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策
书迷正在阅读:大唐妖仙,从掌控雷法开始、单纯讨论乃木坂而已、虚海世界、沧游传、大明守村人、鬼王追妻:嗜血医妃要逆天、网游之天命帝王、御龙、响马九斤、极恶学院
三日后,荀氏携雁来访。 为示尊重,杨琦携妻、子迎接。 杨明望见领头之人,面露欣喜,主动行礼道:“公达。” 来人便是数月前来廷尉诏狱之荀攸。 颍川荀氏前以荀淑为前任家主,其有八子,号曰“荀氏八龙”,荀彧便是荀淑次子荀绲之子。 荀攸之父却不在八龙之列,便是旁支。 这也是杨明猜测来人会是荀攸的原因。 旁支之中有能力者,及冠之后便要四处跑腿,为家族出力,借此混个脸熟。 待行完纳吉之礼,杨明邀请荀攸留下饷食。 此时虽仍是九月,但东汉一朝自建国便气温暴跌,六月飞雪都有过,九月已是秋风瑟瑟。 好在杨府四面高墙,倒也不惧秋风,且二人所坐石桌中间,有一铜酒樽,下有炉火,内盛青梅酒。 九月青梅成熟,正是青梅煮酒时节。 两人一边喝酒吃饭一边闲聊,与当初在廷尉诏狱时相比,平添了一分惬意。 酒过三巡,杨明忽然长叹一声。 荀攸疑惑地望向他。 “世人皆以为我此时春风得意,然而我却愁眉不展、惴惴不安也。”杨明叹息道。 荀攸闻言很是意外:“少君何出此言?” “公达有所不知,此次北上并州看似顺利,实则险象环生。”接着,杨明便把曹节安排田晏,曹破石及王萌、王吉后手尽数讲出。 “若非我去了马邑,怕是早已客死他乡,哪还有机会与公达在这青梅煮酒。”杨明感慨道。 “曹节手段,当真险恶至极。”荀攸附和道。 杨明闻言起身,对荀攸恭敬行礼道:“曹节欲置我于死地,水火不容,我该何去何从,还望公达指点一二。” 荀攸见状心有所动,却也并未开口。 他虽外露愚钝于人,但却极为聪慧,杨明在荀氏与杨氏联姻后说出这番话来,他怎能不知是有所求。 然而荀氏婚宦世家,与宦官有着千丝万缕之联系,他并不愿开这口。 杨明看到荀攸反应,也并未继续追问。 荀攸是三国知名谋士,为曹cao进献“十二奇策”之人,史载荀彧坐镇,荀攸随军,二荀谋略自然不用多说。 这也就是杨明听到荀氏来纳采之时,觉得荀攸可以帮他解忧的原因。 当然他也知道荀氏微妙处境,且荀攸又素来低调,要想问策于他,并非易事。 所以他坐了回去,继续与荀攸把酒持螯,高谈阔论。 等酒饱饭足,他接着发出邀请:“公达,我从雁门得一古书,书无名,其内却深谙天地至理,不知公达有兴趣与我一同观之?” 荀攸闻言立马来了兴致:“竟有这等奇书?” 杨明点头,说话间已拉着荀攸往里走:“此书应当极为珍贵,我将其藏于阁楼之中,以防失窃。”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阁楼,先后爬了上去。 荀攸上了阁楼后便被一屋子的竹简吸引过去,杨氏经学大家,藏书自多不胜数。 然而还未等他开口询问古书在何处,身后杨明再次躬身行礼:“还望公达指点我迷津。” 荀攸迅速反应过来,知道这是杨明诈他。 他有些生气,转身欲走,不过走到阁楼一看,顿时哭笑不得。 原来阁楼那梯子,不知道何时已被人撤走。 “此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我耳,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杨明走过来再次躬身请教。 天地你我四知为弘农杨氏先祖杨震名言,杨明此时搬出来,倒颇为巧妙。 “少君何至如此。”荀攸长叹一声,终是未开口。 