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在线阅读 - 第十七章 矛盾

第十七章 矛盾

    由于朱由校特别嘱咐过,徐光启的题本第二天就摆在了朱由校的在桌子上。

    他翻看了看,原来去年刑部尚书黄克缵联合京营总督泰宁侯陈良弼就在京营督造了吕宋大铜炮(以后统称红夷大炮),并把一部分大炮送往辽东御敌。

    看来自己真的小觑这些个封建官僚对火炮的重视了,他们对于火炮的认知程度确实超于当时水平。

    而徐光启则把京营剩余的红夷大炮全部交由军器局,让他以此为样本,大量制造与改进。

    内阁票拟同意,自己也觉得可行,京营现在烂成什么样子了,这些火炮放着也没用。

    于是画圈批红,随后让王安把这份题本通过内阁迅速发给徐光启。

    ······

    而此时的徐光启正在为军器局的事烦恼。

    本来工部军器局,负责京师的军械制造,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来说,本应该是最强,最大的。

    但他今天带着书吏在军器局下属的仓库(戊字库和广积库)巡查,清查储备物资情况。

    军器局仓库储备众多,其中戊子库储藏的是弓箭盔甲等物品,广积库储藏的是硫磺、硝石、火器等物品。

    他简单看过一遍账册与实物,发现情况极其不理想,里面的军械质量极差,且数量远远不足规定数额。

    同时他还根据花名册统计了军器局在册的工匠数量,其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军器局的制造业规模不是越来越大,而是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根据他的考察,军器局设立之初原有工匠3589名,但到现今,工匠人数只有986名。

    缺额如此之多,不由的让徐光启心惊,他拿此事质问军器局主事宗承旨。

    但宗承旨终也无可奈何。

    只说军器局制造,储备的武器主要是负责供给京营。

    现在京营兵马数量严重不足,空名顶替现象众多,训练敷衍。所以对兵械的需要只有“有”就行,不需要质量。

    当然其余以次充好,吃拿卡要,贪污等原因,他不说徐光启也能猜得到。

    武器要求低,就导致制造的质量降低,同时对于工匠来说,他们必须一年一次前往军器局服徭役,一次三个月,导致许多工匠不堪重负,逃役众多。以至于是现在这个情况。

    徐光启了解到后,暂时也没有办法,只是按照原本的嘱咐,将会铸炮的工匠集结起来,单独成立火炮局,专门铸造红夷火炮。

    他早先也从西洋传教士那里知道,西洋对精通铸炮的工匠聘以高薪。以鼓励让其学习增进技术。

    徐光启也想这么做,但朱由校拨的十万两经费对于铸造火炮本来捉襟见肘。

    现在只能委屈工匠,待成功铸炮,到时候再向皇帝讨赏了。

    正当他与军器局官吏们讨论火炮局设置时,内阁的加急发文就送到了徐光启面前。

    他打开看后,随手把朱由校的批复,然后笑着说道:

    “皇上已经准许所请,宗承旨,你待会派人拿着批文去京营,把去年在京营铸造的红夷大炮拉到广积库。”

    宗承旨看了批复,赶紧派人快马前往京营。

    京师京营又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平时,五军营练习营阵,三千营练习巡哨,神机营练习火器。

    但现在京营已经完全烂了,现在三大营加上勇士营等营,总数为13万余人。但多年不习征战,,在册登记人数与实际人数严重不一致。

    根据万历四十六年清查京营的结果,发现在册十多万人。

    实际能够到任训练的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这些能到岗的人“衰老不堪者居半焉”。

    去年新上任的京营总督泰宁侯陈良弼到任后,锐意改革,想要一改京营现状,修制武器,改革战法。

    于是与黄克缵相约,让其请铸炮匠人,他提供场地与资金京营督造了红夷大炮,准备供京营训练使用。

    但军器局书吏不知道红夷大炮具体在京营哪里,于是只能先到了京营“戎政厅”。

    戎政厅本是嘉靖时期为了防止宦官侵占京营,整顿军务而负责掌管京营的机构。命武臣一人任“总督京营戎政”,而现任就是泰宁侯陈良弼。

    陈良弼平时并不当职,平时京营也无事,只是今日他有事与西宁侯相谈,便在戎政厅内厅待一会便准备出发。

    军器局书吏拿着批文找到书办要求交接红夷大炮,书办看勘合无误后,于是便派人与军器局书吏让其与神机营移交大炮。

    陈良弼看到天色已晚,准备点卯下班,出内厅便看见书办在书写文书,便随口问了一句

    “今日可有什么事吗?”

    书办看到陈良弼询问,立刻停下笔墨说道:

    “侯爷今日只有两件事,都是工部的,一是工部营缮司派人前来说,先皇陵寝快整理完毕,为了加快进度,需再调拨五百军士过去。”

    每次修缮宫殿,陵寝便需要从京营调拨兵士干活,严重扰乱了京营训练,这已成了不成文的规定,陈良弼也无可奈何。

    “嗯,另一件呢?”

    “还有一件便是工部虞衡司下军器局派书吏过来,说要拿走去年新铸的红夷大炮,卑职看到他拿着内阁的批文,就勘合准许,派人与其交接去了。”

    “什么”陈良弼不由的一惊,这红夷大炮与黄克缵联合督造后,只上报给了兵部,除此以外无人知晓。

    军器局是怎么知道的,兵部批文那六台发往辽东外,其余都是自己留着整顿京营训练用。

    现在让军器局拿个内阁批文就带走,自己前面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嘛。

    “你现在派人把他给拦下来,告诉他红夷大炮本都督另有重要,军器监不宜搬走。”

    “侯爷,可是他内阁的批文,皇上也是批了红的,皇上怪罪下来,怕······”书办为难道。

    “此事我也知道,不过你先派人拦下,我明日去宫里面见皇上,说明缘由即可。”陈良弼摆摆手道。

    书办见陈良弼如此坚持,于是赶紧差人去神机营把军器局的人拦下来。

    陈良弼看着此事完毕,出了戎政厅的门,略有所思,让人给西宁侯说自己有事去不了。

    随后往黄克缵府方向去了。

    另一边所幸红夷大炮重量很大,少则几百,大则上千斤,搬用要费一番功夫。

    因此戎政厅的人赶在红夷大炮搬走前,将军器局的人拦了下来。

    等军器局的书吏回到军器局,把事情原委告诉徐光启。

    徐光启也疑惑为何陈良弼会阻止,难道是觉得自己会抢了他的功劳?但不管如何火炮铸造一事不能停。

    事已至此,只能上书由皇上裁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