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倾谈
孙家已经是四代举人了,实实在在的书香门第,连续四代举人,不管这家人什么样的禀性做派,在当地都会成为数一数二的豪门世家,也只有这样的门第,子弟做事才会从容,才不会一门心思的扑在学业上,或者整日为生计发愁,还会请武师教授自家子弟学武。 进屋落座,护卫家丁们立刻奉茶倒水,按说去别人处做客,讲究个稳重自持,东张西望是不太好的,可孙传庭落座之后眼神总有些飘移。 一切都很正常,可一切又都很古怪,举子上京,身边有个书童家仆的伺候也正常,可没见谁家用护卫来伺候人。 代州振武卫在太原府和大同镇的交界处,那边既是边市互市兴盛所在,又是蒙古各部和大明常年冲突的前线,并不是太平地方,在那里,和杀人不眨眼的武夫强人打交道的机会太多,出身于那里的孙传庭也有这个经验和眼力,他能看出来这些护卫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角色,而且沾染的人命血腥绝不会少。 但他又不敢判断赵进是武将或者勋贵,甚至是太监的子弟,因为这几位端茶倒水的护卫,除了杀气和煞气之外,还有一种规矩,一举一动都有森然法度,这样的气质,孙传庭从未看过。 让孙传庭最惊讶的是王兆靖坐在赵进的右边,而且身体微侧,这个态度姿势明显是居于人下的意思,一个清贵门第的举子,为什么要位于白身武夫之下。 疑惑归疑惑,孙传庭的涵养气度倒是足够,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的异样,不过,等王兆靖说出父亲在都察院做御史之后,还是忍不住震动了下,特别是赵进也很痛快的说出自己父亲是一名卫所百户。 卫所百户是什么?什么都不算,只要不在锦衣卫当差,这个百户在士人眼里就是猪狗一般的货色,在边镇都是芝麻谷子一等的人物,都察院的御史只有进士才能做,父进士、子举人,这样的门第出身,居然要在一位百户儿子的下首,实在是古怪之极。 双方各自通报了姓名、来历和家门之后,气氛就更融洽了,孙传庭是好奇和想要放松,王兆靖知道赵进对一切外面的新鲜人事物都好奇,大家自然比较痛快敞亮。 在聊天之前,赵进忍不住咳嗽了两声,他想起一件事,刚才为了不让对方太奇怪,所以没说自己父亲是衙门的捕快,可仔细一想,自己父亲已经是萧县的守备,守备的儿子也算武将子弟,虽说比进士的举人儿子差很多,可也算是能拿得出,可赵进自己从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说话的时候甚至都想不起。 “..徐州产好酒,这几年有一种汉井名酒在太原府和大同各处颇为盛行,草原上更是视同珍物,二位说来自徐州,在下先想起的就是这个..”先谈对方家乡的风物特产,倒是个中规中矩的开头。 赵进和王兆靖面带笑容,连连点头,初次见面,还是不说自家出产的好。 “..看王贤弟精通武技,不知对辽东战事怎么看?”孙传庭交谈的对象还是以王兆靖为主,倒不是说对赵进鄙视或者如何,屋中诸人都能看出来,这位孙举人似乎不太知道怎么对赵进。 王兆靖却不肯冷落了赵进,只在那里笑着说道:“大哥曾和杨镐督师出关,恐怕没有什么胜算,十万余众,能战者恐怕不过万,又不能合为一处,这等各自为战的小股兵马,怎么能和建州女真的新起大军较量..” 听到这个,孙传庭忍不住双手一拍,笑着说道:“二位真知灼见,在下也不看好杨镐这一次出军,此次乃是国战,可集合各路兵马花费了将近七个月,已经失却了先机,建州鞑虏早就有了准备,再者,集兵这么久,出战却这么仓促,粮草兵甲可曾集齐,可曾整训,准备如此懈怠,出兵却如此骄狂,实在让人不看好。” 一直沉默的赵进抬起了头,颇为讶异的看向孙传庭,富贵人士和文人士子彼此交往的礼数规矩赵进一直不懂,也懒得去理会,所以这个场合也没有过多发言的**,倾听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这孙传庭的分析和判断让他很惊讶,赵进自己总是想军将家丁和军兵的比例,想怎么双方兵力比较的优劣,可孙传庭所想的角度却是他想不到的,或者说没注意到的,这应该和孙家久在边镇,而且对时局比较关注的结果,赵进也关注时局,角度当然不一样的。 “没想到孙兄如此知兵?”赵进情不自禁的说道。 听到赵进这话,孙传庭忍不住失笑,摆手说道:“赵贤弟谬赞了,这等事看出来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兄弟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既然这么多人看出来,那为何还要出兵?”