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以钱代役

第一百一十六章 以钱代役

    第117章以钱代役

    打发走了郭东家,王管事趁着午间的功夫,找到了高珍掌柜处,把郭东家的想法提出来。

    “他虽然胆子大,不过对生意上的事情,见识有些浅薄,几句话就把他震住了。”

    王管事自卖自夸的笑道:“还问我为何不去做蜂窝煤的买卖。”

    高珍比王管事沉稳,话更加实诚。

    “蜂窝煤的市场,竞争激烈,干活强度大,利润低下,是剩者赚钱,普通作坊挣康的行当,我们下场如果不以势压人,还真不一定能做起来。”

    “这倒是,那郭东家也算是北平蜂窝煤第一,一年也才不到一千两的利润。”

    “他既没身份,又没本钱,再没跟脚,能有这个成就,已经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步了。”

    “到这里,我倒是想起了一个人。”高珍突然笑了起来。

    王管事露出好奇的眼神。

    高珍好笑道:“工程队的掌柜徐宁,他以前可是想要来咱们外柜干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年拿二三十两银子来着。”

    “哈哈。”

    王管事忍不住笑了起来。

    外柜的一年拿二三十两银子的人不少,特别到了管事这个层次,光保底银子一年就是十二两。

    根据目前的销量,年底能一次性分红上百两的都有好几个。

    不过想要在外柜站住脚可不容易,不是谁都能担起这份活计。

    “如果徐掌柜当初真留在我们外柜,以他的本事,的确是不在话下。”

    “有才能的人,只要肯吃苦,能熬,能坚持,总会有机会的,时间早晚而已。”高珍感叹。

    王管事点头,他是认可这个道理的。

    外柜上的学徒,许多就是如此。

    有些人找不到方式,只会埋头苦干,可结果最后只能灰溜溜的离开外柜,回到工厂当工人。

    还有一些聪明人,但是他们没有坚持,受不了挫折,熬不住,也离开了外柜。

    只有那些即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又能坚持熬下去的学徒,最后才在外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

    “几十家蜂窝煤作坊主,大多数是靠着运气先知先觉,才进入了这个行当,随波逐流而已。”

    真正有跟脚有本钱的,例如矿场主们,蜂窝煤一开始可是他们做出来的,结果没有一家还在做,都把手里的交了出去。

    接替蜂窝煤作坊的,或者是矿场主宗族里的族人,亲戚,或者是朋友,或者是原来作坊的工热等。

    “部分有长远的眼光,看得清行业的走向,但是也有不少的缺点,唯独那郭东家,虽然见识不足,但总体上还是比别人要强的。”

    王管事点评道。

    “王爷想要把蜂窝煤作坊主组织起来,恐怕很难,倒是王爷要把矿场主们组织起来,虽然看上去阻力大,我倒是觉得要轻易不少。”

    “再难也要办好,这件事一直是你在跟进,我可是在王爷面前过你,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了。”

    高珍随手画饼。

    王管事收敛了笑意,严肃的点零头。

    “这件事我全力以赴。”

    高珍拍了拍王管事的肩膀,“中华重工,就是我们的前程,能站到什么位置,最终只能靠伱自己。”

    “掌柜的栽培,我不会忘记的。”

    下午。

    高珍不再出面,王管事主持会议,由他开始起具体的事务,例如组建蜂窝煤商会。

    “为了鼓励蜂窝煤作坊主,大胆尝试,大胆开发市场,所以中华重工出面,成立蜂窝煤商会。”

    “入会的标准,工人规模在十人以上。”

    ……

    不少的人松了口气,他们可没有招外面的人,其中有名年轻人,肤色黝黑,一脸的失落。

    他们家是最开始做蜂窝煤的,但是父亲一直不同意从外面招人,生怕被别人学去了,也怕惹麻烦。

    蜂窝煤市场越来越大,可他们仍然是一家三口,每就两车。

    既要生产,又要拉去城中贩卖,产量永远都是那么多,逐渐成为伶底的存在。

    父亲反而乐在其中,高兴家里竟然有活钱了。

    年轻人咬着牙,这次回去,无论如何也要服父亲,必须招工,必须扩大规模。

    也有人同样开心起来。

    例如郭东家,脸上控制不住的喜悦涌出。

    虽然不是直接挂在贵人名下,但是挂在中华重工名下,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他看来,劳什子蜂窝煤商会,就是要被贵人收编的意思。

    收编多好啊,他就有了跟脚。

    许多担忧的事就敢继续干下去。

    “蜂窝煤商会的宗旨,是协助商家拓展商路,归纳生意上的难题,向官府提出诉求。”

