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在线阅读 - 232 特殊待遇

232 特殊待遇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正文卷232特殊待遇让张一凡放下公事,就去忙他教书的事情,哪怕朱元璋知道,如果张一凡能教出更多的人才,他也是不愿意的。

    这倒不是说他不需要人才,而是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而如今,张一凡还在那发光发热,正辅助他第四个儿子取得更辉煌的成就来镇压开国名将。

    至少要朱棣消灭辽东的纳哈出,那样的声望就足够为朱明江山的稳固打下坚实基础,再让一凡去忙传道授业的事情才好!

    但是,朱标这边原本以为没有问题的问题,朱元璋就得解决,不能丢给张一凡不管。

    想了一会,朱元璋有点无奈地说道:“那就把一凡那三本册子多印一点发下去,一个月后举办一次考试,按名次派三十人给一凡那边吧!”

    朱标听了,有点疑问,便问道:“但是一凡这三本册子里面的东西,京师这边怕是没人能全懂,如何教他们?”

    朱元璋一听,想也不想道:“都是没人教的,就看他们自己的天赋如何了,先对付着就这么办吧!”

    朱标还有疑问,又请示道:“那参加考试的人,总有一些条件吧?比如年龄,又或者,是不是要进行分组才公平?”

    朱元璋:“……”

    还真得是事多!

    朱元璋无奈地说道:“一凡要帮老四把声望打出来,如今他们正在谋划辽东战事,还不到真正开宗立派的时候,就定下十六到二十五岁之间的男子吧,这样随一凡去各地也是方便。”

    朱标听了,想想也是有道理,便退下了。

    结果,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过了三天之后,朱标又跑来了。

    “父皇,一凡的这三本册子上的内容,大妹懂得最多,好多女眷去请教,然后回去教给各自府里的。如今儿臣这里收到不少消息,说凭啥不让女子参加,如今女子都懂得比男人多!”

    朱元璋:“……”

    朱标还补充说道:“大妹也说了,她以前在香山县的时候,男人不够,那都是女人出去干活。有一些活,女人比男人还有优势,当初一凡就是让男女都有活干,才让香山县不缺人手,发展地很快!”

    最后,朱元璋补上自己的意见道:“儿臣看着一凡的这些册子,该是和做官无关,如果只有男子才能惨叫考试,似乎也说不过去。大妹说,她可以带一群女学生北上,也正好可以和一凡团聚。”

    朱元璋听了,忍不住说道:“这才是她的目的吧?我又不是要他们夫妻分开。只是她儿子还小,怕出意外嘛!”

    听到这话,朱标便问道:“父皇,一凡还要在北平待多久?”

    朱元璋听了,说出了他的盘算道:“如今老四那边,正在打造新式火枪和火炮,为此,前些天的时候,我派了一批兵仗局的熟练工匠过去,以便北平那边能多造些新式火枪和火炮出来。然后他们以现有兵力,早日打败纳哈出,那一凡就可以回京师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说道:“回来之后,我打算让他当宗人令,重点培养你那几個还未成年的弟弟。只要我们朱家多出人才,那这个江山就稳如泰山了!”

    朱标听了,立刻追问道:“那以父皇之见,要打败纳哈出,还需要多久时间?”

    朱元璋听到这话,想了下之后,才缓缓地说道:“他们目前正在为海州卫之战准备,估计至少要半年。此战之后,纳哈出吃大亏,必然会人心惶惶,也会避免和我们交战。到时候,我再看辽东那边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只要再重创一次纳哈出,随后辅以攻心之策,辽东可定。这么算下来,至少还要一年半载以上,甚至可能还要两三年时间。”

    朱标听到这里,便建议道:“那还是让大妹北上吧,一周岁之后路上慢慢走,该是没事的。”

    朱元璋听了,想了下后点点头说道:“那行吧,我再下旨沿途官府务必全力接待,这样不至于让他们母子俩受罪!”

