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在线阅读 - 第675章 毫无诚意

第675章 毫无诚意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675章毫无诚意徐州,最后一根电报线拉上之后,于宗远亲自查看了整个淮北电报线路,满意的看着这条竣工的电报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条淮北电报网线可以说是他最大的投资了。

    苏松之间的电报线已经投入了运营,作为民间线路,苏松电报局的业务并不是特别多。

    苏松铁路公司租用了电报局的业务,用来传递列车晚点到站的消息,方便各地铁路站进行调度。

    使用了电报之后,苏松铁路的晚点率和故障率都低了很多,不过光靠着铁路公司的业务,庞大投资的电报局是无法活下去的。

    还有几家报社租用了电报线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财经类为主的报社,他们需要尽快知道上海证券交易中心的行情,通过电报传递这些消息是最快速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炒股票和期货的商人们会使用电报,还有一些大宗货物交易的商人会用电报来传递消息。

    总而言之,电报这东西如今还是比较奢侈的通讯方式,普通百姓对于使用这种东西能够传递消息也是将信将疑,苏松两府本身距离也不远,使用信件来传递消息反而是更佳的选择。

    更不要说如今铁路公司也开设的邮政列车,可以使用火车来送信了,苏州府和松江府写信一般也只要五天时间就能送到,日常的联系已经足够用了。

    对于于宗远来说,电报局是他最满意的一笔投资了。

    “什么,要征用我的电报线?”

    内阁中书五房公事孙长青是上一届科举的进士,他在内阁观政后就留在内阁。

    经过苏泽改制之后,中书五房公事已经变成了内阁大臣的助理官员,负责整个内阁的日常助理工作,因为能够亲近内阁重臣们,也是年轻进士们向往的工作。

    孙长青并没有因为于宗远商人身份而轻视他,世人都知道这位于二公子和大都督关系匪浅,而且于公子的名声也不同于其他商人,他仗义疏财,经常投资新技术,是东南有名的财神爷。

    孙长青办事妥当,就被徐渭看中留在身边。

    能够迅速知道一座城市什么商品景气,就能够提前准备好商品送过去贩卖,这样使用电报才能有回本的可能性。

    于宗远果断投资建设了京徐电报线路,这是徐州到南京的电报线,距离上是松江到苏州府电报长度的几倍,投资自然是更大。

    中书五房公事原本是负责收发内阁和各部之间的公文往来,在明廷时期也是个非常要害的职位。

    不过于宗远这边刚刚完成了剪彩仪式,他正准备离开徐州的时候,突然见到了几名内阁的官员。

    目前看没有暴富的风险,电报还只在少数商人和报社中使用,知名度低,这点业务需求,想要盈利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于宗远听说其他城市的商人也在建设电报线路,他们建设这些电报线路的想法也和于宗远差不多,电报作为一种能够快速传递消息的工具,在商业上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于公子,并不是无偿租用,我们会按照苏松铁路公司租赁的费用支付你们电报公司租赁费的。”

    于宗远大手一挥说到:“谈什么租啊,我的电报免费给你们用!”

    孙长青连忙说道:“这不合规矩啊。”

    于宗远无所谓的说道:“这有什么不合规矩的,我本人乐意就行了!”

    于宗远豪爽的说道:“你们尽管用!”

    等于宗远离开,众人看向孙长青,孙长青叹息说道:“于公子高风亮节,不过大都督也教导我们不能白占便宜,这样吧,以后每次谈判的消息,都附上是通过于公子电报公司传递的这条备注,也算是我们对电报公司打个广告吧。”

    “孙公事,这样做不合规矩吧?”

    “有什么不合规矩的,我们也说的都是实话。”

    “大都督需要我们将和谈的进展第一时间发给南京,同时刊印给百姓看,用电报是最快的选择,我们用了于公子的电报公司也是实情,不算是虚假宣传。”

    “好了,大家准备吧,过几日首相大人就要来徐州了,我们要把和谈的工作准备好。”

    众人纷纷忙碌起来。

    和谈的地点定在双方前线对峙区域的一座废弃小镇,徐渭从南京出发,通过漕运船只抵达徐州后,最后在一支精锐军队的保护下抵达这座废弃小镇。

    小镇已经经过了简单的修葺,可以居住警卫和随行人员,明廷的谈判代表山蒿先已经到了,徐渭不顾舟车劳顿,迅速开始了谈判。

    也正如同东南高层预料的那样,李成梁和谈根本就是为了拖延时间,他提出来的条件都是东南无法接受的。

    山蒿先直接说出了明廷和谈的底线:

    首先是保证大明皇室的存续,李成梁的方案是继续维持皇室,但是限制君主权力,但是要保留君主任命朝廷首脑的权力。

    其次是保留北方明廷的军队,李成梁依然担任这支军队的统帅,李成梁可以交出政治权力,但是要保留军事统帅。

    最后就是明廷官员无论文武,都可以在东南的官府中等到相应的职位。

    徐渭听完了山蒿先的条件,也知道这场谈判注定是徒劳了。

    明廷的和谈条件这三条无论哪一条都不可能满足。

    本身苏泽起兵的理由就是主权在民,推翻帝制就是他的口号,如今苏泽都不称帝,就是要化家天下为公天下,还能让你们大明朱家继续做皇帝?

    接着就是保留李成梁手下的军队,从唐末以后,任何一個大一统王朝都没有藩镇节度使这种东西了。

    最后就是人事了,凭什么你明廷的官员就能直接得到东南的职位,东南多少读书人等着当官呢?

    可以说这三条是将东南上上下下各个阶层都得罪了,说白了李成梁根本没有和谈的想法,只是拖延时间罢了。

    徐渭干脆也直接开摆,他一边将和谈条件通过电报发往南京方面,一边开始和山蒿先争论,双方展开了唇枪舌战。

    这些消息都被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交给报社迅速刊印,东南海军迅速利用快船送到山东沿海各港口,将和谈内容也印发给明廷统治地区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