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父可敌国在线阅读 - 第二五一章 审案日

第二五一章 审案日

    父可敌国正文卷第二五一章审案日初四清晨,五更过后,散居在南京城各处的文武百官,便骑马坐车,赶往位于东城的紫禁城。

    正月里的南京,呵气成霜、寒风彻骨,官员们瑟缩在长安右门外,互相打听着这两日的最新消息。

    前天夜里,朱老板派兵大索全城,但凡进京讲数的官员,有携带空印账纸者,一律被当场拿下,押回亲军都尉府受审。

    听说昨天取消早朝,就是因为朱老板在通宵达旦的审问犯官,分身乏术所致……

    今天恢复早朝,说明那三百多名犯官已经审完了。

    那么皇上会怎么处置他们,以及他们的主官?会不会牵连到中书各部?还有韩国公会如何应对?

    这三个问题就成了百官讨论的焦点。

    但事发到现在时间太短,众人只知道韩国公昨日去拜访过刘伯温,此外就不知道什么确切消息,众说纷纭,怎么猜的都有。

    直到天光微明,胡惟庸那俭朴却不低调的驴车,缓缓驶到长安右门前。

    百官便一拥而上,纷纷迎接胡丞相。

    “胡相。”

    “胡相早安。”

    “好好,诸位早。”胡惟庸团团抱拳,一如既往的一团和气。

    “胡相。”神情憔悴的户部尚书李泰惴惴的挤到他面前。

    他知道这次户部逃不了干系,但还是奢望能让皇上小惩大诫,留条活路给自己。

    “诚意伯答应帮忙了吗?”李泰期冀的看着胡惟庸。

    胡惟庸缓缓摇头,断绝了他最后的侥幸。

    李泰身子一晃,就要栽到在地。

    胡惟庸扶住他,低声道:“打起精神来,待会儿是你最后自辩的机会了。”

    “哎。”李泰点点头,咬紧牙关,强撑着站住。

    胡惟庸又环视百官……当然主要是文官,沉声道:“诸位且放宽心,责任本相来承担,不会牵连到你们的。”

    顿一下,又缓缓道:“当然户部有关人员,出了这么大的篓子,本相也只能大义灭亲了,尔等也要有个心理准备。”

    “谢胡相。”少数人如丧考妣,大部分官员松了口气。

    这时,皇城内响起悠扬而庄严的钟声,长安右门缓缓敞开。

    “好了各位,列队上朝吧。”胡惟庸便对众人道。

    “是。”于是百官迅速分文武列对,文官以胡惟庸为首,武官以曹国公为首,分两列整齐的走进长安右门。

    ~~

    有人可能又要问了,税收账目都是户部管,皇帝就是要查,也只会查户部,别的衙门的人担什么心?

    这是朱老板奇葩的财务制度所赐。

    按说,一国财政应该遵循‘收支两条线’,简单说就是收税的只管收税,国税收到国库里,再根据各处的需要往下发,严禁坐收坐支。

    这不是什么先进的财务思想,宋朝就是这样搞的。

    朱老板虽然很多方面强无敌,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最大的短板就是财政方面。他居然天真的认为,先把税粮从地方收到京城,然后再由户部分配到各地,属于脱裤子放屁,还浪费民力,增加损耗。

    于是大聪明的决定,延续元朝中央大撒把,地方坐收坐支那一套,觉得这样能高效省时省力,还能避免户部的人贪污。

    简单说,就是县里收上税来之后,便直接县里负责分派了。当然,分配方案是户部制定的。

    譬如,临淮县征得所有税粮五千石。先留存五百石作为县里的办公费用,给下面人发工资;再解送一千石给临近的卫所,给他们发军饷;县境内的驿站虽然归兵部管,但只要在本县,开销就得由本县负责,所以再给一百石;要是府城有王府,还要给王府解送千八百石,作为营建王府的费用……

    总之一句话,只要这个县境内,朝廷地方官府的一切开销,都由县里直接拨给,不用再送去京里了。

    所以解送进京的,可能只有区区两千石,还不都是给户部的。什么承运库、内库、太仆寺、工部、吏部、礼部、太常寺……等等一堆衙门,都会得到一份。最后入太仓的可能还不到一千石。

    这种混乱的财务制度,再配上可以现场填数目的空印账纸,简直绝了。有经验的老手能玩出花来,保准大家都满意……

    可雨露均沾的结果,就是人人都腚上有粑粑,出了事儿自然都跟着提心吊胆了。

    ~~

    华盖殿,朱元璋端坐在御座上,等待着百官上朝。

    太子郁闷的立在一旁,他本来打算督空印案的。但没能如愿,因为审案的是他督不动的那位。

    “咋啦?不让你审这个案子,就这么难受?”朱元璋是很注意儿子……呃,大儿子的心里健康的。

    “父皇,其实让儿臣来更合适。”太子点点头道:“伱亲自审理,很多事就没有寰转的余地了。”

    “让你来,哼哼,最后都给咱从轻发落了?”朱元璋没好气道:“咱又不能驳你面子,最后还不都便宜了那帮混蛋!”

    “怎么会呢,儿臣会秉公判决的。”太子叫屈道。

    “别以为咱不知道,那晚不是你捣鬼,能只抓回这么点儿人?”朱元璋哂笑一声道。

    “没有的事儿。”太子心虚一笑,绝不承认道:“但怎么说,都是要惩办少数,警告多数的嘛。就算要大换血,也得分批分次的来,一锅端了会出大乱子的。”

    “什么大乱子?”朱元璋冷笑一声道:“你就是让宋先生他们给带沟里去了,觉着好像离了那帮士大夫不行似的。老大,他们那是唬烂你呢。说白了,地方上那些官府就是个收税的,别的作用可有可无。

    “现在他们连这件事都给咱瞎吉巴搞成一坨屎,咱还有留着他们的必要吗?”

    “全都换掉,咱有那么多官员填补吗?”太子无奈道:“就算当官的是地里长出的,也得春种秋收啊。”

    “咱国子学里培养的那些足够了。”朱元璋哼一声。

    “他们不是要用来清丈亩的吗?”太子反问道。

    “清丈亩之后,就有的是人了。”朱老板道。

    “清丈还没开始呢,没个三年五年能结束吗?”爷俩争辩起来。

    “皇上,殿下,该上朝了。”这时吴公公轻声提醒道。

    “好好,咱说不过你,先上朝。”朱老板举手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