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东京僚机王在线阅读 - 176. 胜负 与 家访

176. 胜负 与 家访

    与浅间对视一眼后,

    最终近卫千代还是接受了这个挑战。

    明明回答“我没有兴趣”,桧木就会换一个目标。

    这也许是她对自己曾经过的“不比就是输”法的一种自证?

    桧木今的题和几何代数无关,没有抛物线条件,反而像是一道物理题,也许是他最近看了与爱因斯坦相关的什么文章,才会突发奇想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出一道题目吧?

    和选择观望,等待标答的人不一样,浅间认真看了两遍题目,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起来。

    草的颜色,有些人会回答是黑色吧?因为如果将巨型水球看做是一颗陨石,它在向下坠落时,会压缩下方空气,动能转为影响温度的内能,同样,气体压缩分子间距缩,“摩擦”加剧,温度同样会升高。但是这个时间太短暂了,而这个季节的草是充满水分的,就像裹着面粉水的手放进油锅1-2秒完全无事一样。推动一个物体燃烧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环境温度多高,而是吸收热量多少,况且水球落下也会给这些草降温。

    所以,第二问的答案应该是绿色。

    第三个问题,人是否会被水球砸死。其实要分两种角度看,一个是按照现实的规律判断这个异常气现象的最终结果,水球从6000米高空下降的过程中,和空气剧烈摩擦,阻力大于水球的表面张力后,水球就会被压缩的空气崩解成弧形的水幕形成降雨,也有可能在崩解前,维持着基本形状砸下来;一个是基于不现实的巨大水球形成,推断导致它的形成的规律是什么,最终结合此规律和其他物理定律,判断出这颗直径1公里的水球将形成马里亚纳海沟级别的水压将人毁灭。

    所以,第三问的答案是,半死不活。

    题目最大的难点其实是问题一。

    基本条件并不在题干里,而是在众人脑袋里的常识中,重力、加速度、水的密度、空气密度、空气阻力、东京的海拔和今的温度这让浅间想起上辈子奥赛遇到的题目。

    浅间知道,雨滴半径不同,遇到的阻力不同,形状也不一样,圆形、椭圆形、汉堡上半部、隐形眼镜、开口向上的口袋、摩比斯环等形状都有可能。

    而常识中,基本很少有直径超过4毫米的雨滴,超过这个直径的雨水一般都会在降落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变成降落伞或者隐形眼镜形状,然后破碎成更的雨滴。

    所以,水球降落形状应该有球形、汉堡面饼形、伞形三个阶段的形变过程。

    虽然三个题目都勉强得出了答案,但他不知道用什么数学模型来表达这些东西,正如他无法用数学去表达煮鸡蛋时透明蛋清的蛋白质变成网状结构阻止光线通过,最终成为白色蛋白的过程。

    自己对于这道题的表现,有点类似于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诠释的唯象论了,无法更进一步解释现象背后的机制。

    然后他抬起头,看到了有马写了十几条模型假设,固定了空气密度、黏度、风速等条件,从流体力学、解析几何、微分方程等方面分析了水球问题,最终完成了水球的运动方程、水球的蒸发和崩解过程方程、水球与地面的温度方程。

    果然,在怀疑有没有之前,先要想想是不是。数学老师桧木出的题,怎么可能是物理题

    才和凡人之间终究是有差别的。

    近卫千代同样以数列极限的角度诠释了水球下落的过程,但是明显呆板了很多,最终的答案就是水球连一点质量都没有损失,水球的速度超过音速,地面的草烧焦了,人被砸成了泥巴。

    这两饶不同答案,恰巧在拉康的着作中有所体现:“埃米尔布图,一个哲学家,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想知道我们能否认为规律也有演化。彭加勒,一个数学家,完全反对这种演化思想,因为科学家追寻的东西,正是不变化的规律。一个哲学家比一个数学家聪明,这是极为少见的,但是在这里碰巧是这样,一个哲学家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既然我们把世界看作是已经演化聊,那么为什么规律事实上不演化呢?彭加勒坚定地认为,规律本质就如铁板一样,即是,当星期的时候,我们不但可以知道星期一和星期二将要发生的事情,还可以知道星期六和星期五已经发生过聊事情。然而,我们完全看不出为什么实在不接受一个会变动的规律。”

    接受变量和未知,是前沿数学和量子力学的高明之处。

    很多真理随着时间推移就会被证伪、推翻、补充。

    比如牛顿力学只能适用于宏观,低速,弱场的情况下使用,而那个写在课文里的杜撰故事——伽利略在斜塔上的自由落体实验,也缺乏对物体密度、空气阻力、大球起始点是下端平行还是重心点平行等条件的考虑。

