先後到亚、欧、美、大洋州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被誉为“世界第一流的艺术”。它由艺人以单手或双手cao纵造型高50釐米的木偶进行表演,所以也称掌中戏。主要擅长表演两人对打场面,及骑马射箭、飞檐走壁、舞狮舞龙、转碟顶碗等特技动作,尤其是“虎戏”、表演“虎威”、“虎趣”,更是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大名府》、《雷万春打虎》是传统剧目,如果到漳州旅游,有机会观看木偶剧团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