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校园小说 - 邹家女成长录在线阅读 - 第十一章 阵痛

第十一章 阵痛

    时间进入21世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接踵而来。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高官会第19次会议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同日,*******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是一项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1958年6月3日,第一届全国高官会第96次会议通过实施的《农业税条例》,在新中国实行了近半个世纪。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2005年12月29日表决通过的这个决定,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从而使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走进了历史。

    农业税被全部取消,9亿中国农民将因此受益。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无疑是个了不起的“惊人之举”。中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历朝历代都靠着农民的税赋维持运转,农业税也成为农民负担中最大的一块。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支撑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这是中国农民的伟大贡献。中国共产党是靠农民起家,最懂得农民疾苦的政党,此举极大地满足了几亿农民的需求,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的愿望。

    得到这一消息,邹莉父亲连夜告诉了女儿,并且告诉她一件同样让人兴奋地消息,邹莉meimei高考得了620分,第一选择是BJ的高校。父亲告诉她:meimei上学的费用不用她cao心,现在家里条件好了,这些都不成问题了,只希望她早点结婚,了了父母的心愿。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农村条件的改善,从另一一方面又给工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用工荒。新世纪初,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便逐年面临用工荒,这一现象并且逐步向其他沿海各省蔓延。

    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当然也包括农民工一些权利在一定时期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有关系,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落实或管理者的素质低下都是原因。它暴露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政策的不合理之处,时代发展必然需要调整。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解决用工难的有效途径。

    用工荒也直接影响到姜湘君厂子的经营发展,为了不受用工问题的困惑,姜湘君、邹华夫妻想了许多办法试图把工人留住,但是由于受全国大气候影响,还是有一些口人过年回去后就不再回来,或是留在家乡发展,或是转移到中部、西部地区发展。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其它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了找到有效彻底的办法留住工人,排除困难影响,姜湘君夫妻商量后决定请各位老乡吃个饭,集思广益,听听大家对于这一困难的解决办法。

    这天,姜湘君在“兴旺饭店”订了一桌酒席,电话通知大家晚上一起吃饭。晚6点,姜湘君、周华夫妻来到兴旺酒店只见接到通知的几个老乡都已经先期到了,此时,粱副部长正在绘声绘色描述着什么,曾律师、张主任、缪法官、姚所长则坐在他的周围一边倾听一边喝茶。

    看到大家都到齐了,姜湘君叫“上菜”并向大家说明今天的主题来意,他很虔诚的一边跟大家说,一边注意大哥小妹们的目光。

    席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为了更好的留住工人,需要许多办法。姚所长说:就我所见,不让工人吃苦,善待工人是首要;曾律师则说:人心都是rou长的,工人也是人,是有良心的,只要老板对他们好他们不会不知道。缪法官也说:根据我的办案经验,目前很多老板都是洗脚上田的“泥腿子”,改革开放后有了几个钱就学着人家做生意开工厂,其实对于到底怎样经营怎样用人很缺乏知识,尤其是南北方文化差异决定了一些员工对于老板的表达感情难以理解,老板和员工又缺乏沟通,因此,矛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逐渐演变成不可调节的问题。为什么过去的工人都喜欢国营厂矿?这就是因为国营厂矿对于工人有很多优厚条件。比如说买社保,买医保等等都值得借鉴。如果你善待工人,让工人吃好穿好,衣食无忧,工人家里有什么问题你都能给他考虑解决好,哪个员工碰到这样的好老板,我想都是不会走的。

    真是“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老乡们坐在一起,一餐饭筷子还没有动,已经给他想了很多的好办法。

    几杯酒后,粱副部长清了清嗓子说:“大家都说了许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从政治大局高度说两句。”粱副部长说道:

    “用工荒有世界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带来的出口订单恢复增长、企业纷纷扩大生产带来的的直接原因,但从用工荒本身的出现以及发展趋向看,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有莫大关联。

