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新福王在线阅读 - 0201 公信

0201 公信

    常洵对在京城的军功勋爵道出自己的计划,那些勋爵左右上下对比今日境地,长期利害得失一致同意后,新京营开始将新兵招进去在新兵连训练了。

    那些为获得留用与新招收考核合格者开办的士官培训班、尉官培训班也在同时开始上课了。另外一个就是被清退的士兵、不受处罚的军官也开始领取他们的欠饷,还有退伍补助费。

    当然也有不少军官因吃空饷、占役、贪腐而退赔了不少钱,更严重的被抄了家产,处以劳役。就京营大案处理军官就到劳役而已,但也有更重的乃是属于强占民财、逼良为娼之类罪恶所以也处决了一些,劳役者当然也送去干工程。

    文官方面这时军饷未给足主要是财政问题为主,不存在几个主官对庞大的军饷一口吃掉三分之一的。另外要获取这缩水的军饷给各种经手人好处确实是存在,这方面包括钱、财、物如粮草、军服、兵器等都存在缺、劣、差问题。

    这些问题有文官也有内官,有官员也有吏员,也有在京营中的大小文员。对他们的处理与军官差不多,数额大的也会抄家并查其它问题,达到处决者不多几个。

    可这一次处理仍然让所有的官吏感到害怕,这害怕并非是常洵刀快杀人。就杀人每次查贪腐不杀人不可能的,况京营之案之大少有杀好几百人也不算特别残酷。

    让官吏害怕乃是这一次查案细、严,还有对今后的规矩进行了大量改革。如此不仅要将之前吃进去的吐出来,新规矩下欲贪腐愈加不好办了。

    总而言之京营缴械彻底整顿重编,让常洵扩大了几倍基本力量,解决了京城最大的不可控军事组织。虽然暂时还未直接整编成几个新京营,可那些士兵只要短期训练就可以成军了。

    加上常洵才几天就强势推动各种改革,提出的措施也有理有节并非是荒腔走板一相情愿式。京报又帮腔将正确消息传递出去,又点明改革的好处或要害,到这时所有的文武官员对常洵于对朱棣、朱元璋差不多了。

    不过这一来文官内部争权夺利少了也不敢明了,主要是常洵的改革指向十分明显在针对士绅。当然第一刀砍在了在京城的军功勋爵身上,还有一些原来的高级军官头上,可是他们对此根本无法弹冠相庆。

    因为此举乃是常洵夺权与巩固权威必须的,至于军功勋爵与高级军官早已经让他们压倒了,此时就算是被常洵严惩了也就是那么回事。

    而且军队肯定会重建,军功勋爵倒下只是换另一些人而已。从此时传出大员岛情形常洵对文武之间并不偏重,军队只是规定不可介入政治,只在民政需要时应民政官员出动,可军队也不由民政控制钱、财、物所以军队比较超然。

    不受文官控制钱、财、物外,在常洵那里军队也不用文官决定战略战术、粮草之类后勤管理。军官甚至是包括士兵都要求读书,整个管理体系他们第一次见到十分完整有效。

    所以今后军队不再由文官可以控制的,连插手也不可能了。反倒是在大员岛军官转职民政的不少见,文职转武职罕见,当然也是军队中教育发达军官比移民水平高。

    可这样一支军队与军官于此时文官而言比现在还不如,有可能真该拉那些军功勋爵一把。只是京营一下被常洵控制住,那时他们还觉得好事知道不妙无法补救了。

    不过新兵连一个接一个成立了,士官尉官培训班开办了,并不等于京营问题彻底解决了。原来京莹名额十八万,实有十二万差点儿。

    这些人中步、骑、炮外还有一些铁、木、皮、藤、泥瓦等工匠,他们少许为了生产一些用量小的物件,大多数为了修理各种军械。这些人一部分仍然需要,一部分人会合并去专业生产工厂,另一部分人多余了,要安排他们去常洵办的其他工厂工作。

    另外将近十二万人中这次招兵四万,与常洵原来一万人编为十个旅。可原京营士兵包括各种工匠只留下一万多人,新士兵大部分为原京营士兵子弟、周围农民,另加一部分流民。

    如此十万左右原军人失去了军饷,不少人还可能一时找不到其它谋生手段。虽说他们补了欠饷与遣散费少者也有六七两,可于长期生活这点钱不算什么。

    于是常洵又动员他们移民出去,动员的人也不仅他们对缺地的雇农,京城周围数十万计的流民,还有自耕农、小地主们一样发出了移民邀请。

    为什么向自耕农、小地主也发出邀请呢?原来自耕农完全有自己充足耕地者不多,不大可能土地正好够他们耕种,只是他们只需少许佃租或兼干一些其它事如手工业、小商贩之类。

    可他们的财政收入平衡极容易打破,如子女多一娶亲分家下一代就不可能保持了。如果让他们分出一子去海外自筹资金垦荒肯定也有人愿意,富农、小地主也有一样的需要。

    而安置那些勋爵的岛屿正好有大量间隔空地供他们开发,这条路走通了会有更多人选择。毕竟北方的土地太紧张又产量只及南洋三分之一,在南洋垦荒一开始肯定门槛也不高。

    还有常洵在大员岛实行土地归他所有加合作社制,再过几年他会让农民将这百分之二十作为赎地款,收十年后将耕种权完全给予农民的,合作社也要靠他们的共同利益维持,所以这时开放‘自费‘垦荒常洵不会在乎,为了形成风气还只能一开始给予更多优惠。

    那么之所以之前不动员人去大员岛自费垦荒?原因在于常洵需要一个掌控力超强的基础为一,其二其他人也不会信任他。

    别说自耕农、小地主,就算是流民流落京城地区三四十万也有的,可目前为止成为移民在大员岛的不超过八万。其他人都是勉强可以半饱者极少愿意移民的,为什么如此十分简单:常洵还缺乏‘公信力‘。

    但这时不同了,常洵接权强势回来证明之前传言都是真的。比如原京营出去的三千人中,此时好几百次人为原来的士兵或他们的子弟,虽说之前来接家人与亲友时也传说大员岛非常好,可是他们仍然是认为不大可靠。

    况且他们那时也不敢私自离开,此时失去了军职,又有那么多人活生生证明。所以这时不少京营的人、京城周围的农民、流民蠢蠢欲动移民了,一下有二十万左右报名的。

    连自耕农、小地主们动心的不少,纷纷打听自费垦荒在什么地方,大概需要多少资金,运输方式及物资准备等细节。有了京报上登载章程,不少人买回家细读研究。

    京报上为此还连续刊登了不少访谈录,主人翁都是去大员岛的移民,还有个去过南洋的海商。从他们的叙述读者知道了大员岛与南洋,植物茂密到人也不易行走乃是太肥沃了。

    比如在大员岛每季收三石稻谷正常的,一亩田养活二个人也可以。在大员岛一半多粮食交租子或卖出去,每个人还吃了六百斤左右粮食,当然一部分粮食为饲料粮,所以大员移民三天二头有rou吃。

    因为京报的公信力可以,加常洵强势回归的因素,不仅京城与周围掀起移民热朝,让整顿京营刷下来的人不陷入生活困境,让京营整顿不完美。

    其它地方的人心动的也多了起来,如此一来因需要将军功勋爵封赏地移往南洋,增加的移民也一下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