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竞技小说 - 重生之围棋梦在线阅读 - 第二七零章 读棋

第二七零章 读棋

    “什么?你让我们打这些古谱?不仅要认真打,打完之后,每个人还要写出一篇“读后感”。我说老大,你这是什么意思?”

    要说起来,李小强在中国围棋“八骏”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这些小棋手也算是自小“背井离乡”,在国少队这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大家年龄相仿,并处在围棋界那个相当狭小的圈子里。自然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李小强对于其他人来说,更算得上是最具体的追赶目标和学习榜样。亲近感加榜样,有了这两点,李小强的“威望”想不高都不行。

    至少到目前为止,李小强的话,其他人还是很愿意听的。

    当然,这帮棋童都是些高智商的家伙。他们单纯是单纯,但涉及到和围棋有关的问题,没有一个人好忽悠。

    这次李小强把“八骏”聚拢到一块,他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免费使用劳动力。更准确的说,李小强有“剥削童工”的嫌疑。

    在两年前,李小强和申城的方老就约好:想把中国的围棋古谱整理一下。两个人选择的重点,就是明清时代的围棋。因为在两个人看来,这一段的围棋史很有意思。从明代的围棋三大派到后来中古棋最高峰,再到后来中古棋的没落。如果能精准把握其中的脉络,那绝对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面。其他不敢说,里面的故事至少很好玩。

    两人说是说“合作”,其实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由人家方老一个人在做的。从各种各样的考证工作,到鉴别各种资料的真伪,再到最后文字工作的形成。其实都是由人家方老一个人在完成。当然,既然说是“合作”,那李小强总是要做一点事的。

    他承担的唯一工作,就是“读棋”。

    要研究一个时代围棋的历史。那么研究这个时代的棋谱。当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像日本人做的那样,例如他们说“玄妙道策”,那么怎么个玄妙法呢?光用嘴巴吹是不行的。这就必须有现代的高手去“读”他们的棋,去研究他们的棋谱。去尽量真实还原他们对局时候的思路和想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告诉普通棋迷,他的棋为什么称之为“玄妙”。

    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读棋”工作,是研究围棋历史的核心。你下的结论能不能让人信服,就看你“读棋”读到什么程度。稍微一不小心,很容易就贻笑大方。

    “读棋”的工作。说起来好像非常简单。在很多人看来,所谓“读棋”,不就是研究棋谱吗?像李小强这样的职业棋手,除了正式比赛之外,在平时的训练中,“打谱”不就是最常见的训练方法之一吗?要精读一张棋谱,无非就是仔细一点,深入一点,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实际上。想真正读懂一张棋谱,特别是想通过“读棋”来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远比想象中的困难得多。

    “。。。可是有时候,也会漫不经心地翻开杂志。扫一眼开篇的对局解说,这一扫可不要紧,是正经的人材在解说我的围棋,文章也是正经的人材执笔。像“坚忍”之类奇妙的形容词确实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解说内容的幼稚,不能说有什么错误,可是对棋手殚精竭力的地方只字不提。。。”

    “。。。赵棋圣这一着有问题。致使形势转危,”看到这样的记叙。真可谓吓一跟头,形势怎么就转危了呢?真想说,那么咱俩接着下。。。”

    以上这两段话,是日本赵治勋先生的一次“吐槽”。他所说的问题,其实就反应了“读棋”之难。对于现代棋手尚且如此,面对古代的棋谱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无法和他们直接交流,因此无法了解他们在对局时候的真实想法。这样在研究他们棋谱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要么是“解读不到”,要么就是“过度解读”。这样一来,想要做的真正的公平和客观,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对中古棋的评价千差万别。高的说是“名人级别,相当了不起的水准”。低的呢,认为古代棋圣也就业余高段水平。连业余顶尖都达不到。

    说实话,当一位棋手看其他人的棋谱,“过度解读”的情况可能有,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解读不到”吧?就像赵治勋先生说的那样的:“对棋手殚精竭力的地方只字不提。。。”

    陈超越九段在解读“当湖十局”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要说陈九段也算是一位著名的“崇古派”了,他对范西屏和施襄夏两位棋圣,那是相当钦佩和推崇的。当然,他在解说“当湖十局”的时候,立场还是比较客观。该批评的地方照样批评。

    在某一局中,他就曾经对两位棋圣的某步具体招法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应该下一步“跨断”,如果实战中下出这步棋,那么马上就可以获得优势。为了论证自己的意见,陈九段当然要配备大量的参考图,以说明自己推荐这步“跨断”的可行性。

    可是对于陈九段的这个意见,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崇古派”不同意了。这就是国家队的罗教练。在那个时候,罗教练其实也没有去认真研究这盘棋局。他的逻辑非常简单,也非常有趣。他只是单纯的认为:陈九段推荐的那步“跨度”,应该是不难想到的啊。只要到了一定的围棋水平,有了所谓“职业的感觉”。那么很容易就能看到那步“跨度”。假设说一位棋手忽略了这步棋,那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棋圣也是人,在实战中下错1,2步棋,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可问题出来了,罗教练认为对局双方都是高手啊,要说一位高手没看到,那很有可能。但从实战的进程中,好像两位棋手都没看到那个普通的手段。这就有点反常了,这样的概率太低。。。

