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约定
备寇是每年必做一件大事,黄巾乱后,各县各亭尤其重视。 因为冬日严寒,衣食短缺,山中的贼寇往往在这个时候劫掠乡里。而东汉民风彪悍,每当这个时候,趁秋后无事,亭里的亭长、豪强就会训练丁壮,组织备寇。 此时陈通在校场上做的就是这个。 只是现在的场面与刘和的预期有些不一样。校场很大,是位于半山腰的一块巨大平地上,有人工修整的痕迹。场中只有寥寥二十几人,训练的是弓箭,可以看到这些人都很年轻。 此时天气已经很冷,但陈通身上却穿的短褐,头上大汗淋漓,手持一把大弓走了过来。 “刘侍中,我们又见面了。”显然上次之后陈通也对刘和做了一些调查,“怎么样,试一下?” 东汉的世家子可不是后来那些朝代培养的废物点心,每个世家子从一出生就会接受各种文武培训,虽然多有不成器的,无不是被人鄙视的存在! 但东汉毕竟是儒家为主流的朝代,要论武艺,刘和只能说平平,但论六艺中的射,家教严酷的刘和可算一绝。继承了前身技艺的刘和,这两天在南顿干的最多的就是骑射,十射九中。 因此二话不说,刘和就接过了弓箭。 刘和拉了拉,是三石弓,东汉时的一石和隋唐时的一石不同,只有那是的一半多一点。 刘和目测了一下距离,离靶子大约八十余步,于是捻起一支箭,也不瞄准,凭感觉射了出去,离靶心有三寸距离,于是又急射两箭,分中正心。 见此陈通脸色一变,正容道,“宗室子弟,果然不凡!” 又拱手说着:“现在时刻近午,正是吃饭的时候,不知伯衡可肯在我家中将就一下?” 龙不与蛇居,见刘和有些本事,陈通连称呼都变了。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刘和田哈哈大笑,说着,“让伯举兄见笑了,我们一路行来,疾驰二十余里,腹中饥饿,正想大吃一顿呢!” 陈通闻之大喜:“爽快,来人啊,快置备酒席,昨天正好一头老黄牛死了,今天正好开开荤,以报上次烤鸡之恩。” 没多时,几人就出现在陈通家中,仆人就放下几盘牛rou,一些炖菜,还有一坛好酒。 刘和也不谦让,开筷便吃,这时,却见陈通也是下筷如雨,一如当日土地庙中。封旻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暗想:“怎么主人不像主人,客人不像客人。” 殊不知刘和此举正合了陈通心意。酒饱饭足之后,陈通狠狠喝了一大口美酒问道,“伯衡此次远来何意?” 刘和已摸准了陈通直率的性格,大笑,说着:“伯举缘何故作不知?” 封旻也故作不悦,“伯举为何不以诚待人?” 不想听了这话,陈通哈哈一笑,丝毫不觉尴尬:“刘校尉不辞辛苦前来,招募伯举,通不胜感激,本该立即应命,只是……” 刘和与封旻相视一笑。二人早就商量好了对策,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于是刘和摆了摆手,笑的说着:“伯举之心我已知之,且先听我一言。” 陈通默认,刘和把之前商量好的话说出:“袁家四世三公,后将军更是当世第一流的诸侯,伯举身在汝南,投他或是一条出路,但我认为如果伯举投靠他,却未必有机会一展武勇。” 刘和来了就是挖墙脚,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见陈通不语,刘和不以为意,说着:“伯举莫以为我虚言诓汝,原因有四。” “其一,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后将军身为家中嫡子,麾下文武更是济济满堂。伯举投之如石入池塘,溅不出半点浪花。” “其二,世家大族往往以门第视人,后将军更是其中翘楚。观张勋、桥蕤之辈,伯举就该知在彼麾下登之高位,何其难也!” “其三,自古军中首看军功,次看资历。奈何后将军起兵多年,麾下诸职人员皆满,以后将军的性格,伯举到了军中,怕是军功再多也只能苦熬资历。 “其四,伯举勇冠全郡,后将军却未曾遣一人前来招揽伯举,可见后将军并无此心。若是伯举主动投之,反而遭人轻视。” “至于其他诸侯,就不用说了。