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资本家
一见面,李亮就搂住陶晓华脖子,高兴地说:“你已经是名人了,人没到,名气就传到我们这里了。你们同学都在说,你有妙手回春的神奇医术,这是真的吗?”陶晓华连忙叫道:“李亮哥,你轻点,我喘不过气来了……我就会点草药,没他们传的那么神奇。”李亮说:“我们鞋厂很热闹,你是干什么都很专心的人,一定干得很好。”一进鞋厂,陶晓华就喜欢上了新宇。这家台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大门却建得新颖别致,一只设计夸张的鞋子,鞋头鞋跟俨然两颗星球,大门从中间穿过,就像鞋子带着你走向新的世界。鞋厂厂房整齐干净,绿化很好,企业文化温馨浓郁。李亮介绍说:“我们老板姓宋,台湾来的,祖籍在ah。鞋厂生产高档鞋子,主要销往欧洲和北美。”陶晓华好奇地问:“那老板就是台湾的资本家了,我们替他打工,不是让他剥削了吗?”李亮被逗乐了:“你还把读书的事当真呀,什么剥削不剥削的?人家出资办厂,我们出力挣钱,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的:日子越来越好。只要合法合规,就像报纸上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他们资本家从资本主义社会来的,会打骂我们工人吗?”“你真是读死书了,那是旧社会……现在呀,他们资本家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还会人文关怀,到了重大节日,你的生日,他们还会给你播放歌曲,送鲜花,给你祝福。”“他们记得我们的生日?”“这就是资本家的厉害了,他们不但记得全厂职工的生日,连员工的兴趣爱好他们都懂。”“资本家怎么会变好了吗?”“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不管是什么社会什么人,他们都会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陶晓华想起工作的事,发愁地问老同学:“李亮,我原来在五金开关厂干过,现在转到鞋厂来,我能干什么好呢?”李亮说:“我们年轻人脑子活,适应快,干一行会一行。在广东这里,很多青年人在一个地方干半年,觉得不合心意就换个地方换个工种,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陶晓华不解地问:“工人老是这么快就换工种,技术怎么能得到提高?”“这里很多工厂是人员密集型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工厂搞个简单培训,工人就可以上岗了。”陶晓华不以为然地说:“简单培训就会干,说明这种技术很浅层,要求不高,很难出专业人才,更培养不出工匠了。”李亮惊讶地看他:“你不是刚出来打半年工吗?怎么讲话这么专业,还想要当工匠?”陶晓华说:“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怎么不可以当工匠?”李亮惊奇地问:“我差点忘了,你从来都是那么用心的人,干一行精一行,年纪轻轻都得到那么多人的夸赞。我问你,他们说,你是神医?你真的那么厉害吗?”“你说呢?”陶晓华撇嘴笑笑,“我们那里的人们见识短浅,他们见我治好了一些疑难杂症,就胡乱说我是神医。什么是神医?那是大师级医生,像古代华佗、扁鹊,甚至能起死回生,这才叫神医。我还差得远呢。”“你能治疑难杂症?”李亮赞叹地说,“这就了不得了,叫你神医不夸张。”李亮带陶晓华进了新宇鞋厂,他从人事部了解到,制鞋流水线后处理阶段的一位老同事身染疾病,辞工回老家治病去了,他就为陶晓华谋到这份打底喷光的岗位。陶晓华原本就有手艺活基础,干起鞋子打底喷色抛光的工作很快就上手,从他手里出来的鞋子光滑锃亮,合格率非常高。车间主任对他这位新来的员工很满意。特别是他爱好打球,篮球足球基础都很好,很快,大家都喜欢这位天天不是打球就是捧着书本的工友。这天是周一早上,陶晓华和李亮一帮工友在食堂吃早餐。李亮用法式面包蘸一层番茄酱,吃得津津有味,他向陶晓华推荐说:“晓华,我们工作强度大,蘸点番茄酱,多吃维生素,对身体对眼睛有帮助。”陶晓华摇摇头:“果酱是西式吃法,他们吃番茄酱水果露,这种东西虽然香甜,但是加入添加剂,热量大,特别是防腐剂,对人的健康有影响。我不喜欢这样吃。我们要想增加维生素,直接炒绿色蔬菜,直接吃水果,这样既新鲜,又健康。”李亮解释道:“果酱果露很简便,直接涂在面包馒头就可以食用,比买菜洗菜炒菜方便多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他的话没说完,就被鞋厂喇叭给打断了:“通知,各位工友,吃完早餐尽快到文化广场集中,上班前,董事长给我们训话!”李亮解释说:“今天晨会提前了,董事长要来讲话。”陶晓华好奇地说:“来鞋厂三个月了,我还没见过董事长呢?他长得怎么样?”李亮告诉他:“等下你就见到他了。以前董事长每个月都要到厂里给大家训话一次……是不是现在业务比较忙了。”等他们来到小广场的时候,那里已经齐刷刷排列好五六行的工友。董事长还没到,但是大家自觉地静候着,只有几个性急的人侧耳小声地交谈,此外没有人敢大声说话。从晨会的会场来看,陶晓华知道,董事长的威力很大,大家都很敬重他。“来了,来了。”有人小声提醒大家。一辆深蓝色奥迪轿车轻轻地驶到队伍旁边。车门打开,一个衣服整齐的老者在三个助手的陪同下快步走到队列前面。李亮捏一下陶晓华的手:“看,宋董来了……”陶晓华连忙垫脚朝前面看,只见宋董年纪在七十岁上下,白发还很密,梳得整齐。穿一件蓝衬衣,带一条灰色领带。人步态矫健,显得精瘦干练。他一开口,陶晓华很惊讶,想不到这是一个七十岁老人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