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在线阅读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历朝历代的教训

第二百四十七章 历朝历代的教训

    “高见没有,也没有万全法,”

    朱瞻壑道摇摇头,但是也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因为从历史中就能窥探出来,任何制度都是有着漏洞,华夏历代统治者都在努力吸取前朝教训,改变前朝的弊端,想让自己江山永固,可结果嘛?每一朝,有着每一朝的情况”

    “商朝时,商纣王帝辛把主力军队拉出去开疆扩土,结果国都空虚,被周武王趁机拿下了大本营,商朝灭亡”

    “周子,总结商朝被灭的经验,然后实行分封制度,将亲戚以藩屏周得分封在下各处,重要地区,想让他们接管地盘,开疆扩土,而王室集中兵力守住大本营,可结果是诸侯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下大乱,周子只能偏安一隅,八百年的周王室,就有六百年是摆设,最后被秦国所灭”

    “而秦始皇灭掉六国,统一下后,在吸取了商周灭亡的经验,果断废除分封制度,建立郡县制,以流官管理地方,虽然此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皇权,防止霖方割据势力”

    “可又面临了新问题,流官没有归属感,没有忠诚度,没有家国情怀,国家有难,要么造反,要么叛变,对他们来无所谓,谁当皇帝都一样,结果就是大秦灭亡”

    “汉朝建立,刘邦吸取了秦朝的教训,采取了分封和郡县制度并行,将土地分封给自己儿子,想以自己直系亲属忠诚度高,就算造反成功,下依旧姓刘,按照刘邦想法,汉朝能传千秋万代,可是他没想过人是有野心的,地方王爷和皇权相互争夺权力,导致七国之乱”

    “平定七国后,到了汉武帝这里,他认为要想皇权稳固还是郡县制靠谱,可前提是解决流官归属感,于是先横击匈奴,然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文化,强化流官忠君爱国思想”

    “可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外戚势力过大,王莽窜了西汉”

    “而东汉建立后,刘秀看了看前朝所有教训,诸侯要夺位,外戚要夺位,官员还信不过,于是盯上了宦官,以为宦官没后代,不可能造反,然而反是没造,可为了权力,让朝廷乌烟瘴气,乱作一团,至此东汉灭亡”

    “三国之后,曹魏建立政权,看了看前朝所有案例,开始不用宦官,限制宗族和外戚势力,可结果没想到,宗室力量消弱,给了世族大家机会,被权臣夺取了下江山”

    “在后司马家建立了晋朝,结果因为士族势力过大产生了士族皇帝共治下的局面,很快东晋结束”

    “西晋司马皇帝上位后,吸取了曹魏和东晋的教训,担心世家大族重复行动,夺取大权,再一次开了分封,以诸王侯来削弱他们权力,但是控制了诸王士兵数量,同时也能防止世族过分强大”

    “然而因此削弱了国力,引发了八王之乱,结束了西晋,迎来了南北朝”

    “南北朝,南朝吸取了,魏晋的教训,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在制约门阀士族的同时还加强了皇权,但因为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统治,需要大量官僚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因此官僚特权得到了极大发展,然后产生了严重贪腐问题,加剧了社会不公,为动荡埋下了伏笔,最后被外戚杨坚再一次统一”

    “而到了隋唐,见到了前面所有朝代的乱象,同时士族门阀开始日益膨胀,强大到左右朝政,为了加强皇权,于是出现了科举制度,以寒门子弟来对抗士族,重用节度使镇守边关,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中断了整个大唐,直到唐朝灭亡,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大乱世”

    “等宋朝建立,看了看历朝历代的惨状,再一次吸取了教训,采用强干弱枝的方法,将主力大军和财富集中在首都,防止出现商朝大本营被破得情况”

    “在重视科举,提拔拥有真才实学的文人对抗世家大族,同时禁止后宫与太监干政,最后在杯酒释兵权,挖去功臣权力,再采用重文抑武的政策,防止地方武装”

    “结果皇权虽然得到了集中,却因为重文抑武,导致武力孱弱,不堪一击,最后被外族结束”

    “而到了元朝,看了看宋朝制度,太过孱弱肯定不行,于是用了军政合一,结果再一次造成了藩镇割据,步了唐朝后尘”

    “而到了我们,太爷爷吸取了宋朝教训,将重点放在外族入侵上,定了亲王守边的国策,以及留下朝无正臣,内有jian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同时推行理学,加强大臣百姓对皇权得认可,保证皇权得法理”

    “以及废除丞相制度,在为了防止功臣勋贵作乱,直接除掉,将权力牢牢掌握,同时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不能重用宦官等规矩,然后想着就算再出现问题,只要兵权在皇子手中,rou也就烂在锅里”

    “可结果?”朱瞻壑着,看了朱棣一眼。

    “结果什么?”

    朱棣询问道,感觉不好。

    “结果,就是皇爷爷成为了千古第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人”

    “朕,那叫清君侧”朱棣直接一脚蹬来,朱瞻壑一下就躲开了。

    “皇爷爷,我可记得,清君侧好似完了后,三日内必须离京城,回到自己封地”

    “我怎么不知道?这当初你太爷爷可没给我啊,我只听见,清君侧,然后来了大侄子不见了,这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勉为其难得接过了”

    朱棣得是脸不红心不跳,然后看向朱瞻壑“所以,你了这多,是想什么”

    “我想,这下没有一个长久而治的办法,程朱理学也不可能,想让皇爷爷打消以理学长久治国的念头,所有长久而治的办法都是假得,按下去一个问题,又有一个问题在冒出来,所以要直面当下,而程朱理学长久只会增加负担”

    朱棣也知道了,这子这多,就是想让他能下定决心改变程朱理学,不要妄想理学能长久统治下去,然后他迟疑了很久,便道“那你,这理学要如何改”

    “程朱理学,改肯定是一时改不了”

    “那你还”朱棣一下火冒三丈,这不是给他废话吗?

    “皇爷爷息怒,我没完呢?一下改不掉是因为太过深入,哪怕你强势改变也很难,甚至招到反对,引起动荡,要无形之中改变”

    虽然现在理学能被质疑一下,不去赞同观点,可理学已经和整个社会紧紧结合在了一起,成为霖主,官员,甚至皇权的统治工具,皇权他这里能解决掉,可下面千千万万的官员地主阶级呢?

    “所以要改,首先放开其他对朝廷有利的学,不要当成伪学打压,这是一”

    朱瞻壑道还在比划着手指。

    “二,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生产力,制造业,商业,别再搞什么士农工商那一套了,因为生产力推行起来了,下百姓吃饱了,工业制造业推行起来,下百姓穿暖了,要让百姓看到生活越来越好的希望”

    “不然饭都吃不饱,实话哪怕是理学在深入,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时候百姓该造反还是要造反,唯有以生产力作为前进的动力,让百姓看见希望,看到一个日子好过的时代降临,才是最主要的”

    “这个时候同时宣传爱国教育,让百姓知道这一切是国家是朝廷带来的,皇爷爷觉得下还不是铁板一块?”

    “三、重开学府”

    “重开学府?”朱棣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