    罗教练当时也没有说什么,他只是把自己的迷惑告诉了陈九段。并且建议陈九段“再看看”。陈九段听了罗教练的话以后。还真的跑去“再看看”。等陈九段重新研究一遍,他的冷汗下来了。。。

    要怎么形容呢?那时的情况,可能和刚刚结束的“名人战”决胜局很像。刘大锤在10几步棋后准备了一个妙手。而李小强同样也发现了那个手段,从而躲过了那个陷阱。让那步妙手没有机会出现在棋盘上。而“当湖十局”中的那盘棋,估计也是这个情况。

    当然,历史的真相到底怎么样?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当湖”的棋谱虽然流传下来了,不过他们可没有“自战解说”,因此他们对局时候的真实想法,现在谁也不知道。只能靠后人去分析和推断。

    当日在观战室内,马小飞之所以能够很快发现那步妙手。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不合理。他认为按照李小强和刘大锤的水平。两个人不可能同时犯下“业余级别”的错误。他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才发现那步没有出现在棋盘上的妙手。

    他的这个想法,其实和当年的罗教练异曲同工。

    当然,在围棋比赛的时候,所谓“错进错出”的情况也有。李小强他们下棋时是不是“错进错出”?他们下完棋后就可以询问他们,真相很快就能知道。但是当年下“当湖”的时候呢?真相就没人知道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其实就是推断。尽可能做到“合理推断”,就是李小强目前想做的工作。

    例如根据陈九段的研究,他认为双方都不下那步“跨断”。那绝对不是“错进错出”。两位棋圣应该是发现了那个隐蔽手段,才没有下那步“跨断”的。这样的推断合理吗?从范施两位前辈在棋盘上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来看。这个推断当然是合理的。反过来说,认为他们是在“错进错出”,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理。

    再进一步思考。陈超越九段为什么会那么推崇中古棋呢?就是因为他研究得比较深入了。他看到了很多隐蔽的东西。就拿那个“跨断”来说,陈九段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在下那盘对局。自己十有**就会下这步“跨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至少是在这盘棋中。自己的棋就下崩了。。。

    当一位现代的职业九段真正深入研究过“当湖”,他敢说这些古代棋圣是业余水平吗?

    当然,现在的李小强还没有开始研究“当湖”。按照他和方老的约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目前还是先从明代的棋手开始吧。即便如此,李小强也小心翼翼。生怕出现“过度解读”或者“解读不够”的情况。从而影响最终结论的客观性。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他才要请常韧圣他们帮忙。让这批暂时还没有任何偏见,且风格迥异的棋手来帮自己把关。

    当然,李小强的算盘打得很好,别人答不答应,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大,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我们这样做了,到底有什么用处?哈哈,如果你能回答的话,我就照你说的去做。”

    “这。。。”

    李小强从一个个人的脸上扫过去,发现大部分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很显然,这些人虽然都只是孩子,但没人愿意受到“剥削”。对于这种明显的苦差事,好像没有什么人有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李小强只好开始忽悠了: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李小强的目光再次扫过去,发现大多数人都频频点头。就连常韧圣这个老实孩子,他也仅仅是迟疑了一下,然后随着其他小伙伴们点头。

    “唉,你们不愿意就算了,本来我看你们进步这么慢,想传授一下我的绝招。看这个样子,你们好像都没有兴趣啊,既然是这样,那算了算了。。。”

    “哦?”

    虽然大部分人还是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不过大家的神色显然已经松动了。李小强心里得意,自己这招“欲擒故纵”,应该还是有点效果的。自己和这帮队友认识3年多了。虽然说不上朝夕相处,但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这些人虽然都是孩子,但恐怕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

    “老大在其他方面好像都很平常,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可他的围棋水平为什么就进步那么快呢?3年前大家是这个差距。3年后还是这个差距。。。不不不,目前的差距,好像比3年前更大了。这不,老大已经能够拿头衔战的冠军了。而水平第2好的常韧圣,连擂台赛的选拔赛都过不了关。。。莫非!老大真有什么涨棋的秘密。。。”

    “老大,你涨棋的秘密,不会就是打这些古谱吧。可。。。”

    “当然不是!”

    没等罗神猪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李小强很有气势的一挥手,毫不客气的打断了自己小弟的话。

    开什么玩笑,这些人都是中国围棋未来的精英。他们在学习围棋的时候,什么棋谱也打过。抱出一摞明代的棋谱。虽然这些人也算是那个时候的国手,但要说打他们的棋谱就会涨棋,这当然是没人信的。

    “我真正的绝招,不在这些棋谱上,而是在我打谱的方法上。”

    “打谱的方法?打谱还能有什么方法?不就分慢打和快打吗。。。对了,我记得“棋谱快打”的方法,还是你教给我们的。好啊,原来你还有绝招没有教给我们啊。。。”

    “嗨,当时我不是以为这个方法很简单吗?所以没有把这个方法说出来。谁知道你们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好在我现在意识到了,所以特意来告诉你们。”

    李小强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他继续忽悠下去:

    “小猪。我先问你,国内聂老师和马老师的棋谱,你们肯定打过吧,日本六超的棋谱。你们肯定也要打吧。那现在的问题就出来了。你在打这些棋谱的时候,都是抱着什么心态打谱呢?”