杨明见状单膝跪地,抱拳道:“其实若仅我一人,无所畏惧,却恐累及家族,万劫不复。” 荀攸见状赶忙上前扶起杨明。 杨明已贵为亭侯,这等大礼他一介白身哪里受得起。 而且杨明方才所言,累及家族,如今荀氏已与杨琦一脉联姻,在政治上便是利益共同体。 帮杨明,也等同于也是在帮荀氏自己。 至于宦官那边,联姻则更多只是权宜之计。 “少君处境艰难,我也仅能提供少许思路,姑且试之。”荀攸开口道。 杨明闻言大喜,当即起身道:“愿闻其详。” “我有上、中、下三策,不知少君要哪一策?” 杨明面露喜色,他当然是全都要。 “公达可一一详述。”杨明找来坐榻,示意荀攸坐下来说。 “少君可知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荀攸坐下后便开口道。 杨明点头。 申生为春秋时晋献公太子,为丽姬譖言所迫自缢而死,而重耳出逃在外,后来返回继位,是为晋文公。 “以少君如今作为,及冠之后求外放一大县之令,甚至一郡太守皆非难事,若远离中枢,想必那曹节也未必会阻拦,且曹节早些年得过重病,想必不出几年自会病逝,届时少君可用家族运作再回雒阳。”荀攸接着说道。 杨明闻言思索。 这和历史中诸葛亮劝刘琦如出一辙,可以称之为“避祸之举”。 虽说曹节死后还会有赵忠张让等人,但论政治能力,他们与曹节相去甚远。 按荀攸所说,他再回雒阳,自然可以沉着应对。 这确实是一种方法。 “此为下策?”杨明开口问道。 荀攸颔首。
杨明见状心喜,如果避祸之举只是下策,那中策和上策就更加值得期待。 “那中策是?”杨明继续问道。 “以家族运作,为司隶校尉。”荀攸这次说的简短。 杨明却显得很是兴奋。 因为有历史加成,荀攸的下策对他而言并不意外,但是这中策就十足惊喜。 甚至他此时也不得不感慨,谋士果然与常人不同。 东汉十三州,置十三州刺史,行监察之权,监察司隶的,便是司隶校尉。 再详述一下,司隶校尉便是监督京师及京城周边地方之监察官。 虽说它的秩仅有比二千石,不如一般郡守,但就和那北军监侯一样,位卑权重。 之前那王萌便是司隶校尉,王甫也因此权势滔天。 “那上策是?”杨明听完中策,对上策已是有点迫不及待。 “少君可知宦官也分派系?”荀攸反问道。 “中常侍吕强不与他们合流。”杨明回道。 “不仅如此,曹节王甫为旧宦,赵忠张让位新宦,他们私下亦争权不休。”荀攸继续说道。 杨明若有所思。 “古来政治斗争,无非都是‘多立友,少树敌’,若少君能与赵忠张让结盟,那曹节自然不是对手。”荀攸终于说出上策。 新宦取代旧宦是趋势,与新宦结盟是顺势而为。 而且杨明已除王甫,某种意义上与赵忠张让等人利益一致。 只要杨明不和那些极端士人一样喊着除尽宦官,那赵忠张让等人自然也乐意合作。 而且这么做风险最小,故是上策。 “多谢公达指点。”杨明起身向荀攸行礼。 有了这阁楼三策,他对前路也看得更清。 不过他并未着急选择,因为中策与下策,都需等他及冠之后才能执行。 并且三策各有利弊,他也需要多加考虑。 行完礼,杨明拍手,张辽又把梯子搬了回来。 下了阁楼,杨明亲自送荀攸出杨府。 “此番多有得罪,还望公达原宥。”待把荀攸送上马车,杨明躬身致歉。 荀攸摆了摆手:“少君并非池中之物,今日所言若能些许帮助,攸也荣幸之至。” 言罢,他便示意御者驾车离去。 这反应,可不像什么荣幸之至。 杨明目送荀攸,也并未在意,他如今的地位要荀氏为他所用还远远不够。 一直到荀攸的马车消失在视野中,他才收回目光。 既然忧愁已解,他也是时候收拾一番,准备去东莱与郑玄会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