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六章 孙承宗的问答

第二十六章 孙承宗的问答

    今天这幅《坤舆万国图》让朱由校感到惊喜,他趴在上面看了好一会,腿都酸了。

    地图的发现,也让朱由校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朝对于西方学说的包容度很大,当然这也与来华传教士接地气的交流方式有关。

    利玛窦、汤若望等来中国后穿汉服,学中国话,也礼拜孔子,很容易被明朝士大夫所接受,也让许多士大夫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信仰天主教,徐光启就是一个例子。

    朱由校也知道明朝对西学的包容与高接受度只是一种好奇,并没有形成风气。

    这种风气需要有人引导。他很乐于成为这个人,皇帝做了,上行下效,下面的人为了讨好自己也会慢慢开始了解学习。

    朱由校心中有了计较,就让王安把这幅地图收了起来,派人下去临摹去了。

    ······

    看完这些东西,就已经过了一个时辰。朱由校现在要赶往文华殿,开始进行经筵的日讲了。

    日讲的形式不像经筵大典,没有那么拘束,讲的内容也自由。

    今天的老师还是孙承宗,他早已在文华殿中等候了。

    朱由校到了后,赶紧向孙承宗道抱歉道:“老师久等了,刚才在乾清宫看了一些西教僧侣进贡的小玩意儿,一时把玩出神了,在这里向老师赔罪了。”

    虽然明朝君臣有别,但君臣以外还有师徒,作为朱由校老师的孙承宗,虽是皇帝的臣子,但也是朱由校的老师,起码的尊师重道还是有的。

    孙承宗并无多言,只是先行礼,随后躬身劝谏道:“陛下,臣等一时是小事,但您是一国之君,切不可贪玩误事。”

    “先生切勿担忧,朕这次去看那些西洋物件,也不全是玩具,发现了一件好东西,对国有益,到时候让王安给您送过去。”

    朱由校随身嘱咐王安“到时候把临摹好的地图给先生送去一件。”王安点头称是。

    孙承宗也不知是什么地图,正疑惑呢,就听见朱由校又说“先生,这幅地图是那些西洋人画的,原来当今世界如此之大,除印度、大食外,还有欧罗巴等地。

    大明东去跨过大洋还有一块佛郎机人发现的新地方。到时候您可以好好品鉴下,可惜我大明却没有人去过这些地方,甚是可惜。”

    孙承宗闻言,略有沉思,回复说:“陛下,这些事也曾听利玛窦等先生讲过,如果陛下要了解也容易,这些西教僧侣并不一直待在大明。

    等他们要回去时,陛下可派人跟随这些西教僧侣去一趟,让他们记录沿途见闻、风土人情,到时再回来像陛下禀报即可。”

    朱由校听到后,觉得甚是可以。“老师这个提议不错,此事可以从长计议,如果以后遇到西教僧侣可以商讨此事。”

    孙承宗这个人品行持中,也容易变通,他教育方式也有一套。知道朱由校现在喜欢西洋东西,但也于国无害,那就顺水推舟,鼓励并给出建议,不禁让朱由校对他的好感多了几分。

    但他也不由正色道:“陛下,此事不急,现在当前之事,还是要学习了。”

    朱由校闻言也端正态度,坐了下来,开始听孙承宗上课。

    今天讲的是《史记》,一般日讲的老师会准备几篇比较重要的章节,然后让皇帝去选择讲什么。

    “老师,今天我们讲就汉武本纪。”

    孙承宗自担任日讲官以来,自知责任重大,在上课之前也好好备了课,对这個内容也有准备。

    “是”于是孙承宗翻到汉武帝本纪这一篇。

    粗略把汉武帝本纪的内容过了一遍。他备课也比较充足,每讲几句,就解释一番,然后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进行解释,碰到一些官名,人物也会解释来源与生平事迹。让朱由校听的津津有味。

    等讲了又一个时辰后,旁边宦官给孙承宗示意,孙承宗也明白时间差不多了。于是讲完,站起来向朱由校躬身道:“陛下,今天日讲时间到了,不知陛下可有疑问?”

    朱由校想了一会。

    “辛苦先生了,今日汉武本纪,听先生讲课,受益良多,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汉武帝继位后,苦匈奴久矣,随后秣兵历马,重用卫青霍去病,北伐匈奴,最后封狼居胥,荡平匈奴。

    而如今我大明自萨尔许之战以来,辽东苦战,靡费不已,朕继位以来,日日心优此事。也想学汉武帝,一举平荡匈奴,但如今局势,不知汉武故事能给我朝辽东战事什么启示。”

    孙承宗闻言想了一会,缓声说道:“陛下,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扫荡匈奴,虽有卫青霍去病之才,但并非根本,根本是由文景两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导致汉武帝继位后‘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钱财多的串钱的绳子都腐朽了,太仓的粮食都满的堆到外面了。这样的经济实力才能让汉武帝能够不断向匈奴进攻。

    因此臣认为,建虏与我大明相比,人口、兵马、粮草、武器都远远不如。只要我朝缓兵推进,高铸堡垒,不求大胜,只求小胜,积小胜为大胜。如此以来我强彼弱,建虏其势必垮。”

    朱由校听到后,这想法不就是孙承宗出任蓟辽督师时候的对策嘛,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一点点死磕建虏。

    但这这个想法朝中早就有人提了,包括熊廷弼也这么认为。它个致命缺点,便是花费巨大。每年五百二十万的辽饷,真的太多了,压的明朝喘不过气来,不得的不断加征粮饷,从内地抽血,直接导致内地也崩溃了。

    “朕也看到熊廷弼奏章中有类似的建言,但你也知道辽饷每年五百二十万,仍入不敷出,年年告急。长久以往,耗费甚多,怕朝廷支撑不住。”

    孙承宗自然也知道此事难在双方都要坚持,看谁钱多,谁撑不住谁输,他自幼对边关军务有所了解,近几年也在了解辽东战事,知道其中辽饷花费巨大的症结所在。

    “陛下,辽饷每年花费巨大,其不在于兵器战事,而在粮草,如解决粮草问题,辽饷花费势必下下降。”

    粮草,这让朱由校来了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