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中文网 - 玄幻小说 -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在线阅读 - 第603章 海贸船队运粮政策

第603章 海贸船队运粮政策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正文卷第603章海贸船队运粮政策“老爷,老太爷派人送来书信,老家的庄稼虽然可以用田边的溪水浇地,但溪水三天两头就被浇的没水了。

    今年的庄稼,是长不到哪里去了!”

    说着,管家郭昂便将一封书信递给郭安。

    郭安打开看了一遍,便是无奈叹息一声。

    “老天爷不下雨,我也没办法。”

    郭昂低头沉默不语,这种大事,老爷处理便好了,他只需管理好府上事情便可。

    反正。

    不管外面怎么大旱,都不会影响到府上。

    “城外将军山的庄稼如何了?”

    郭安又问道。

    郭昂连忙说道:“回禀老爷,府上在将军山田地中的粮食,因为下了几场小雨,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不过,却是没有去年那般茁壮……”

    “嗯,只要今年能有收成便好!”

    郭安缓缓点头。

    半晌后,想起什么,又好奇的问道:“听说,这一个月内,陆陆续续回来好几支船队?”

    说起这个,郭昂便一脸兴奋。

    “回老爷,好像回来十多支船队。这些船队,都拉着满当当的货物,每一家都赚了好几倍!”

    “老爷,咱府上从燕国买的二十多艘大船,再过几日也回来了,是否也要开始组建船队?”

    “嗯!”

    郭安微微点头,“你抽空,从将军山的那些百姓之中,招上近百个青壮,再从顺德府找上一百个与我郭家关系较好的乡邻,再让徐勇给找上几百个护卫,一千多个海民便可!”

    “熟悉船只的海民?”

    郭昂脸色一苦,不过还是连连应道,“老爷放心,小人这就派人去寻找海民。”

    郭安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郭昂,道:“不用专门派人去寻找,你去寻找沈庄,让他去寻找一些海民,江西福建的海民便可!”

    “是,公爷!”

    郭昂一喜,心中有了底气。

    至于剩下的人,按照定国公府现在的规模,都很好解决。

    不过,随着那些海贸船队的回来,现在整个大明对于海外商贸的风气,便莫名的又涨了一节。

    “父皇,这一段时日,回来的那些商贾,带回各种香料珍宝,不仅将本钱赚回来,甚至还额外多赚了好的很多。

    现在京师与大明各个州府的商贾,都十分眼红,在到处建船,购买船只与货物,准备下南洋与西洋进行商贸呢!”

    奉天殿内,朱高炽一脸喜色的对着朱棣禀报道。

    “而且,仅仅这两个月,市舶司收上来的商税,便足足两百三十多万两银子!

    这几日,户部一众官员不管走到哪,都十分神气……”

    “啧!”

    朱棣忍不住嗤笑一声,“怪不得,这几日朝会上,户部一众官员,一个个都神采飞扬,而其余朝官,也都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父皇圣明!”

    朱高炽连忙奉承一句,“只要越来越多的商贾下海,那我大明仅仅每年海商的赋税,便可收到上千万两银子……朝堂,再也不会穷苦了!”

    “正是!”

    朱棣也重重的点了点头,“听说,定国公也从燕国购买了二十艘海船,准备建个船队去下海?”

    朱高炽缓声说道:“爹,老师说,他的船队,只会来往于大明与郭州之间!”

    朱棣淡淡一笑,“嗯!如此说来,郭州应该有很多好东西,可以让定国公赚钱!”

    朱高炽一惊。

    朱棣又道:“不过,郭卿想要营建郭州,不知需要用多少年,又要花多少钱……”

    “……”

    朱高炽也微微点头。

    “听说,第一次送那五千食户前去郭州,老师购买那些粮食物资,就花了三十多万两银子!”

    朱棣嘴角微翘,并没继续说下去。

    “老二与宁王都想要给他们藩地的军队换上一些新的火器与炸弹,咱不同意,你觉得如何?”

    “换火器?”

    朱高炽愣了一下,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便说道:“儿臣记得,父皇要在京师,再次组建一支,与神机营一般的军队啊!”

    “嗯!”

    朱棣微微点头。

    朱高炽回道:“如此,那老二与宁王大军便不能换上新的火器了!”