    听到这话,朱标有点意外。

    他可是知道的,父皇最烦官员扰乱地方民生。想当初,延安侯唐胜宗只是擅驰驿骑,便夺爵,降指挥!

    可如今,父皇竟然要下旨地方接待大妹北上!这待遇,真得是意外啊!

    不过朱标仔细想想,似乎也能理解。这是自家人,当然要和外人不同对待了。一凡儿子那么小,路上更是不能有一点颠簸!照顾一些,也是理所当然了!

    于是,他便按照朱元璋的最新指示去办了。

    ……………………

    北平,张一凡这边,听说他拒绝了丹书铁券的赏赐之后,朱棣还来找过他,想给他做思想工作。

    对此,张一凡直接就回答道:“四哥,我可没有说谎。在我眼里,要胜过孔孟先贤,才是我的目标。你信不信,几千年之后,世人都还记得我,但是,不一定还能记得你这个亲王。甚至不要说亲王了,就是皇帝也没有我有名。你说,厉害不厉害?”

    朱棣:“……”

    “要不你想想,以前朝代,你记得多少皇帝的名号和生平事迹?但是,孔孟总是知道的吧?”

    朱棣:“……”

    “我有这个自信,我能比孔孟都优秀,我会比他们做得更好,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朱棣:“……”

    看到张一凡还想继续说话,回过神来的朱棣连忙摇手说道:“得得得,你志向远大,我不劝了,爱咋咋了吧!”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带着期待又道:“要不,把你的那身学问教教我儿子吧?这可是自家人,总没问题吧?”

    张一凡:“……”

    回过神来,他无语地说道:“你至少得让你儿子或者能交流,还有能断奶的,你再来找我!”

    朱棣的大儿子才三岁,小儿子刚一岁,这能教?

    朱棣听了,哈哈一笑道:“我儿从小聪慧!”

    玩笑开过,朱棣又认真了一分,对张一凡说道:“就算你有这个想法,我承认你志向远大,但是,其实也不耽搁你的丹书铁券啊!”

    张一凡听了,倒是没有隐瞒朱棣,如实说道:“我只不过是想走捷径而已!你想,人人都想要丹书铁券吧?我不要,是不是会最大可能的引发别人的关注,为啥不要?他们就会打听,会好奇,对不对?”

    看到朱棣点点头,他就继续说道:“这么一来,就会有尽量多的人知道,原来是莪想开宗立派,传道授业。你说,我这么做,是不是会一下出名,很多人都想来学了?”

    朱棣听了,又一次点点头道:“真看不出来,你的弯弯道道还挺多的啊!”

    张一凡一听这话,一拍胸脯道:“我这是为大明朝培养人才,回头我的学生,你要不要?”

    朱棣一听,立刻露出笑容道:“要要要,千古大圣人的学生,当然要了!”

    瞎扯了一会,张一凡恢复了正经,对朱棣说道:“我打算养豕,你给你岳父去信,送一批水泥过来。”

    朱棣一听,无语道:“我没听错吧,你要养豕?”

    豕就是猪,堂堂大驸马养豕,有点匪夷所思!

    张一凡见朱棣这么奇怪,便理所当然地说道:“当然,要不然,rou松厂的rou怎么来?光靠羊rou么?大规模养豕才是解决我们大明百姓吃rou的关键。只是我不知道大规模养豕能不能搞成,先试试吧?”

    朱棣听了,顿时兴奋起来,要是手下将士天天有豕rou吃,那战斗力绝对会变得非常强,他当即追问道:“是和养羊一样,放豕么?”