赵进又是问道。 “想来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再者,杨镐这一路若是败了,朝堂当政主公总免不了罪责..”孙传庭说到这里欲言又止,只是冷笑了两声,虽说彼此没什么牵扯,但有些话还是得慎言才好。 交谈的气氛很不错,彼此又都多说了一点,孙传庭家里四代中举,在朝野间的亲朋故旧当真不少,彼此照应也是很多,孙传庭对自己在会试里的成绩很自信,这也是孙传庭来京师才半年左右,却对形势这么了解的原因之一。 对文士知兵这一点,王兆靖看出赵进想要了解,就有意多谈了谈,这类文士虽然不多见,可并不是稀少,兵书战策也是书籍一种,有余力看这些书的自然就会有所了解,然后知道分析了解的就可以体会更多。 而且大明讲究的是文臣领军,原来还有镇守太监和监军等人掣肘,越到后来就越是文臣独大,各级文臣统率军兵出战,胜败各有,但也有经验教训留存于文字,这也是给士人们学习借鉴的渠道。 这么下来,文士知兵并不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有些人当个新奇炫耀喜欢夸夸其谈,有人钻研其中,真有些心得,这孙传庭就是后者。 不过孙传庭对大明这次出军不看好,却对以后不怎么担心,认为建州人口不过百万,但是辽镇一地就是建州几倍十倍,一次败,不可能次次败,大明输得起,建州鞑虏却输不起,到最后只有败亡这一条路。 双方还隐晦的谈起当今万历天子的倦政,这也是孙传庭,或者是满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今天子倦政,万事荒废,不过天子身体不好,如果新君登基,想必会气象一新。
萍水相逢,有些话点到即可,不过这番谈论还是让赵进开了眼界,大明的文人士子还真是畅所欲言,毫无顾忌,有些话连他都以为不该说,大家说得谈笑风生,要知道,不管是王兆靖还是那孙传庭,都是稳重之辈。 聊了也就是一个时辰不到,孙传庭意犹未尽的告辞,接下来还是要温习功课,等考后若有机会或饮茶,或喝酒,总要再聚一次。 “大哥,小弟倒是觉得,这孙传庭会试应该会不错?”送走了孙传庭之后,回到屋中,王兆靖笑着对赵进说道。 “怎么讲?”赵进反问,他们这些时日也觉得气闷,今天聊得高兴,而且这孙传庭颇有见识,并不是迂腐酸儒,让大家心情很是舒畅。 “过,大考是人生大事,胜过生死,靠前一月,寻常人往往焦躁不堪,读不下书,吃不下饭,所以都讲究个考前不读书,散心游乐,只求平常心去考,能沉下心读书的,不是疯癫之辈就是沉稳之人,你看这孙传庭的心性胸怀,肯定是后者,有这样的心性气度,想来不会差了。” 评点几句,王兆靖又感慨说道:“但这大考也不光看读书,还要看人,还要看天,结果如何,还真是不好说。” “孙家那么多亲朋故旧在京中,他又不是缺银子的,自己又有本事,也没什么不好说的。”赵进插了一句。 王兆靖听了后笑着点点头说道:“也是这个道理。” 说完这些,赵进却在那里有些出神,王兆靖倒茶的响动才把他惊醒,赵进挠挠头说道:“不知为何,孙传庭这名字我好想在那里听过。” “哦?” “不理会,天下间姓孙的不知有多少,没准是大雷他们那边的亲戚。”赵进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费脑子,摆摆手随意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同样气闷,孙传庭也没有过来拜访,会馆里变得十分安静,赵进和王兆靖在会馆住的时间越来越短,在王家呆着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在会馆对练会弄出动静,打搅到别人总是不好。 然后会试到了,或许知道事先没做过什么功课,王友山的行情也彻底冷了下去,大家对考中都没什么希望,所以陪着王兆靖去考场的只是河叔,王友山把赵进留在家里聊天。 “..起起伏伏,朝廷里不论对错,只问出身何党,我也是心灰意冷,早就想回乡闲居,之所以还在这边留着,就是想为你们这些小辈做些事,徐州那边你们抓住了,可在外面,你们能做的事情太少,眼下我的行情冷了,但位置身份还在,只要银子足够,很多事还是能办的下来..” ******* 双倍月票还有一天多一点,手里有月票就投过来,不然就两张变一张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