    朱棣也没多说什么,便再次说道:“宁王想要出海攻打藩国之事,你又是如何看待?”

    朱高炽拱手行礼,“爹,开海之时,您便说过,大明所有藩王只要镇守好各自的藩地,都可带着三护卫出海去。

    宁王虽然是塞王,但也是藩王!”

    “如此,那就准了!”

    “儿臣听凭父皇决断。”

    “兀良哈三卫建城一事,也交给你去办!”

    “是,父皇!”

    “还有……”

    ……

    “殿下,陛下放任那些商贾,都一股脑的出海商贸?”

    定国公府内,郭安听完朱高炽的话,不由一脸惊诧。

    朱高炽神情一紧,急忙问道:“老师,不知此事可有什么不妥?”

    “很是不妥!”

    郭安一脸浓重的摇着头,“殿下,若是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之时,这些商贾们带着很多青壮出海商贸,那可以算是一种好事。

    但是,现在大明还处于旱灾之时,大明本来就缺少粮食,但是这些商贾们,还都带着这么多的青壮出海,无人耕种,那大明岂不更加缺少粮食?

    等到秋收之后,我大明很多州府粮食欠收,粮仓粮食一日比一日减少,百姓们无粮,而这些商贾们却是将粮食,都运到了海外,那岂不是灾上加灾……”

    “绝不能如此!”

    朱高炽连忙重重的摇了摇头。

    随即,便又是一脸为难。

    “老师,但是海禁已开,很多商贾已经在海外,赚到大量钱,让那些士绅商贾都眼红至极,都成群结队的下海……此时,若是限制或是禁止那些商贾士绅出海商贸……

    恐怕,不仅仅是那些士绅商贾们不同意,就连户部与那些想要出海赚钱的百姓们,也都不同意!”

    郭安轻轻一笑。

    “殿下多虑了,微臣并没有不让他们出海!”

    朱高炽两眼一亮,“那老师是何意?”

    郭安道:“臣的意思是,限制那些商贾出海时,船上所携带的粮食数量……

    比如,船上有多少人,他们携带的粮食,只能够他们来回一趟吃食的粮食,不准再有多余的粮食,谨防他们向那些蛮夷售卖粮食。

    另外,也可要求他们,他们带出去多少粮食,回来之时,至少要带回一半,海外的粮食……”

    “殿下,为了可以鼓励这些商贾们,多从海外运回一些粮食,可以免收这些粮食的商税。

    甚至,还可以再免除与粮食一般多的货物的商税!

    当然,只是指的是价格,不能是数量……”

    “如此一来,在朝堂的强压下,那些商贾们必然都会带回很多粮食。

    若是他们船上有空余的位置,又遇不到合适的货物,为了省一些商税,还会多运回一些粮食来……”

    “老师此计甚妙!”

    朱高炽顿时脸色大喜。

    随即,再次聊了一些兀良哈三卫建城与辽东之事,朱高炽便急匆匆离去。

    在奉天殿内,将商贾运粮之事,向朱棣详细禀报了一番。

    听完,朱棣直接喊道:“亦失哈,去将户部尚书与左右侍郎召来!”

    “奴婢遵旨!”

    亦失哈连忙快步离去。

    朱棣一脸感慨道:“在这些事情之上,定国公永远都有这般让人预想不到的远见!”

    “是啊!”

    朱高炽也是满脸认同的点着头。

    很快。

    户部尚书郁新,左侍郎王纯与右侍郎夏原吉便跟在亦失哈身后,疾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微臣郁新参见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微臣王纯……”

    见完礼后,郁新与王纯、夏原吉三人,便一脸疑惑的看向朱棣。

    “朕听闻,现在有很多士绅商贾,在看到那些出海的人赚到大笔银钱,再加上今年天旱,百姓田地会欠收,于是便有很多……

    为了不让大明的粮食,都被这些商贾们带出去,朝堂当限制……”

    随着朱棣的述说,郁新与王纯、夏原吉三人的神色,先是一喜,接着便是满脸凝重。

    再接着,便又是满脸惊诧,欢喜,敬佩……

    “陛下圣明!”

    “陛下高瞻远瞩,此计甚妙!”