    “当。。。当然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打谱。”

    “你们都是这样的吗?”

    李小强再次装模作样的看了看其他人。见其他人都频频点头,他心里有点得意。罗神猪的答案。当然是在李小强的意料之中。这些职业低段棋手在打超一流棋手的棋谱,他除了抱着“学习”的态度,他还能有其他的态度吗?

    有的,当然有的!

    “你们知道吗?这就是我和那么的差距了。大家想知道,我是用什么态度打他们的棋谱吗?”

    “什么态度?”

    “我打他们的棋谱,从来就不把他们当成高手,而是把他们当成对手。我估计,这就是我们的差距吧!你们打谱,仅仅是在学习,而我打谱,其实就是想寻找他们的破绽!你们说说,同样打一张棋谱,你们是把他们当成高手,而我呢,是把他们当成对手。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哪一种的效果更好呢?”

    “这。。这样也行吗?对了老大,这就是你今天要跟我们说的吗。谢,谢谢你。”

    李小强再次把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帘,他知道,自己的“忽悠**”差不多算是成功了。是啊,别人虽然是大高手,我在打他们棋谱的时候,为什么仅仅是在“学习”呢?为什么就不能把他们当成对手呢?这样的话,平时当然不敢说,但是我打谱的时候,心里这样想总可以吧。

    先不管李小强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不过在这一刻,大家还是愿意相信李小强的话。最起码,如果用了老大的方法,自己可以把那些超一流棋手,当成自己的“对手”,哪怕这样的机会,只是隐藏在自己的心里。

    看到大家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李小强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他洋洋得意的拿出那些明代的棋谱: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求你们写读后感了吧。要知道,你们以前打谱的习惯是很不好的。你们要努力纠正过来,用我传授的思路去打谱。现在,大家就从这些古谱开始吧,记住,大家一定要认真打,打完之后要写出自己的心得哦。。。”

    话说到这个程度,好像再也没有人不情愿了,大家好像都准备接受李小强的“好意”。直到周大洋吞吞吐吐的开口:

    “我说老大,你的方法好是好,我也很想用你教的方法试一试。可是,我们为什么要打这些古谱呢?我们直接打那些日本六超的棋谱,然后在心里把他们当成对手。这样做不是更好吗?”

    “这个。。。”

    李小强一时间接不上话来。在这一刻,他只能感慨自己的忽悠功夫还不到家。是啊,自己刚才的忽悠,只能让大家认真的“读棋”,可为什么就一定要读这些中国古谱呢?正在李小强绞尽脑汁,寻找新的借口的时候。有人很快帮他找到了理由:

    “哈哈哈,我说济公,我看你平时没有这么笨嘛。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清楚。老大让我们打这样古谱,那当然是有他良苦用心的。”

    开口说话的是刘青。“八骏”的成员之一。只见他在那哈哈大笑,甚至“教训”起了周大洋。大家都将目光转向他,想听听他的看法。这个时候,就连李小强都很想知道他说什么,自己到底是怎么个“良苦用心”法。

    “习惯!这当然是习惯问题。刚才老大都说了,我们以前的打谱方法,那是一个坏习惯。我说大洋,你真的以为,一个坏习惯,就那么容易修正过来吗?比如现在给你一张六超的棋谱。当你打谱的时候,你到底是“学习”呢,还是把他们当成对手,恐怕你自己都不知道吧。所以。。。”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青显得洋洋得意,他扬了扬手中的棋谱,他好像看穿了李小强的“良苦用心”:

    “所以,老大帮我们找出这些棋谱。这是有他良苦用心的。就拿这些棋谱来说。下棋的人都有一定水平。但是他们到底是什么水平呢?我们心里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算不算高手,也无法认定他们的水平就一定比我们低。只有首先打这些棋谱,我们才可以抛开先入为主的概念,从而真正学会这种新的打谱方法。老大,你是不是这个意思?”

    “哈哈哈,你。。。你太有才了。”

    听了刘青的解释后,李小强目瞪口呆,他不得不感慨,在原先的“七小龙”中,果然个个都是人才啊。连这么合理的解释都想得出来。真不亏是思维敏捷啊。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李小强知道,自己的忽悠已经基本成功了。在这个时候,李小强决定加上最后一把火:

    “哈哈哈,我的想法。。。既然你们都想到了,那还有什么好说呢。最后我再透露一件事。这样一些棋谱,除了对我们的学习有帮助外。我还和申城的“围棋”杂志联系好了,我们写出来的读后感,最后还要汇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杂志进行连载。每一期的文章,都要注明这样几个字:以下研究,都来自国少队最新研究成果!大家说,这个主意怎么样?”

    “好!”

    “既然大家都说好,那么就从今天开始行动吧!”(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