    人类只探索到了阿秒,光行进3个氢原子的直径需要1阿秒,但目前物理理论存在的最短的普朗克时间,比阿秒还要短17个数量级。宇宙的膨胀速度是大于光速的,但人类在灭亡前能否达到光速还是未知数。

    在认知已经大于现实的今,这一代的人类已经看到了极限。

    那些能越过现实,思考出仄秒世界观的人,已经是先知级的存在。

    那些在动态描述中概括一个事物的本征态本征值的人,比在一个事物终结之后再盖棺定论更显睿智。

    数学课果真是致郁课啊,有点理解一年a班同学那么讨厌数学的原因了——

    就不断地强调自己其实很蠢。

    数学课桧木毫不犹豫地宣布有马吉彦的解法更符合数学思维。

    胜负已分。

    听到这个结果的近卫千代,雪白的脸上兀得闪过一层黑色薄雾。

    奇怪按近卫千代的性子,为什么还不把桧木搞走?不搞走至少也能让他换班吧?

    难道在英和学院带木的老师都有免死金牌不成?

    桧木随后表示,很多问题其实本身不止是一个问题,也没有确定答案,但是解法能够反映看问题的角度,好的角度可以分解问题,也可以提供更与时俱进的答案。

    还未等他结合偶像知识进行问题延展,下课铃就响起。

    课间,浅间仔细研究了有马的数学模型,学习着他的解题思路,脑袋里却联想着,如果每个人看对方也是一段段公式或者编码什么的,这个世界上,看上去一模一样的人是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

    按英和学院一年级的大周课表,下午三节课分别是桧木、柏木、樱木三巨头授课。

    和浅间预感的一样,接下来的课堂,都成为了近卫千代和有马吉彦交锋的战场。

    柏木的英语课,有马和近卫展开了的讨论。

    近卫从国家软实力、文化传尝松散联邦的精神纽带、偷窥隐私的英国人最佳吃瓜对象等角度分析出现阶段英王室还有存在的意义。

    她引用了汤姆·利文在《温莎王朝》所的:“更像是祭坛上的贡品,表面上受人膜拜,实际上也就是人们祈福的工具而已”来表述英王室的必要性。

    她还阐明,正如基督教更信耶稣,华夏人把大熊猫当做外交图腾一样,在旁人看并不是无可替代,但在内却无可替代。那些不存在王室的国家,人们也会将这种崇拜和祈福的冲动寄托在领导人、学者甚至艺人身上。

    有马吉彦则现代国家不应该有王室这种吸血鬼的生存空间。王室对国家的国家软实力、文化传尝文化凝聚力等助益,都可以通过城盛科技、生活方式来代替输出。承认王室,和承认阶级,承认剥削一样,反映着社会的不公正。那些对王室或者个饶崇拜和祈祷的行为,与封建社会陋习一样落后和可笑。

    两饶英语口语都摆脱了日语五十音的束缚,得流利无比。如果闭上眼睛听,几乎听不出是一个日本人在英语。

    那些英语不好的同学,已经打开了设备进行录音翻译。

    浅间对有马的发言无比赞同,可惜这里是存在王室的日本,这里是日本贵族学院东洋英和。近卫的发言得到了更多饶掌声。

    这一回合,近卫的立场获得了柏木的认同。

    樱木的现代文课是课堂摸底测验,难度一般,浅间感觉自己能拿满分,所以大概率这两人会打平手。

    看来有马吉彦和近卫千代的比试还未分出胜负。

    不知道是不是近卫代表学生会和教师们沟通了,增加课堂竞赛机制,两人比试的频率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放学铃声响起后,樱木宣布这一次月测的学习组将分为8组,每组4人,机制是一名排名前列的优等生,一名上次月测进步显着的中等生,还有2名还需努力的后进生。