    听此,朱棣嘴唇微微张了张,随即便微微点了点头,将这件事的功劳,就这般揽在了自己身上。

    一旁,朱高炽眼皮微颤。

    “此策,三位卿家觉得可行否?”

    郁新连忙说道:“回禀陛下,此策定然可行!……臣也听闻了,在海外很多地方,都十分适合种植粮食。

    只是,那些蛮夷不精通种粮之法,他们只是随意将粮种洒在田地之中,任由庄稼随意生长。

    尽管如此,长出来的粮食,也足够他们填饱肚子!

    若是由我大明商贾从他们那里购买粮食,必然能刺激那些蛮夷去种粮。

    如此,我大明今年,或是明年春夏,也就不会出现饥荒!”

    王纯与夏原吉两人,张了张嘴,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不管如何,既然已经有很多士绅,都开始动了出海商贸的念头。

    那么,此政策出去,应该不会受到太多士绅的反对!

    朱棣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如此,户部将此政策细化完善一番,便呈递上来,尽快实施!”

    “微臣遵旨!”

    郁新与王纯、夏原吉三人连忙拱手行礼。

    随即,便快步离去。

    按照大明的存粮,哪怕是秋收欠收,在冬季之前,百姓们家中都还会有吃的粮食。

    而开始饥荒之时,便是冬季末,或者来年春夏之时。

    若是尽快实施这种政策,在冬季之时,那些商贾应该可以海外,运回数千甚至是数万石的粮食。

    虽然不多,但若是那些士绅商贾们都不会往海外售卖粮食,这两种加起来,便是很多了!

    至少。

    关键时候,能救活数十万百姓的命。

    很快。

    不到一日时间。

    户部便将有关商贾海贸运送粮食的奏章,送入内阁。

    朱高炽第一时间,便将那奏章交给朱棣。

    第二日。

    关于海贸商贾船只运送粮食的优惠政策,便发告出去。

    顿时。

    所有出海商贸的士绅商贾们,全部懵了。

    “王兄,这可如何是好,咱的船队上,可是已经装上了五千石粮食呢!”

    “搬下来!留足我等船队上所有人一年的口粮,多出去来的粮食,都给搬下来!

    另外,再去购买一些茶叶或是瓷器、白糖、丝绸这些货物……”

    “唉,朝堂这不是糟践人嘛!好不容易搬上船去,又需要搬下来!”

    “忍忍吧,告示上不是说了,只是因为今年大明有旱情,需要在国内留足粮食,避免出现粮荒!”

    “若是出现粮荒,凭我等存下的那些粮食,说不定还能大赚一笔……”

    “慎言!”

    “此种被人戳脊梁骨的话,怎可说出来呢?而且,我等现在出海一趟,便可赚数倍的钱,还不用担忧被那些官吏层层压榨,何须去干那丧良心的事情呢!”

    “哈哈哈,王兄、李兄勿要惊慌,小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柳老弟,可千万不可做出这等犯法之事,听说在这市舶司内,还专门驻有锦衣卫。

    若是查出来,那直接就是杀头之罪!”

    “然后,家人流放郭州?”

    “哈哈哈……”

    一众商贾都不由十分默契的笑了起来。

    现在,锦衣卫抄家灭族,流放郭州之事,已经成为大明民间的一句调侃之语。

    “这个将军饶命啊,小人真是忘记了,要不然绝对不敢冒着杀头,全家流放的大罪,去多运这半船粮食啊!……”

    突然,一道嚎叫声,引起了码头上,一众商贾们的注意。

    在检查处,一队市舶司的兵卒,满脸凶狠的将船只上的商贾,给押了下来。

    而那商贾,则是满脸惊惧。

    “多出半船的粮食,你说忘记了,当本将是傻子?”

    而那为首的将校,一脸冷峻,丝毫没有任何留情之意。

    拉着那商贾,朝着市舶司的主官禀报一声,便直接带到行刑之处。

    随着一声惨叫,那商贾直接人头落地。

    整个码头周围的一众士绅们,都不由混身一冷,寒颤若襟。

    太果断了!

    虽然之前也看过这种场景,但再一次看到,他们还都感觉心中一阵发颤!

    市舶司的这些兵将,真是太狠厉了!

    很快。

    有一些商贾们,便都连忙急匆匆往他们的船只上走去!

    ……