    “不是!”张一凡听了,摇头说道,“还是圈养,要修豕舍,你想让我试试。”

    在这个大明初期要大规模养殖,可能什么猪流感之类的会少,但是,猪的品种,饲料来源等等,也都是头疼的事情,只能是一步步做起来试试了。

    朱棣听了,也不再追问,就立刻派人,去徐达那边挪一部分水泥到天津。

    大体上来说,几个人的分工,依旧是老样子。

    觉华岛的囤兵工作,也在逐步有进展。蓝玉确实是个人才,一面调遣骑兵和纳哈出所部鞑子周旋,一边就悄然改造觉华岛。

    朱棣这边,早就选拔出了五万军队,其中将近一万骑军,四万步军,当然,步军中包括车营,正在天津港口训练。

    还真别说,一开始的时候,那怕这是精锐军队,军纪严明,可上下船的时候都会引发混乱。特别是骑兵,那些战马引发了不少sao乱。

    有问题解决问题,训练了一个月之后,才算是勉强能达到上下船不出乱子。下船后按照建制的集结,也快了不少。

    一些将士晕船,如果采取措施之后一直没有改善的,那就换人。

    洪武十四年四月份中旬时候,这挑选出来的五万精锐,就悄然进驻了觉华岛。

    而张一凡这边,养豕场也已经修建完成。大概就是按照他看过的后世养殖场的模式修建,主要一个,还是注意豕群之间的隔离,卫生等等,更多的他也不知道,只能靠摸索了。

    养豕场的垃圾,包括粪便之类,也被利用起来,因此,这几乎是一个农场的模式,初步具有循环经济的雏形。

    至于雇工,就是一些养豕经验比较丰富的老人,妇女,当然,也配了一些壮年劳力。

    天津这边,在洪武年间其实还不叫天津,叫海津镇,是元朝时期漕运粮食的转运中心。不过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事,这里早就破落不堪。

    虽然已经到了洪武十四年,可因为北方是前线,因此海津镇也一直没有重新恢复战乱之前。

    但是,随着五万大军进驻这里,然后张一凡又在这里办厂,鱼松厂,rou松厂,养殖场,农场等等,海津镇就变得rou眼可见的繁华起来。

    或许是基于大驸马在香山县的政绩,很多北方商人,还有其他人等,都到海津镇来寻找机会。

    北平这边的布政使,不得不登门拜访,询问张一凡的意见,看要不要在这里奏请皇帝设县。

    只所以不敢肯定,是五万大军已经离开,而大驸马又不知道在这里待多久。如果说,大驸马一直待着,那他们肯定有信心。

    对此,张一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说就算他离开,只要注重港口的建设,海津镇也必然会繁华。最终,他应布政使要求,联名上了奏章,说这个海津镇设县的事情。

    在这个时间内,张一凡也知道了南京那边的事情。知道媳妇和儿子将会北上,到时候还会带一群男女学生一起。

    这让他很是高兴,不过也有些担心,怕儿子太小,北方气候不适应。

    为此,他又赶去北平,在燕王府边上修建一处宅子,决定不再寄人篱下,住燕王府了。不管如何,在这修一处宅子,也算圆一个后世北平无房的梦了。

    结果没想到,宅子还在挖地基呢,朱棣就来找他,拉着他去谈事了。

    只听朱棣有些兴奋地对张一凡说道:“父皇派来的工匠加入打造新式火枪和火炮之后,我们已经拥有一千支新式火枪,三十门大小不一的速射炮。对了,父皇给速射炮赐名为神速大炮。我岳父以为,可以一战了!”

    火器部队,一直是在北平这边,打造出来多少火枪火炮,就接受多少并进行训练。

    流水线造枪炮的想法,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各配件还没法做到一丝不差,因此产量还不大。

    张一凡听到朱棣的话,便确认道:“该不会是你给你岳父说的吧,是你急着想开战,所以你岳父衡量之后才同意的?”

    朱棣一听,当即分辨道:“你不知道,鞑子在辽东很嚣张,比去年都要嚣张。几次运往辽东的补给,都被他们给打劫了。不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天理难容!”

    一听他这个解释,张一凡便知道,自己没有猜错,是朱棣先提出了要打的意思。

    不过徐达既然都同意了,想必是衡量过的。而且张一凡自己对于军事,还真没有这个本事来决定,还是徐达说了算。

    因此,他也没意见。

    结果没想到,朱棣就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