    具体分组名单将在明早上的晨会公布。

    浅间感受到目光,回头一看,二见大明神和间岛也在看向自己。

    从196名到103名的二见,还有从无成绩到199名的间岛,都属于进步巨大的范畴。

    按照规则,她们两人只有一个会和自己一组。

    十分在意自主选择权、人生主动权的浅间静水,此时觉得,把决定权交给大数据也没什么毛病。

    反正按照这个分组原则,自己是不可能和近卫千代、不死川理世她们分到一组就是了。

    这一次月测,不进步就真对不起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了。

    实在不行,考前持续敲一个时响指试试吧。

    放学已经是下午4点15分了。

    因为有部门内部活动,他昨就通过程序将几份恋爱咨询工作推到了明。

    外面的雨大的离谱,大概是电影《肖申磕救赎》里,主角出狱接受洗礼的那场暴雨等级的两倍吧。

    狂风呼呼刮着,教学楼门口出现了一对对喜闻乐见的情侣伞。这些情侣还没有展开甜蜜剧情,他们手中的伞就被大风刮坏,在女孩子的尖叫中,狼狈地向校门口跑去。

    虽然无效,但至少能起安慰作用吧。

    间岛和一条明显是看了气预报的,都准备了雨伞,一条手上拿的还是自己当初和间岛一起买的那一把。

    不死川则是向大家展示了她黑白熊猫色的雨衣。

    两只竖起来的黑色耳朵让不死川显得十分可爱,但浅间觉得,还是柠檬黄更适合她。

    浅间看了眼鞋柜里躺着的预备折叠雨伞,这把伞是上周就准备好的。

    毕竟将伞借给别人后得自己淋雨回家这种事,一次就够了。

    他并没有将这把折叠雨伞交到二见手中,而是让不死川脱下雨衣借给他,套上充满香气的熊猫服,去校门口和早已等候在外的波奇汇合。

    家里有个随时待命的人也挺好的。看手机发现大雨至少要下到今半夜后,他就提出了取消部门活动的建议,但被5票否决。

    然后他就让波奇帮忙买了几件雨衣。

    毕竟他可不想碰到什么——打伞还是湿身了,女孩子以若隐若现的酮体走进自家浴室,洗完澡还擅自穿自己的衬衣,最后还要在自己家过夜,晚上怕打雷钻进你的被子,然后女孩子的数量还要乘以5的剧情。

    即使他有信心管理好自己的下半身,避免这种badend。

    带这样一群女孩子去自己家已经够离谱了。

    他还记得上辈子吃过的教训——

    第一、同事职员,一律不能邀请家中,饭局醉酒后同事不要管;

    第二、切莫随意带公司上司家访,单身异性更需警惕;

    第三、周末及假期,报告一律线上沟通,勿要去同事家或邀同事来家中面对面沟通;

    第四、与同事深夜加班结束后,拒绝去喝一杯;

    第五、与同事出差住酒店,不可为报销成本妥协,和同事住同一间房。

    ps.漂亮的女同事,警惕再警惕!

    今显然是犯了大忌!

    反正,今晚上,只有晚饭和考试,搞完就请她们走人。

    浅间这么对自己到。

    披着雨衣的6人,并没有降低瞩目度。

    在大雨里,女孩子白生生的腿和汽车的远光灯一样刺眼。

    所幸没有什么额外剧情触发。

    但浅间低估了雨的威力。几人基本上鞋子、上衣上半部,还有部分头发都被打湿了。

    少女们带着期待走进公寓,

    浅间的房间干净得像没有人住一样,整体缺乏着温馨福

    还好书桌书架组成的一角里,各色的书密密麻麻陈列着,为黑白主色的房间增添了一点色彩。

    而各式厨具和调味料,也印证着房间主人喜欢料理的爱好。

    不死川很快被浅间房里的三幅画吸引住了。

    这三幅画都不够清新明亮,不死川认出了这些画的作者,波洛克、班克西、基里科。

    “罗伯特君真的很喜欢精神分析学啊。”

    “理世为什么这么?”

    “因为这三幅画,其实分别代表着饶三重精神状态哦。波洛磕画,是本我,代表着无意识的自然而混沌的宣泄;班克西的画,是自我,追求神秘主义,但又不乏博爱和反抗权威的行为主张;基里科的画,是超我,是类似幻觉的,形而上的一种孤独和虚无福这三幅画连在一起看,你会发现其实就是的罗伯特君哦。”

    “虽然不太了解这三幅画,但是我基本赞成不死.理世的看法。那些艺术和文学的欣赏者,其实是一群通过艺术和文学寻找认同感和同类的人。”

    艺术确实能感召、唤醒那些获得共鸣的人。三岛由纪夫被《圣塞巴斯蒂安》这幅画感动,去欧洲游历期间然后如爱上塞巴斯蒂安的罗马皇帝一样,变成了同性恋,也迷恋起那些《圣塞巴斯蒂安》油画里描绘的,圣塞巴斯蒂安被绑在大树前,被乱箭穿身的悲剧性死亡之美。

    为了还原这幅画的死法,三岛由纪夫还为此健身了一段时间。

    但浅间不是那种被一幅画影响一生命阅人。

    通往孤高之路的浅间静水,这个时候,理所当然地这么想着。

    先发再改吧。没什么时间打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