伯举根基深植本郡,若是投靠其他诸侯,恐怕他们连伯举的名字都没听过,还不如投靠后将军呢!” 陈通闻之意动,又有些犹豫不定,于是封旻笑骂道,“伯举第一次遣人前来请我,我马不停蹄的赶来了。后来你我二人约定,将来一起共图大事,我一直谨记心中。谁想伯举将我推荐给了主公,自己却在惺惺作态,实在是可笑啊!” 陈通闻言,脸上终于有些挂不住了,正容问道,“我若投校尉,不知校尉作何安排?” 刘和斟酌片刻说:“伯举兄弟勇冠全县,在我这里担任牙将一职绰绰有余,不过我最多让你担任都伯。一则伯举你资历太浅,难以服众,二则军中将士桀骜,我根基不稳。但凭着伯举的本事,若有些功绩,一曲甚至一部,将来都不在话下。” “不过今日我思前想后,却有了另外一种安排。” 见陈通听得仔细,刘和润了润嗓子,继续道,“实不相瞒,自部曲来到汝南之后,军中大将无一人前来拜见,其中故有后将军的缘故,但将士桀骜可见一斑,实乃是我在军中无甚根底。有道是慈不掌兵,我欲助后将军讨伐周贼,一则趁机掌握部曲,二则打磨一下诸将的桀骜之气。如此一来伤亡恐怕不小,所以我想裁撤伤亡最重的一部,另建新军。” 陈通听到这里一股狂喜涌上心头。刘和假装没看见,反而鼓舞道, “若伯举能带百人来投,我封你为都伯;若伯举能带千人来投,区区别部司马,我又岂会吝啬!” “不过有言在先,带来的人通过筛选才能算数,我麾下部曲只要精锐!” 陈通这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迎头便拜,“末将陈通,拜见主公!” 刘和将陈通扶起,淡淡地笑道,“我得伯举,如鱼得水耳!” 二人重新按主从分坐,陈通立刻拍着胸脯对刘和保证,“三月之内,末将必带一千精锐前去相投!” 刘和一边暗叹自己嘴炮无双,一钱未费,便得了一员勇将和精兵数百,一边又假惺惺地劝慰陈通莫急,言以其才能哪怕单身入营也很快就能独领一部。 几人一直喝到下午,刘和才不顾陈通极力挽留,率众离开。 …… 夕阳西下,陈通就像是一块木头一样伫立在余晖中,不知想些什么,这时有一老者走了过来,正是勇伯。 勇伯上前问道,“大公子,你下定决心了吗?” 陈通眉头微皱,神情却异常坚定,“是的,勇伯,机不可失!如今天下大乱,岂不正是我等鱼跃龙门的机会?我陈伯举又岂能一辈子在这小山坳里作威作福?” 此时寒风掠梢,周围的林木在摇晃时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表示赞同。 勇伯叹息了一下,知道一旦大公子下定决心,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只是还是微微有些担心。 “既然大公子已下定决心,老奴也不多说什么。先假设这个公子和没有拿大话诓人,以公子之志,恐怕别部司马一职已在囊中。奈何堡中适龄丁壮也就六七百人,恐怕……” 陈通摆摆手,制止道,“我相信封先生!” 语气不容置疑,“既然主公只要精锐,那我便只带二三百悍卒即可,其他丁壮正好在家守着!” “那不够的名额?” “山人自有妙计!”陈通狡狭一笑,“你道我为何跟主公索要三月之期?” 勇伯配合道,“计将安出?” 陈通遥指后山,哈哈大笑道,“勇伯忘了最近有什么大事了吗?” 勇伯想了片刻,然后一拍脑袋,“备寇……” “正是。”陈通此刻脸上洋溢着自信,“南顿每年用来备寇的乡勇足有数千,只要拿到手里,何愁没有一千精锐!” 但勇伯不无忧虑,“大公子想要达成这个愿望,至少有三个难题!” 说着竖起三根指头: “其一,每年备寇事宜都是下面乡亭各自为战,或是由亭长组织,或是由豪强动员,除非县寺下令,否则绝无可能统一行动。” “其二,虽然我们陈家堡算是南顿最大的豪强,大公子勇武也冠绝全县,但我陈家兴起毕竟不过六七年,根基不稳,而大公子又没有官职在身,想要统筹诸事怕是难以服众。” “其三,哪怕众人尊公子为盟主,公子又如何说服他们一同转投刘校尉呢?” “此事易耳!”陈通似乎早有成算,金色余晖下,掩映着自信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