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新装备太多,也是一种烦恼
颜永年这问题,基本已经是直球表示—— “这阅兵整挺好,能不能让我也去看看?”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 很难。 因为科工委那个“军工口”的说法,基本是定向指代军用装备研发人员。 常浩南能被纳入其中也是因为负责太行项目的研发。 否则眼下这功夫,十二个军工集团里面恨不得有十三个都在搞地产当副业,那这个范围就有点太大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机会。 正如颜永年刚才所说,这模锻压机的第一個生产任务,不就是歼11B的机体嘛。 …… 这点自知之明,颜永年还是有的。 而再等十年的话,又肯定已经退休,更不可能被专门请过来了。 巧合的是同样在搞模锻压机。 于是就需要一个地方,把所有参阅人员和装备放在一起进行合练。 一列由十几辆HY4731半挂车组成的车队打着双闪,缓缓驶入刚刚被搭建起来的临时营区。 建国初的时候,由于阅兵是每年国庆都举行,但每次规模不大,因此阅兵部队基本都是从京城周边就近抽调,训练也是在各自营区分别进行。 也顺便给那些外地部队一个驻扎的地方。 所以今年这次,基本上是他唯一一次机会。 “颜教授你先别着急。” “阅兵的邀请名单是分批出的,最后一批应该要到8月末9月初才能确定,所以只要咱们试生产给国庆献礼的时候别献出问题来,机会应该就很大。” 队列最后,还跟着两辆大巴车。 通州,张家湾。 与此同时。 但后来随着阅兵频率降低,规模相应提高,受阅单位也开始从全国范围内抽调。 只不过没搞出什么特别有标志性的成果,因此压根也没有受邀观礼的念想。 颜永年眼前一亮。 35周年阅兵那会,他还在当年的老机械工业部工作。 于是才有了位于京城周边的两个阅兵村。 阅兵村。 常浩南说着把模型包好,装进了一个袋子里: 其中这座位于张家湾的,就是车辆方队驻训的地方。 另一个供徒步方队使用的则位于沙河。 空军编队的性质比较特殊,因此还是采用平时分散训练,到最后合练阶段再转场到京城附近的模式。 在阅兵村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押运战士从卡车驾驶室上跳下来,速度飞快地解开了固定坦克的缆绳。 与此同时,从燕山脚下某装甲师抽调出来的车组乘员也走下大巴车,以三人一组的形式各自找到对应编号的坦克,用不太熟练的动作爬进各自负责的位置上。 总共18辆。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刚刚从试车场上面拉过来的,因此车体表面被一层厚厚的泥沙所覆盖。 紧接着,另外一辆大巴车上则走下来一群数量略少、身着便装的人。 从动作上不难看出来,他们并未受过任何军事训练,应该并非参阅人员。 同样分组来到了坦克旁边,只不过每组只有两个人。 其中一个来到拖车侧后方,开始打手势指挥卸车。 另一个则趴在车体上,紧盯着驾驶员的动作,时不时在旁边指导两句。 测试过程的车组成员都是研究所或者厂家的员工,但阅兵肯定还是需要解放军参加。 因此,被选调过来的这54名训练骨干此前都只在模拟器上cao作过这种最新型号的第三代主战坦克。 这还是第一次接触实车。 实际上,他们在原部队里的车组甚至还有第四位成员,但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次将会参加阅兵的两种三代坦克都不再设置二炮手。 “嗡——” 很快,第一辆坦克在平板车上喷出一股黑烟,柴油机的低频轰鸣声几乎响彻了整个阅兵村。 对于一些有经验的老坦克兵来说,仅仅只从启动瞬间的动静,就能判断出这辆坦克所用的柴油机马力不小。 而坐在车里的坦克兵们,感知则会更加明显一些。 第一个挂上倒挡松开刹车的驾驶员直接被巨大的扭矩给吓了一跳,几乎是下意识地重新踩下刹车。 经过全新设计的悬挂和底盘让近50吨的坦克在拖车板上瞬间便稳稳停住,几乎没有半点前后点头的痕迹。 但却苦了下面的拖车。 82式坦克拖车本身的额定载重就是50吨,现在坦克在上面一动弹,拖车悬挂立马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刺耳声音。 最后好在是有惊无险地给卸了下来。 而这边这么大的动静,也早已经吸引来了同样驻扎在阅兵村中其它受阅部队的注意力。 即便对于大多数内部人员来说,这个型号的坦克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 陆战之王带来的冲击力,是其他再怎么先进的装备都很难比拟的。 不说别的,光是那杆目测起来足有6米上下的坦克炮,以及坦克干脆利落的起步姿态,就足够看出来这个型号的性能不凡。 尤其是对于原本驻扎在燕郊某地的另一支坦克方队乘员们而言——
他们身后,尽管底盘也是六对负重轮,但炮塔却还是锅盖头模样的88B,瞬间就变得不香了…… 而在更远处的模拟主席台上,几名受阅指挥人员,也正通过手中的望远镜注视着这边的卸车过程。 “这应该是张家河这边的最后一批了吧?” 阅兵总指挥李良新将军把手中的望远镜放到一边,向旁边的车辆方队总教官,也是张家湾阅兵村的总负责人杨鸿问道。 “是参阅装备的最后一批。” 后者连忙跟着放下望远镜,回答道: “后面还有两台9910工程车的备份车,因为还在生产线上,所以要下个月才能送过来。” “唉……” 李良新叹了口气,刚刚脸上的喜悦表情已经被忧虑所取代: “这次阅兵的装备……实在是太新了。” 他摇摇头,怀着复杂的心情继续道: “前年我接到文件,调任到京城军区这边的时候,我就提前给计划的参阅装备列了个表,发现无论地面还是空中,所谓‘新’装备也就是90年代初服役的那批,在部队手里已经用了几年,正是磨合程度和稳定性最好的阶段,当时我还松了口气,寻思着阅兵指挥的压力应该不太大。” “谁寻思这才不到两年功夫,那个表里面的内容,除了徒步方队的步枪完全没动之外,基本上都换了个七七八八……” “飞机飞机是新的、坦克坦克是新的、导弹导弹也是新的……不光是新的,还有不少是正在走定型流程的原型装备,这万一要是阅兵当天出个差错,我怕是要成历史罪人呐……” 李良新第一次觉得,装备更新换代太快,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好事。 “总指挥,其实我们空中装备这块,已经不算新了……” 旁边唯一一个穿着空军军装的郑良群半开玩笑地回答道: “之前航空工业那边的同志还跟我说,预计今年年中的时候,使用全新机体、航电和发动机的十一号工程最新改进型也能开始试飞,问我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加入到9910工程里面,还有一个叫直12的10吨级直升机……” “别……” 话说到一半就被已经戴上痛苦面具的李良新打断了: “现在这些原型装备都搞得我我天天晚上失眠掉头发,要是再来两种新的,还是最不能出事的空中装备,我头顶上这地中海啊,估计要直接变成太平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