    “短短几十年里,中国建立了一个依托世界贸易、面向全球市场的出口加工型经济结构,支撑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低廉劳动力优势。这种优势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口多的现实,另一方面也缘于国人易于满足、吃苦耐劳的民族特性,还有打工者对自身权益认识不足的原因。不管怎么说,靠着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迅速崛起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如今,这种模式遭受了挑战,用工荒也算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一个回应。

    “虽然很多企业为找不到工人而着急,但我们应该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积极意义。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用工荒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可以永远持续的神话,也将促使那些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在国内一味压榨本国劳动力、在国际上压缩自己利润空间的生产模式。同时,用工荒也会促使企业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使得整个社会正视几十年大发展中被忽视了的人群的正当权益,正视不同群体之间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异。

    “中国的崛起不能只依赖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也不能只把自己变成世界的加工厂。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个反向运动,从经济领域看,它提醒我们: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时不我待;从社会生活领域看,它会把我们从“为了发展而发展”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发展、繁荣共享的社会环境。”

    粱副部长喝了一杯酒又说:“‘用工荒’实际上是在检验一个企业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如何!”他接着说:

    “服装行业的有关企业家分析说,由于服装行业有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之趋势,许多打工者就近实现了就业,外出务工的人员减少,加之这一行业劳动强度较大,本地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干。不过,除了春节因素之外,当前各种生活成本大幅上涨以及国家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带来许多优势都是许多务工者萌生‘退出大城市打拼’的关键。”

    粱副部长吃了一口菜接着说:“随着沿海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和推进,中国经济的纵深活力凸显,劳动力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逆流动”的队伍正在壮大。事实上,近几年来沿海地区频频上演‘用工荒’,一定程度上也是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民工争夺战’的结果。

    “粗略估计,节后各用人单位列出的各职位起薪,普遍比节前降了一成左右,市场在起着杠杆作用,节前用工是供不应求,而现在则成了供大于求的局势,用人单位降低起薪并不奇怪。再说,企业也更愿意用调低起薪、拔高最高工资的办法,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税务局张主任接着说:“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大体就是‘三依靠’增长模式。所谓‘三依靠’,就是增长依靠投资,投资依靠信贷,信贷依靠货币。或者说稳增长就要稳投资,稳投资就要上项目,上项目就要放贷款,放贷款就要松银根。应该承认,这个模式对于维持经济增速非常有效(至少短期非常有效)。它逻辑清楚,直截了当。根据统计,过去近30年来,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52%。即使是大力倡导转换增长模式以来的5年里,投资对GDP的贡献仍然超过50%。

    “随着投资不断积累和固定资产总量持续增长,投资平均收益率必然不断下降,‘三依靠’模式就难以持续,尤其是第二产业(制造业)的‘三依靠’模式基本走到尽头了。

    “‘三依靠’模式难以持续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经济的传统比较优势(低劳力成本、低资源成本和低环境成本)正在快速消失,新的比较优势却还没有创造出来,投资平均收益率或边际效率必然随之持续下降,制造业将不可避免陷入低速增长甚至衰退。

    “最近五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开始迅速上升,制造业里的许多行业产能出现严重过剩,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持续下降,信贷资金运用效率和社会资本运用效率亦随之持续下降,资源环境消耗难以为继。所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比较优势显著下降和丧失的主要表现。

    “我们可以装备制造业为例,看看我国制造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出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的19.8%,超越美国的19.6%,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越日本(1.2万亿美元)和美国(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当年,中国全部制造业产出总量超越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2006-2010年,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25%,从4万亿增加到14万亿。2010年,全行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例超过9%,占全部工业的19.35%。2011年底,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7.7万亿,比2002年增长6.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2.8%。2011年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8万亿,比2002年增长4.9倍。移动电话、彩电、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的产量均高居世界第一。