    “让蜂窝煤行业,成为利民利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盈利,为蜂窝煤作坊主,提供良好的环境。”

    “同时,也要把蜂窝煤行业引入良性正轨,消除一些隐患,例如用工来源上的问题。”

    ……

    在会场休息的时候。

    王管事身边围了八九名蜂窝煤作坊主,他们不停的询问一些具体的事务。

    更多的蜂窝煤作坊主,老老实实的呆在原来的位置上,并不关心旁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他们没有资格加入商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能早点离开就更好了。

    如果不是因为蜂窝煤技术属于中华重工,以及顾虑贵饶身份,许多人不会来,一时间就这么浪费了,多耽误活计。

    “对于是否加入商会,并不做强制的要求,但是如果加入商会,会有具体的章程,而且加入有条件,退出也有条件,并不是想进就进,想离开就离开。”

    王管事把丑话在前头。

    有人迟疑,有人高兴,竟然主动道:“有要求才好,有要求,才明重视。”

    其余人恍然大悟。

    “我希望大家都加入进来,抱团做生意,以后靠着商会,放开手脚,往大了干。”

    郭东家最积极,他的表现,在外人看来仿佛在和王管事配合一样。

    “我是真心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啊。”

    蛇有蛇道,鼠有鼠道。

    郭东家知道自己的本事,眼前能抓住的就是这个行业,像煤炭业他倒是想,不过他现在没这个能力。

    但是把蜂窝煤行业做好了一样能挣钱。

    等有了足够的本钱,积攒下了关系,到了那时候,他什么不能去做呢。

    王管事赞扬的看了眼郭东家。

    此饶确不错。

    “对于用工问题,官府方面肯定会过问的,商会能帮忙遮掩一二,但不是长久之道。”

    “诸位都是生意人,当之合作共赢,我们和官府也是,太多的隐户,会让其余的百姓受更多的徭役,官府是不会同意的。”

    “但是商会出面,可以和官府谈一谈此事。”

    “请问怎么谈?”

    “出钱。”

    听到这个回答,众人面色迟疑,他们一年才挣多少钱,又能出得起几个钱。

    “商会出面有个好处,可以批量谈下来,用最少的钱,满足官府的需求。”

    “我认为是个好办法。”

    郭东家又开始捧场,继续道:“我是不敢去和官府谈的,哪里有这个资格呢。”

    “而且就算和官府谈,官府随便一张口,根据工人数量保价,我也出不起。”

    王管事点点头,接过来道:“商会会做出充分的考虑,即保障诸位的利润,以最低廉的价格,和官府商议好此事。”

    “价格太低了,衙门能同意吗。”

    “不能这么看。”王管事摇了摇头,“商会直接买断,也为官府解决了不少的力气,官府是愿意的。”

    总之就是和官府讲道理。

    一般人无法和官府坐下来讲道理,哪怕是煤场主都没有这个资格,但是中华重工有,那么商会也就樱

    ……

    第三日。

    高珍带着王管事,来到朱高炽的办公室,汇报前日的事宜,以及商会初版的章程。

    “总共有八家作坊愿意加入商会,合计用工数近两百人,其中郭东家的作坊就有五十人。”

    王管事没有昨日的张扬,在贵人面前,态度低调且严肃。

    朱高炽翻着章程。

    主要是看关于商会出钱,根据工人数量,统一向官府缴纳一笔银子,免征徭役。

    有点类似明朝嘉靖万历两朝的改革,一条鞭法。

    江淮一带经济富裕,人均收入高,所以百姓不愿意服徭役,服徭役带来的损失太大。

    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到一起,按照银子一并征收。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也是明代江淮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当地百姓们的主动选择。

    看来北平发展工业,已经有了成效,所以也诞生一丝这种诉求。

    “这个方法很好。”

    明朝的田亩,各地税收都不同,出了夏税秋税,还有地方杂税,以及服徭役等。

    南北田亩产量也不一样,粮食价格也不一样。

    只取个大概,一亩田平均为五分到一钱银子,江淮是特例,可能会高达一钱到两钱。

    十亩地的总税,不算徭役,大致是五钱到一两。

    作坊自然是以用工人数来算,根据外柜的打算,会和官府把价格压下来。

    一个工人一年不超过二钱银子。

    朱高炽认为官府能同意,首先,自己能和他们坐下来讲道理。

    其次。

    后世个人去买新房的价格,比在中介买的价格还要高,而中介还有钱挣,就是这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