    “然而,正如外国企业家所评论的那样,‘中国赢得了制造,却失去了研发’。在研发—生产—营销—销售—售后服务所构成的全球产业链里,中国基本处于生产(制造或加工)环节,赢得的增加值并不高。大量中国企业为全球制造和加工,却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201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平均不到20%,发达国家至少达到35%以上。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6%~40%,差距巨大。

    “以世界闻名的苹果公司为例。身为全球最赚钱的高科技公司,苹果并没有自己的工厂。苹果手机几乎全部在中国组装完成。一部最终售价500美元的苹果手机,中国组装后的出厂价是179美元,苹果公司毛利达到每部321美元。179美元的出厂价里,只有可怜的6.5美元真正属于中国工厂,占出厂价的3.6%。它构成了中国代工工厂的员工工资、管理费用和利润。其余172.5美元,则是来自非中国(主要是日本、韩国、德国等)为苹果生产的组件。

    “以2009年为例,中国工厂为苹果公司加工手机1120万部,出厂价129美元。表面上(仅苹果手机一项),好像中国对美国实现贸易顺差20亿美元。实际上,扣除每部手机172.5美元的组件成本,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仅为7350万美元。不仅如此,苹果公司本身还向中国出口了1.215亿美元的零部件。从7350万美元的贸易顺差里扣除1.215亿美元的零部件,结果是:在中美苹果手机的加工贸易里,我国不是顺差,而是逆差!苹果之外,其他产业和产品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同样的结果。

    “制造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水平上。截至2012年年底,美国仍然是全球劳动生产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只有少数北欧国家(荷兰和挪威)的劳动生产率略超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丹麦、瑞典等国的劳动生产率,约相当于美国的80%-95%,挪威劳动生产率等于美国的125%。欧元区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70%。日本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65%。“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45%-65%。

    “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巨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30多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位居全球之首,年均增速达到8%。然而,由于初始劳动生产率水平太低,尽管追赶了30多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仍然只相当于美国的10%,日本的14%,德国的10.5%,法国的10.3%,英国的12.5%,挪威的8%,新加坡的14%,中国台湾的17%。其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

    “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增速最终决定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增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真实GDP年均增速一直超过8%,全球首屈一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是因为基数太低,尽管快速赶超30年,我国人均真实可支配收入依然位居全球第80位。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人均真实可支配收入只有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的1/14(美国的1/17,德国的1/16,日本的1/15,法国的1/16,俄罗斯的1/4)。

    “‘三依靠’增长模式难以持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赶超策略逐渐失效,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原创性科技成果严重不足,成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主要制约。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必将进一步强化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的限制。

    “现在已经非常清楚,我们曾经幻想并努力实施的‘以市场换技术’、‘以空间换时间’的技术引进策略并不成功。痛定思痛,我们终于认识到,真正原创性的科技创新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前几年,中央果断提出‘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完全正确。我国需要更加明确和更加具体的产业政策及其配套政策,全力扶持自主创新,尤其是需要尽快在几个重大战略产业领域,占领世界产业发展的前沿和制高点。

    “仍以装备制造工业为例,看看为什么说‘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并不成功。尽管我国早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很多真正高科技的高端制造设备却依然严重依赖进口。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当年我国投资总额达到GDP的40%,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40%,进口设备又占设备总投资大约70%。易言之,进口制造装备金额达到GDP10%。

    “截至目前,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0%的集成电路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设备、70%的轿车制造、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继续依赖进口。很大程度上,我国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困局。多年来,我国经历了许多惨痛的外资‘收购(合资)—做亏(掏空)—独资(抛弃)’案例,充分说明‘市场换技术’策略基本失败。著名的案例包括大连第二电机厂、西北轴承厂、JMS联合收割机厂、无锡威孚、锦西化机、杭州齿轮厂、常州变压器厂等。原本我们希望外资进来之后,能够将最先进技术引进中国。可恰恰相反,外资一旦获得这些企业控制权之后,就采取各种办法将企业做亏和掏空,最后彻底抛弃。不仅外国先进技术没有引进来,而且我国原来的技术积累也随之付诸东流!

    “譬如,我国饮料行业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健力宝’惨遭失败。轮胎橡胶多家企业被外资收购形成垄断。还有许多原来中国的知名品牌,因为外资的引入而完全销声匿迹。多年来,装备制造领域一直是外商投资收购中国企业的重点,外资在制造领域设立的企业一度占据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75%以上。其中外商独资又占到65%甚至75%以上。一些外资蓄意控制我国装备制造业或制造业龙头企业,采取的策略就是:‘控制—吞并—垄断’或者‘合资—拖垮—独资’,最终形成外资一统天下之局面。

    “不仅依靠独资和合资引进国外技术的策略不成功,而且许多合资企业本身就不成功。以机械行业为例,不成功的合资占到40%左右。近50万家合资企业,年亏损额高达12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当美国、欧洲、日本等外资疯狂收购我国各个行业龙头企业的时候,却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他们的企业百般阻挠。双重标准形成鲜明对照。

    “唯有彻底改变‘三依靠’增长模式,改变低水平重复竞争的市场模式,改变依赖‘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策略,改变‘赢了制造,输了研发;赢了生产,输了利润’的国际产业分工模式,中国制造业才可能占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中国企业才有望赚取高额利润,中国企业家和劳动者才有望享受高工资和高福利。”

    经过梁部长、张主任给大家从大形势上细致的政治、经济分析,最后大家得出一个共识:“用工荒”咋一看是件坏事,但是,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因此,处理好了,不仅对于一个工厂会有好处,也会给国家带来一次革命。老乡们建议姜湘君夫妻不仅要解决好用工问题,而且最好是实行一次产业革命,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的单单依靠劳动力和加班为主的产业项目,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生活条件,实行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改变传统管理理念。

    姜湘君感慨地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我的许多同行都不知该如何是好,经过与老乡们的交流,我现在已经认准了发展方向,要用积累转向高科技产业发展,另辟蹊径,再收拾旧山河!”

    众人问他有什么想法时,他诡秘地一笑:“商业秘密,暂时保密,不久你们就会见分晓。哈哈!”

    “五一”前夕,湖南老乡收到了姜相君夫妻的请帖,名曰:公司开张之禧。于是,一群老乡拖儿带女,喜气洋洋地于“五一”这天下午齐聚“兴旺酒店”为姜湘君的公司成立举行酒会。直到这时,众人仍不知姜湘君新厂生产什么产品,不知姜湘君“葫芦里买的什么药”。

    待到大家坐定,姜湘君才慢腾腾地喝了一口茶,然后告诉诸位:“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是我新开张的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告诉你们吧,这是一家新型的产业公司,可能会出乎你们的意料,全名叫“湘君新兴科技产品开发公司”,目前公司主打产品是太阳能电池板生产。我的目标是瞄准高科技市场,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材料,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跟在别人后头提心吊胆过日子。这也是我听取了老乡们的建议,当然,还是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可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姜湘君的话顿时在老乡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询问什么叫太阳能。

    姜湘君清了清嗓子向大家解释道:太阳能产业是指参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应用等一系列过程活动的企事业单位集合体。太阳能利用主要有七大技术领域:即光热利用、光热发电利用、热电直接利用、光电利用、光化利用、光生物利用和光热光电综合利用等。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太阳能发展具有非常光辉的前景。

    他说:“目前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比于昂贵并且随着越来越快的消耗而不断减少的石油、太阳能的优势不言而喻。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太阳能利用进入大规模实用阶段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品生产国,形成了广阔的农村太阳能光伏产品消费市场,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及建筑物屋顶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也已开始启动。2002-2005年间,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光伏产业和市场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最后,姜湘君说:“这样以来,我也不用为招不到工人而焦急了。我的企业也顺利度过用工荒这一关,度过了‘阵痛’。”

    姜湘君的讲话赢得了老乡们的热烈掌声。人们为有这样的老乡感到自豪,也纷纷祝愿他的公司和国家繁荣富强,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